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14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3137
  见她这样,梨花开门见山道,“月姐姐认识我堂兄赵多田吗?”
  赵广安带着一群人满山谷的跑,黄月想不认识都难,她点了下头,叹道,“我比你堂兄大...”
  前天,老方氏鬼鬼祟祟的在外面转悠,表情酸溜溜的,她一问,竟是赵家想娶她做媳妇。
  黄月瞅了眼身后,低低道,“三娘,我与你交个底,我眼下还不想成亲。”
  “因为你弟弟他们吗?”
  “不全是。”她抱起背篓的柴放进炉里,“在家里有爹娘撑着,我做好他们交代的事情就好,从村里出来后,没有去处,也没有可依靠的人,感觉天都塌了...”
  “好几个晚上我都想死了算了,不用担惊受怕,不用东躲西藏,跟爹娘一起投胎,下辈子再做一家人。”
  回想起家人,她周身笼上了淡淡的忧伤,梨花张了张嘴,想安慰两句,她又恢复如常,“进了山谷,除草,挖地基,起屋子,围院子...一忙起来,心里那些消极的阴暗的情绪通通没有了。”
  她拍拍手,指了下檐廊,上面堆满了枯黄的茅草。
  “囤了炭,缝衣做竹甲,开春了就下地撒种,闲暇时就继续开荒,三年五载下来能开不少地。”说着,她又回头瞄了眼,极小声地说,“三娘,我有房有地,嫁人看婆家脸色过日子不是蠢吗?”
  婆媳,妯娌,堂亲,处久了都会起隔阂。
  梨花奶和堂奶不就不对付?
  梨花莞尔,“月姐姐说的是,可我堂兄给你做上门夫婿呢?”
  黄月皱眉,“可我养不起他。”
  家里的那点粮食是梨花偷偷给她的,她准备留着做种,一直没吃,便是王娘子她们也隔两日才能喝点粥。
  进谷到现在,她们吃得最多的是野菜碎。
  “他不要你养。”梨花说,“族里有粮。”
  黄月懵了,“那他图啥?”
  “世道不好,找个伴儿一起面对漫漫寂寥和黑暗吧。”梨花道,“当然,在我婶娘眼里,生儿育女也是成亲的目的,月姐姐,你怎么想的?”
  “成亲后住哪儿?”
  “住你这儿可以,住婶娘家也行。”
  “住过来,他还得每天回族里干活吗?”
  “肯定以你们的活为重。”
  黄月眉头皱得更紧了,不吃家里的粮还帮她干活,赵家图啥啊?
  “容我想想吧。”
  “好。”
  回去时,多田娘略微遗憾,遗憾黄月没有立即应下,梨花倒没那么多愁善感,见老太太已经回了,忙问叶家怎么说。
  老太太满面笑容,“叶家觉得下个月太晚,让你大兄明天收拾包袱直接过去呢。”
  “......”
  这会不会太仓促了?毕竟是成亲呢?还有,收拾包袱直接过去这种桥段不是大户人家老爷纳妾的戏码吗?
  “大兄可知道?”
  “咋不知道?已经回家收拾去了。”
  “......”
  里头不会有诈吧,梨花决定去叶家瞧瞧,“那我回去给大兄找件好的衣服。”
  赵书砚在粮铺的冬衣让老太太裁了,天凉后缝成了被子,所以赵书砚一直穿的茅草衣,往日就罢了,成亲这么重要的日子,她希望赵书砚能风光出门。
  回家后,她挑了件赵广安往年的袍子,直奔赵书砚住的屋。
  因跟赵漾他们同住,屋子里乱翻翻的。
  他的行李很少,两件茅草衣,两个草帽,两双草鞋,以及几个账本。
  没错,他经营的盐铺子账本一直留着的。
  她把衣服挂背篓上,“大兄,明日穿这件吧。”
  赵书砚蹲在一个木箱前,手在里面扒拉着什么,听到这话,侧目看了眼,大红色的长袍,看料子就不便宜。
  他问,“三叔的?”
  “嗯,这件衣服是好的,穿着喜庆。”梨花上前两步,“大兄,你见过叶家娘子吗?”
  这桩亲事太赶了,她怕赵书砚是被逼的。
  赵书砚一怔,脸红的扭过头去,“一个山谷住着,咋可能没见过?”
  “你真心想嫁过去的吗?”
  “......”他是男子,哪儿该说嫁?赵书砚瞪她,“问这个干什么?”
  “怕你受了委屈。”
  “......”
