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124节
作者:
梦自闲梦入槐柯 更新:2025-09-02 08:41 字数:6885
一番交谈之后,弘书对燕同光算是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就像燕同光自己说的,他从小沉迷于做手工活,只不过不被家里支持,所以总是偷偷摸摸的。后来一次巧合之下,他发现了族里供奉的先祖手稿里有一些匠工方面的东西,于是开始有目的地犯错,然后被罚去跪祠堂,躲在里面研究先祖手稿自学的日子。
不过先祖手稿毕竟遗失许多,留存不多不说还缺章少页,于此道不太了解的人只会觉得是在看天书,这也是为什么手稿被供奉在祠堂而不是拿给族中孩子学的原因。燕同光确实有些天分,他不但看懂了,还自己补全了一些遗失的部分。不过毕竟没有师傅教导,机械这东西全凭自学还是很容易陷入瓶颈的,所以很快他就无法寸进,再加上家中长辈因他顽劣不爱读书日日郁结生了病,他孝心难安,终于暂时收起爱好,老老实实地钻进书房里读书,努力了好几年才考取了一个童生。
之后的事情方才说过,不再细说。他到了四川后,隐瞒身份,经过打听找上当地一位有名的匠人想要拜师,奈何人家早收过关门弟子,虽觉得他很有天分却也只能遗憾拒绝。
燕同光不想放弃,便住在附近,每日都要带自己的一件作品去请名匠指教,指望能金石为开。也就是在上门请教的时候,他碰上了来拜访名匠同样被拒绝的客人,一来二往之下,他就被人诓骗,不止把自己赔了进去,还连累了他想要拜师的那位名匠,为了名匠不受伤害,他才绞尽脑汁地完成了抓他们的人的要求。
“学生知道,朝廷严禁民间私造火器,学生虽被胁迫,但也确实做出了触犯国法的行为。”说到自己被骗的黑历史,燕同光尴尬的红脸就消不下去,“该是何罪,学生不会狡辩,只是学生想拜的那位师傅,确实是遭了学生的无妄之灾,且并没有帮那些人做过鸟枪,还请贵人明察,莫要追究那位师傅的责任。”
有追求、有坚持、有担当,燕同光目前为止的表现都很让弘书满意,他起身道:“国有国法,一切自该依法办事。放心,若你们真为人所胁迫,大清律有规定,不会追究你们的罪责。”
弘书离开,并没有当场带走燕同光,虽然他已经决定要将这个人收入麾下,送去给戴梓做徒弟,但他现在已经步入了朝堂,一切自然该按规矩办事。他当然可以使用特权,但特权使用的多了,只会降低自身的威信,于以后并无好处,好钢还是得用在刀刃上。
刑部这边对私造鸟枪之事开始收尾,弘书在火器营的革新却才开头。
不出所料,对于革新,虽然明面上的反对没多少,但暗地里的阳奉阴违和勾心斗角一点没少。弘书也不惯着他们,反正他私下的形象在搞了内务府几次和弘历之事后也没多好,他也从来没想过在大臣们心中树立一个心慈仁厚的形象。所以他直接拿出上次排查时揪到的小辫子,先雷厉风行地处置了几个典型,然后敲打一群问题没那么严重的,随后就把现任造办处总管的周业、贴身侍卫苏尔玛、俞亮、以及镶白旗的一个参领调进火器营填补空缺。
做完了这些后,他并没有满足,又借着革新的机会将火器营的编制稍微小调了一下,增加了一些基层将官职位,提拔了一批有资历有实力的底层兵士。这一通操作下来,加上本来就被戴梓掌握的制造处,整个火器营可以说是被弘书完全握在了掌中,而革新也在前期的小波折之后进入了顺利实施阶段。
火器营这边稍有波折,燕同光那边的事情却是顺顺利利,在刑部查明结案后,燕同光和其他被胁迫之人没被判刑,但也要他们留在京城,在管控中生活一段时间,以确保他们是真的无辜。
这种情况下,弘书的临时招揽自然是不会被拒绝,毕竟要在京城生活一段时间的花销可不低。不过当弘书流露出想要他们长期效力的意思后,除了燕同光之外,遭到了其他所有人的共同抗拒。
燕同光为这些人说情:“请六阿哥勿怪,他们原都是没什么见识的升斗小民,一辈子就呆在一个地方过着熟悉而平静的生活,突然被人掳走胁迫,还来到离家千里之外的京城,于他们来说已是非常惶恐的事情,此后每每想起来,恐怕都会夜不能寐,说不定从此还会对工匠之事产生恐惧心里。所以,您在此时流露出想要他们永远留在京城的意思,他们心有余悸之下才会不敢答应。”
ptsd嘛,弘书懂,倒是没想到燕同光也懂,看来这人除了机械制造,还有点心理学的天赋。
他眨眨眼,突然想逗逗燕同光,便板着脸沉声道:“你的意思是,在那些匠人眼里,爷和那掳人的土匪无异了?”
