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69节
作者:梦自闲梦入槐柯      更新:2025-09-02 08:41      字数:5817
  第54章
  来保不在,弘书便让章元化去打听奉宸苑主官穆图禄和塞尔赫的关系如何,得知两人虽为上下级,但因为各个行宫管理独立,塞尔赫平日里基本是听调不听宣的态度,便知道这事好处理了。
  凭他的身份去和一个小小的主事对垒未免有些丢失身份,还是丢个由头,让他们内部狗咬狗,自己斗去吧。
  穆图禄突然被召见,有些不明所以:“不知六阿哥有何吩咐?”
  弘书开门见山道:“我的人已经入驻雍和宫,你这两日,就将奉宸苑下属的人召回去吧。”
  穆图禄一愣:“六阿哥的意思是,不需要奉宸苑派人管理雍和宫了?”
  “对。”弘书肯定道,“奉宸苑以后不用再负责雍和宫之事。”
  穆图禄眉头微蹙,行宫归奉宸苑管理是既定的规矩,但此时被划分给六阿哥的雍和宫,还适不适用这个规矩其实是个模棱两可的事情,主要还是看皇上的态度。而六阿哥能如此光明正大的提出这个要求,其实就表明了一定的信号,皇上对雍和宫的归属并不在意,甚至可能是默认将雍和宫送给六阿哥做私人府邸了,只不过因为是潜邸,六阿哥又不会出宫去住,所以没有明确名分而已。
  但就是这个名分,让穆图禄没想过六阿哥会将奉宸苑的人排除在外,因为没有必要,虽然皇上说了雍和宫以后的花费由六阿哥负责,但奉宸苑的人在的话,他们的俸禄还是由内务府负责的,大家含糊着,六阿哥其实能省下不少花费的。
  穆图禄有些为难,主要是将奉宸苑管理雍和宫的人全都撤回来这事,对奉宸苑来说并不算是一件好事,固然会少一些责任,但同时也少了一部分权利。以及这些撤回来的人,还要给他们另行安排差事,但奉宸苑下管的各个行宫和园子人手都很稳定,萝卜坑都是固定的,这突然多出来一堆萝卜,就意味着要给他们创造出新的岗位来,可他一时半会到哪儿去找这么谢萝卜坑?到时候安排不了人,属下闹起来,他这个主官又要威信大失,说不定就会被某个野心勃勃的家伙抓住机会撵下这个位置。
  不应该啊,怡亲王世子他们入驻都有好几天了,之前六阿哥也从来没露出这方面的意思,为什么今天突然提起这事?是不是……有什么事发生了?在内务府常年与同僚勾心斗角的直觉引着穆图禄思考,对,肯定是负责雍和宫的那帮子人和六阿哥的人起了什么龃龉,才会让六阿哥今日有此决定。
  意识到这一点,穆图禄瞬间转换思路,盘算起来,不管是谁和六阿哥的人起了龃龉,塞尔赫这个主事都跑不脱责任,最好就是因为塞尔赫,那么这么多人突然没了差事就不用他头疼了,把责任全推到塞尔赫身上去,借这个机会说不定还能将塞尔赫和他的拥趸搞出内务府,这样一来,空出的职缺在安抚雍和宫退回来的人之余,还能提拔一些自己人。
  想通自己其实有利可图后,穆图禄立刻松开眉头、露出微笑:“是,奴才明白了,奴才一会儿回去便安排人去通知塞尔赫主事。”
  弘书没有错过他的细微表情变化,知道穆图禄大概率是按着他预设的思路在想,于是不再多说什么,满意的点点头:“好了,退下吧。”
  有利可图让穆图禄瞬间化为行动派,从毓庆宫回到奉宸苑的办事处后,他就召集手下的四个员外郎,宣布了弘书的通知。
  员外郎们虽然各自派系不同,但在内务府这个体系里浸淫日深的他们很快便反应过来,六阿哥突如其来的这一举动会带来什么后果和连锁反应,条件反射性地便开始盘算起来,自己在这一次的事件中能不能得到什么好处。
  于是各怀鬼胎之下,奉宸苑内部开始酝酿起新一轮的暗斗,塞尔赫怎么也想不到,他不过一个小小的试探,本想借此暗中通过马齐大人府上的钱去给四阿哥交投名状,还没来得及行动,自己在内务府奋斗几十年的前程却先被葬送了。
