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70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3734
  梨花仔细打量那些人,见几张面孔有点熟悉,“黑灰色领子的妇人是谁?”
  “你四堂伯的岳母...”想到梨花不了解族里姻亲都有谁,仔细道,“她家奎星县的,说是收到你大伯托人传的消息就想来找咱,无奈不知咱的位置,只能先行北上。”
  要不怎么说赵广昌做事圆滑呢,梨花跟族里媳妇说的是可以接娘家爹娘来,但需自己养着,到赵广昌这儿,托人传个话就了事。
  普通人收到女儿的消息,逃命还来不及,谁会亲力亲为的找女儿呢?
  小吴氏道,“我们来时,他们已经到了,似是没料到会遇上,那家人愣了好久呢。”
  “愣什么?”
  “大概没想到咱们这么多人吧。”
  梨花望着黑灰色领子的妇人,思忖道,“那一家姓李是不是?”
  李是大姓,整个戎州约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姓李。
  “你知道?”小吴氏诧异,毕竟连她都没立刻认出来呢。
  梨花解释,“去年见过,药的事儿不怕,我让刘二叔和李解来。”
  刘二是李解是她的人,不用仰仗赵家鼻息过活,自然也不用顾虑赵家的亲戚。
  李解在照顾李莹,李莹的烧已经退了,但身上一会儿热一会儿冷,明显没有好,听到梨花喊自己,他摸摸她的头,“你继续睡,有事叫我。”
  生病的人都待在这处,梏木桶的二堂爷道,“有我们呢,你莫担心。”
  李解颔首,走到梨花跟前时,刘二和赵铁牛也在,他问,“何事?”
  梨花单手叉腰,故意提着声说,“你们拿刀,但凡是赵家以外的人靠过来就给我砍。”
  赵铁牛东看看西看看,纠结,“会不会太残暴了?”
  赵广昌的岳家也不姓赵哦。
  梨花沉下脸,目光顿时锋利如刃,赵铁牛不由得站直,“谁来我就砍谁。”
  这种事交给外人来做最好,梨花道,“你去旁边待着。”
  清楚个中缘由的小吴氏拉赵铁牛,后者岿然不动,反而大声嚷嚷道,“三娘,我知你是怕我得罪人,但只要为族里好,别说得罪人了,得罪鬼我也不怕。”
  他看着族里其他汉子道,“你们也别忙了,都围上来,等下咱跟他们拼了。”
  其他人云里雾里,赵铁牛骂了句蠢货,指着越聚越多的亲戚们,“看不出他们想抢咱的药材啊?”
  难怪三娘只叫刘二和李解,就族人这眼神,莫不是要等那些人走近才看得到?
  族里人齐齐望过去,“不能吧。”
  他舅兄在其中呢。
  “鸟为食亡的故事听过没?”赵铁牛左右扛起一根铁棍,“都给我动作快点!”
  他这一吼,不远处交头接耳的人脸色都不太好看,包括跟几个老太太说话的元家人,她们粮水充足,独独缺了药材,本想拉拢关系好趁机要点的,结果被赵铁牛吼得不知怎么开口了。
  元氏娘略显尴尬,故作不知的问,“出啥事了?”
  “铁牛就爱一惊一乍的,亲家你别害怕。”老秦氏扭过头呵斥赵铁牛,“说话就好好说,吓什么人?”
  “可不是我吓人,三娘说了,谁来抢药就砍谁。”赵铁牛理直气壮。
  老秦氏甩头,“这铁牛,还得让他岳母一家给好好收拾收拾。”
  元氏娘不常去近溪村,但赵铁牛岳家那点事听得不少,纳闷,“他舅兄他们没来?”
  老秦氏摇头,“没,估计怕被缠上,小两口经过村口都不敢回去瞧一眼。”
  “那老人家知道了多伤心?”
  “也是他们做得太过。”老秦氏不是拎不清的人,在这事上,她自认赵铁牛做得够好的了,“换成其他人,早跟那边撕破脸了,逢年过节哪儿还送礼呢?”
  元氏娘认可的点头,“也是,对了,听说你们熬的药是自己挖的,都有哪些,可否拿来给我看看,我也让大郎他们挖些回来。”
  “那我跟三娘说说。”
  梨花不知元家葫芦里卖什么药,挑了两样好找的药材给元氏娘看,元氏娘狐疑的伸脖子往釜里看,“就这两样?”
  肯定不是,老秦氏不知道梨花的心思,却也不会拆穿,“就这两样,山里多的是,我看三娘已经安排人去挖了,可以和元大郎他们一起。”
  元氏娘瞅一眼自家闺女,然后把药材还给老秦氏,“那我喊他们去。”
  她起身离去,元氏跟在她后面,待周围人少了,小声道,“梨花在青葵县低价采购了药材,没给您看。”
  “娘猜到了。”元氏娘道,“你那侄女城府深得很,你先回去吧。”
  “那药...”
  “我让你大兄他们去...”
  不知是喝了药还是习惯高温的缘故,这几天下来,大家虽觉得热,却不像在村里那时难以忍受炎热了,进山的人有男有女,他们走后,梨花便守着所有人喝药。
  之前没生病的人喝艾蒿水就成,但路上染病的难民太多,左思右想,还是喝药更好。
  生病的人喝浓一点的药,没生病的喝淡一点的药。
  她和老太太两人喝了半竹筒,给老太太苦得差点吐了,“怎么这么苦?”
