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37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3358
  整个青葵县,也就李家有这么多人了。
  除草铺竹席的赵铁牛摇头,“我们是景田镇的。”
  “那边旱灾严重吗?”
  “不严重我们就不会出来了。”赵铁牛问对方,“你们哪儿的?”
  “隔壁镇的,村里人死得差不多了,不逃不行。”
  赵铁牛看向对方身后,月亮没有了,官道一片漆黑,看不见人,他问,“你家人呢?”
  “在后边。”
  赵铁牛哦了声,收回视线忙自己的去了,四叔说了,棺材堆在中央,妇人孩子围着棺材,汉子们围着妇人和孩子。
  他抱着锄头坐下,见对方不走,“有事?”
  “我能借点火吗?”
  不生火堆害怕有人摸黑抢劫,可出来得急,忘了带火折子,钻木费劲,他已没什么力气了。
  这事容易,赵铁牛去火堆里捡了根燃烧的竹棍给他,叮嘱,“天干物燥,离开时记得把火灭了。”
  一旦烧起来,好几片山头都得遭殃,起风的话,浓烟会呛死许多人。
  “好。”
  男子举着竹棍离去,赵铁牛担心有诈,一直盯着他,火光微弱,隐约照清了路两侧的情形,乌泱泱的脑袋,基本都是结伴的,三五一群抱团而坐,男子过去时,无数探究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无端让人发毛。
  他推身侧睡着的赵青牛,“大堂兄,后面好多难民。”
  赵青牛困得不行,敷衍道,“哪儿难民不多了?你去南边,难民更多。”
  “……”
  和他说不通,赵铁牛抓着竹席往对面去,赵青牛翻身看他,“你不困啊?”
  赵铁牛懒得回,难民多了容易乱,他找梨花拿主意,梨花处变不惊,“我让二堂伯他们守夜了。”
  有粮才能活命,她当然不会掉以轻心,“铁牛叔,你回去睡吧,有啥事二堂伯会喊的。”
  后半夜的风是凉的,吹在人身上昏昏欲睡,梨花打了个哈欠,挨着老太太躺下。
  一天里,这几个时辰最适合睡觉,天亮就不行了,温度升高,后背脖子全是汗,根本睡不着。
  许是太累,竟觉得身下摇摇晃晃的,仿佛在颠簸的车里。
  想到什么,她骤然惊醒,“啊…”
  对面嚼鸡皮的老太太吓得差点咬到舌头,“咋了?”
  梨花惊慌张望,赵广安坐在车前,背影笔直,跟记忆里的佝背相去甚远,她撑着车板坐直,“我怎么到车里来了?”
  老太太好笑,“还不是你睡得太沉,你阿耶不忍叫醒你,这才把你抱到车里睡。”
  梨花拍脑袋,“我怎么毫无感觉。”
  “要不怎么说你睡得沉呢,你大堂伯说你答应拿钱买药,你这一睡,他钱也没拿到。”
  梨花想起正事,“大堂伯呢?”
  “前头赶车呢。”老太太猜她在城里提心吊胆没睡觉,也不忍心叫醒她,“你大伯去了他就没去,说是你四爷爷的意思。”
  老四定是记恨老大夺他的位置,故意使唤老大跑路的,老太太心里不舒服,但看元氏更加不舍,心里忽然就好受了。
  “你四爷爷有没有和你说谁做下一任族长?”
  族长再小也是个领头人,老大想坐,她自是支持,可一想到元氏会成族长媳妇,她又觉得膈应,要知道,她这辈子没做过族长媳妇呢…
  梨花掏巾子抹额头脖子的汗,“阿奶怎么关心这种事了?”
  老太太不好说跟儿媳妇较劲,只道,“好奇问问。”
  “四爷爷没说,不过依我看,凡是品行好的认都有机会。”
  品行好的?老太太心下琢磨,“你阿耶如何?”
  “阿耶不行。”梨花见老太太略显不悦,直道,“阿耶太善良,拿恶人没辙。”
  老太太一怔,无奈的叹气,“没办法,谁让你阿耶随了我呢?”
  路边跟车走的老方氏:“……”
  这祖孙两也太不要脸了吧,就赵三郎还善良?眼睛瞎了啊…
  而且夸赵三郎就夸赵三郎,往自己脸上贴什么金啊?
  老方氏跟老秦氏嚼耳朵,“我知道你四嫂子为何看你三嫂子不顺眼了。”
  手撑着车板借力的老秦氏大汗淋漓,在老方氏望过来
  时马上换上轻松的神情,“她两关系挺好的。”
  “……”老方氏看她上气不接下气,“亲家,你是不是累了?”
