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29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3370
  “我阿耶不是走了吗?”梨花扭头,神色有些困惑。
  担心赵广昌察觉到什么,她都没去前头知会赵铁牛,而让赵铁牛留下来了。
  “你阿耶的朋友来了,他没走。”
  梨花蹙眉,“我大伯呢?”
  “他牵着牛出城了。”
  “......”梨花脸色微变,“我去看看。”
  铺子里,赵铁牛闷头数钱,赵广安和族里叔伯站在麻袋前,不停的舀粮倒粮,后背衣衫尽湿,就这样,排队的客人仍不满,“太慢了,不会让我们等到宵禁吧?”
  赵广安瞥一眼,脸上堆笑道,“肯定不会。”
  “还有菽乳和菽浆卖吗?”
  菽乳和菽浆大受欢迎,二堂爷刚拎进铺子就被人买完了,赵广安温声道,“估计要等下次了。”
  “你们铺子能卖菽乳,为何不卖菽啊?”
  “菽不多了。”
  “那也得拿出来卖啊...”客人难缠,嚷嚷道,“不会想等日后涨价吧?”
  “当然不是。”赵广安义正言辞,“城里的糠已卖到十钱,真想涨价,我家的粮卖到二十钱都不是问题。”
  他虽然不学无术,但粮食的好坏还是能分得出来的,这批粮食发霉不算严重,讲究点的人家洗洗也能吃。
  望着越来越长的队伍,他声若洪钟,“还请大家守规矩,买了我家粮的莫再排队,给其他人一点机会。”
  这话赵铁牛也喊过好几遍了,实在怕变成老村长那般,他索性装哑巴,惊觉后背有人,他斜眼瞟了瞟,笑得露出两排牙来,“三娘,你怎么出来了?”
  “我来瞧瞧。”
  赵广昌已走,多说无益,为今之计是想办法脱身,趁夜离开县城。
  她问赵广安,“阿耶,还有多少粮食?”
  按照她的打算,今个儿卖三十石粮,留十石以备不时之需。
  赵广安摇头,“不知。”
  地上全是空麻袋,卖了多少不好说,但那十石粮还没动,他指了指后院,比了个口型。
  梨花心里有了数,“阿耶,你们先忙着,我找几个帮手来。”
  她跑去后院,“堂爷爷,你去库房扛半袋粮食随我出门。”
  以她对赵广昌的了解,他出城后就不会回来,没准还会想法子撇开她们,毕竟,没了村长爷和大堂伯他们,他是最有机会做族长的。
  她叩响了隔壁院门,“阿婶...”
  梨花声音软糯糯的,早先问二堂爷话的妇人拉开门,一脸不解,“何事?”
  “我家族里多位长辈过世,我们想出城送其最后一程...”梨花泫然欲泣,“可我大伯粮铺客人正是多的时候,所以能否请阿婶你寻几个人去铺子帮忙...”
  她看向二堂爷,后者把麻袋杵妇人面前,“麻烦了。”
  看清麻袋里的东西,妇人喜出望外,“你们要多少人?”
  梨花掖掖湿润的眼角,“五六人就行。”
  妇人笑得合不拢嘴,“现在吗?”
  “过会儿吧,我叔伯请人算吉时去了。”梨花哭着道,“天气炎热,出殡日选得潦草,时辰却不能再敷衍了事。”
  妇人双眼放光的盯着麻袋,连连点头。
  梨花道,“那我们待会再来。”
  妇人以为事成,弯腰就要拿麻袋,谁知有只手比她更快,捏住麻袋口往背上一甩,扛着麻袋就走。
  “诶...”妇人愣住,梨花为其解释,“我堂爷太过忧伤,望阿婶莫往心里去,你去铺子时我就把粮食交与你。”
  妇人眼含殷切,“大概什么时候?”
  “很快。”大家伙的行李都没拿,必须要等行李搬得差不多了才能走,梨花说,“我叔伯回来我就过来。”
  “你不能找其他人啊。”
  “不会的。”梨花认真道,“这附近,我只信得过阿婶你。”
  妇人莞尔,“小娘子还是那么嘴甜,你阿耶呢?”
  梨花和赵广安来粮铺的时候不多,但周围邻里都认识她们,父亲带女儿已是少见,何况父女两长相出挑,无论谁见着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梨花指铺子,“在铺子忙着呢,阿婶,我先回去了啊。”
  “慢点,待会你叔伯回来直接喊我就行。”
  梨花心下晦暗,嘴上甜滋滋的道,”
  好。”
  赵广昌私心重,但刘二不会听他的,因此刘二肯定会回来,至于其他人,梨花心里没底,追上二堂爷后,与他道,“堂爷爷,官差查得严,咱们行李里不能有粮食。”
  逃荒无非吃穿住行,粮食已经出城了,炊器也已收好,然后就是凉席被褥鞋子等物。
  以免堆积混乱,各类物品分堆摆放的。
  她家箱子最多,担心官差起疑,她把箱子的东西全翻到背篓里,显眼的白色麻布和香蜡纸钱藏进她棺材里。
  东西多而杂,还没忙完,赵广安跑来说粮食卖得差不多了,但排队的人仍有很多。
  梨花当机立断,“再卖八石粮就不卖了。”
  “他们不走闹事怎么办?”