  “好几味药材呢。”
  “好好的人喝这个不是浪费吗?”
  “不生病就不是浪费,阿奶,这药苦是苦了点,但多少人想喝还喝不到呢。”
  老太太立刻想起元家人来,“你大伯母呢?”
  “哄堂弟喝药呢。”
  “她没有偷偷给娘家那边拿药吧?”
  “没有。”
  元氏想拉近元赵两家的关系,私下送药的话,既会让族里人觉得她不识大体,还会让婆家娘家跟着的人难堪,元氏又不傻,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你盯着她,她要给那边好处你就叫我。”
  “好。”
  山里都被蝗虫啃食光了,唯独一些味道独特的草药,一行人在山里溜达没多久就挖了不少,除了常用的艾蒿,还有好几种治风寒的药材,众人兴奋不已,以致附近的死尸都顾不得了。
  第59章
  赵家众人穿戴严整,遇尸骨淡然自若的避开,元家人没有准备,被尸骨恶心得不行。
  挖草药时,兄弟两束手束脚的,有些挖都懒得挖,直接徒手扯,扯出来多少算多少。
  赵二壮看不下去,凡是他两驻足过的地方都倒回去挖一遍,下山时,兄弟两的竹篮没有装满,赵家背的背篓倒是满当当的,背篓上还挂满一串串的蝗虫,收获颇丰。
  元大郎自惭形秽,“你们为何看到死人不害怕?”
  “看多了。”赵二壮手里的镰刀东刮西蹭,蹭到蝗虫就立刻伸手握住,不过尸骨边的蝗虫染了疫病,吃不得,他都是逮树丛里的,纳闷元大郎会问这个,他反问,“你们村里村外没死人?”
  “没这么多人。”
  村子离河不远,虽时不时有南边的难民进村乞讨,但还算太平,可就在前几日,村里人的亲戚们陆陆续续住到村里后就乱了,夜间有扒门偷东西的不说,还有霸占他人茅屋的,村长睁只眼闭只眼,他爹瞧着情势不太妙,于是收到消息就带他们出来了。
  要知外头是这种情形,还不如待在村里呢。
  元大郎问,“南边死的人多吗?”
  赵二壮将抓来的蝗虫串好,
  边走边找道,“多,两侧全是坟包。”
  “哎,以后可怎么活哟。”
  “还能怎么活?去戎州城呗。”赵二壮跟赵广昌不对付,对元大郎却没恶意,“你们过所办了没?戎州城是州城,肯定戒备森严,没有过所怕是进不了。”
  普通人家谁会办那玩意?元大郎不知道还有这茬,急得汗水顺着鼻尖直往下掉,“那怎么办?”
  赵二壮摇头。
  待回去后,他偷偷找梨花询问这事,过所这玩意赵家有,不过当时是给赵广从办的,赵广从收购粮食四处跑,过所随身携带着的,他和梨花道,“那些人都没过所,咱们撇下他们的话,怕是会撕破脸了。”
  “我二伯在戎州城,他会想法子的,你稳住他们,让他们别慌。”
  “都怪我嘴欠。”赵二壮扇自己巴掌,“没事问那些干什么?”
  “你不问,到戎州城外他们也会问,不碍事的,你先去洗手喝药,待会咱就出发。”
  许多抄近道的人多了,官道上没什么人,偶尔看到几间屋舍,像被洗劫过似的,院里的荒草都极其狼狈,饶是如此,梨花还是让人进屋找找是否有能用的东西。
  别说,还真找到两个煎药的罐子,里头还囤着石膏,再就是柴火了,在奎星县时,柴火不够,幸好从外面拆了门窗回来,戎州城不知是何情形,因此搬了不少劈好的木棍回来。
  离戎州城差不多五里地时,官道突然出现了堆积如山的尸骨。
  燃烧过的尸骨,在清明的月色下锃锃发亮,直叫人头皮发麻,前车的人当即勒住牛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多死人?”
  尸骨挡住了去路,老黄牛停在灰烬前,哞了一声,赵大壮喊,“十九娘,你得出来瞧瞧。”
  梨花已经瞧见了,三四米高的头骨,像刨了万人坟似的,走在她们前边的难民被震慑住,踟蹰不前,梨花道,“堂伯,你和李解前去瞧瞧怎么回事。”
  李解身形削瘦,普通难民看到他不容易有提防心,适合办这种差。
  李解和赵大壮跳下车,两人挤进难民堆往前,朝尸骨另一侧喊,“有人吗?”
  没多久,几道疲惫的人影挑着担子从尸骨上过来,几人步伐踉跄,惊恐连连,“衙门,衙门不让进,凡在城门逗留者原地处死。”
  赵大壮一震,“什么?”
  “活不了,活不了了啊。”作为戎州百姓,戎州衙门就是百姓们最后的靠山,如今连这点靠山都成了催命符,试问还怎么活?
  几人的担子是空的,但他们牢牢抓着扁担,爬下尸堆后小跑起来。
  只是那背影落寞得很。
  其他难民们愣在原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尽是迷茫,“那咱们往哪儿去?”
  赵大壮也前所未有的迷茫,从村里出来,进青葵县就胆战心惊,进奎星县又差点被关起来,眼瞅着戎州城近在咫尺,结果又是泡影?
  有反应快的难民问回跑的几人,“你们去哪儿?”
  “去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