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46节
作者:梦自闲梦入槐柯      更新:2025-09-02 08:40      字数:3906
  戴梓惊讶:“您如何知道?”
  弘书道:“我有一个侍卫的朋友,与戴亨认识,我还是通过他才知道您的消息的。”
  戴梓瞪大眼:“是、是您?”
  “对。”弘书可没有做好事不留名的习惯,“是我请皇阿玛召您回京,来教我的。戴亨品性不错,我也向皇阿玛保举了他。”
  戴梓嘴唇蠕动,忽然跪下要行大礼:“多谢六阿哥、多谢六阿哥!”
  “唉唉,快起来。”弘书有些囧,他是想收获戴梓的感激啦,但又不是要这种,“不必谢我,只想请您毫无保留的教我。”
  其实戴梓能教他的有限,但这不是他总得给自己会得找一个名目么,戴梓就是最好的人选。
  而有了戴梓为他背书,他无论搞出点什么来都不怕被人怀疑了。
  安抚好戴梓后,弘书回到养心殿。
  胤禛将他叫道身边:“你想过鸟枪革新的足够厉害后,会发生什么吗?”
  “战争强度会上升。”弘书肯定地说道,“耗费会更多,一场战争死亡的人数会更多。”
  胤禛点点头,说的还算在点子上。
  “那你为什么还要去做。”
  “因为别人都在做。”弘书斩钉截铁道,“那些洋人一直在做。”
  “别人有,我们无,我们就会挨打。”
  第38章
  胤禛一怔,没想到弘书会这样说,他本是想引导儿子思考一下华夷之辨,却没想到儿子已经考虑到别国去了。
  胤禛本身是有心促进满汉融合的,他想做的是天下共主,从他重用的人和登基以后施行的政策就能知道。但他终究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帝王,囿于身份的限制,屁股不可能完全坐正,在考虑一些问题时,他本能地就会对汉人升起警惕和防备。
  他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清楚的知道如果他不改变这种本能,满汉就不可能真正融合,他的天下共主也不过是镜花水月。
  胤禛不知道自己未来能不能成为真正的天下共主,但他不想放弃,即便自己不能完全成功,也不希望未来的继承人全盘否定他的政策,放弃他的路线。
  所以,对继承人想法的引导就很重要了。
  但目前看来,弘书似乎不需要他的引导,他天然的将大清当做一个整体,用的是“我们”,他眼里的潜在敌人是洋人,而不是汉人。
  沉默了一会儿,胤禛放弃了引导儿子的打算,且看两年,看看让他自由发展是不是更好。
  毕竟胤禛也不能完全保证,他对儿子施加影响的结果就一定是正向的。可能儿子本来没有华夷之别的意识,被他一点反而有了。
  “好,那你就去做。”
  弘书怔住,就这么简单?别啊,我准备的一大堆腹稿还没说呢,而且八月你就要往正大光明匾后面放遗诏,你快让我再给你画几张未来大清称霸世界的大饼,然后在遗诏上写下我的名字啊!
  “阿玛,我……”
  “报!青海急奏!”
  是紧急军报。
  胤禛一下子严肃起来:“你下去吧。”
  弘书无可奈何,只能退下,在外面问了一下,才知道是青海蒙古和硕特部的罗卜藏丹津起兵叛乱。
  靠,这个萝卜!要是这次正大光明匾后遗诏上的名字不是我,你就等着吧,我一定要把你打成萝卜干!
  怒气冲冲的弘书一头扎进木仓的研究中,差点把戴梓榨干,要不是考虑到戴梓七十多岁的高龄,和不太健康的身体,他还能更卷。
  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戴梓就感觉自己已经教无可教:“六阿哥实乃天纵之资,老臣腹中墨水已经空空,实在惭愧。”
  弘书道:“先生不必如此,若不是先生教授有方,我也不会如此快掌握。况火器的出现不过一二百年时间,更迭不多,并不难学。”
  不同于后世的更迭速度,从最早的火门木仓到火绳木仓,再到簧轮木仓,以及现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燧发木仓,不过发展了四代而已,而且变化并不算很大。
  按照历史,燧发木仓还要再服役一百多年的时间,才会被击发木仓取代。
  弘书现在,就想提前把击发枪搞出来,结果一研究发现,击发木仓出现的最大阻碍不是机械构造的改变,而是雷.酸.汞。
  击发木仓又名雷.管木仓,是使用雷.酸.汞.击.发.药激发点火装置的,有了雷.酸.汞,击锤就可以取消掉燧石,木仓的环境适应性会变得更强,稳定性更高。
  而雷.酸.汞,很抱歉,它是一种化学物质,现在还没有被发现。
  得,想要雷.酸.汞,还得先搞化学实验;而要搞化学实验,实验室、实验器皿不可或缺,大清现在一样都没有,国外倒是有,不过现在的水平应该也不咋地,研究雷.酸.汞还是有些勉强。
  毕竟雷.酸.汞这玩意儿,威力可不小,稳定性也不强,一不小心就能炸了。
  点火装置暂时不行,那咱研究一下子弹,现在的子弹还是弹丸形状,像羊粪蛋一样,装填的时候就是从枪管前捅进去,费事费力不说,弹丸还很容易卡在枪膛里,发射不出来。
  最好的当然是现代那种流线锥形子弹,但现在想那个不现实,如今连通透转轮和金属弹壳定装弹技术都没有呢。
  锥形子弹不行,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
  弘书就知道后来有个叫米尼的人设计出了一款米尼式弹丸,它就很好的改进了现在弹丸的问题,威力也提升不少,关键设计也很简单。
  在和戴梓的讨论中定下图纸,然后……
  没了。
  阿玛不让他在宫里合火药,甚至堵死了他偷原材料的路,没有原材料怎么试验啊,摔!
