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27节
作者:
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3088
“对啊。”梨花埋着小脸,手指哗哗哗的拨着铜板,“后院还有呢。”
“......”
这么多人,必是铺子堆了许多粮。
“小娘子,三日后何时开门啊?”
“不好说。”
一麻袋装着一石粮,但赵铁牛为人豪爽,米斗盛得冒尖,因此一石粮几下就没了。
见他这样,客人愈发找不到挑剔的地方,直到远处街上传来尖锐的嘶喊,“李家开仓放粮了,大家伙快去啊...”
李家去戎州城的事儿不是什么秘密,作为青葵县富户,打端午起,李家就时不时在城门施粥,随着气候逐渐炎热,施粥改为发粮,在场的人有收到过粮的,一听这话,兴奋得手舞足蹈,抱紧竹篮就狂奔而去。
“哪儿,在哪儿?”
“衙门外面。”
梨花面前站着四个刚交了钱的人,下一刻,四人撒腿就跑,“小娘子,我的粮待会来取。”
赵铁牛正往竹篮里倒粮呢,米斗刚一斜,接粮的竹篮没了,粮哗哗撒了一地,再抬头看人,哪儿还有人影?
“三娘...”他无所适从,“现在咋办?”
梨花反应极快,“李家乐善好施,咱们赶紧拿家伙排队去啊...”
赵铁牛愣了一下,拍头,“瞧我这脑子,铁柱,快找箩筐去...”
赵铁柱比他小两岁,也没反应过来,但他手脚灵活,赵铁牛一喊,他双腿就跑了出去,“好吶。”
梨花心思一动,“把咱族里的娃都带上。”
“好。”
不多时,他牵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出来,赵铁牛抱起自家娃,“三娘,你去不去?”
“我不去。”梨花说,“街上抱娃的多,你们多去几个人,把堂弟他们顾好了。”
“放心,不会走丢的。”
赵铁牛率先走出去,指挥孩子们手牵手不要乱走,见赵文茵姐弟在后头张望,他招手,“走啊?”
赵文茵哼一声,赶紧藏到赵广昌身后去了。
赵广昌徐徐道,“二娘和四郎就不去了。”
赵铁牛看向梨花,“从李家得来的粮食算公中的吗?”
“不算。”
赵铁牛放了心,和几个堂弟赶着孩子们走了。
追出来凑热闹的老吴氏心思活络,“三娘,我们也能去吗?”
多个人,分到的粮食没准会多些。
梨花说,“家里去了人的都有份,四奶奶你就别去了。”
老吴氏瞅一眼浩浩荡荡的一群人,族里每户都去孩子,除了梨花家。
她推赵文茵,“二娘,快去啊。”
赵文茵嫌她手脏,捏着裙子跳开,“我家又不缺粮,我才不去呢。”
“你这孩子...”老吴氏说她,“白得几升粮食不好吗?”
赵文茵扭开脸,嘴角翘得老高,老吴氏摇头,“罢了,不去就不去,我懒得说了,三娘,趁这会儿没人,你去后院吃点东西吧。”
“好。”
梨花兜着铜板,走路哐哐哐的响,赵广昌看着她,“三娘,姑娘家提衣不雅,铜板我先给你收着。”
说着,从柜台后找了个木盒出来,“把铜板放盒子里。”
“我给阿奶拿去。”梨花捏起衣角就往后院跑,“阿奶,卖粮的钱我给你拿来了。”
“......”
这三娘,为何处处与他作对?
第26章
梨花跑得飞快,小嘴噼里啪啦的向堂屋报账。
老太太忍俊不禁,朝院里喊道,“钱给你阿耶,让他买些针线回来。”
缝衣要的针线多,离开县里恐怕不好买了,老太太沉着的看了眼自己的装扮。
里面一件土灰色圆领里衣,外头一件颜色更深的半臂衣,衣服前襟后背的破洞还未补好,瞧着有些滑稽。
不过凉快是真凉快,她笑盈盈看着孙女,“阿奶把你的衣服缝好了,你试试啊...”
“好呢。”梨花欢喜的爬上凳子,抓着衣角的手缓缓松开,“这是卖粮的钱,理应阿奶你拿着,买针线的钱问大伯要就行。”
老太太促狭的敲她额头,“你这机灵鬼。”
她还没老糊涂,家里的现银是她在管没错,存钱庄的银票却是老大拿着的,她来了后,老大半句不提银票之事,十有八九想昧下不给。
想着,她和梨花道,“阿奶不爱出门,钱给阿奶阿奶也没地花,给你阿耶吧。”
果然,这钱是要给赵广安的,梨花心里高兴,面上却拧巴起来,“阿伯生气怎么办?”
