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130节
作者:
梦自闲梦入槐柯 更新:2025-09-02 08:41 字数:5725
“他们是不能帮你把这个太子当好。”胤禛悠悠地道,“但他们能帮你把库房堆满,你的库房满了,朕的库房也就保住了。”
我就薅了你库房那么几回!这个事还能不能过去了!
“……”弘书哑然,只得道,“那也没必要一股脑来,毓庆宫的库房已经放不下了,先停一停,等我收拾两个空库房出来再说。”
胤禛没忍住露出一丝笑意,大发慈悲地道:“知道了,朕会吩咐九门提督加强宫禁。”
弘书大大地松了口气,太好了,总算不用迎来送往了。
胤禛不由摇头失笑,然后说起正事:“太子正位,詹事府也该配齐了,你若有想要的人,写个名单来,朕令吏部商议铨选之事。”
这是正经事,等正式的册封礼过后,他每日就要去詹事府坐班干活了。弘书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父子俩又讨论了一下詹事府的办公地点,最终决定放到与军机处相对称的那一角宫殿,与毓庆宫也就隔着一道景运门。
前朝之事大体说完,弘书抿了抿唇,问道:“皇阿玛,红豆杉可有消息?”
距离韦高宜说出此物已经过去了快三个月,弘书知道自己不该着急,以此时的交通和效率,近处的还好说,像西藏这些偏远地方,恐怕都才听到消息不久。但他实在不能不着急,额娘的病是横亘在他头上的一把刀,这种随时都会落下来的恐惧,让他度日如年。
提起皇后,胤禛的神色也变得暗淡:“目前除了韦高宜指认的地点,其他地方还没有消息传来。”
期待落空,弘书失落不已。
胤禛张口想要安慰一句,弘书却已经又打起精神:“没事,这才多长时间,再等等,一定能找到的。”
胤禛心中宽慰,儿子又长大了许多。
弘书不知阿玛心中的感叹,他张了张嘴,欲言又止。弘历……他想问问阿玛,弘历的事会怎么处置,但,阿玛才把他送上太子之位……他不想这样想,但又止不住地想,这个太子之位的背后,会不会有一些因素是阿玛给额娘的补偿?就算阿玛没有补偿的心思,但在得了好处之后还对弘历穷追不舍,阿玛心里会不会觉得他太过贪心、不知足?可他若不追究,总觉得好像是用额娘来换取太子之位……他不想成为这样不择手段的人。
他的犹豫胤禛看在眼里,几乎瞬间懂了他在想什么,皇后……弘历……胤禛垂眸片刻,再抬起后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没事你就先回去吧,朕这里还有事要处理。”
弘书怔了怔,心中叹气,阿玛这是看出来了,但却选择了回避……罢,阿玛为他费的心不少,他也不能不知感恩,为了额娘的事逼得阿玛太紧,事缓则缓,慢慢图谋吧,他总会叫弘历付出代价的。
“儿臣告退。”
他离开后,胤禛枯坐良久,才唤苏培盛。
“奴才在。”苏培盛应道。
胤禛面无表情:“你去,见见仁照。”
“嗻。”苏培盛准备退下去干活。
胤禛却又张口了:“……仁照,在闭关中顿悟,但,碍于修行时日太短,肉体凡胎不能承受突然拔高的境界……中风了……不能再胜任第日寺方丈一职,你去理藩院传朕命令,令他们联系格鲁活佛,看看活佛有没有法子能救。”
苏培盛心跳的砰砰响,深深埋下头:“是,奴才领旨。”
……
“吱。”
弘历摇摇发昏发涨的脑袋,费力地抬起头,眯着眼睛想要看看来的是谁。自从皇阿玛亲自过来说穿他害皇后后,他就被绑起来‘闭关’,每日只有一碗清水和一个粗粮馒头,不过几日时间,他就饿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苏培盛看到这样的弘历顿了一下,才在弘历面前蹲下来:“四阿哥,怎么搞成这个样子?您为皇后祈福这样虔诚,奴才一定会如实禀报给皇上的。”
“来人,伺候四阿哥洗漱。”
弘历浑浊的眼睛亮起光芒,苏培盛如此态度,是不是代表着皇阿玛要原谅他了?!