  弹丸都不行,更别说让他研究什么无烟火药了。
  稍微躺平了一会儿,弘书再次爬起来,不让他在宫里研究实验,那他交给别人在宫外试验还不行吗。
  去找阿玛。
  “这就是你这段时间研究出来的东西?”胤禛拿着图纸看了两遍就看懂了,因为结构确实很简单。
  弘书殷勤道:“对,皇阿玛,您给火器营下令,让他们照这个试验试验呗,看看行不行,有什么问题我可以再改。”
  胤禛睨了他一样,放下图纸道:“再等等吧,火器营如今正忙。”
  “啊,他们能忙什……”话没说完弘书就想起来,某个萝卜叛乱了,火器营现在应该是在紧急供应前线的鸟枪需求。
  那现在更应该先把弹丸研究出来!研究出来就去打萝卜!
  “皇阿玛,这个弹丸改进之后比先前的威力大多了,还不会发生卡膛情况,您就让他们现在就研究呗,弄出来刚好可以用在青海。”弘书积极推销,“保证能把那个什么萝卜一下子平了。”
  “是罗卜藏丹津。”胤禛道,“火器营才调人去西北,现在没人能给你研究这个。”
  因为鸟枪的不稳定性,匠人常常要随军,随时修缮。
  弘书不放弃:“火器营没人,可以让戴先生去主持,其他人只要能听指挥就行了。”
  眼看他是不达目的不罢休了,胤禛没好气地道:“西北正用兵,国库耗费,没钱。”
  好家伙,你说的这么直接让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接了。
  没钱是个大问题,弘书悻悻离开,将重心转移到赚钱上面。
  现在一个弹丸都因为经费问题搞不成,那他以后想搞雷.酸.汞,实验室的耗费更大,抠门的阿玛真能愿意给他批经费?
  就算愿意,恐怕他也拿不出来。
  如今国库才多少钱来着?好像不超过三千万吧。
  弘书摇摇头,有点可怜他阿玛。算了,还是多帮帮老头子吧。
  提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玻璃、盐、糖。
  玻璃现在已经有了,但大块平整玻璃还没有;盐,其实大清现在已经有晒盐法了,不过流程和工艺都可以再改进;糖,现在主要还是甘蔗产糖,弘书打算把甜菜糖弄出来,甜菜的产糖率比甘蔗更高、成本更低。
  在弘书为赚钱努力的时候,胤禛也在考虑立储的问题。
  ——朝臣们上的请立太子的折子都快堆成山了。
  人选毫无疑问,胤禛心里越来越偏向弘书,虽然他年纪还小,但他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潜力比其他人都高。
  但,年纪小同样也是问题,第一,不知道他未来是否能一直保持现在的表现;第二,不知道他会不会夭折。
  弘晖八岁夭折一直胤禛心里的一道坎,虽然弘书一直以来身体都很健康,但这个问题不能不考虑。
  胤禛叹了口气,又将弘书的两道折子翻了一遍,心里渐渐冒出一个想法。
  八月某天,胤禛忽然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群臣,随后宣布了他想出来的秘密建储制度:“……朕诸子皆年幼,建储之事乃国本大事,不可轻忽……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置于正大光明匾后…或数十年后,亦未可定……”
  弘书听到这事后叹了口气,都怪萝卜,破坏了那次好机会,后来他再也没找到机会给阿玛画饼。
  算了,不纠结这个,放了就放了,又不是不能改,继续努力、奋斗!
  胤禛的秘密建储要说效果还是有一些的,在这事之前,宫里的太监们大多都往毓庆宫钻营,在这之后,一些自谓聪明的人,分流向了弘历和弘昼处。
  当然,外头涌向弘时的人也不少。
  ……
  三贝勒府。
  “爷,李大人府上送重阳节礼的人到了。”
  弘时放下书,道:“进来。”
  一个肚大脸圆的管事被引了进来:“奴才参见贝勒爷,贝勒爷吉祥。”
  “起来吧。”弘时道,“怎么这么早来送节礼。”
  管事笑道:“不早不早,给贝勒爷请安,再早都不算早。贝勒爷,我家老爷命奴才代为见礼。”又正式的行了一回礼,掏出一封信,“这是我家老爷给您的信。”
  伺候的小太监结果递给弘时。
  弘时打开看完后,满意的点点头:“郑义,带他下去安顿。”
  等人走后,弘时将信又看了一遍,沉吟片刻后,开始写折子。
  第二日,胤禛便看见了来自弘时的奏疏,乃是保举江西袁州知府李英,照例写下批文,发给吏部查实李英情况。
  这种折子他每天都要处理很多,根本没放在心上,第二日收到查弼纳‘人平常、不守分’的评语也只是皱了皱眉,虽然觉得弘时此番保举有些草率,竟没有事先查明人品如何,不过也不打算多说什么,只将弘时的折子打了回去。
  弘时看着折子上的朱批,不敢置信,又不得不信。
  这可怎么办,他东西都收了……
  弘时有些烦躁,便打算出门走走,谁知才出门就遇上同样出门的允祹。
  “十二叔。”弘时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