弘书还不自知,他这些年跟在胤禛身边,潜移默化养成的气度已经不是上辈子的他可以相比的,因此他这表情一边,对他不甚了解的燕同光立刻当真了,立刻惶恐地跪下:“六阿哥恕罪,学生并没有这个意思,那些匠人也绝不敢有这样的想法!您、您天威堂皇,是天生的贵人,学生等人求着您掳还担心您看不上眼!您……”
这一跪,以及不伦不类的拍马屁,直接让弘书的逗趣之心完全消失,甚至心里有些发酸:“好了,起来吧,他们不愿就不愿罢,等刑部的考察结束,我会安排让他们回乡的。至于你,确定愿意留下来?若不愿意我也不会勉强,别心里不甘不愿的觉得是我强迫你。”
燕同光松了口气,听到弘书的质疑立刻道:“学生绝不会这样想,学生本就想找名匠拜师,学习更高深的鲁班技艺,这天下还有哪儿能比皇宫的匠师们更加技艺高超呢?学生十分愿意为您效劳!”
收获一枚武器人才,弘书也没耽搁,当即就领着他去见了戴梓,戴梓考察之后对燕同光十分满意,在燕同光手搓了一把新式鸟枪当场将其收为首席大弟子。
——别奇怪为什么是首席大弟子,戴梓以前的徒弟在他落难后基本都断绝关系了,而李平、罗阳这几个弘书给找的徒弟,说是徒弟还不如说是学徒,目前还处在考察阶段,并没有正式经过磕头拜师敬茶的步骤。而弘书,他倒是说过要给戴梓行个拜师礼,奈何戴梓一直不同意,觉得自己并没有教过弘书什么,反倒在弘书身上学到良多。
所以这么阴差阳错之下,反倒是最后来的燕同光后来居上,成了新鲜出炉的大师兄,至于这样会不会遭到早来的李平他们嫉妒,从而产生龌龊,这些弘书就不会管了,他相信燕同光,会用绝对的实力征服他的那些预备师弟们。
火器营这边告一段落,常保也从外地赶回,跟他汇报了这一路的见闻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医院的施工。
对于这间以后可能会孵化全国医学发展的医院,弘书并没有当甩手掌柜,除了让常保和雷金玉定时汇报,他时不时的也会突袭现场,检查施工质量和建筑材料有没有以次充好。在他‘微服私访’的重视下,施工队上下都绷紧了皮,不敢有一点马虎,常保更是直接住在了工地上,有时看工人忙不过来了还会亲自下场去拌水泥、搬砖。
弘书很满意,当场给常保画了一个工部尚书的饼,撑得常保立刻扛了五代水泥表达激动之情。
事业干的红红火火,乌拉那拉氏的病情也传来好消息。
虽然还没找到特效药,但韦高谊的医术也不是吹的,和叶桂、吴谦三人一通合计交流,将现行的治疗方案改了一部分,加入了一些苗医的治疗法子,效果还挺不错,弘书去请安的时候,就觉得额娘精神了不少、气色也好了许多。
弘书想要感谢韦高谊,问他想要什么,提出可以先帮他找到家乡的亲人,接到京城来与他相见。
对此韦高谊并无期待,他的父母在他还没被掳走的时候就已过世,至于其他亲人:“老夫都这把年纪了,当年那些兄弟恐怕也没活着几个,没必要再见面,舟车劳顿不说,徒增伤感。”
“至于想要什么,老夫如今孑然一身,半截身子埋入黄土,什么都不需要。”韦高谊说完顿了顿,然后控制表情,尽量使自己显得自然一些,“不过郎小友这些年对老夫也算有恩,老夫不喜欢欠人恩情,六阿哥您若非要给些什么,不如就给郎小友一个前程吧。”
一直默默在当隐形人随身照顾韦高谊的郎兴昌闻言愕然,没想到韦老居然为他求前程,急道:“韦老,我不需要!您忘了鲍良那个狗……”
“闭嘴!”韦高谊怒斥他,“老夫的事情不需要你多管闲事!还完你这份恩情,我与你便两不相欠,以后不必再来往。”
