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09节
作者:
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3389
“我们没有那么多铁片啊?”
“用竹片啊,我让铁牛叔试过了,刀剑捅过来会痛,但不会伤到流血,而且咱用竹篾制里衣,比布衣更结实...”
她不识字,没有看过历朝历代的盔甲之法,可事已至此,总得试试。
第82章
山里已有上千人,配上防身盔甲和凶悍武器,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老村长瞧着面前的小姑娘,数月光景,小姑娘脱胎换骨像换了个人似的,身量高了,脸也黑了,发髻随意挽在头顶,跟男娃没什么两样。
刚生病那会,她假借自己的名义,搜刮走家里的银钱他是有怨的,辛苦攒了几十载的钱,留给孙儿读书用的,到头来全花在牛身上了…
还有广昌那事,广昌做族长是他早就想好的,哪怕广昌私心重,可只要能保全多数他已知足了,可梨花不让,硬是将广昌拽下来…
“哎…”老村长不知自己叹气了,但见小姑娘睁着漂亮的眼眸望过来,“四爷爷,盔甲的事不急的,等炭烧出来,婶婶们有炭火取暖再缝制也来得及。”
老村长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良久,沙哑的问了句,“三娘想当村长吗?”
她不在谷里的日子,小溪对面的几户人家没少过来商议村长之事。
那些人跃跃欲试想自家汉子做村长,族里则推崇他继续做那个位置,甚至细数了他近些年为村民们做的事。
任村长以来,他自认无愧于心,可当铁牛感激涕零的说起他救了全族人的命时,他老脸火辣辣的,因为族里人能活下来,全靠梨花高瞻远瞩…
梨花被问懵了,好一会儿没作声。
后进门的老太太喜不自胜,“老四你不干了?”
纵使小溪对面闹得厉害,然而族里认定老四是村长,听他这话,竟是想撂担子了?
面对老太太的询问,老村长顿了下,直言,“年纪大了,精力比不得从前了。”
“不用你事事亲力亲为。”老太太心里犯嘀咕,老四病重都没卸下族长之位,现在好了怎么还转性子了?
老村长的目光落在眼睫低垂的侄孙女脸上,解惑道,“三娘聪明善断,做村长再合适不过。”
老太太与有荣焉的点头,“就怕其他人不答应。”
“谁?”
“明家,胡家,夏家那些…”
梨花对他们爱搭不理的,真做了村长,态度恐会更差,老太太不妨直说,“他们中意广昌做村长。”
元氏跟老大吵架也是为这,元家人暗地拉拢其他几家选老大做村长,可胡家不买账,要求元家给他们好处,元家拿不定主意,让元氏问问老大的意思,老大知道后训了元氏一顿…
知子莫若母,老大想当村长不假,但要他受胡家要挟是万万不可能的,胡家这一盘算,算是把老大惹着了,干活碰着老大没给过胡家好脸。
胡家注意到这点,又
低声下气的讨好老大,诅咒发誓说只认他是村长,谄媚得很。
老村长知道那几家的想法,嗤笑了声,“咱对他们已经仁至义尽,再没完没了的纠缠,咱就同他们断了。”
这话是说给梨花听的,梨花是晚辈,行事容易遭人诟病,他把丑话说在前头,将来真撕破脸,怨不到梨花身上。
他再次看向梨花,“三娘想当村长吗?”
梨花抬起头,眉尾轻轻一扬,“我还小呢,四爷爷,你要累了,多看看我阿耶如何?”
“你阿耶?”老村长皱起眉,“你阿耶心肠太软,震不住那些人。”
而且广安惧怕两位兄长,他做村长跟广昌做村长又有什么区别呢?
老太太极力赞成老三当村长,不造成老村长的话,“老三震不住还有大壮啊?大壮拳头一挥,谁敢凶广安?”
“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老村长直直盯着梨花的眼,“三娘…”
“四爷爷。”梨花正襟危坐,“我现在还不想当村长。”
现在还不想…老村长咀嚼她话里的意思,“那四爷爷先替你守着这个位子,将来你什么时候想了就来找四爷爷。”
老太太没听懂,不是聊老三吗?怎么又落到梨花身上?
正要细问,被老吴氏抢了先,“三娘,盔甲怎么做啊?”
“咱拆件盔甲看看,四奶奶,你和我阿奶是最会针线活的,得让你们多费些心思了。”
没料到有自己的事,老太太顾不得其他,兴冲冲地说,“你铁牛叔身上的盔甲已经坏得差不多了,就拆那件吧。”
妯娌两都是急性子,搁下碗就找赵铁牛去了。
房屋附近几米已种上了青葵,两人手挽着手,沿着小道直奔石壁而去。
找到人后,不由分说动手扒衣服,吓得赵铁牛嗷嗷大叫,“婶子,干啥呢?”
