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我是雍正嫡次子 第188节
作者:梦自闲梦入槐柯      更新:2025-09-02 08:42      字数:5247
  乌拉那拉氏为儿子突然的正式怔了一下,但她一贯知道儿子主意正,她本身也不是强控制欲的母亲,所以也正经了神色:“你想说什么。”
  弘书沉吟了下,想起某个决定他还没跟额娘透过底:“额娘,其实废除旗民不通婚这事,我在几年前就和皇阿玛说起过。”
  “嗯?”乌拉那拉氏有些微不解。
  “当时皇阿玛便猜中了我的心思。”
  乌拉那拉氏眼睛微微睁大,静待后续。
  “我想娶汉女为嫡福晋。”
  弘书直直地看着额娘,眼神不躲不避,也完整地看到了额娘眼中的怔愣、惊讶、恍然大悟、若有所思。
  几息过去,乌拉那拉氏沉吟道:“你想以此来践行世祖和先帝提出的满汉一家亲?”
  弘书笑了,虽然慢些,但额娘也精准地抓住了核心问题,这才是一国皇后该有的思维,而不是像有些人,丁点儿大的脑子里只会想女方的血脉、家世高不高贵,配不配得上她的儿子。
  既然旗民不通婚之策已顺利通过朝议,证明皇上已经默许了儿子的想法,乌拉那拉氏微微颔首:“额娘知道了。”这是一条很重要的讯息,如果未来的太子妃必然是汉女,那她对于儿子后院的打算就要全盘推翻,重新安排了。
  弘书知道只这一条不会让额娘放弃给他安排人的打算,继续道:“额娘,你觉得我那位二伯之所以被废,是为什么?”
  为什么?先太子被废的原因早已随着先帝的诏书传遍天下了,儿子还需要问她?
  乌拉那拉氏从善如流地问道:“你觉得是为什么?”
  弘书幽幽地道:“撇开其他不谈,我觉得二伯被废,至少有一条是因为他出生的有些太早了。”
  乌拉那拉氏愣住,这倒是一条从未想过的新奇理由。
  “额娘,人是会嫉妒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您一样无私爱子。”弘书低喃道,“我渐老,而子正壮……”
  话未说完,但乌拉那拉氏如何能不懂,所以,先帝其实是嫉妒过先太子的吗?
  “额娘,您觉得我会长命百岁吗?”
  身为当娘的,怎么可能会不想儿子长命百岁,乌拉那拉氏断然点头。
  弘书一笑:“我也觉得我至少能活八十。”
  “额娘,若我能活八十,那我的孩子,得当多久的储君呢?”
  “我又能坚持多久,不嫉妒我的孩子呢?”
  第210章
  儿子早已离开,乌拉那拉氏还在发呆,雁云恐主子一个姿势坐久了累着,轻轻将她唤醒。
  回神的乌拉那拉氏在雁云的搀扶下起身,慢慢在屋内转圈,活动有些僵硬的身体。
  “雁云啊,本宫闭眼前恐怕是抱不上孙儿了。”乌拉那拉氏幽幽叹道。
  雁云不明白主子为何突然说起这个:“娘娘何出此言?”
  乌拉那拉氏没有回应她的话,自顾自叹息道:“三嫂都抱上重孙了,本宫和皇上连孙子都没见两个。老三老五成亲多年,至今也没个膝下承欢的。”倒是有个永璜,但以弘历的情况,她只能保证给足了那孩子物质,“本想着小六快了,本宫咬牙坚持坚持或许还能,结果……”
  这孩子上来用先太子之事给她讲了大道理后,又说了一堆父母年小孩子身体不好的话,最后总结就是,他不会在十八岁之前纳色生子。
  ——还特别强调了一句他说的十八岁是实岁。
  面对这样坚决的儿子,乌拉那拉氏怎么可能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她也做不出以自己身体为由胁迫儿子的事,虽然她是真的觉得自己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死了。
  ——不是杞人忧天和没事找事,她不曾和任何人提起过,去岁九月间的时候,有几天她突然情况严重,那时她是真的感觉到自己大限已至。虽然后来被救了回来,但她也一直有一种感觉,她现在活得每一天都是偷来的,指不定什么时候阎王爷翻生死簿发现了她这个偷生之魂,就将她收走了。
  所以她才急着这一次选秀就给儿子选人,她想着选两个充实了儿子的后院,就叮嘱儿子在娶太子妃之前不许再纳人,这样即便她走了,儿子也有充分的理由拒绝后来人以“关心”为名的塞人行为。
  不过儿子现在有这样清醒的认识和决心也好,等他十八九时,即便自己不在了,有后来人心怀不轨借口塞人,儿子也能有应对的能力。
  放弃了原本的打算,乌拉那拉氏就不再关注这次选秀,全权交给齐妃、懋妃、裕妃三个。
  而外间还不知道皇后已经放弃打算的某些人,还在窃窃私语地商量:“以皇后娘娘前些时候的态度,这次至少会给太子选两个人。”
