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11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3313
  两人争吵时,野人装扮的梨花已经跟李解和刘二到了戎州地界。
  她在袄子外面套了件杂草细密的草衣,头上的草帽没有打磨,草张牙舞爪的乱飞着,腰间的草带更是粗糙,乍眼瞧着,的确像个野人。
  不过山里人都是这么穿的,没人觉得怪。
  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了,一眼望去,尽是荒芜,李解走在前头,给梨花指土坑的位置,“就在那个方向。”
  地上堆满了落叶,一路走来,再也看不到尸骨。
  梨花手里握着竹棍,边走边敲打地上的落叶,担心有陷阱栽下去。
  听了李解的话,她看了眼,那儿有个山坡,山坡上的树有被砍伐过的痕迹。
  李解解释,“上次我来也是那样的。”
  他大步上前探路,不多时,朝梨花挥手,“附近没人。”
  山里没有蝉鸣鸟叫,如果有动静,立刻就听得出来。
  土坑里的尸体被枯黄的树叶覆盖,连旁边的马骨头也藏在了树叶下,梨花踩到几块碎骨,沉思道,“交界处风平浪静,戎州城亦看不到人,那些岭南人往哪儿去了?”
  离戎州火灾已经很久了,岭南人去县里烧杀抢掠一番后肯定不满足,要折腾点新花样。
  可她问过益州兵,并未在益州地界发现他们的踪影。
  刘二:“会不会是那群益州兵骗我们的?岭南人悄悄进了益州,咱们不知道罢了?”
  梨花问的那群益州兵就是之前押送妇孺的那群兵,故意蒙骗他们也说不准。
  第84章
  “不会。”梨花脚下一踢,落叶飞出去几步远,遂又轻飘飘落下,像极了她放轻的声,“他们偷偷找野果是想拿回家,如果益州已不安全,他们首要任务就是转移家人了。”
  再遇那群益州兵是在北边山里,她烧出炭后,立即告知附近几个村子的人,知道北边几里外住着人,亲自跑了一趟。
  回来时,鬼使神差的想去山脚瞧瞧,到山腰时碰到了树上摘野果的益州兵。
  她一身枯黄色的
  草衣,帽檐低垂,盖住了半张脸。
  先扭头的人瞳孔一缩,咚的摔下了树。
  他们没有认出她,稳住心神后,心有余悸的朝她扔了几个橙黄的野果,“赶紧滚。”
  语气凶狠,却没准备抓她,她心头一动,边捡地上的果子边问益州的事儿。
  她一口戎州音,他们满目戒备,但也慢吞吞说起来。
  朝廷向益州派了两万精兵,若岭南人言而无信骚扰益州,他们就杀了岭南人,夺回戎州。
  回想益州兵谈及夺回戎州的迟疑,纠结,胆怯和害怕,梨花继续往南走,“他们不想打仗,可也不敢瞒报岭南人的动向。”
  逃向益州的戎州百姓被驱逐得差不多了,所以他们才有闲暇做私事。
  境内真有岭南人,兵营肯定会加强戒备。
  刘二不禁回忆戎州未乱时戎州兵装腔作势的行径,想起一件事,“益州兵打不过弃城怎么办?”
  戎州成为弃城是朝廷的意思,可难保岭南不会将益州也攻占了去。
  “那咱们只有逃了。”
  要不是益州关口卡得严,梨花不打算在山里久留的,她以竹棍做拐,脚步不停,“益州仍在观望岭南那边的态度,等岭南人安分下来,关口估计不会盘查得这么严,到时我们就逃。”
  还是没影的事儿,但想到新建的房屋,新开的荒地,刘二心有不舍,不过面上没表现半分,“听三娘的。”
  又走了两三里,地上的落叶突然少了,好多光秃秃的树木没了枝桠。
  脚步一轻,霎时安静非常。
  李解皱起眉,“周围怕是有人,三娘子,你找个隐秘的地藏一下,我去附近看看。”
  刘二掏出了长刀,警惕的盯着四周。
  已经入冬了,山里从早到晚都弥漫着雾,天一暗,可见度不过四五米,刘二紧张的巡视一圈,挑了一株粗壮的榕树,“三娘子,去那边。”
  和他们一起时,梨花总是被护在后面。
  她紧了紧手里的竹棍,沉默的走了过去。
  环境陌生,刘二始终不踏实,看李解没入雾色里,低低道,“三娘子,你说会是岭南人吗?”
  “不知道。”梨花背靠着皲皱的树干,目光森然的盯着四周,“等李解回来就知道了。”
  这会儿没风,四周像静止似的,能感觉到阴寒的雾擦过脸钻入骨头里。
  冷。
  站得越久,身子越冷。
  刘二也是如此,在谷里时,起床就开始忙,根本没有感到冷的时候,此刻无所事事,冷意四面八方的涌来,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李解去多久了?”
