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85节
作者:梦自闲梦入槐柯      更新:2025-09-02 08:41      字数:5140
  萨瓦还没说话,费耀多尔就站出来道:“不可能,我们去过京城,都知道清朝的天气比这边暖和的多,他们的士兵肯定适应不了这里的温度,清朝的皇帝但凡有些脑子,都不会在这个时间发兵,肯定是那些蒙古人在耍花腔!”
  虽然两人立场不同、性格不合,但这话萨瓦也是同意的:“发兵这事不用担心,就算清朝真要发动战争,也会等到开春以后。不过,我们也不能再这样干等了,现在这样一点清朝的消息都打听不到。明天,就派人去和清朝人谈,先定下新的谈判地点,然后重启谈判,一边拖延时间等陛下的旨意,一边探听清朝那边对准噶尔的战争结果。”
  “是。”
  徐本他们在这边都快冻成冰棍了,总算等来谈判重启。
  “不容易啊。”徐本叹气道,“再不开始,我这把老骨头都要撑不下去了。”他这话幸好没叫朱轼听到,否则一个不到四十的年轻人说自己老骨头,六十多的朱大人肯定要跳起来打人的。
  杭世骏也叹气:“我从来不知道,世间居然还有这般冷的地方,这回算是开了眼了。”
  他是杭州人,那里即使最冷的时候也才零下几度而已,而贝加尔湖,冬天的平均气温都是零下三十多度。对杭世骏来说,这样的温度是难以想象的,才来的时候他每天晚上都觉得自己可能会在睡梦中被冻死。
  明安图笑道:“回去后得给皇上上个折子,等新的贸易城定下,派来的官员可不能选南方人,到时候被冻得下不了床,可怎么办公。”
  “哈哈哈。”众人都听出来他是在打趣杭世骏和徐本,这两人才来的几天真的是全靠床救命,甚至为了少下床更衣几次,吃喝都不敢太多。
  都是同僚,徐本也没办法,只能哼哼道:“那我头一个推举明大人您,您自小生活在草原上,比咱们强得多,肯定能将新的贸易城打理好。”
  明安图哈哈笑道:“那我就先谢过徐大人了,从六品钦天监五官正一跃成为从四品知府,徐大人的恩德我这辈子没齿难忘啊!”
  谈判代表团的人都知道,在六阿哥的规划中,这座还未建成的贸易新城未来会是府一级的行政级别,而这份规划,已经在皇上那儿通过了。
  “说什么呢,老远就听见你们的笑声。”朱轼和拉锡姗姗来迟,和蔼问道。
  “见过两位大人。”
  徐本回道:“在说要推举明大人来主持贸易新城的建设呢。”
  “哟,都开始筹划这事了?看来大家信心很足嘛!”朱轼乐呵呵地道,“也好,那冲锋陷阵的事儿就交给你们年轻人了,我们两个老骨头就在后面压阵,希望咱们还能回京城过年。”
  徐本等人自是答应不提。
  谈判虽然重启了,进度却并没有多快,两方都有意拖延,一边等着自己家的好消息,一边期待对方的变数。
  最终这一轮还是徐本他们胜了。
  “朱大人,新消息!”徐本激动地跑来找朱轼,两颊被冻出来的红晕从浅红晕成深红。
  “看来是好消息。”朱轼笑道,“可是准噶尔那边大捷了?”
  “不是。”徐本摇头,“是鄂罗斯,最新消息,推鄂罗斯幼帝上位的权臣缅希科夫倒台了,如今鄂罗斯朝廷是保守派掌权,他们接到鄂罗斯使团送回去的消息,不想跟咱们开战,敦促使团尽快完成谈判,与我朝划定疆界线。”
  朱轼不由站起身:“能确定消息的真实性吗?”