洗漱后,又饿虎扑食一样填饱了肚子,弘书终于有力气抓住苏培盛,激动的问道:“苏公公,皇阿玛是不是已经查明我是被陷害的了?一定是这样!我就说,肯定是弘书再陷害我!皇阿玛终于不被他蒙……”
话还未说完就被打断,苏培盛笑眯眯地提醒道:“四阿哥,六阿哥如今已被立为太子,君臣有别,您不可再直六阿哥名讳。”
“骗了!皇阿玛是不是要接我出去,是不是要令我还……”或许刚才一下子吃的太多,弘历慢了两拍才反应过来苏培盛刚才说了什么,他的眼眶倏地一下瞪大,瞳孔紧缩,声音猛地拔高,甚至破了音,“你说什么?!什么太子?!谁是太子?!”
苏培盛笑眯眯地重复道:“六阿哥,在五月十八日,被立为太子,虽然册封礼还没办,但如今上下都已经改口称呼太子殿下了。”
“不可能!这不可能!!你在骗我!你一定在骗我!皇阿玛明明是秘密立储,弘书怎么可能就被立为太子了?!”弘历大声反驳,面容扭曲,“你这个狗奴才!你竟然敢假传圣旨!该死!你该死!”
说着,他竟掐住苏培盛的脖子,双手使力,一副要把苏培盛活活掐死的样子。
苏培盛也惊了,他想过四阿哥会受刺激,甚至他的目的就是让四阿哥受刺激,但他没想到,才说了两句话而已,四阿哥就被刺激的直接发疯了。
好在苏培盛不是一个人来,陪同在侧的秦远愣了一下之后,立刻从弘历的手中抢救下了他。
“咳咳咳咳。”苏培盛咳嗽了一会儿,才觉得自己活了过来,刚才他差点就真的去见阎王爷了。
弘历一直没停下发疯:“放开我!放开我!你们这群狗奴才!我可是堂堂四阿哥,未来的太子!你们竟然敢假造圣旨,还敢欺辱于我,我不会放过你们!我要你们死,我要你们全都死!!”
心有余悸的苏培盛害怕横生枝节出变故,不敢再刺激弘历,对秦远使眼色道:“仁照法师累了,扶仁照法师去休息。”
秦远心中叹气,苏培盛得了吩咐,他也没被落下,所以他很明白自己接下来该干什么……就是这一单干完之后,也不知他还能活多久。
心中再多想法,秦远也没有表现出分毫,面无表情、手脚麻利地干完该干的活后,送走苏培盛,留在远处躲起来蹲守。
弘书是在八日后听说的消息。
“你说什么?仁照法师中风了?”弘书眨眨眼,怀疑自己幻听了。
“是。”朱意远尽量不含任何情绪、平铺直叙地回禀道,“第日寺的僧人禀报,四日前,仁照法师说他预感自己要顿悟,或可觉醒宿慧,吩咐他们不得打扰,就连膳食也不许送。第日寺僧人一连等了三日,仁照法师的闭关室内却毫无动静,这三日甚至连水都没叫送,他们怕出事,不得已破开门,却发现仁照法师瘫在蒲团上不得动弹,叫了大夫去,才发现是中风了。”
“第日寺的僧人认为,可能是仁照法师修行时间太短,肉体凡胎不能承受控制顿悟带来的力量,外表才会表现成中风的样子。”
弘书沉默了一会儿,问道:“皇阿玛怎么说?”
“皇上下令理藩院,遣人去联系格鲁活佛,看看格鲁活佛有没有法子能救仁照法师。”
“……”
“我知道了。”弘书眨眨眼,“你下去吧。”
朱意远走后,弘书呆坐着,内心很茫然,弘历…是阿玛吗…?…除了阿玛他想不到还有谁敢对弘历下手。
或者,弘历是知道了他封太子的事,活活气成中风了?
