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087节
作者:一斤小鳄梨      更新:2025-08-25 09:44      字数:5056
  所以要建设香港的世界港,那就需要英国先和新中国谈香港的归属问题。
  只有谈好这个,他们才能谈世界港问题。
  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在于,英国部分保守派不认为和新中国有什么好谈的。难道还真的要归还香港?
  所以贝尔的提议没有那么快通过。这也是常有的事情,一个政治提议提出来,在一两年内能通过,那都算是快的。何况是世界港这种大型项目。关系着英国未来走向和英国未来外交关系主导的大事件。
  现在英国不想和中国谈香港问题。
  “但是我们真的能一直拖着不谈吗?”贝尔在会议上发言到:“现在新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如果我们……”"
  “很快?难道新中国还能马上就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经济强国?“有人反驳着贝尔:“总不能中国人马上就拥有氢弹和太空级别的火箭吧?那也太胡扯了,哈哈哈哈~”
  这位议员笑着,他的笑声引动了议会里其他和他一样的议员,整个会议室里充满着愉快的笑声。只有少部分议员,如贝
  尔·格莱德这样的,在暗中摇头。
  第二百八十三章 一波波
  英国的议员们正在嘲笑中国没有航天火箭,没有氢弹等等真正重要的战略性武器。
  也不怪他们这样的嘲笑。主要是因为本时空之中,因为蝴蝶翅膀的煽动,导致了本时空之中的武器竞赛好像变得更加强力了一点。
  不仅仅是加加林比元时空之中更早了两年登入太空。同时,也因为中苏合作的关系,苏联的导弹也比元时空之中更远一点更准一点。这也刺激了美国在导弹方面投入更多。
  本时空之中,美国已经在朝鲜战争以及日本海域和中国海军打过。他们吃够了导弹的亏了。所以美国的导弹也在进步。
  而且进步还挺明显的。
  这就让还只有原子弹的中国显得不是那么显眼了。
  毕竟美国和苏联的氢弹一个比一个威力大。中国的小小原子弹算得了什么?再说了,虽然中国的导弹打的准,但是他打的不远啊。
  中国距离英国多远?反正中国是不可能够到英国的。中英距离太远了,作为离岛,英国的孤立主义和离岸政策思想一直是很深的。
  中国没有任何办法能够伤害到英国,不管是中国的导弹还是中国的舰队。总不能指望中国一点小破船,跨越上万公里的距离跑到我们英国海岸线对我们丢导弹吧?
  中国肯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买他的面子?本来现在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就已经越来越少了,香港现在因为越发的繁荣,能够拥有大量的税收。所以多少成了大英帝国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他还能够向世人展现自己的骄傲,对全世界所有人说:瞧!这就是我们控制之下的繁荣香港!我们大英帝国哪里衰落了?明明还很强大好吧。
  是他们还妄想着自己有一个超级大国的体面。
  从某种方面来说,英国和美国确实是同文同种,在民族性格上也非常接近。
  都是属于那种好好说话他不听,你要打他一顿,他才会老实的人。但凡是他能不和你讲道理,就不会和你讲道理,如果他要和你讲道理,那就证明他除了讲道理以外,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
  就这么个国家,议会也就这样来回的拉扯。
  会议结束之后,贝尔都在内心吐槽到:果然和这群虫子在一起根本搞不好英国的国家建设政治建设。他们太自大了,完全不知道尊重一下其他有潜力的国家。真以为上万英军在朝鲜半岛被打的哭爹喊娘是因为运气问题吗?
