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作者:
枕宋观唐 更新:2025-09-02 09:18 字数:3287
萧贞观顿住脚步,转过身,冰冷地道,“阿耶,儿不明白,你为何要这么做?”
“你不是不知,而是不愿知。”
魏延徽入国子监的消息,姜见黎是回司农寺轮值那一日知晓的。载着魏延徽的车架恰好从她身边经过,一旁同行的同僚悄咪咪告诉她,“这是翊王府魏娘子的车架,姜寺丞,这位魏娘子,你可熟悉?”
“魏娘子从前养在楚州,前些日子才入京,我也只不过同她有数面之缘。”姜见黎道。
“听闻这位魏娘子身子不好,莫非传闻是真的?”同僚十分好奇。
姜见黎目光扫过去,又移开,“哦,是吗?我瞧着倒还好。”
“下官也觉得传闻不可尽信,若是魏娘子当真身子骨不好,又怎么会进国子监呢?”
“国子监?”姜见黎的步子缓了缓,“这我倒是不知了。”
“前几日才去的国子监,是陛下亲自下的令,据说这位魏娘子在入学前,陛下还召见了颜府的四娘子,想来是觉着魏娘子初入京中,人生地不熟,故而让颜四娘子在国子监多加照拂一二,如此看来,陛下、太上皇都对魏娘子格外看中啊……”
对此,姜见黎的反应很是平静,“终是姜氏之后,天家看中,也在所难免。”
同僚说得兴起,被姜见黎陡然泼下一盆冷水,瞬间清醒了许多,这才想起姜见黎也是翊王府的人,遂讪讪道,“是,是,寺丞言之有理。”
另一头,连序将启开一条缝隙的车窗彻底关个严实,魏延徽瞧见,漫不经心道,“看见便看见了,遮掩什么?”
“婢子是担心风透进来。”连序急忙解释,“只是恰好瞧见了黎娘子。”
“她终有一日会知晓,”魏延徽仰着头靠在凭几上,“早一日晚一日的,又有什么分别。”
连序担忧地开口,“娘子,县主如今并不在京中,若是这黎娘子对您起了什么歹毒的心思,那该如何?”
“姜见黎?她能做什么?区区司农丞罢了。”
“可她毕竟在京中的时间比娘子长得多,对京中也比娘子熟稔。”连序小声提醒,“娘子万不可掉以轻心。”
“不必多言,我自有谋划。”
魏延徽抚摸着簇新地麒麟足凭几,情不自禁地想,对长安再熟稔又如何,在绝对的皇权面前,非姜氏血脉的姜见黎,也只不过是一只随时可以被碾压的蝼蚁。
得罪了上皇,多活的每一日,都是苟延残喘。
姜见黎回皇城司农寺的消息,很快被萧贞观知晓,她派扶疏过去截人,姜见黎似乎早就料到她会这般做,从侧门溜了出去。
离了皇城,连王府也不回,冒着星月就往城郊赶,堪堪在宵禁前一刻出了城。
望着沉重的城门在身后缓缓合上,姜见黎总算松了口气。
不是她不愿见萧贞观,而是眼下还不能见。
谁知道今日魏延徽大摇大摆从她面前经过是不是故意的?
若是前脚刚遇上魏延徽,后脚就去勤政殿,太康宫里的那位还不知道如何作想。
总是还是那句话,眼下还不到图穷匕见的时候。
可是她不想滋事,并不意味着事情不会寻上她。
第二日她人刚从庄子上走出来,就被萧贞观拦住了去路。
“陛下今日不用上朝?”姜见黎看了眼天色。
“今日罢朝休沐,”萧贞观似笑非笑,“姜卿莫不是久不上朝,忘了这回事?不若朕下令恢复你每日一朝?”
姜见黎是五品京官,按规矩是应当列朝的,但是京中五品官算不得什么,若是五品以上每日都列朝,那偌大的殿宇可未必站的下,因而像姜见黎这种非三省官吏,若非急事,一旬临朝一日便可。
萧贞观这话乍一听似在威胁,但其实也可以算作一种恩赐。
毕竟能够每日面圣的五品京官与不能每日面圣的五品京官,是不同的。
若换做从前,姜见黎必然果断地答应,但是眼下,她还不能再萧贞观面前频繁地出现。
“陛下可饶了臣吧,臣住京郊,每日一来一回就要耗费不少时辰。”姜见黎急忙讨饶。
“这容易,你搬回王府不就成了?亦或者你不愿回王府居住,朕在崇庆坊赏你一座宅子?”