  “不累。”老秦氏嘴角堆出褶子笑,“我体力好着呢。”
  “……”
  第33章
  喘成这样还嘴硬,老方氏觉得老秦氏太好面子了。
  也是她累得感官迟钝,所以才没细想老秦氏嘴硬的缘由,只喋喋不休的念叨,“走累了就坐车吧,否则累出个好歹,拖累的还是自家人。”
  “我不累。”老秦氏抹汗,“只是有点热而已。”
  只有梨花坐的车有遮阳的车棚,其他车俱暴晒在太阳底下,不止她,其他人也觉得晒。
  她问赵大壮,“大壮,咱还要走多久啊?”
  “转过这个弯有片山坳,咱们到那儿休息。”
  赵大壮不熟悉地形,落脚地是梨花安排的,她随赵广安去过戎州城,知道哪儿遮阴,“大家再坚持一下啊。”
  牛车后跟着无数拖家带口的人,有些是青葵县里出来的,有些是附近村镇的人,队伍越来越长,路边歇息的人也越来越多。
  嫁进赵家的媳妇们不由得忧心起娘家人来。
  一开始以为进城打秋风的,出门时没想过往娘家送信,现在漫山遍野的难民,再不知会娘家人逃荒恐怕都得死。
  南边几个镇回不去了,北边几个镇的媳妇还有机会通知家里。
  到山坳后,她们先帮着整理物什,一切收拾妥当后才去找梨花。
  梨花正在看赵大壮整理的册子,除了姓名,年龄也写上去了,可她除了“赵”,其他一个字也不认识,刚准备叫赵广安,抬头就看到几个婶娘面有难色的望着她。
  “三娘…”菊花与梨花更熟,先开口,“能不能帮婶子传个话啊。”
  梨花折起册子,黑漆漆的眼睛眨了眨,稚声稚气道,“什么事呀?”
  这种时候,她表情纯真,十分可爱,菊花整个人放松下来,“婶子想回娘家一趟。”
  棺材里装着粮,汉子们留下来守粮,送信这事只能她们自己做。
  她解释,“饥荒好像更严重了,我怕我爹娘固执地不肯走。”
  老人家认死理,既舍不得多年建起来的家,也舍不得辛苦开出来的地,就说那晚,老村长磨破嘴皮子也没说动大家伙逃荒。
  她问梨花,“三娘,你能帮我跟你四爷爷说说吗?”
  牵挂家人乃人之常情,梨花应下,卷起册子别到腰间革带,“婶子等会儿,我问四爷爷怎么说。”
  都是爹生娘的,族里既接嫁了人的姑娘回来,没道理拦着儿媳妇不让其回家,她跑到老村长的竹席旁,“四爷爷,婶子们惦记家里,想回去传个话…”
  老吴氏跪在一侧,轻轻按捏老伴儿的胳膊,感觉老伴儿的手动了下,问梨花,“你四爷爷咋说。”
  梨花像学堂认真听夫子讲课的学生,时不时点两下头,有模有样道,“四爷爷让我找两个识路的人挨家挨户传话。”
  老吴氏没有起疑,“你四爷爷怎么说你就怎么做,有人不从,让你大堂伯收拾他。”
  长子就是老吴氏的底气,只要赵大壮在,她就不怕事。
  梨花得意的昂头,“好呢。”
  老吴氏被她狐假虎威的表情逗笑,嗔道,“说话稳重点,别给你四爷爷丢脸。”
  “好呢。”梨花拖长音,掉头回去传话了。
  老吴氏笑得开怀,见老伴儿眼珠斜看着梨花方向,笑道,“三娘是个靠得住的,有她在,没人抢得走你的位置。”
  靠不住也没办法,家里的钱都让梨花拿走了,他又瘫得动不了,除了她没人指望得了。
  老村长阖上眼,继续养神。
  另一头,梨花跟几个婶子说了老村长的意思,并表明赵家的立场。
  “婶子是赵家媳妇,赵家不会抛弃你们,但娘家那边是顾不了的,谁想接娘家人来就得自己养,当然,谁要回去族里也不阻拦。”
  未来要一起生活很长时间,有什么话,梨花希望大家伙坦诚布公的说出来,避免日后扯皮。
  “婶子们要不要商量商量?”
  商量什么?到处都在闹灾,回娘家也不见得有粮,何况家里还有嫂嫂弟妹,哪儿有她们的容身之处?不是所有人都像赵家这般宽容大度的接纳外嫁的女儿的。
  菊花垂眸,“自打嫁进赵家我就没想过回去了。”
  其他人连连点头,“我们也是。”
  她们上头没有婆婆压着,哪儿愿意回娘家受窝囊气?
  当然,她们担心娘家是真的,但打心眼里不想回去也是真的。
  她们还担心一事,“老人家年纪大了,不肯走怎么办?”
  梨花也想到了这点,“告诉他们戎州衙门发放粮食如何?”
  任何时候,粮食就是百姓的希望,就像族里人,之所以离开近溪村不也奔着赵广昌的粮食去的吗?
  菊花觉得可行,“三娘,多牢你费心了。”
  “都是亲戚,不必那么见外的。”梨花态度豪爽,“婶子以后碰到什么事都可以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