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40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3526
  赵青山又睨一眼赵三壮,“你再这样我跟四叔说了啊。”
  老村长最讨厌族里人窝里斗,便是吵架也不行,上次老吴氏和老太太大打出手,回去后老村长就骂了大半天,赵三壮要这样就不是挨骂那么简单了。
  搬出老村长,赵三壮顿时噤了声。
  赵青山这才继续砌田坎,砌了田坎才能囤水,族里分工明确,哪些人挖地,哪些人捡石子草根,哪些人挑泥巴都是早就安排好的。
  当两筐泥用完时,远处的石壁门开了。
  雾气萦绕,赵大壮的身影不显,赵三壮喊了句,“大兄,啥事啊?”
  “树村的秧苗长虫了,让我去瞧瞧。”赵大壮嘴里应着,却没往田里去,而是顺着错落的草木朝北而去。
  众所周知,梨花在北边树丛里挖折耳根。
  赵大壮到时,梨花的两个篮子快装满了,他左右看了看,将隐山村的动向说了。
  他纳闷,“他们去益州城还说得过去,去南边是为何?”
  梨花挥起锄头,白皙的折耳根混着泥露出地面,梨花放下锄头,捡泥里的折耳根说,“他们估计去了戎州。”
  “戎州已经是废墟了。”
  “但有值钱的物件不是?”虽然只是猜测,但梨花不觉得会错。
  赵大壮顿住,“咱们不是分了钱给他们吗?”
  “人都是贪心的。”梨花有点后悔当初把金银珠宝分出去了,“堂伯,晚点你让人去南边守着,以防那些人把岭南人引来。”
  赵大壮点头,还有一事,“他们走之前在南边的陷阱徘徊了很久...”
  当初挖陷阱时,是从山泉池沿山下的方向挖的,到现在,那附近除了陷阱,还有泥墙,以及看守的村民,隐山村此举,很难不让人多想。
  隐山村原本的位置在山泉池东侧,但庙子在山泉池北侧,恰好在泥墙里边,他们已经着手迁村事宜,为何还要观察陷阱?
  梨花捡出根,继续挥锄头,语气不紧不慢,“这样也好。”
  如果引来了坏人,隐山村搬村的事就做不成了。
  她道,“找机会练练我们的身手是好事。”
  她和老村长不战的观点不同,要想在乱世活下去,一个劲儿的操练不行,还得积攒些战场经验,越战越勇才是活下去的底气,梨花说,“明天起,大家把家伙竹甲穿上,一旦有外人进山,咱就出去打。”
  “可要下山将你古阿婶她们叫回来?”
  “今个儿估计不会乱,等她们傍晚回来,告诉她们明天不出去了。”
  除了竹甲,还有武器,带刺儿的铁棍,长刀,短刀,锄头,菜刀,
  最好随身带在身边。
  吃过晚饭,赵大壮就挨家挨户通知下去。
  小溪对面有人打退堂鼓,“他们来就来,咱们不出谷就是。”
  赵大壮沉脸,盯着说话的人,“你能永远不出谷?”
  石壁旁的树虽然全被砍了,可那些人要是学李家人放绳的行径,谷里也会遭殃。
  “不能吗?”反问的是一穿着宽袖袍的长脸男子,正是明家二媳妇改嫁的男人,不知是不是太瘦的缘故,站在那儿一副要被风吹倒的模样。
  赵大壮道,“你不出去,将来你家出什么事也别指望我们。”
  男人不服气,还想说什么,被身侧的媳妇扯了下衣角。
  明二媳妇道,“我们去。”
  她和明家已经彻底撕破脸了,不想再得罪赵家。
  不为她自己,为了她的孩子。
  哪天她要没了,孩子肯定要回明家的,希望赵家能看在她出过力的份儿上善待他们。
  男人沉默不言,算是同意了。
  赵大壮的要求是大人都得出去,除去年纪大的。
  老人容易摔跤,一旦摔倒就会给大家拖后腿,赵大壮让曾老头别去,曾老头不高兴,“看不起我是不是?我再老,真挥刀总能砍到两个...”
  “我有其他任务交给曾叔你。”
  大家都出去了,得靠谷里的老人孩子守门,对方人数太多,他们打不赢得退回来呢,所以不出去的人并非没有事情做。
  离开前,他再次嘱咐,“记得把竹甲穿上。”
  到底只是同村的关系,赵大壮没有说这次只是练练身手,他怕大家掉以轻心丧了命。
  今晚无月,空中飘着浓浓的雾,往日吃完饭就回家睡觉的人们反常的聚在了几株果树下。
  那儿,有他们从小溪里挖出来的磨刀石。
  这会儿里三层外三层的站满了人。
  第99章
  灯笼挂在树上,摇曳的火光照得他们面庞忽明忽暗,衬得身上的竹甲也黯淡了许多。
  无人说话,唯有铁器磨在石头上的声响。
  铁器不少,一人累了便换另一人顶上,来来回回,等最后一把锄头磨好,天黑得像浓稠的墨,枝头亦剩下两盏灯笼随风晃荡着。
  火光幽暗,静得宛若置身旷野。
  将锃亮的锄头递给赵大壮,赵铁牛捞起还残着余温的矮凳,往四下看了看,“堂兄,你说谷里会不会有鬼啊?”