若是这样,那他倒是大笑三声谢苍天有眼,可惜理智告诉他,这个可能无限接近于零。
……所以,若真的是阿玛,他……
弘书感觉自己心里有什么东西想要破碎。
一直以来,他都告诉自己要理智,阿玛是他的阿玛,但更是皇帝,是拥有很多儿子的皇帝。在皇帝身上,君的属性会大于父的属性,所以他面对阿玛,臣子的属性也要大于儿子的属性。虽然他大多时候面对阿玛都是撒娇耍赖的儿子形象,但其实他心里始终有一道清醒的线,也就是那条线,隐隐将他和阿玛隔开,让他对阿玛,不会像对额娘一样全身心的信任和依赖。
现在,那条线好像进入了存在又不存在的‘量子叠加态’。
第132章
有些变化只会在无声处默默进行,无人可以察觉,但等它于某日突然显现的时候,可能连当事人都会为它感到惊诧。
生活终于回归正常的弘书回到熟悉的忙碌节奏中。
“……这些便是近段时间陆陆续续收到的所有投稿。”允禧汇报道,“我都已经看过一遍,现在您看到的顺序就是我按自己标准排的,最优秀的稿件在上面。”
弘书翻看了一下:“我会尽快看一遍的,这里面选择匿名的人多吗?”
允禧道:“很多,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以笔名的方式署名,少数笔名是曾耳闻过的文人名号,已经核实过就是本人,大部分则是前所未闻的名号,但文章质量并不差。”
这个情况在弘书的预料之内,他点点头,道:“提前准备的文章有用上吗?”
允禧点头:“这次虽然收到了一些支持‘华夷之说’的稿件,但文章质量一般,也没有值得引发争辩的点,都写的比较隐晦或者避重就轻,达不到您的要求。”
弘书也不失望:“那就算了,提前准备的稿件在这里面吗?我润色润色。”
允禧心中触动,他知道弘书这不是想要抢占人家的文章,实际上是为了安私下捉刀之人的心,为他承担风险,让捉刀之人不必担心被找借口‘秋后算账’。
“在的。”
又商量了一会儿论辩主题的事,弘书提起另一件事:“太子册封礼后的第一期报纸,我想免费赠送给京城百姓,所有费用我出,也算与民同乐,到时候你去找朱意远调拨银两。”
允禧眼睛一亮,觉得这个主意非常不错,报纸不管再怎么被人诟病不够高雅,那上面印的也是文字、是知识,免费赠送给百姓,某种程度上来说跟免费送书差不多,这对提升太子的名望很有好处。
“费用不必您出,报社账上有钱,可以承担的起!”允禧大手一挥,一副我很有钱的架势。
弘书摇头:“报社的钱归报社,每一分都是有用处的,公账和私账不能混淆,费用我出。”
允禧不听:“您别和我争了,报社本来就是您的,报社的钱也是您的,账目上清楚的很,公私不会混淆的。”他见弘书还要反对,连忙搬出一条无法拒绝的理由,“好了,您就别推辞了,这也算是我们报社上下送给您的贺礼了!不然底下那些人还得头痛送贺礼的事。”
弘书听到这个就闭嘴了,一开始他考虑到手下大多数人可能生活并不宽裕,怕他们攀比或者强撑面子非要送贵重的贺礼,就下命令不让手下人送贺礼。结果命令下去,底下人不但不高兴,反而还沮丧失落,觉得他是不把他们当自己人,人心一度都有些涣散。
允禧这个主意倒是不错,以集体为单位,办一件为民的好事,当做送给他的贺礼,面子里子全都有了。
嗯,回头记得把医院、工厂这些负责人都叫来,让他们以报社为蓝本各自办一件类似的事。
允禧不知道弘书在打算什么,说服他后,积极地开始出主意:“那这一期报纸的内容一定要好好策划一下,您觉得放些什么内容好呢?我建议可以放一些名家名篇,这样比较有收藏价值,免费赠送才更有意义。”
否则只是一份普通的两文钱报纸,总觉得意义不够。