  究竟是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联系一直下大力气维护的关系——马齐府上的二管事——试图重回内务府却被拒绝的塞尔赫百思不得其解。
  塞尔赫不过是一个小卒子,随手解决后,弘书也无意去了解他是被人指使的还是昏头了自发的——无论哪一点,总归是逃不脱想借此讨弘历的欢心。
  而对付弘历,搞什么阴谋诡计之类的动作只会得不偿失,破坏他在阿玛心中的形象。
  现在的局面已经足够有利于他,他要做的,就是保持阿玛对他的偏爱,只要阿玛一直保持对他成为继承人的期待,自然会帮他解决掉所有麻烦,让他顺顺利利的登上皇位。
  与其浪费时间去搞阴谋诡计,还不如好好地搞他的事业,费心巴力去抢的皇位哪有阿玛心甘情愿给的香。弘书愉快的笑笑,弘历啊,你以为你在和我抢?不,你在和你的亲爹抢啊。
  希望你能早日看明白这一点。
  不再关注无关紧要的人,报纸即将面世,弘书忙得很。
  站在造办处大门外,目送一辆辆载着崭新报纸的马车离开,弘书转身道:“经过这阵子的试用与改进,新式印刷机已经成熟,接下来,就开始批量生产吧。”
  “是!”周业兴奋的答应道,他已经知道,皇上拨了二十万给六阿哥,专做新式印刷机。现在就能负责这样大的资金项目,他可以预见,自己未来的前程不会小。
  有周业和葛荣带头,造办处上下众志成城,都摩拳擦掌地想要将这件差事办的尽善尽美。
  弘书没有再像第一台印刷机那样亲力亲为,只将账本抓在手中,其他的都下放交给他们自行安排,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宫外的报社身上。
  是日,卯时中,天色微微发亮,街上已经有早起的行人和摊贩身影。
  雍和宫后门外不远处,一群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小孩子挤在一起,听着带队的育婴堂袁管事指挥:“来,都跪下。”
  孩子们早被教过许多次,齐刷刷地跪下。
  袁管事跪在最前头:“之前教过你们的,先磕九个头,磕完听我的号令,一起说‘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完他率先磕起来,育婴堂的孩子们立刻争先恐后的跟着磕,他们很多根本不会数数,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磕,也不知道磕了多少个,有些磕的太快太重只觉得脑袋都晕了,见带队的管事停下了他们才敢停下。
  “好,跟我说,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孩子们立刻还算整齐的开口:“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做完这一套,袁管事才满意的起身,挺着腰板对孩子们道:“好了,你们在这等着,不许乱跑,我去找人通传。”
  孩子们自是喏喏答应,不敢有丝毫疑问。
  袁管事转过身,立马换了副神色,快步走到后门处,点头哈腰地冲看门人笑道:“大人,劳您通报一声,奴才是城南育婴堂的管事,带着孩子们过来听差。”
  看门人这一早已经见过不少次袁管事这样的,此时有些麻木地道:“稍等。”只见他进入门内,拐了个弯,转到门房处,向里面正念念叨叨的两个人道,“唐编辑、孟记者,城南育婴堂的人来了。”
  “好。”唐盛和孟昌辉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出去一见,还是熟人,“袁管事。”
  袁管事见是他二人,立刻热情的打招呼:“唐编辑、孟记者,您二位怎么在这里。”
  两人之间唐盛年纪大些,便以他为主:“等你们呢,孩子们都来了吗?”