  “有一会儿了吧。”
  “会不会碰到危险了?”刘二略显急躁。
  梨花看向李解离开的方向。
  他从北边打猎回来就天天教古阿婶她们打拳,他出招迅速,令人防不胜防,而古阿婶她们弱不禁风,招数要慢两拍,因为这个,在打拳之前,李解会带着她们在山里跑。
  受赵广安影响,李解认可跑得快就能活的道理。
  所以真碰到危险的话,李解会跑的。
  “再等等吧。”梨花擦了擦脸上的湿气,双手搭在竹棍上,耐心十足的模样。
  见状,刘二的心顿时平静下来。
  “果然有人。”李解的声音从左侧传来,他眼睫挂着雾,脸色凝重,“听口音是戎州人,有男有女,少说几十人,他们住在简陋的篷子里,火光太亮,我不敢靠太近。”
  刘二看向梨花,“那我们还找岭南人的身影吗?”
  这群人是敌是友不好说,梨花仰头望天。
  乌云遮天蔽日,这场将下未下的雨不知何时来,梨花当机立断,“不找了,先回去。”
  雾气越来越重,走出去几米,梨花倏地转过头,李解抬头看她,“怎么了?”
  “好像有人。”
  李解回望,“你和刘二叔先走,我在这儿守着。”
  刘二过意不去,“你和三娘子一起走吧,我垫后。”
  梨花盯着白茫茫的大雾看了片刻,扭过身道,“雾大,咱们一起走。”
  “那我倒着走。”
  梨花抓起他衣角,三人前后站成一条线,几十米后,李解问,“你还能感觉到人吗?”
  梨花摇头。
  落叶簌簌响,后头若有人,脚步声藏不住的,梨花说,“咱这次回去就不出来了。”
  因为更冷了。
  出来时走得快了会感到热,回去时,雾像冰渣子似的刮着脸庞,刺骨的风像针尖刺入骨头里。
  梨花没有戴口鼻巾,也没戴幂篱,走到树村,脸已经僵得做不出表情了,两颊更是泛起红痕,像什么划开的伤口。
  树村砌了四个炉子,炉子里烟雾缭绕,围坐在旁边的人们搓着手,脸被口鼻巾遮得严严实实的。
  看到梨花,妇人惊讶一声,“哎哟,这么冷的天,怎么不戴个口鼻巾啊。”
  梨花僵硬的扯了下嘴角,“忘记了。”
  “这么冷的天可不能忘。”妇人手站起身,“等着,我给你拿去。”
  “不用麻烦了婶子,我们这就回谷...”
  山里日子清贫,全靠妇人们手巧,就地取材制布缝衣,梨花哪儿舍得拿她们的东西,转移话题,“囤多少炭了?”
  “百来斤了吧。”妇人老实回,“不够全村人过冬的。”
  百来斤还差得远,梨花说,“没事,来得及的。”
  妇人叹气,“怕是难,地上的冰越来越厚了,早先囤的柴受了潮,只有晌午那会能点燃。”
  “幸好你让我们烧炭囤着,真囤柴,到时全村都得挨冻。”
  梨花揉了揉冷到发僵的脸,又问,“你们柴火多吗?”
  “烧炭的话有些不够,但村里的汉子们天天都有去砍柴,眼下也没别的法子,只能尽量了。”妇人指了下身后,“古嫂子她们的炭好像够了。”
  那边全是女子,只有两间卧房,一冬要的炭火自然不多。
  梨花说,“古阿婶她们节俭惯了,怕是舍不得用炭的。”
  “是啊,她们睡觉不用避讳,抱着彼此就能取暖,不像我们,一家人有男有女,抱一起像什么话?”
  梨花给她们出主意,“真要冷了就分开睡,村里女人睡一起,男人睡一起。”
  “村长也是这么说的,真到那时,只能这么办了。”
  几句话的间隙,梨花的身子又冰冷下来,她裹紧被雾水浸湿的草衣道,“村长考虑周全,我们村到时也这么做,婶子,我阿耶还等着,我先回去了啊。”
  “快回去吧。”
  梨花实在冷了,没有去看古阿婶她们,不过李解要指导她们打拳,梨花托他捎话,她明个儿出来看她们。
  谷里雾色更重,不过一
  道石壁门,仿佛两个世界。
  守门的是赵青山,看梨花浑身打颤,急忙递上个泥炉,“谷里更冷,快抱着。”
  泥炉里烧着炭屑,双手一抱,热气迅速往血液里蹿,她抱了几息,递给刘二,刘二摆手,“我不冷,三娘子你自己抱着。”
  他问赵青山,“牛没病吧?”
  “没,族里的娃们天天看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