弘书却摇头:“这样才没有意义,那些名家名篇普通百姓若无人讲解,能看懂、欣赏的又能有多少?我以为,还是放些启蒙内容比较好,三字经字数不多,可以全篇刊登,还有其他简短的蒙童学篇,另外,再刊登一些最基础的识数以及加减运算,若这一批免费赠送的报纸能让百姓中多出几个识些许字的人,也不算白费功夫。”
允禧眉毛高高挑起,现在市面上一本《三字经》贵吗?不贵,甚至很便宜,尤其是经过惠民书局的低价冲击之后,但就算这样,能拥有这本书的家庭也是少数。如果只算平民百姓,那么这个数字会更低。倒也不是他们都买不起,能在京城生活的家庭,若只是买一本《三字经》还是没问题的,关键是,只买一本书,没用。他们支撑不起的不是一本书的价格,而是学会这本书的背后的教育的价格。在知道自身没条件去学习的情况下,一本《三字经》对他们来说就是华而不实的东西,没必要去买。
报纸也是同样,他们喜欢听人读上面的新闻,但要他们买,拜托,两文钱也能买一张蒸饼,是一餐饭呢。京城大概有十万多户人家,若按平均一家六口人来算,也有六七十万人,但报纸在京城最高一期的销量也才不过四万份出头,只凭这个数据就可以看出,报纸在京城虽然人尽皆知,但真正买报纸的人其实并没有多少。
但若是有人免费送,那就不一样了。
“我也知道,只凭一些书面文字,就想让人自学会识字很不现实。”弘书叹气,“但有总比没有好,民间多奇才,或许就有一些被埋没了的天才能自学会呢?哪怕只有一个,这些钱也不算白花。何况如今京城内喜欢给别人免费读报纸的人不少,百姓们若能人手一张,边听人读边自己看,总能认识一些‘天地人’这样的简单字。”
人手一份啊,允禧向往地想象了一下那样的场面,莫名觉得热血沸腾,干,必需要干!
至于白送几十万份需要花多少钱?允禧表示小意思,不说这两年来独一份的广告挣了多少,就说印刷厂的机器一动,那是印的越多成本摊薄的越低。况且也只是白送京城百姓,这两年报纸的销量大头其实是那些批发进货、运到外地去卖的经销商们带来的,这些一对冲,实际花费并不会太夸张。
何况,这一期的读者一下多了几十万,那广告是不是得涨涨价?嘿嘿嘿,允禧忍不住上扬嘴角,搞不好还有的赚呢。
“对了,这一期不要登广告了。”弘书忽然神来一笔。
允禧嘴角僵住。
弘书瞥他一眼:“这一期不适合登那些广告,不过医院、水泥、红砖、黑板、粉笔这几个可以在上面登一些软广,我会吩咐他们公对公,广告费不会少。”
任务广告他还能加价吗?何况还都是自己人,花的钱也都是弘书的钱,这和左口袋倒右口袋有什么区别,不够麻烦的。
“算了。”允禧彻底收了那点忽然冒出来想要赚一笔的心思,“几篇文章而已,我知道你的意思,会让他们往普及常识、简单明白的方面写的。”
医院看病的花费为什么会是那么些、水泥红砖盖房子的好处、黑板粉笔对教学的意义,弘书的喜好自己早就摸清楚了,他就喜欢给百姓掰开了揉碎了讲一些其实百姓并不需要知道的东西。
“这一期新闻和事件的报道可以少一些,多一些对百姓有用的东西,比如一些简单小毛病的自治方法、比如喝开水的好处,还有勤洗澡洗手能有效防止一些病症……”弘书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堆。
允禧认真听着,没有不耐,只是心里感叹,小六还真是一点儿没变,真好。
他觉得好,有人却觉得不好。
“这是什么?”在那日被允禧启发后,弘书迅速召见了来保等产业负责人,传达了集体贺礼的思路,这几日他们想了不少点子送过来,弘书都一一看过批阅,写上同意或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