“衣服脱了我看看。”
“???”面前的要不是亲婶子,赵铁牛非打人不可,死死捂着左腰仅有的几块铁片,快哭的模样,“要坏了。”
刘二和李解带着盔甲回来那天,他磨破嘴皮才让三娘给了他一件,如果坏了,就没了。
他委屈道,“盔甲有什么好看的?”
说话间,老太太故意挠他痒痒,赵铁牛无意识松手,老太太迅速拽住铁片往下一扯。
嚓的一声,铁片掉了。
赵铁牛愣住,老吴氏回过神,“没事的,婶子给你做件新的。”
“怎么做?”
还没研究呢,老吴氏哪儿答得上来,含糊道,“反正会给你做件新的就是了。”
赵铁牛后知后觉想起梨花说的,兴奋大叫,“婶子会做盔甲?”
“看看不就会了?”
赵铁牛不矫情了,双手一抬,三两下就把盔甲脱下来给她们,“婶子慢慢看,看仔细了啊。”
两人将衣服铺在地上,前襟后背最为简单,难的是双肩,肩头比寻常衣服宽,且凸出少许,底下的袖子略微大,到手腕处时,又缩紧了。
赵铁牛捂着瑟瑟发抖的身体蹲在旁边,声音颤抖,“会了吗?”
老吴氏不耐烦,“哪有...”
那么容易。
话没说完,被老太太打断,“有什么难的?”
赵广安每年都会挑些城里流行的款式样子给她选,面前的这件,分明是胡服嘛,她道,“老三就有两件,衣服料子还比这件好。”
因梨花看得牢,家里带出来的衣物没有丢失,前两日降温,老三还拿着这件衣服比划来着...
老吴氏不相信,“三郎有?”
“骗你作甚?”老太太扭头就要喊赵广安,转而想到他在家,手往地上一捞,“走,去我家。”
可怜身上只着一件单衣的赵铁牛,他还指望两人把衣服还他呢。
“三婶,四婶...”
两人头也不回,好像耳聋似的,附近摘树叶的人丢了件草衣过来,“先穿这个。”
草是柔软的杂草,像蓑衣似的,赵铁牛急忙穿套上,“嫂嫂,衣服送我行不?”
“想得美。”
“......”
谁不知赵铁牛脸皮厚,其他人打趣起他来,“你嫂子可不像二十四郎好糊弄。”
二十四郎是赵广安,当日按照年龄辈分重新排行后贪图新鲜的叫了段时间,进山又给忘了,赵铁牛反应过来,不满道,“堂弟自己要给我的...”
赵广安慷慨,凡是有的,乐得赠人。
就说那两件胡服,什么时候放箱子里已经忘记了,老太太想要,他问也没问就拿了出来。
两人全神贯注钻研衣服时,梨花找赵大壮商量烧炭事宜,位置就在公用的灶房,梨花说,“先把柴棍抱过去,看柴棍烧出炭的几率是多少,为日后做准备。”
“我这就安排。”
雾已经散了,乌云愈发低沉,然而到了傍晚也没等到雨落下来。
倒是山上的李家人知道她们想烧炭,让梨花到时教教他们。
没有不应的道理,可是十几根粗壮的柴棍烧完,只有两根成功了。
且比烧之前短得多。
围观的人没有不拧眉的,“难怪城里炭火卖得贵,这得烧多少柴才有炭啊...”
赵大壮拿着两根黑黢黢的炭,“点燃吗?”
“嗯。”
梨花在戎州囤了炭火,点燃没什么青烟,但这一块不同,火星子一起,黑烟滚滚,呛得赵大壮咳嗽起来。
赵铁牛捂鼻,“不会是毒烟吧?”
削竹片的二堂爷拍他,“不会说话就闭嘴。”
梨花蹲在炭火前,眉眼在跳跃的火光下一动不动,“会不会是木头的问题?”
“肯定是。”赵铁牛附和道。
赵大壮忍住翻白眼的冲动,今天烧的是构树,能有什么问题?
想了想,思量道,“要不抱几根槐树烧来试试?”
槐木更粗壮,烧出来后,仍是细细的一截,赵大壮不泄气,“明天烧歪脖子木试试。”
连续几天,木头烧了不少,取出来的炭却少之又少。
其他几家见了,都说梨花败家,浪费的柴都够一家人过冬了,犯得着跟炭较劲吗?
话传到赵大壮耳朵里,他让梨花别放在心上,曾老头说了,山里的冬天潮湿黏腻,柴火不易燃,有炭是最好的。
梨花自然不会跟那些人较真,她回忆路上的情形,问赵大壮,“会不会是山里温度太低的缘故啊?”
夏季烧柴,很容易就出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