  “肯定不止两个,当初四……那位和五阿哥第一次就赐了两个人,太子作为储君,怎么也得三四个才能彰显身份。”
  “四个的话,说不定会选两个侧妃呢,咱们若香说不定有机会成为其一。”
  “别做梦了,就是选两个侧妃,其中一个肯定也是要给咱们满族姑奶奶的!这回你侄女能以格格身份入东宫都是大造化。”
  “侧妃不行,庶妃也行啊,若香长得那么漂亮,格格也太低了。爷,您给阿玛说说呗,若香入东宫的身份高一些,对咱家也是大大的好处啊,嗯~”“……我明日去问问阿玛。”若不是他母亲族中没有出挑的小辈,世子妃又与他感情不和,他也不会把主意打到商人出身的妾室侄女身上,为了这便宜侄女能有参选的资格,他还疏通关系给妾室的爹谋了个虚职官身。
  ——虽然主要是俞家舍得掏钱,但他也是费了力气的。
  “爷你真好…我打听了,这次那个高总督家的嫡孙女被选中的概率最大,爷,我觉得咱们该提前打点打点…”
  细细的私语掩盖在深重的夜色里,在结果出来之前,不知道要有多少人睡不好觉了。
  ……
  “这是改版后的最终定稿,你看看。”虽然已经从丧女之痛中走了出来,允禧却也回不去曾经的洒脱意气,现在的他,蓄起了胡子,表情内敛、气质稳重,仿佛短短时间内就仿佛长大了五六岁。
  弘书接过样报,细细查看,现在在他手上的这份报纸,就和后世的比较像了,依然是大开页,文字的排版由竖版变成了横版,阅读顺序也由从右往左变成了从左往右。不止如此,打印机这些年也有些一些小改进被用在了这次的新版上,比如文章与文章之间有了分隔花纹,或者干脆将文章框起来的外框纹——这是加入图片的试水。
  “不错,这花纹虽然还是有些模糊,,不过也能看了,慢慢来,迟早有一天我们能给文章配图。”弘书满意地道。
  允禧也这样觉得,不过他对文字排版的改变还是有些忧心:“会不会一次改的太多了?本来标点符号就是个新东西,又改了排版,我怕大家不适应、看不懂,到时候再不买了怎么办。”
  弘书并不担心:“你太低估百姓的接受能力了,不过从左往右读罢了,民间的话本子甚至有斜着、倒着排版的呢,不是照样有人买。放心,第一期可能不习惯,多看两期就习惯了。”
  也不用怕没人买,到目前为止,京城周报还没有代餐,是独一无二的。
  ——倒不是没人发现这片挣钱的蓝海试图跟风,只是一他们没有弘书这么大的本钱,能把价格定的极低,二则,他们没有弘书的背景,没有内幕消息也就罢了,更不敢报道一些敏感的内容。
  又贵内容又不够劲爆,自然不可能威胁到《京城周报》。虽然威胁不到,但其实也有几家小报做起来的,这些能做起来的无一都是在内容剑走偏锋——多多少少沾点颜色。
  现在可没有传播□□涩情读物的罪名,很多颜色小说都大喇喇的出版呢,所以弘书也没插手去取缔,先让野蛮发展着,要管理出版,总得市场先有一定规模,才好制定相关法律,只要不要太过滞后就行。
  虽然弘书最开始想做的报纸是轻松娱乐类的,但事实上从《京城周报》诞生以后,几乎都没有报道过什么八卦狗血娱乐内容,要么是报道国家大事,要么是报道法治案件,或者是科普一些有趣的知识,弄到现在,《京城周报》几乎和官媒没什么两样,区别就是没接受朝廷管辖罢了,是他的私产。
  最近弘书也在思考,严肃官媒要有,娱乐周刊也要有,只凭民间自己摸索太慢,他还得给打个样。
  新的报纸要和《京城周报》分家,各干各的,主编他已经想好了,就蒲沅洲,只等他在现在的副主编位置上历练出来,就可以分出去开荒了。
  “等这期报纸刊印后,你就可以去教育司了,先熟悉熟悉,顺便看顾着报社改版第二期,等上手了,报社那边就不用再管了。”弘书道。
  托年前那道招贤令的福,他这段时间收获了大把的人才。为了安置这些人才,也为了之后的一系列计划,他上报阿玛,在詹事府名下挂了一个司,级别比六部下属的司低一级。其实是一回事儿,但考虑到招贤令招来的这些人很多都没有考中进士、甚至没有功名,为了不让六部的那些郎官觉得不公平,便将级别降低。
  这次音韵编纂的总裁弘书留给允禧,另外将徐以烜调过去任教育司令史,除了他俩有品级外,其他人一律只挂硕士的称谓——为了不冒犯到从七品的五经博士,硕士甚至没有品级,和庶吉士差不多。
  不过即便是这样,被招来的人也都很满意,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是不想考进士、不想出仕,而是没有那个能力。对音韵、文字、训诂精通并不代表对四书五经精通,他们就像偏科生或者艺术生,如今能通过这偏科的项目得到一个入仕的机会,他们高兴还来不及。
  ——-太子殿下可是许诺他们了,若新的音韵研究出来并能普及,贡献足够大者太子殿下会向皇上请求赐予他们钦赐进士身份,这不比自己考容易!