  “来了来了。”袁管事向孩子们的方向一直,“都在那儿呢。”
  唐盛和孟昌辉一打量,估计跟他们之前去育婴堂挑选训练的数量差不多,就道:“那就叫进来吧,今儿除了你们还有别人,都在一处等着呢。”
  “好好,我去叫。”
  袁管事又转身小跑回去,指挥着将一群孩子带过来,进入后门,随着孟昌辉一路走到一个空旷处,这里已经有许多人等着,都是半大不小的孩子,瞧着都像是育婴堂的。
  “你们在这里稍等一会儿,还差一些人,等来齐了咱们再发东西。”
  “好好,您忙您忙。”
  孟昌辉原回转到门房处,唐盛道:“就差一处了。”
  孟昌辉坐下,忍不住小声道:“唐兄,你说六阿哥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果要关照这些育婴堂的孩子,给他们多送些粮食衣物不就好了,为何要让他们来做报童呢?他们有些连数数都不会,真能卖好报纸吗?况且育婴堂管吃不管教,我有些担心这些孩子的秉性,他们到时候要是偷偷藏下卖报纸的钱,咱们怎么办?总不能把人扭送官府吧,这要是传出去,不是丢六阿哥的脸吗。”
  唐盛年龄大些,阅历也深些,道:“给粮食衣物只是一时的,这些孩子年龄都不小了,育婴堂不会一直养着他们,等到了一定年纪,就会被安排做活,那些活计可不轻松。六阿哥应该是心善,想给这些孩子一个轻松些的出路。”
  “不会数数没什么,一份报纸两个铜板总是能数清的。至于藏钱,这倒是不用担心,每个人发的报纸数量固定,卖的钱也是固定的,很容易清算。你不要小瞧这些孩子,他们从小摸爬滚打的长大,算的精着呢,咱们管两顿饭,每日还发钱,他们只要不是下了狠心想逃离育婴堂、逃离京城,就不会傻到带着卖报纸的那点钱跑路。”
  第55章
  唐盛和孟昌辉闲谈几句,等来最后一处育婴堂的人,将所有人集中在一处,唐盛留下指挥所有孩子按大小个排队,孟昌辉则去延绥阁通知同僚们。
  很快,孩子们就看到有大批人搬着抬着一些东西过来,在他们面前将十张桌椅一溜排开,其他东西分做相同数量放在桌子旁边,桌上摆好笔墨纸砚。
  “钱组长,您说两句?”唐盛说话的语气有不易察觉的羡慕,半月前,他和被称呼为钱组长的钱阳还是一样的身份地位,都是编辑,但就在第一期报纸刊发前,钱阳却忽然被六阿哥看重,专门打招呼让贝子爷培养提拔,于是他们这些编辑就被编成一个小组,钱阳出任小组长,一下成了他们的上峰。
  与他同立的孟昌辉也很羡慕钱阳,不过他野心更多一些,编辑组能有一个组长,他们这些记者难道就不行。
  钱阳被提拔后虽然意气风发,倒也没有得意忘形,此时道:“不了,今天是第一天,这么些孩子还要一个个登记,别耽误时间,开始吧。”
  “是。”
  听闻吩咐,早已被安排好各自职责的报社众人立刻按照分工就位,负责登记的人在桌后坐下,负责发东西的人立在桌侧的物资旁,负责维护秩序则带着各个育婴堂的管事将孩子们排在桌前。
  唐盛负责登记,看着站在桌前的第一个孩子和蔼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第一孩子瞧起来不过八九岁的年纪,脸上瘦的没有二两肉,倒是显得眼睛大了不少,听见问话怯生生的回答道:“赵、赵七。”
  唐盛也不觉得这名字奇怪,一个育婴堂几百个孩子,管他们吃喝拉撒就够那些管事的忙了,哪还有心情一个个去给起名字,不过是按这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样的姓,然后从一排到二十罢了。
  在按六阿哥要求制成的表格中写下‘赵七’,又问:“几岁了?”
  赵七听到这个问题眼睛瞪大了些,不知所措后浮现出些许害怕的情绪,条件反射的去看袁管事,他不知道自己几岁。
  袁管事自从报社众人来就开始眼观八路、耳听八方,生怕错过一点儿能表现的机会,自然是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况,连忙奔过来道:“怎么了,唐编辑,是不是这孩子说错话了?”