“阿奶的钱,阿奶想给谁就给谁。”
赵广昌牵着一双儿女进院就听到这句,脸沉了沉,转瞬又恢复如常,倒是赵文茵年纪小,控制不住情绪,满脸不忿道,“阿奶就会偏心三叔...”
赵广昌拍拍女儿的肩,“你三叔吃不了苦,你阿奶怕他路上闹腾,没事的。”
“都多大的人呢,比小弟还不如吗?”赵文茵鄙视更甚。
梨花听不清父女两说了什么,既是阿耶的钱,自然由她收着,她找了件衣服把铜板裹好,大摇大摆的将其放进老太太的棺材里。
削竹篾的族里人好笑,“不怕被人偷了?”
“都是自己人,怕什么?”她表情坦荡,殊不知衣服沉入粮堆就被她藏进自己那口棺材了。
她又不是真只有九岁,怎么可能傻乎乎的没有防备。
藏好钱,她进屋看了眼老村长,随即才去堂屋吃早饭。
李家开仓放粮的消息传开,城里人都往衙门那边去了,客人寥寥无几,直到太阳落山才渐渐热闹起来。
“小娘子,我是白天给了钱没拿粮的那位,还记得吗?”
梨花盯着汗流浃背的汉子瞧了瞧,笑道,“记得,大
伯,给这位叔舀一斗粮。”
赵铁牛他们走了,舀粮的活就落到赵广昌头上,他是老掌柜了,米斗一沉一舀,不冒尖不凹陷,平得不行,汉子拧眉,“怎么比白天看着少了?”
赵广昌脸上挂笑,“这是一斗。”
汉子无话可说。
梨花问他,“叔,衙门那边的人很多吗?”
汉子端着篮子,点头,“堪比元宵夜市,你叔他们还没回来?”
“没呢。”梨花接过客人的铜板,边数边道,“都去了一天了。”
“那估计快回来了。”
“李家放了多少粮啊?”
“不知道,反正县令说了,明天还有。”
“明天还有?”梨花觉得奇怪,李家急着去戎州城就是想保住粮食,她以为李家今日开仓放粮是做做样子,为衙门日后的强行要求富户捐粮铺路,可李家放这么多粮出来,怕不是生了什么变故?
“叔,你领了多少粮?”
“我老娘媳妇先去,我和孩子们后去,共领了六升粮。”
“什么粮?”
“我老娘媳妇领的米,我领的谷和菽...”
梨花面露沉吟,等着她数钱的客人催促,“小娘子,快点啊...”
梨花小手一扬,“过去吧。”
谨防有人耍诈,梨花数完钱,客人才能拿到粮,看她走神,赵广昌搁下米斗,欲夺她膝盖上的钱袋。
梨花察觉一双手伸过来时,机敏的躲开。
赵广昌道,“你这速度太慢了。”
梨花怔了怔,钱袋一收,抱着就往后院跑。
赵广昌以为她要找老太太告状,焦急地拉她,“跑什么?”
“我渴了,想喝水。”
赵广昌看向她腰间,竹筒左右晃着,幅度不大,摆明了还有水。
欲提醒她两句,然而未等他开口,人已经挣他的手溜了,赵广昌脸色微变,抬脚就要追,外面忽然想起赵铁牛的声,“大堂兄,回来了。”
一群孩子闹哄哄的冲进屋,宛若成百上千只蚊子在飞。
赵广昌歇了追梨花的心思,朝赵铁牛道,“回来得正好,三娘去后院了,你来收钱。”
他不碰钱,梨花就没机会抹黑他。
梨花要知道他心里的想法,白眼估计会翻到天上去,在她心里,活命比告状重要太多了。
在她记忆里,青葵县富户好多都逃了,逃之前,确实大发善心的给城中百姓发过粮,也就九牛一毛而已,离’掏家底‘还远着,尤其是李家,他家有靠山,消息灵通,逃得最早,损失也最小。
可现在呢?李家施粮,清晨到宵禁,十几个时辰下来,少说要损失几百石粮,两天下来,李家再多的存粮恐怕也所剩无几。
李家绝不可能这么做...除非被胁迫。
她冲进卧房,顺势掩上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