郎兴昌不明白,韦老怎么忽然就要同他断绝关系了?
弘书却看的分明,韦高谊这分明就是在安排后路,他这段时间在宫里,估计或多或少也听闻了些吴谦和叶桂曾经差点因为治不好贵人的病而被处置的事情,不联想到自己身上是不可能的,他孤身一人不怕死,却不想连累郎兴昌,于是就想着先把郎兴昌摘出去。
这些心思没办法诉诸于口,弘书也只能当不知道,尽力安抚韦高谊:“没问题,我听侍卫他们说,郎兴昌的身手十分不错,若不嫌弃的话,就让他先在我身边当个随从,之后可以参加武举,博一个出身。”
韦高谊对这个安排挺满意,当即就赶着郎兴昌让他走,去弘书身边伺候。
弘书只能无奈地带着郎兴昌离开,回头就把朱意远叫过来,准备吩咐他这段时间多照顾安抚一些韦高谊,这个人他还想以后放在医院和叶桂双剑合璧呢,可不能让人心里有疙瘩。
却不想见了面,朱意远先给他汇报了一条重要消息。
“主子,仁照法师出关了。”
第123章
养心门前的玉影壁处,弘书两只手揣在毛茸茸的袖筒里,抬头望着阴沉的天,不知道在想什么。
“主子,来了。”朱意远的声音轻轻响起。
弘书顿了顿,低下头,向右转去,看着踏过尊义门,一步一步朝自己走来的仁照法师——弘历。
弘历身穿紫红色的喇嘛僧服,规格只比他身旁的格鲁活佛低一些,不知是不是天气的原因,他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若有若无的阴郁气息。
弘书等他们一行人走近,微微垂头颔首,率先出声:“活佛、仁照法师,恭喜顺利出关。”
活佛双手合十:“六阿哥有礼。”
弘书淡淡一笑,目光平移,平平无常地看向另一位主人公。
嚯,这眼睛就差冒火星子了。
弘历紧紧盯着弘书,咬着后槽牙,废了极大力气才压抑住自己想要上去撕烂这张脸的冲动。
“仁照法师。”弘书想看看这位被迫出家的好‘四哥’在这场洗礼中有没有哪怕一丁点改变,他道,“虽说出家人已斩断亲情牵挂、不染俗世,但有件事我还觉得还是该和你说一声。”
“四嫂所出的小侄女,月前…不幸夭折了。”
弘历的眼中出现了一瞬的茫然,仿佛不知道弘书说的是谁,随后反应过来,然而眼中除了冷漠再无其他情绪。
不出所料,弘书不至于失望,却也为那个小小的婴儿感到些许不值,他忽然就想刺激一下弘历。
他看着弘历的眼睛,眼中隐着晦暗的光:“小侄女福薄,如今已经按例下葬,仁照法师若有空,不如为她念几句心经,也算全了你二人这一场父女缘分。至于四嫂她们,现在住在景园,一应用度仍是按照皇子福晋的份例由内务府供给,三嫂时常过去照应。我也劝了皇阿玛,等永璜再大一些,可以先破例给他一个贝勒爵位,这样也不必担心因为下面的人欺上瞒下,导致生活拮据。”
“仁照法师,你放心,我以后会照顾好嫂子侄子他们,保他们一世荣华富贵、平安喜乐。你只管六根清净、安心修炼,争取早日‘功德圆满’、证得果位。”
弘历的眼睛这次不是差点冒火星子了,而是直接燃起熊熊火焰,春风得意时还能称得上一声英气的脸庞此时扭曲的仿佛罗刹。
他再也压抑不住,一步踏出。
格鲁活佛眉心微拢,无声念了句佛,开口道:“仁照,该去拜见皇帝陛下了。”