  一群好的伤疤忘了疼的家伙。
  不过贝尔·格莱德也就在内心吐槽一下,他又不可能在议会里面指着那些议员的鼻子大骂他们,说你们都是一群弱智。
  但是他不骂没有关系,会有人帮他们骂的,只要时间到了就可以……
  中国北京。
  李锐自从华沙那边回来之后,他又投入了马不停蹄的工作之中。
  毕竟李锐现在身上的担子可是重的很,需要管辖的方面也是特别多。
  就像是现在,曙光厂里面正在协调生产东方红1号卫星的各种相关部件。
  “进度比想象中慢一点。“负责协调项目的屠守锷向李锐说道:“比原计划可能需要推迟半年以上。”
  “我们原计划是在今年年内生产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与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但是现在看来,是没有办法完全按时完成。”
  屠守锷也是一位科学界的大佬,在空气动力时火箭航天领域,他的能力并不逊色于钱学森太多。在曙光厂里帮着协调生产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也是他的主要职责之一
  原定计划是在1960年12月。正式发射长征1号运载火箭,搭载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之中,让东方红方一号卫星进入轨道。完成中国的航空壮举。
  这个事情一直是在按部就班的做。甚至于包括李锐包括钱学森,包括主持科学工作的其他几个领导都顶住了压力。没有让科学家搞强行上马强行压缩时间的事情。
  没有赶着去年1959年新中国10年大庆的时间强行把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发射上天。
  这种为了政治献礼而堰苗助长的事情,是对科学和国家生产力的极不尊重。李锐也是非常反对的。
  但是现在还有几个月东方红一号就该按照预定计划,发射了,你们却说要推迟一段时间,发射不了。
  “为什么?“李锐的问题言简意赅。推迟你要给我一个理由。因为李锐现在不仅仅是需要对曙光厂、破晓基地的这些科学家技术员们负责,也需要对中央部委负责。
  “两弹一星项目全国上下协调的工厂有几百家。直接或间接参与这个项目的工人,怕是有好几十万。现在推迟,意味着我们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和经济。”
  “老屠,你知道我现在在计划委员会挂了一个副职。你们也不要让我太难做。你要推迟,需要给我一个足够的理由。”
  屠守锷是有备而来,听到李锐的化之后,他直接将随身带着的公文包里面的文件都掏了出来。
  “我就喜欢和李主任你交流,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愿意好好学各种科学知识。哪怕就是学的半明不白,但也知道个皮毛,对吧。”
  屠守锷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夸奖李锐,但是李锐听着就觉得怎么有点不太是滋味。
  什么叫做我学的就是个皮毛啊?我明明很认真了好吧,但是数学和物理这种东西那学不会就是学不会呀。你还能杀了我呀?
  不过或许在屠守锷以及钱学森这样的顶尖科学家看来。李锐这种在科学上没什么天赋的领导能这样学就已经很不错了。李锐也只能是当他们是夸奖自己。
  不过李锐虽然学不会什么高深的数学和物理。但是听个科学报告还是能听得懂的。
  “这半年来我们国家的材料,电子通信,雷达,太阳能电池板,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屠守锷将自己包里的材料展示给李睿看。
  “这就让我们原先的设计变得落伍了许多。第1代东方红卫星,我们原本只是计划能够实现简单地面信号回传。同时设计的使用寿命也偏短。”
  “但是因为现在我们国家在这些领域都有所突破了。所以我们经过开会研究,觉得如果东方红1号能够在原基础上进行扩展。可以达到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多的使用功能。”
  “长征一号也可以拥有更大的载荷。这样一来,看似时间推迟了,但实际上我们的投入会变得更有性价比。东方红一号可以做的事情更多,可以验证的项目更多。实际上更省钱,更节约时间。”
  屠守锷把该说的东西都说了。按照他们的设计,东方红1号会比原先的设计更强大更实用,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政治献礼。而是真正能够投入到国家需求使用之中。
  甚至在此基础上,他们都准备好了风云1号气象卫星的设计。还有关于国家战略的卫星通信卫星电话设计。
  东方红1号将成为一个原型试验机。他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才不得不推迟他的发射。
  李锐听到现在算是明白了。他拿着资料拍了拍脑袋道:“老屠啊,你们可真是会给我找难题。你知道我要摆平多少事才能够让你们延期吗?”
  屠守锷嘿嘿一笑:“这才显得您李主任有本事啊!”