  允禧点头答应:“好,一会儿我出宫就去教育司看看。”
  “顺便带上春佑。”弘书叮嘱道。
  对于这次音韵的研究,弘书的最终目的是将拼音拿出来,但他没有直接拿出来,而是搞了这么一大摊子,一是为了网罗人才,二也是想激发主动搞研究的氛围。
  因此他没有像蒸汽机那样给出改进的具体方向,而是给了半年的时间放任这些人寻找方向,当然放任也不是没有任何要求,他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新的音韵必须要让才启蒙的幼童比较容易的学会。
  ——春佑就是这个负责检验学习的第一道关卡。
  等到上书房下了课,福惠把春佑带过来,允禧便带着徐以烜和春佑一起离开。
  没了人,福惠凑到弘书身边,露出谄媚的表情:“好六哥,这次让我跟你住长春仙馆好不好,我保证不缠着你。”
  去年最后几个月都是在圆明园住的,临近过年才回宫,现在都快出正月了,弘书想着额娘年前在圆明园住的时候心情明显变好,便撺掇阿玛继续去住圆明园。
  胤禛也觉得圆明园比宫里住着舒服,便答应了,已经定下过几日就去圆明园。
  弘书斜了他一眼,哼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缠着太孙也不行!”
  滚滚实在惹人爱,无论古代现代,没有人逃脱得了滚滚的手掌心,福惠也不例外。
  福惠本来就爱去毓庆宫找他,自从他把太孙抱回宫后,这家伙就差直接住进毓庆宫了,太孙被他骚扰的甚至见到他就跑,逼得弘书不得不对他下了禁令,严禁他在自己不在的时候踏进毓庆宫的大门。
  福惠为此假哭了好几日,可惜并没有什么用。
  直到去了圆明园,弘书考虑到崽崽大了,老关在一处不利于崽崽身心发育,便由着他满园子跑,只让人看着别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或者伤了人。
  好家伙,这可方便了福惠,除了上课时间,其他时间都追在太孙屁股后面跑,晚上还试图和太孙睡一个窝,让弘书无情地撵出了长春仙馆。
  被揭穿目的、无情拒绝,福惠只能沮丧地离开,他还要上骑射课呢。
  弘书再次住进圆明园这天,岳濬押着俘虏入京了。
  “大哥!”距离上一次见到大哥,已经过去五年了,岳湘却没有丝毫觉得生疏,甚至十分雀跃。
  岳濬看着走时才十岁的妹妹,感叹道:“长成大姑娘了。”
  一家人稍稍叙了叙久别重见之情,岳濬便跟着父亲去了书房。
  他这次回来,前途可并不算明朗。
  第211章
  “云管事。”袁思孝笑眯眯地同新同僚打招呼,满脸的褶子都掩盖不住他的开心。
  怎么能不开心呢,几年前他将一众城南育婴堂的孤儿送去雍和宫做报童时,做过最大的梦也不过是巴结上报社的哪位编辑记者,能从育婴堂爬出来,哪怕是去给报社打杂都好。
  可惜一直没能如愿。
  谁能想到,在他自己都放弃巴结的时候,却天上掉馅饼,仁心医院竟然聘他做宿舍管事!虽然管着的仍是从育婴堂出来的那些孤儿,权利也没有多大,但他现在可是给太子殿下做事的人!家宅的左邻右舍谁见了他不叫一声袁爷!
  才查完寝准备去打水洗漱的云娘回头一看,福身回礼:“袁管事。”又冲袁思孝身边的妇人微笑,“这位可是婶子?”
  袁思孝身边的妇人局促地回了个笑,没有回答,心里却忍不住想:这位女管事长得可真俊。
  “是内子。”袁思孝自从走马上任后,说话也开始学着人家文绉绉起来,要搁以往,他只会说对,是我家婆娘,“她第一次来,不知打水的地方,不知云管事可否带她走一趟?”
  云娘自是答应,路上瞧出妇人的局促,想着自己和袁管事都是宿管,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还是与女眷打好关系的比较好,便温声引导,让妇人渐渐走出局促,知道了妇人姓吴,便唤她吴婶。
  吴婶褪去对方是大人物的滤镜后,恢复了在邻里中的健谈,习惯性地就问道:“云娘子夫家是?”
  夫家?云娘温婉地笑了笑:“自小在育婴堂长大,长大后便自梳在育婴堂做事,不曾许配。”
  这是她从寻芳楼那个火坑里出来后,对外的说辞。
  寻芳楼啊,好遥远的记忆,遥远到她都快忘了自己曾经还当过被世家公子们追捧的清倌人“云映蝶”,还有过想给人做外室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