弘历充耳不闻,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弘书面前,以一种俯视的姿态厌憎地看着他,声音压得极低:“你以为你现在就赢了?迫不及待地来我面前炫耀?弘书,你还是如此天真。先是三哥、再是我,你以为皇阿玛是为了你才这么打压我们俩?不,皇阿玛是为了他自己,看看先帝和前太子吧,你连太子都不是呢,就敢摆出胜利者的姿态?就算我现在被出家又如何,我这次不过是大意了,没有摸准皇阿玛的心思,皇阿玛一时生气才会令我出家。等时日长了,皇阿玛气消了,你觉得皇阿玛真的会舍得一个儿子?何况,武则天一个女人都能寡妇出家最后做皇帝,你觉得我就不行?弘书,别高兴的太早,笑的早不算什么,还得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他这八十一天,除了发疯、质疑、和格鲁活佛你来我往,也不是什么正事都没干。至少他想明白了,为什么他会被莫名其妙的出家。在永璜做转世灵童这件事上,他本以为,皇阿玛会看到通过永璜之事伸头藏传佛教高层,从而掌控西藏的利益。至于感情?不过一个庶孙子而已,他以后还能给皇阿玛生更多孙子,一个孙子能换来一个大省,完全不亏。
他却没想到,能从众位叔叔中杀出重围坐上皇位的皇阿玛,竟然会重视感情多于利益?这简直不可思议,那一瞬间,他甚至有些质疑,这样感情用事的皇阿玛,凭什么打败其他叔叔?这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权利拥有者该有的心态!
这些百转千回的想法弘书都不知道,但不妨碍他扯扯嘴角,露出一个鄙夷的表情:“就凭你,也想和武则天比?你给人家倒夜壶都不配!弘历,不用在这里跟我放狠话,有本事你就做给我看,让我看看,你努力努力能不能配去给则天皇帝刷恭桶。”
这有味道的话语直接让弘历表情扭曲,他拳头握的紧紧的,已经有些忍不住举起来的动作。
朱意远机警地上前半步,随时准备冲出去为主子挡拳。
“怎么,想打我?”弘书眉头微扬,嘴角含笑,“别忍着,动手啊。你以后能不能行我不知道,不过我看你现在就挺不行的。”
弘历的拳头抖动的厉害,额上青筋直跳,一口牙差点咬碎。
眼看他就要忍不住时,弘书忽然后撤半步,微微偏头一笑:“好了,两位,我该去面见皇阿玛了,失陪。”
说完潇洒地转身离开。
自己当他是生死大敌对待,他却像是偶然来了兴致才来逗弄一番,这种认知让弘历气的几欲吐血。
虽没听到声音,但旁观了一切的格鲁活佛在心中微微摇头叹息,仁照输的很彻底。这八十一天,疗伤虽然是糊弄外人,但格鲁活佛也真没闲着,他按照皇帝的吩咐,每日勤勤恳恳地念佛经、讲佛法,试图磨一磨这位四皇子的性子,让其能看开一点、安分一点,乖乖听皇帝的话,做一个德高望重的活佛弟子。
可惜,一番努力,最后也不过是换来仁照的表面配合,而这最大的原因还是他暗示仁照若不配合,他就禀报皇帝,疗伤效果不够,需要再延长闭关时间,仁照这才妥协配合。
早知他出来不会安分,但没想到,他连面见皇帝之前这点时间都撑不过去。
——六皇子也是,胜就胜了,还来撩拨仁照的神经,胸襟不足。也不知道这次会去和皇帝说什么,希望别说的太过分,他在京城待的够久了,得尽快回西藏,还需安排京城圣庙的人选。
被诟病胸襟不足的弘书根本没和阿玛提弘历一个字,说的都是正事:“皇阿玛,报纸这边的论辩专题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禧叔那边的邀稿函准备这几日就发出去,您这边呢,《大义觉迷录》刊刻的如何,曾静他们准备何时出发?”