  “不是,我是问他年龄,他好像不记得了。”唐盛尽管早知道这些孩子懂得不会多,但没想到他们会连自己的年纪都不知道。
  “哦哦。”袁管事松了口气,不是犯错就好,看了看赵七,他倒还能分清楚今天带来的这些孩子,“赵七,我想想,应该是康熙五十五年被送到育婴堂的,那今年应该是十二岁。”
  “好。”唐盛记下,又在后面写上男、城南育婴堂、身长约三尺的字样,才道,“赵七,现在我们会给你发一件长袍、一个挎包,还有30份报纸。”
  他一边说,孟昌辉一边将长袍和装着30份报纸的挎包递给赵七。
  赵七怔愣在当场,根本不敢伸手去接。
  “拿着,去那边将长袍穿上。”孟昌辉强硬地塞进赵七怀里,赵七却抱着东西站在原地动也不敢动。
  “这不行啊。”孟昌辉皱起眉头,对唐盛道,“唐兄,还是得跟这些孩子先说,否则他们怕是不敢穿。”
  唐盛无奈的点点头:“行,你去和钱组长说一声。”
  孟昌辉去找钱阳说过后,回来便将赵七拉到身前,先将他怀里的挎包放下,然后将粗布长袍对着赵七兜头套下,利索帮他穿好。
  然后拉着因为穿上新衣裳而浑身僵硬的赵七出列,拿出一个六阿哥送来的铁皮喇叭对着排队的孩子们道:“来,都看我这里,看到他身上的长袍了吗?这是六阿哥嘱咐,发给你们的工作服,什么是工作服?就是你们在卖报纸时必须穿的衣裳,看胸前这里,这里绣了一个报字,就是报纸的报,代表你们是咱们报社的雇工,如果在外头卖报时有人欺负你们,就指给他们看,告诉他们,你们后头是有人的。”
  “当然,这件长袍不是就这么送给你们了,前两个月,你们只能每次早晨来领,然后晚上回来脱下,等两个月后,这件长袍才会无偿送给你们。”
  “还有这个挎包,也是一样,专门用来装报纸的,每日早领晚还,两个月后,要是表现好,它就属于你们私有了。”
  “报纸,今天是每人30份,之前有人教过你们的,一份报纸两个铜板,不要求你们今天必须得卖完,只要晚上回来的时候,剩余的报纸数量和钱能对上数就行。”
  粗布长袍、粗布挎包,都是弘书让毓庆宫的宫女做的,一共200来套,并不费什么力气,毕竟不需要绣花和精细裁剪,唯一要绣的一个‘报’字,也没有多高要求,做绣活做惯了的宫女们不过十来天就弄好了。
  花费也不大,这200多套算下来也不过十两银子而已。不是弘书吝啬不给孩子们好的,而是他们的情况守不住好的,就这些粗布衣裳,弘书都害怕有人抢夺贪墨,所以才定下两个月后才免费送给这些孩子的规定。
  “我刚才说的,都听懂了吗?”
  鸦雀无声,孩子们齐齐盯着赵七,没人张口。
  孟昌辉尴尬的摸了摸鼻子,换了个方式问:“听懂了就点点头,没听懂的摇头。”
  袁管事等管事有些着急,偷偷打离得近的孩子:“快说听懂了。”
  孩子们这才参差不齐的点头,有孩子小声回答:“听懂了。”
  “好,那就继续登记。”
  孟昌辉把挎包挎到赵七身上,将他推到一边:“去那边等着。”
  感觉自己做了一场大梦的赵七浑浑噩噩地走到角落,呆呆站立着,眼睛盯着自己身上的衣袍和挎包,闻着报纸上散发的不知道是什么的香味,悄悄的动了动手指。
  我就摸一下,就摸一下。赵七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戳了戳,真的,再戳戳,是真的,是真的新衣裳。
  赵七的眼泪唰地一下就不受控制地落了下来,滴在挎包上留下一个不甚明显的深色痕迹。
  赵七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止了,弄脏了,怎么办,弄脏了,会不会被发现,被收走,他是不是要挨打了。
  “七哥。”一个小心翼翼的声音唤醒了沉浸在害怕中的赵七。
  赵七先是条件反射地遮住自己眼泪弄脏的地方,才看向叫他的人。
  来人是一个看起来比他还小的孩子,此时也穿着新衣袍、背着挎包,两只手像大字一样举在两侧,站立的姿势也很怪异,好像一只佝偻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