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77节
作者:
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3707
住这儿本就是权宜之计,如果有更好的地方,梨花当然不会选择这儿,跟赵铁牛说,“其他人都睡了,你们先把东西搬过去,我们天亮再走。”
其他住院里的几家人都没睡,听梨花说搬东西,殷切的凑上前,“三娘,我们东西少,帮着你们搬吧。”
夏家两老也在其中。
即使隔着杀子之仇,可家里还有娃还指望赵家,所以不可能跟赵家翻脸。
梨花说,“不用,天亮不是要去集市吗?你们睡吧...”
她听到老方氏跟他们商量几家凑钱买牛了,戎州是何物价还不清楚,选牛更是精细活儿,梨花不想劳烦他们,但看他们忐忑不安的表情,梨花补充道,“我和三壮叔说了,若能多捡些手实就给你们。”
一听这话,几家人悬着的心总算落到实处。
此去益州说近也不近,他们怕儿子有个闪失,没有提出同去捡手实的事儿。
眼下梨花既说有他们的份儿,想来不会把他们丢在戎州了。
夏母道,“成,那我们先回去,三娘你若缺人就喊我们。”
明家人也忙不迭点头,“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三娘别跟我们客气。”
梨花点头,见她们回去后,跟赵铁牛说,“待会我给你些银钱,天亮去集市买把锁。”
“成。”
梨花醒了就睡不着了,去看赵广安套车,出门至今,赵广安套车的技术已经非常娴熟,看她目不转睛盯着,赵广安眨眼睛,“我家三娘越来越厉害了。”
连那些亲戚都得看她脸色。
四叔没病之前可没这个魄力。
他偷偷问梨花,“三娘,你想不想做族长啊?”
梨花挑眉,“我是姑娘。”
“姑娘怎么了,阿耶看你比好多男儿都强,你要做族长,阿耶铁定支持你。”赵广安有自知之明,自己不是做族长的料,换成他兄长的话,铁定没有现在的悠闲日子过,与其那样,不如让梨花做族长呢。
赵广安道,“益州西部多部落,那些部落多数都姑娘当家...”
他爱听书,见识自然要多些,“三娘你好好想想,我看你铁牛叔也是中意你的。”
“这事以后再说吧,阿耶,你这两日可有觉得哪儿不适?”
“没有。”赵广安套好一辆车,又去套下一辆,回道,“我喝着药的。”
族里生病的人症状虽然轻了,但始终没痊愈,赵广安胆子小,竹筒时时装着药的,他和梨花说,“我看阿莹那姑娘仍在咳嗽,明天是不是带她去医馆看看啊?”
李解为梨花杀了人,当然要对人家妹子好点。
梨花看了眼敞着的屋门,“要去的。”
不止李莹,其他生病的人都得找大夫瞧瞧。
按照梨花的打算,请大夫过来,转而想到她们人太多,大夫来了怕会害怕不敢进,于是天蒙蒙亮时,她让李解背着李莹跟她走,顺便还带走了几个病情较严重的族人。
多田娘也在其中,因咳嗽而喉咙肿痛,她已经说不出话了,梨花说带她去医馆时,她直摆手。
大抵觉得治不好了,不想浪费这个钱。
但梨花坚持要她去,便是老村长也让赵二壮背着一起的。
戎州的清晨要比奎星县热闹,一路而去,能看到早食铺前站着人,面馆亦门庭若市,相较而言,一群穿着补丁的人就显得格外打眼了。
赵二壮掂了掂背上的老村长,露出羡慕的眼神,“三娘,我们也能像他们这样过日子吗?”
所盼不过安稳,梨花扫过人们脸上的笑,淡道,“现在不行。”
赵二壮失落下来。
梨花说,“等咱们到益州就好了。”
戎州城里没有难民,百姓们怡然自得固然是好,但他日打仗,眼前的景象不过虚妄罢了,梨花道,“咱们看了大夫就搬到大宅子去,到时我去集市买几十斤肉给大家补补身体。”
话音刚落,就看多田娘激动地比划起来。
约莫觉得肉贵,买肉不划算。
赵二壮也不赞成,“钱留着去益州花吧。”
正街好几家医馆,梨花让他们别出声,挨个领着他们进去,她先描述病情,再说最近吃
了哪些药,她一口官话,不会让人觉得逃荒到戎州的。
大夫只在开药时问了句,“银钱充裕吗?”
有些药材值钱,若没钱的话,大夫就会开其他药,梨花反应过来,“您能否多开几副药,我们附近的邻居也病了...”
大夫迅速开好方子递过去,“过两日若是没好就去城西堂,衙门安排了人在那儿为患者熬药...”
梨花一顿,“现在能去吗?”
“最好别。”大夫讳莫如深,没有多说,梨花猜那些领药的都是病重之人,领了药会被关押起来,因为在奎星县就是如此,她点头,“好。”
轮到老村长时,大夫把脉的时间稍微长一些,“他这情况需要针灸。”
“能好吗?”