  赵大壮已经转身准备走了,闻言,回头瞟他一眼,“你害怕?”
  风大了,灯笼要熄不熄,赵铁牛缩着脖子不动,嘴硬道,“不怕,堂兄,你说地里的粮食到底是谁埋的啊?”
  数月过去,粮食的主人始终没露面,莫不是死了?
  自打庙子建好后,村民们就爱聊鬼神之事,比如他们逃到山里像无头苍蝇似的不知往哪儿去,结果半夜梦到北边发大水了,于是他们才北逃到了山谷附近,并找到了水源。
  他们由衷的认为有山神指路,所以才修了庙子。
  庙子里不仅有菩萨,还有山神,土地神...
  信以为真的村民们经常跪在庙里呼唤家人的名字,仿佛心足够诚家人就能来团聚似的。
  他竖起耳朵,仔细听周围的动静。
  噗..噗噗噗..,赵铁牛脸色大变,“堂兄,听到了吗?”
  赵大壮擦了下脸,难掩嫌弃的说,“下雨了。”
  雨淅淅沥沥的,落在树上噗噗噗的响,赵铁牛伸手接了几滴,忽然哈哈笑了起来,“下雨了啊。”
  “......”赵大壮嘴角抽了抽,“快回去睡觉,明天还得下地呢。”
  赵铁牛估计为了掩饰心里的尴尬,兀自大笑着。
  赵大壮拍了拍竹甲上的雨滴,迅速没入雨幕里。
  雨细细密密的,一宿未歇,天亮时,山野稀泞,滴着雨的草木在雾色里舒展着枝叶,晨寒蔓延整个山谷。
  脱了厚裳的梨花在老太太唠叨声里在竹甲外面套了件笨重的草衣,穿着草鞋和赵文茵她们一起喂牛去了。
  雨还在下,断断续续的,戴个草帽就行,她到牛棚时,里面已经有人了。
  谷里的老人孩子负责给出去的人开门关门,为避免孩子们乱了阵脚,今天起就由梨花守着她们。
  经过赵广安教导,他们喂牛已经驾轻就熟了,穿着大人缝制的竹甲,她们没显得慌乱恐惧,兴冲冲喂牛吃了草就围着梨花问打仗的事儿。
  “十九娘,什么时候打仗啊?我能去吗?”
  “十九娘,我阿耶说益州兵的盔甲偷工减料,轻轻一砍就裂了,很好赢的。”
  “就是,我们跑得多快啊,不打架太可惜了。”
  “十九娘,要么你和我阿耶说说,让他出谷带上我,我有短刀,不怕那些人的。”
  男孩从小就想当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这几个月天天练,自认比去年要厉害,真碰到坏人,有一较高下的能耐了,甚至软声软语跟梨花撒娇,“十九娘,你就让我们出去好不好...”
  梨花不为所动,“来的不是益州兵是岭南人怎么办?岭南人有马,又爱抓小孩,你们一出去,岭南人肯定骑着马追你们。”
  岭南人活埋小孩的事儿无人不知,古阿婶和秀儿婶的孩子就是遭了那些人的毒手。
  想到这个,没人再敢说出去的话了。
  小路滑溜溜的,梨花走得慢,看他们突然沉默下来,温声道,“叔伯他们一天天老了,早晚会轮到我们出头,所以大家别着急,好好吃饭长身子,尽量长得高大些。”
  这一安慰,男孩们又振奋起来,“十九娘,啥时候轮到咱们啊?”
  “等你们像多田堂兄那么高的时候。”
  “只要长高就行吗?”
  “对。”
  男孩子们互相比划身高,恨不得立马长得像山一样高。
  梨花忍俊不禁,“下雨咱就随便溜溜,待会去小溪对面撬折耳根去。”
  饥荒以来,族里就养成了囤东西的习惯,那边的折耳根茂密,且没人挖,她当然不会放过了。
  新鲜的折耳根撒点盐就能吃,吃不完的烤干碾成粉囤着,夏日泡水能清热解暑。
  一场雨过后,地里冒出了新鲜的野菜,大家聊着接下来的战事,不知不觉就过了一天。
  这一天风平浪静,去外面蹲守的赵武换回来时跟赵大壮嘀咕,“三娘会不会想多了,我看隐山村的人规规矩矩的搭草篷,并无什么异样。”
  穿着竹甲干活不方便,尤其是裤子,撸到膝盖上必须用绳子绑紧,否则动两下竹片就滑下去了。
  饶是绑了绳子,裤腿仍时不时的往下掉。
  赵大壮低头看向再次往下滑的裤腿,轻轻问了句,“铁牛那边有动静吗?”
  赵铁牛守在山泉池附近,这会儿没回来,赵武道,“估计没有。”
  以赵铁牛的性子,南下的村民回来早就扯着嗓门大喊大叫了。
  “这儿离戎州城说近也不近,那些人既然想进城搜东西,肯定不会这么快回来,再等等吧。”赵大壮将沾了泥的绳子重新绑在卷起的竹片上,问赵武,“隐山村的草篷搭了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