  “库房还有两袋好粮,阿耶你找巡逻的官差帮帮忙...”
  有钱能使鬼推磨,当下的粮食可比钱好使多了,赵广安心领神会,“堂叔,劳烦你拖几袋粮去前头,我出去一趟。”
  第29章
  夜幕低垂,客人络绎不绝,赵广安回来时已卖完了四石粮,客人们抱怨不止。
  舀粮的伙计们动作越来越慢,宛若好多天没有吃饭似的,见他回来,立刻七嘴八舌的告状。
  赵广安笑着听了会儿,俨然一副有耐心的模样,高声道,“大家莫急,挨个挨个说。”
  说着,目光看向昏暗的柜台,扬手指了指隔壁。
  害怕客人闹事,梨花抱着镰刀坐在柜台后,见赵广安扬手,急忙跑向后院,扯足嗓门喊,“阿婶,阿婶...”
  她拉开后院的门,但听一阵急切的车轱辘声,同时,隔壁院门’呀‘的一声,响起妇人惊喜又刻意压低的嗓音,“来了。”
  院里的行李收拾妥当,梨花不愿她们看到,掐着童声道,“我叔伯回来了,以防沾到晦气,劳烦阿婶走前面...”
  想到院子里放过那么多死人,妇人还真不想踏进院里,回道,“好。”
  她回头喊家里人,很快沿着巷子走了。
  这时,刘二赶着车到了近前。
  离开时九辆车,回来只有两辆,刘二在前,赵二壮在后。
  赵二壮脸色不好,下车后丢了牛绳,径直往院里走,刘二盯着他的背影,小声与梨花道,“大东家要守粮食,不愿意回来。”
  本该三东家随队伍出城的,牛车走出巷子后,大东家不知从哪儿冒出来,说三东家的朋友在铺子等他,让三东家去瞧瞧。
  三东家一走,大东家就自己召集大家伙继续走。
  走到城门边也不见三东家人,他这才琢磨过来不对劲。
  他拽着牛进院,“三娘子,这么多东西,两辆车怕是装不下。”
  院里没有燃灯,刘二只能瞅见模糊的轮廓,叹道,“要不是老村长还在城里,赵二郎恐怕也回不来。”
  梨花安慰他,“无事,要搬的行李我和堂爷他们归拢好了,两辆牛车完全装得下。”
  说话间,赵二壮抱着老村长走了出来,“我阿耶如何安置?”
  他语气很差,好像谁借他钱没还似的。
  梨花过去牵他衣服,“堂叔,村长爷受不得颠簸,先往车里铺些软和的物件再让村长爷躺上去吧。”
  赵二壮低头看了眼小姑娘的手,憋回一肚子气,“我大兄他们呢?”
  都走了,赵大壮他们回来不见人,肯定会像无头苍蝇似的。
  梨花思索道,“你们走,我和刘二叔留下等大堂伯。”
  赵二壮定是跟赵广昌起了龃龉,恨屋及乌,约莫看她也是不喜,她仰起头,清澈的眼满是天真,“堂叔,你是不是讨厌我了?”
  “不是。”赵二壮否认。
  他只是跟赵广昌吵了一架,与梨花没有关系。
  见小姑娘懵懵懂懂的望着他,他放软了声儿,“这两日发生了太多事,堂叔心里乱...”
  “三娘,你和你阿耶他们先走,我留下等你大堂伯...”赵二壮没有诓骗梨花,他心里乱得很,阿耶病重,大兄又不在,再出什么事他真不知道要如何做了。
  梨花松开他,抱起一床竹席铺开,“村长爷离不得人照顾,你跟着罢。”
  赵二壮顺势将老村长放竹席上,不赞成道,“还有你四奶奶呢。”
  真要把小姑娘留在铺子里,他良心不安。
  “四奶奶与我阿奶不对付,我怕她们把村长爷气死了,有你在,也能劝着一些。”梨花一锤定音,“堂叔,你别担心我,大堂伯他们一回来,我们就去城外找你们。”
  赵二壮垂着眼,没有立即回话。
  梨花给她提了醒,比起他娘气死他爹,他更怕赵广昌从中作梗。
  出城前梨花就交代藏好粮食回来运行李,出城后赵广昌就瞻前顾后不肯回来,理由是回来的人多了,遇到抢粮的族里人应付不过来。
  要不是他惦记他爹,回来的就只有刘二。
  他若不回去,赵广昌又找冠冕堂皇的借口怂恿族里人撇下他们先走怎么办?
  他若有所思,“三娘,你懂我爹说什么,要不你问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