  “能。”徐本点头道,“鄂罗斯使团那边已经乱了,他们那个副使叫什么费耀的被拿下,这消息还是鄂罗斯人卖给咱们的。”
  “好!”朱轼来回转了两圈,平复下心情,道,“将所有人叫来,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咱们争取,在六阿哥定的底线上多啃下几块肉来。”
  被对手掌握了己方的底线,再加上来自新帝和保守派首领的命令与催促,萨瓦在谈判中只能节节败退,等到清廷一方在准噶尔大胜的消息传来后,鄂罗斯使团的人更是不想在挣扎,只想赶紧结束这场谈判,回国享受属于保守派的胜利。唯恐再拖下去,惹得清朝宣布对鄂罗斯开战,到时候他们就只能跟缅希科夫一样被流放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方的谈判进度一日千里,朱轼等人不但按计划拿下了北海东岸一线,还在西岸掐住了安加拉河的源头。
  至于新的贸易城,自然是定在了安加拉河的上游处。
  交换完签字盖章后的条约,两方代表都不由自主地松了口气。
  作为大获全胜的一方,朱轼当然要表现出大国风度,和蔼可亲地对萨瓦道:“萨瓦使臣,很高兴你我两国能达成一致,以后比邻而居,希望我们能友好相处。”
  “希望如此。”萨瓦笑的就有些勉强,他此次谋求这个正使位置,本来是打算立下功劳后回国更进一步的,最后却是不尽如人意。好在,目前国内掌权的是自己人,新帝又年幼,等回国后,顶多是不叙功,不至于被问责。
  朱轼热情地道:“如今天寒地冻的,你们也不好上路,马上就是我们大清的春节了,京城会十分热闹,不如诸位随我南下,等天气暖和了再回。”
  萨瓦嘴角不由抽了抽:“不了不了,我等想要早些回去为女皇陛下送行,不能再耽搁了。”
  实际是想早点回国享受生活,这该死的西伯利亚,只有一群部落野人,要什么没什么,他们才不愿意继续留在这里受苦,哪怕河流封冻,走陆路也要回去。
  谈判大获全胜,高兴的不止马上要回京的朱轼他们,还有车布登班珠尔。
  清廷不会发兵了!还把鄂罗斯人抢去的草场抢回来了,甚至比原来被抢前更多!
  真好,真好。
  高兴的车布登班珠尔准备了一大堆皮毛宝石,请朱轼他们带给弘书。
  归心如箭,即使天气寒冷,朱轼他们也只用了不到二十天就赶回京城。
  “终于赶在年前回来了。”何国宗看着一大早就人满为患的城门,不由深吸一口气,空气里全是他想念的烟火气息。
  徐本等人也全都从马上车上下来,没有使用特权,而是等着慢慢排队进入京城。
  “你敢相信,我现在甚至觉得有点热。”杭世骏道,“往年这时候,我不穿好几层都不敢出门的,看来去这一趟北海也不是没有好处。”
  徐本赞同的点点头:“我也是,脸和手都发烫,看来今年冬天能少穿一些。”
  明安图忍不住笑出声:“你们恐怕不是因为适应了,而是被冻得生了冻疮。”
  “怎么会,我们在北边都没有生冻疮,回来怎么还会生?”
  “因为……”
  这边几人说冻疮,另几人却在讨论别的。
  何国宗道:“你们有没有觉得,这入城的人有些太多了?往年可没有这么多。”
  “你也这么觉得?”刘统勋道,“我还以为是我太久没有见到太多人,产生错觉了呢。”
  “我叫人问问吧,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戴亨道,叫来一个侍卫吩咐两句。
  侍卫很快回来:“回几位大人,今年入城的人确实较往年多些,京城周边的县镇几乎家家都有人来,甚至还有从直隶、天津等地跑来的,他们来京城都是为了买书。”
  “买书?”
  戴亨几人面面相觑,明安图他们也被吸引过来,徐本笑道:“可是哪家书局出了风靡的话本子,洛阳纸贵了?”
  “不是。”侍卫摇头道。
  “说是六阿哥新开的惠民书局,里面的书都十分便宜。”
  第68章
  徐府。
  徐以烜与家人一起迎接满身风霜的徐本,感动道:“父亲,您辛苦了。”
  徐本感觉手和脸开始发痒,想着一会儿还要入宫,他就没心情和家人互诉衷肠:“快,备水,我要沐浴准备进宫述职。还有,令人请大夫来,擅长冻疮方面的。”
  徐家人四散忙碌,徐以烜亲自侍奉徐本沐浴:“父亲,可是生了冻疮?”
  “现在还没有,不过快了。”徐本泡在热水里,感觉更痒了,他只能转移注意力,“这几个月,京城里可有发生什么大事?”
  “您不在的这几个月,朝廷发生的最大的事应该就是隆科多被抄家议罪……”徐以烜一边给徐本搓背,一边将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按时间说了一遍,“……此外就是准噶尔大胜和您这边的谈判了。”
  徐本对这段时间的事情有了大概印象后,开始追问一些细节:“准噶尔那边的战况具体是什么情况,怎么突然一下就摧拉枯朽般的胜了?”
  他们当时得到的只是笼统的大捷消息,细节一概不知,所以都很好奇,因为在他们的预估中,原本前线不该胜的那么快才是。
  徐以烜道:“主要是因为策妄阿拉布坦突然死了,他儿子策零没镇住,准噶尔的部队就乱了。再加上咱们的武器优势,许多准噶尔的小部落首领本就被打的抱头鼠窜,策妄阿拉布坦死后就直接投降了。”
  “死了?”徐本有些惊愕,“怎么死的?”
  徐以烜道:“说是突发疾病暴毙的,岳将军送来的奏报也没有详说,不过明岁岳将军会押策零入京献俘,届时应该会有明确说法吧。”
  徐本点点头,本想再问几句,仆人却来报宫中传召,他连忙更衣,匆匆前往西华门与同僚们集合,然后在朱轼的带领下入宫觐见。
  “臣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见过六阿哥。”
  弘书笑道:“诸位不必多礼,此番远赴边疆、得胜归来,辛苦诸位了。”
  “不敢言辛苦,乃臣等该做的。”朱轼等人连忙推辞。
  这场面看着怎么那么像君臣奏对呢?