崇庆坊紧挨着皇城,住里面的全是显贵。
“姜卿愿不愿与显贵为邻?”萧贞观笑问。
姜见黎默然,萧贞观脸上地郑重不似作假,是真心想在崇庆坊给她个栖身之处,可她不能要。
“陛下莫打趣臣了,臣一个司农丞住什么崇庆坊,这农庄挺适合臣的,离万作园也近,”姜见黎拱手,“谢陛下好心,无功不受禄,臣愧不敢当。”
萧贞观面上的笑意暗了暗,意味不明地问,“这庄子,朕记得是王府的产业,后来到了岐阳县主手里头,是县主送你的吧?”
姜见黎点头,“不瞒陛下,是臣入司农寺时,县主送的贺礼,万方楼也是,不过臣也不白受这份贺礼,正旦之时,臣已经予了县主相应的银钱,银货两讫。”
一番话说得萧贞观通体舒畅,她竭力克制自己微微扬起的嘴角,戏谑道,“一个庄子加一个酒楼,在长安地界,价钱一点都不便宜,姜卿想必付出了全部身家吧,这就是姜卿这段时日穷得差点揭不开锅的原因?”
姜见黎也不反驳,顺势露出尴尬之色,顾左右而言他道,“陛下,时辰到了,臣该前往万作园了。”
萧贞观寸步不让,跨步上前挡住了姜见黎的路,“今日反正无事,朕也去瞧瞧,顺道一起吧,可以给姜卿搭个便车。”
第一百零六章
已经入了二月,料峭春寒早已走远,许多作物都可以落种了。
萧贞观分不清绝大部分作物,一片一片地指过去,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姜见黎今日来有正事要办,前几日天晴,她带着园吏园奴将土豆、番茄、辣椒、胡瓜、芜荽、菠菜等物都种了下去,余下紫茄、萝卜、白菜、芋头等未种,打算今日全部种完,萧贞观偏生跟了来,围在她身后打转,搅得一众园吏园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生怕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惹得天子发怒,哪里还有什么精力集中在种植之上。
眼看种子撒的弯弯扭扭,姜见黎额角拼命地抽搐,忍无可忍地冲着优哉游哉在田垄上闲逛的萧贞观道,“陛下累不累?”
萧贞观正放眼乡野山湖,心旷神怡,负手自得,听到姜见黎的询问,连连摇头,“不累,不累!姜卿你继续忙,不用在意朕,朕随意瞧瞧。”
姜见黎一点也不想在意萧贞观,可手下众人在意得很,照这么下去,今日天黑也干不完活。
她得想个法子将萧贞观引走,于是捧着一包种子走过去,“陛下,这是白菜的种子。”
萧贞观收回目光,低头看了一眼,“哦,朕只见过白菜被做成御膳的样子,还是头一回看见它的种子,原来长这样啊,像,芝麻,”说完萧贞观自己给自己否了,“也不大像,芝麻没这么圆,哎,对了,你为何要在万作园种白菜?”她还记得姜见黎说过,万作园只试种外来的作物。
“陛下瞧见那个了吗?”姜见黎指着岑副监手中端着的簸箕道,“那里头是胡萝卜的种子,郡主离开前曾给臣留下了一份种植要义,上头记载,胡萝卜与白菜可共荣,宜伴生种植。”
萧贞观听不大懂“共荣”“伴生”的意思,姜见黎言简意赅地解释了一番,她才明白,“所以你是为了种那个什么胡萝卜才种的白菜?胡萝卜又是何物?同咱们大晋的萝卜有何不同?”
“臣也不曾见过,”姜见黎回忆了一番,道,“听郡主说,胡萝卜比咱们大晋本土的萝卜要瘦得多,果实是黄的,味道也不尽相同。”
“黄的萝卜?”萧贞观想不出它的味道,又感到好奇,便叮嘱姜见黎,“待你种出后告诉朕一声,朕来瞧瞧。”
“若是这些作物当真长成,臣自然是要上奏陛下的,”说着,姜见黎将白菜种子往前递了递,“陛下可要试试种上几棵?”
萧贞观下意识背过手,“姜卿莫不是在打趣朕?”
“陛下去岁才举办过亲耕,一回生二回熟,并不难,”姜见黎鼓动道,“试一试?”
萧贞观不是很想试,万一这一片试验田中,只有她种下的这几粒种子长不出来,岂不是丢脸?
婉拒的话到了嘴边,尚未来得及说出口,就听姜见黎凑过来,附在她耳边小声道,“这几日他们忙碌,陛下您替臣做做样子,鼓舞一番军心,若是陛下同意,臣以食相报。”
萧贞观差点脱口而出问道“以食相报是怎么个报法”,发现姜见黎冲她眨了眨眼睛,便及时打住了,“好,朕来试试。”
姜见黎说不难,倒真是不难。她只需要在事先起好的土坑中丢下几粒种子,而后就会有园吏给种子覆土,浇水,可再不难,种了两条长排后,腰也酸的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