  “你还是别拍马屁,好好搞科研。”李锐并没有因为屠守锷拍他马屁而感到欣慰。反正事情在这里总归是要做的。自己要顶的压力也不会少,估计头发又要白几根了。
  长征一号要上天,东方红1号也跟着一起走。这是大事,而李锐这边才刚刚送走屠守锷呢。
  那一边。风尘仆仆的于敏又敲门进来。
  “主任,氢弹的理论研究已经全部完成。要开爆轰实验了。我申请100台先进的电脑和这些单子上所有的传感器,如果买不到,我们就自己做。”
  “把每一次爆轰的数据全部记录下来。把以后氢弹原子弹的爆炸使用,逐步过渡到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核爆。以减少对国家资源的浪费以及核实验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李锐这边才刚拿起水杯,正打算喝一口呢,这于敏劈头盖脸的一段话就把李锐给搞得有些懵圈了。
  。
  第二百八十四章 处处挖坑
  于敏一进来就劈头盖脸说了这么一大堆东西,把正准备喝水的李锐给搞得一愣一愣的
  “等会儿,于敏你说慢点。别一口气啡里啪啦的全说完,我都没听清楚,你在讲什么呢。”
  李锐上下打量着于敏。不得不承认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虽然说共产主义讲究人人平等,但是李锐也觉得需要承认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就像是俞敏在前些年他还在基地里面当一个普通技术科研人员的时候,他也不显山不露水的。
  即便是来自于后世的理论,知道于敏是中国氢弹之父。但是看着于敏和其他年轻的技术员一起打牌,一起嘻嘻哈哈一起看电影。当时的李锐还真没有把他和印象中那个科学巨牛联系在一起。
  一直到于敏自己突然哪天开了窍。搞明白了氢弹理论中的一些关键诀窍。他瞬间就有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了。
  当年李锐在读书的时候就有碰到过这样的学霸。比如说高中时期,读个数学读个物理也就勉强考个及格。一直都学不进去。
  但突然某一天好像就像睡了一觉醒来之后这些人就突然懂得各种解题思路。原本困难的东西瞬间变得简单了。
  而这还仅仅只是学生时代的那些学霸罢了。他们所学的东西相比于敏,钱学森,屠守锷,这些科学巨牛研究的东西都不在一个量级上。结果像他们这样的科学巨牛还能够来一次灵光乍现的开窍。
  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一个村民向你分享了可控核聚变的尤里卡一样。
  瞬间就把所有的难点给剔除掉了。李锐看着于敏就有这样的感觉。前两年还只还是一个普通的技术员,现在已经成为整个氢弹课题小组的副组长了。
  由他直接领衔氢弹方面的理论问题了。
  这几年开始他也是两头跑了,一边是核实验厂,一边是理论研究小组。还有关于全国各地生产的调配等等。这些事情也很忙。
  还好于敏年轻,跑的虽然是累,但是身体还扛得住。主要是现在国家对他们的补给还不错。
  李锐这边才刚刚这么想着,那边的于敏就哎呦一声突然捂着肚子蹲在地上。
  “怎么回事?!"李锐连忙把于敏搀扶到了一边,让他半躺在沙发上:“怎么了,于敏?!你这是那里不舒服?我现在打电话叫医生,你等会儿啊。”
  “不用了,主任。我没事,就是胃病犯了。"于敏满头大汗的看着李锐:“吃点东西就好了。”
  听到这话,李锐的心算是放下了一半。他连忙让人送来点吃的。他自己也常备着一些柿饼。
  吃了两个柿饼,于敏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好了。
  “你这胃病是怎么回事?“李锐这才有机会问这个事情。于敏的身体健康对于现在的中国可为是非常重要。
  “没按时吃饭。”于敏看着李锐一脸严肃,他呵呵笑着说道:“没事儿,主任。就是我们忙起来吧,有的时候就忘记吃了。等想起来,都不饿了。”
  李锐叹口气:“于敏,现在国家虽然是经历三年自然灾害。确实有点困难,但是我不希望你们发扬什么精神,为国家节省粮食什么的。国家在缺粮食,也不缺你们这一口。别搞什么发扬风格的那一套。”
  听着李锐这么说,于敏倒是挠了挠脑袋说道:“主任,我还真的不是发扬风格什么的。现在戈壁滩和研究所虽然日子有些困难。但是各种糊糊还是不缺的。前段时间基地(核试验)那边倒是因为道路问题,出现过一段时间的断粮。”
  “但是用纤维粉混合树叶的方式,倒是也扛过来了。我们还没那么困难。”
  于敏说的轻描淡写,但是李锐却知道这轻描淡写背后的困难。
  只是这些困难,他们平时不会向人抱怨罢了。
  “你还是好好搞研究,不要去考虑太多的问题就好了。中央会把这些事情尽可能的处理好的。"李锐示意于敏,不要去考虑这些太多的问题,作为科学家,他只要搞好研究,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好了。
  不过于敏相比于其他专注于搞科学研究的科学家而言,他也是有一定战略眼光的。虽然说未必比得上钱学森那样的战略科学家。但是通过报纸和新闻,他也能够得知现在。国际局势并不算特别好。
  波兰的问题就不说了。虽然说波兰脱离社会主义大家庭定苏联故意要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打一个反面的教材看。但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