  “咳。”胤禛清了清喉咙提醒众人,他这个正牌皇帝还在呢,“众卿家辛苦了,条约朕已看过,不错,尔等做得很好,当记一大功。”
  “谢皇上夸奖,臣等愧不敢当。”
  “朕说你们当得就当得,不必谦虚。此次岳钟琪安定准噶尔,尔等安定北海,皆乃国之栋梁,朕之肱骨,望尔等此后能再接再厉、再创功绩。”
  “臣等必不负皇上所望!”
  一番奏对夸奖之后,君臣才说起此次谈判的细节,弘书在一旁也听得津津有味,听到车布登班珠尔的操作一笑置之,礼物则大方收下。
  等朱轼他们告退之后,胤禛才对弘书道:“最近的两件差事都办得不错,想要什么奖励?”
  弘书诧异:“您不是都给我了么,那些皇庄和矿山。”
  胤禛淡定道:“那是谈判之事的奖赏,现在是震慑车臣汗部。”
  弘书都没把车臣汗部这事儿当个正经差事,毕竟太容易了,不过有好处不要白不要,他斩钉截铁地道:“钱!儿臣缺钱!”
  “……”胤禛无语,“不是给了你皇庄和矿山,那些都不够你用?”
  “不够。”弘书开始卖惨,“皇阿玛,你不知道钱有多不经花,儿臣不过让人弄了些国外的粮种和家畜,东西还没回来呢,钱就跟流水一样出去了。这还不算其他,报纸至今没回本,书局的亏损只能算才开始,三哥负责的学堂根本没有收益……”
  “行了。”胤禛抬手让他闭嘴,忍耐的捏捏眉心,“现银没有,说别的。”
  弘书撇嘴道:“现银没有,那您就允儿臣自己做些赚钱的营生。”他忍不住抱怨道,“我就不明白了,我想赚钱就又不是为了奢侈享受,都是用来做于国有益的正事的,朝堂上那些言官弹劾就算了,怎么您也老是反对。”
  我还不是怕你变成跟老九一样,钻到钱眼里去。
  胤禛道:“朕还不是为了你好。”不过儿子这几年表现不错,这次就姑且信他一回,“既然如此,那就将山东的几个盐场给你经营。”
  弘书惊讶,没想到老父亲突然一下这么大方,要知道,虽然他这几年提了一些意见,改进了盐引的一些弊端,晒盐的效率也有所提升,但盐政积弊已久、积重难返,不是一点点修补就能改变的,时至今日,盐商仍旧是大清最有钱的群体之一。
  而且,食盐官营,盐税可是国库的一大收入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将盐场赏赐给个人就相当于把国库的一部分收入分出去,怎么能不叫人惊讶。目前来说,大清上下只有怡亲王被他的亲亲四哥赏赐过盐场。
  不过……弘书哀叹:“盐是很赚钱,但您又不是不了解儿臣,这种涉及民生、百姓的钱儿臣怎么可能赚的下去,这盐场真到儿臣手里,儿臣只会琢磨着怎么把盐价降下来,到时候就不止是亏钱了,这盐价一动,得罪的利益团体可不少,到时候您这儿收到弹劾儿臣的折子恐怕能堆成山。”
  胤禛发现,这个臭小子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什么叫你赚不下去,这是点谁呢?合着朕没将盐价打下去就是不顾民生、盘剥百姓是吧?你十三叔接了朕赏的盐场就是心黑手辣是吧?还有利益团体,是不是在指桑骂槐,说朕革除不了盐政的弊端?
  ——他还真革除不了,盐政弊端的顽固程度就像贪腐一样,无论你出台什么政策,都只能管一时作用,时间一久,底下人就会想出各种法子钻空子。他登基至今,砍了多少盐商和官员了,每次都是刚砍完盐价会低一些,过不了多久就又涨起来了。
  注意到他的黑脸,弘书脑子转了两圈才联通上他的脑回路,不由苦笑:“……儿臣没有别的意思,儿臣知道,以目前的情况盐政的弊端是根除不掉的,想要将全国的盐价长久的降下来,除了更加强大的产能外,还得有完善便捷的运输体系,以及拥有随时能排除掉盐商这一中间环节的直售能力,这些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
  胤禛的脸色好了些,哼道:“知道就好。”他没好气地道,“不想要盐场,那你想要什么。”
  弘书其实早就想好了:“儿臣想要出海贸易之权,还有北海贸易新城的交易权,除了只能两国官方交易的项目外,儿臣还想与鄂罗斯做些其他私人生意。不在国内挣钱,那些言官总不能再弹劾儿臣与民争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