  每天晚上和堂弟他们睡一起才叫委屈!一个个睡觉都不老实,要么忽然踹他,要么捶他胸口,要么把双脚搭在他身上,每天醒来,他都被几双手脚压着,憋屈死了。
  第88章
  赵书砚不与她抱怨,麻溜的归拢好行李,拎着就出了门。
  梨花看出他的迫切,嘴角微抽,提醒道,“叶家让你明个儿过门。”
  走到院门口的身影顿了下,老气横秋的说,“我知道。”
  嘴里说知道,结果天黑都不见他回来。
  赵广昌心头不满,到家就扯着嗓门骂,骂赵书砚没出息,竟跑去给人做上门女婿,这些年白养他了。
  老太太坐在堂屋搓草绳,双颊被泥炉里的炭火照得红扑扑的,剜他一眼道,“上门女婿咋了?要不是你好高骛远耽误了他,他何至于到现在都没成亲?”
  “就眼下这情形,有人肯跟着他你就谢天谢地吧!”
  老太太哼哼,“要知你这般短浅,当初就不该把铺子给你打理!”
  面对亲娘的数落,赵广昌心头讪讪,随即又觉得憋屈。
  虽然续弦多年,然他始终对长子寄予厚望,没想到最后帮别人养了十几年的娃,见梨花坐在边上给傻子量尺寸,火气又来了。
  为了省粮,儿子都跑了,凭啥要收留这个傻子?
  他质问梨花,“咱要养她到几时?”
  泥炉烧了炭,所有人都围泥炉坐着,听到这话,目光默契的落在傻笑的姑娘身上。
  她记在三房名下的,喊赵广安阿耶,喊邵氏阿娘,但看容貌,感觉比两口
  子小不了几岁,但怜她家破人亡心智不全,没有人纠正过这点。
  加之她天天歇在老太太屋里,赵广昌再不喜也没重声呵斥过。
  此刻却有些难以忍受。
  黄娘子进门,能为赵家生儿育女,这傻子能做什么?
  他略微气愤地说,“要不是她,你大兄何至于离家?”
  梨花挑眉,“大伯在和我说话?”
  “难不成我在跟鬼说话?”
  儿子是他含辛茹苦养大的,梨花舍得,他不舍得。
  梨花煞有介事的扭头,“大兄心悦叶家娘子,愿意搬去叶家孝顺岳父岳母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她用了’我们‘,摆明是要维护那个傻子。
  赵广昌火气更盛,“你捡个傻子回家还有理了?”
  “咋没理了?”老太太板起脸,“你当人人都像你生了一副黑心肠啊...”
  换作以往,赵广昌绝不敢忤逆老太太,实在是今个儿气狠了。
  他在地里挖土呢,族里人兴冲冲的跑来告诉他儿子提着竹篮去叶家了,背影火急火燎的,生怕被别人抢了先似的。
  自古以来,入赘都是遭人不耻的事,儿子这般行径,分明在丢他的脸。
  尤其多田爹那句,’书砚都入赘去叶家了,我家多田当上门女婿也没啥丢脸的...‘,多田凭什么和书砚相提并论?还不是书砚自己贱的。
  听老太太骂他黑心肝,他气红了脸,“你知道外面的人怎么笑话我们吗?”
  回想多田爹的语气,委屈涌上心头,连带着嗓音也沙哑了几分。
  老太太察觉到了,以为他吼自己,脸色变了变,“凶什么凶...怎么着,翅膀硬了,想不认我这个娘了是不是?”
  “......”
  简直鸡同鸭讲。
  赵广昌气红了眼,随即恶狠狠的瞪向梨花。
  一切都是她挑起来的。
  梨花置若罔闻,安抚老太太道,“大伯约莫在外受了什么气,阿奶你就莫再骂他了。”
  赵广昌的人缘比不得从前,但要说谁敢给他气受是不可能的。
  梨花这话不是火上浇油吗?
  在外受了气就把气撒到亲娘头上,以老太太的性子如何忍得了?
  果不其然,老太太勃然大怒,“长能耐了啊,在外是笑面虎,回来就当疯狗乱咬人是不是?”
  她丢了手里的绳子,指着赵广昌鼻子骂,“你要不想过了就出去单过...”
  赵广昌哪儿敢分家?族里人会戳他脊梁骨不说,真分出去,在族里的地位恐怕更是一落千丈。
  捋清楚其中利害,他不得不服软,“也不知大郎怎么样了,咱家的褥子软和,到了叶家,恐怕顶多一床塞树叶的被子,这么冷的天,染了风寒怎么办呀。”
  天刚黑那会,老太太也有这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