“说话不成问题,其他不好说。”
赵二壮看到希望,张嘴就要求大夫救他爹,梨花及时制止他,跟大夫道,“还望大夫您救救他。”
针灸漫长,梨花走出医馆已经快晌午了,而且老村长的病有些时日了,是以效果会慢点,且需要天天来,到宅子后,梨花将老村长的情况一说,有人高兴,有人忧愁。
高兴的自然是老吴氏,自老伴儿病了她就无精打采的,眼下有好消息,高兴得眼泪在眼眶打转。
比起她的喜悦,赵广昌就显得不爽。
看病的钱都是他的,照理说族里该记他的恩情,结果全被梨花夺走了。
绝对是赵广从出卖的他!
赵广昌心下计较,问梨花,“这趟出去花了多少钱?”
梨花拂手,“只要四爷爷能好,花再多钱都值得,何况铁牛叔他们不是在想法子挣钱吗?”
她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赵广昌可不那么从容,“你二叔走前交代了你一些事吧?”
他要让族里看看赵广从的嘴脸。
梨花承认,“二叔有个朋友路子广,我托她帮了个小忙,待会决定把她接过来。”
赵广从在戎州有相好这事二房早就知道,她们既然选择隐忍,梨花自然不会戳破,不仅不会戳破,还会把人接回来养着,毕竟要靠她拿捏赵广从呢。
赵广昌冷笑,“你二叔什么朋友?”
“救过二叔的命的朋友。”梨花滴水不漏,“大伯要是不信,可以跟我一起去接人。”
除了自家人,旁人不知道那位的真正身份,不过赵广从的确哭说自己遇到匪徒有人救了他,老吴氏疑心这事的真假,但嘴上不会明说,与梨花道,“既是广从的朋友,让你堂伯和你一起。”
东西已经全搬走了,就剩几个等消息的。
梨花说好,“四奶奶,你们去宅子,我和堂伯接人去。”
黄娘子住的院子七拐八绕的,赵二壮不识路,但看巷子干净整洁,雕花院墙里隐有香味飘出,跟梨花嘀咕,“你二叔的朋友挺富裕的。”
寻常人家极少舍得买香囊,而这儿处处飘着花香,不是有钱人住的地方又是啥?
第64章
梨花不置可否,到了黄娘子住处,院门关着,屋里隐有断断续续的哭声。
梨花叩门,“黄娘子...”
屋门开了,走出两个穿浅绿色襦裙的女子,左边女子掖着眼角,胳膊肘轻轻撞身侧之人,“谁啊?”
“赵郎家的侄女。”黄娘子朝梨花挥了挥手帕,以手捂头跑了出来,“怎地这会儿过来了?”
日头像个火炉似的,她在屋里待着都觉得闷,何况外头了。
梨花瞟了眼哭得梨花带雨的女子,回黄娘子的话道,“我二伯办事去了,差我接您过去同住。”
赵二壮杵着锄头站在门框边,像尊佛似的,黄娘子有些惧怕他,目光闪躲道,“老太太同意了?”
“我阿奶和善,怎会不同意?”梨花说,“若非你搭救,我二伯恐怕遭了歹人毒手,她喜欢你还来不及呢。”
黄娘子的身份没有过明路,赵广从不在,梨花才不做这讨人嫌的事,是以按照赵广从的说辞做出邀请,“黄娘子,我们人多,你住过去彼此有个照应。”
赵二壮说不上话,眼睛在两人身上来回打转,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
黄娘子稍作沉吟,问梨花,“你们要去益州?”
都已着手办手实,去益州自不是骗人的,梨花点头,“等二伯回来我们就走。”
“那可否容我收拾些行李?”
梨花朝院里看了眼,介绍赵二壮,“这是我堂伯,让他帮你吧。”
黄娘子摆手,“不用,我的行李不多,自己来就行。”
说着,她转身进院,抬脚时,余光斜过哭红眼的姐妹,叹道,“身逢乱世,都是命如草芥之人,你回去再劝劝当家夫人,若能走趁早走吧。”
绿裙女子哭着离去。
梨花跨进院,跟上黄娘子的脚步,“黄娘子为何劝她走?”
“城里马上要征兵了。”黄娘子回头看赵二壮,见他站在院里没进来,心下微微松了口气,跟梨花道,“她家郎君在刺史身边做事,自打节度使接任戎州事务以来他就闲赋在家,直到昨日节度使找他们谈论征兵之事...”
以后就是一家人了,黄娘子自不会藏私,“所以咱们去益州的话还是早走为妙。”
梨花略感诧异,蝗灾未过,这时征兵不是雪上加霜吗?而且那段记忆可没征兵之事,她问黄娘子,“征兵哪日开始?”
“她家郎君也不知...”
节度使的人遍布全城,便是刺史都得听他的,这种消息除非节度使同意公布,否则发现有人泄密就是处死。
梨花想了想,问起城西堂熬药之事,黄娘子进屋的身形顿住,“家里有人去了?”
“没。”梨花说,“我也刚知道还有这种地。”
“幸好。”黄娘子松了口气,左转进了卧房,衣柜靠墙,她单手拉开,抱出里面的衣服道,“城西堂虽说是衙门建的,可里头乱得很,凡是到过城西堂的人家都死了...”
怎么死的衙门至今没个说法,但住在城西的人家说夜里有马车拉着尸骨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