“朕命他们这次用新式印刷机,已经刊刻的差不多了。”胤禛道,“曾静他们还需等等,等过了清明节再令他们出京。”
每年清明各帝陵都有大祭,今年的胤禛打算亲自出面,回头再让曾静出去好好宣扬宣扬这一幕。
父子俩又说了些火器营、官学推行黑板粉笔之类的琐事,胤禛道:“今日还没去看过你皇额娘吧,一会儿从体顺堂那边的后门过去吧,别绕路了。”
体顺堂的后门一出去就是永寿宫的大门,不过这里是宫女太监们走的小门,一般情况下,不是特别着急的情况,他们这些主子是不会走这里的。
弘书若有所思,阿玛这是知道了他和弘历在外边那短暂的对峙,不想让他们再碰面闹出笑话来?感觉有点没必要,他刚才虽有意激怒弘历,但心中也是有分寸的,不会真的闹的不好看,让人看笑话。
不过阿玛既然吩咐了,他也没必要争这个,少走两步路、多陪陪额娘不好吗?至于什么走下人走的门丢分不丢分的,谁在乎那个。
弘书离开,胤禛静静坐了一会儿,才让人传格鲁活佛和弘历觐见。
“贫僧见过皇上。”格鲁活佛行礼。
弘历也该见礼,但他张了张口,却吐不出任何话。理智告诉他,他现在应该表现的听话一点、乖顺一点,学格鲁活佛那样,以僧人身份拜见皇帝,或许还能讨得皇阿玛的一点欢心。
但……这声阿玛叫了十八年,突然不让他叫了,他如何能习惯。
所有人都默不作声,很有默契地等着弘历的态度。
最终,弘历妥协的低下头:“参见皇上。”就当自己是在大朝上,以臣子身份拜见皇阿玛吧。
胤禛八风不动,仿佛没有察觉到弘历的那点小心思,他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径直开口道:“既然仁照法师已经疗伤完毕出关,那就正式接过第日寺的方丈之位吧。如今皇后病重,作为活佛觉醒灵慧的高徒,朕希望你能闭关为皇后祈福,令皇后早日病愈。”
不说时间,若是皇后一直不好,他就一直不能出关不成?这是要变着法子把他关起来!
即便是在胤禛面前,弘历也差点忍不住扭曲了表情,整整八十一天!日日待在那个小佛堂里,和活佛那个老不死相对,他早就被憋疯了,再多来一天他都受不了!
胤禛却不管他愿不愿意:“秦远,护送仁照法师回寺,好好保护,莫要让心怀不轨之徒伤了他。”
秦远!就是这个人,这段时间一直守在小佛堂外,让他连踏出那个门都不能!弘历低着头,掩藏起自己眼底丛生的戾气。
还有皇后,皇后!
罪魁祸首之一,为什么还没死!
第124章
弘历再次‘闭关’,弘书并不觉得意外,他能看出弘历的怨恨,阿玛自然也能看出,不能因此处置他,但将人变相软禁起来、不让他搞事还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