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52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3628
  最大的孩子八岁,官吏进村那天,他们被阿娘关在屋里,不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但阿娘第二天被二婶背回家快死了,村里其他婶婶大声嚷着不想活了,平日带她们挖地道的几个姐姐也不见了。
  窦多福眨着水汪汪的眼睛问二婶,“走了就不回来了吗?”
  “不回来了。”窦娘子抱着女儿去了隔壁。
  妯娌俩聊了说什么外人无从得知,当赵多田和村里人赶到时,堂屋的墙壁挂着火把,窦娘子站在火把下,眼里熠熠生辉,“咱们的家人为益州官府上阵杀敌,益州官吏却不把我们当人看,这样的官府,你们还要为他们种粮食吗?”
  村里人哭起来,“不然能怎么办呢?”
  她们还指望家人回来团聚。
  “我们可以逃。”窦娘子的声音在夜风种多了几分清冷,“戎州人在山里建了村,咱们逃到山里去,哪日仗打完了咱再回来。”
  村里人的目光纷纷落在年轻的夫妻身上。
  两人皮肤偏黑,但眉眼鲜活,不见忧色,跟那些经历折磨的人截然不同。
  一老妪问赵多田,“山里有多少人?”
  “七八百号人吧。”
  “这么多?”老妪抠着磨损的衣角,迟疑起来,“你们平日吃什么?”
  “野菜。”赵多田摸不准对方的意思,“我们从老家带了粮,去年已经种上了,不日就会有收成。”
  “种的小麦?”
  赵多田点头,“等建好围墙就准备插秧了。”
  老妪诧异,“你们撒了秧苗?”
  “嗯。”
  村里也到插秧的时候了,只是大家还沉浸在悲痛中,根本无心干活,老妪看向窦小娘子,“你大嫂好些了吗?”
  “大嫂同意搬走。”
  老妪有四个儿子,全被抓去从军了,原本有两个儿媳陪在左右,现在却只有一个了,将来老大回来问起,她该怎么面对啊?
  她问其他人,“你们怎么想?”
  想到那些畜生下个月还要来,谁还愿意待在村里?
  一颧骨淤青的妇人站出来,“我也走,我给他洪家留了后,总要好好抚养他长大成人...”
  她的孩子才几个月,要不是为了儿子,她那天就自尽了。
  一人表态,其他人也纷纷表示愿意走。
  只有两位老人犹豫不决。
  这两户人家的儿媳在去年就已过世,膝下没有孙子,此番进了山,恐怕再也见不到儿子的面了,甚至死后连祭拜的地都没有,留在这儿,哪怕死了,儿子打完仗回来能找到她们的坟不是?
  窦娘子知晓两人家中的情况,“你们不走的话,官吏肯定要追问我们的下落...”
  两人连连摆手,“我们不会出卖你们的。”
  如果在昨天,窦娘子恐怕会担心两人暴露她们的行踪,可进山一趟后,那点惧怕没了,“没事,官吏问起,你们照实回答就是,益州将乱,他们总不能率兵进山找人吧?”
  几十个妇孺而已,官府的人不会放在心上的。
  两人牙齿稀疏,说话不怎么利索,但一字一字顿道,“我们绝对不会说的。”
  窦娘子不再管她们,“既然要走,现在就回去收拾,天亮咱就出发。”
  “这么急?”
  “山里正大肆建围墙,咱们去了能帮忙,至于村里的地...”
  赵家人的意思地得继续种,秧苗长势不错,荒在田里确实可惜,她想了想,说道,“村里的地等咱们在山里安顿好再回来种。”
  “回来恰好碰到官吏怎么办?”
  窦娘子张了张嘴,不知如何作答。
  赵多田道,“他们人多吗?”
  “三四十人。”
  “那不怕,到时族里会安排。”赵多田说,“大不了让堂伯派几个叔伯和你们下山打掩护。”
  有这番话,村里人没了顾虑,结束话题就各自回家收拾去了。
  房屋有现成的,赵多田让她们先带
  衣衫被褥,而那些石鑊衣柜等重物往后再拿。
  离去时,剩下的两位老人佝偻着背送她们出村,明明只在这儿生活了几个月,真离开时,仍有说不尽的怅然和难过,窦娘子回头,朝村口的老人挥手,“婶子,回去后。”
  “好呢。”老人揉揉发胀的眼睛,嘴上应着,人却固执地站在那儿纹丝不动。
  今个儿没有下雨,但回头望时,像隔着雨雾。
  赵多田挑箩筐走在前头,箩筐里的四个孩子仰起头,黑漆漆的眼珠盯着他看了右看,赵多田忍不住垂眸,“看什么?”
  “阿娘说山里有许多野果,好吃吗?”
  想到富水村送的青色疙瘩,赵多田牙酸,“好吃。”
  “真的吗?”戴着草帽的小姑娘激动得往上一抻,“野果多吗?”
  箩筐颠了下,赵多田紧紧握住挂在扁担上的绳子,笑道,“多得很,但山里有野兽,小孩子乱跑的话会被吃掉哦,去年有个六岁的孩子不听话,背着爹娘跑出去找野果就被吃了。”
  “啊?”小女孩害怕地捂住嘴,回眸找阿娘的身影,“阿娘,山里有野兽。”
  走路不稳妥的孩子们被大人放背篓里背着,闻言,纷纷攀着大人的背站起来,“我们会被野兽吃掉吗?”
  小女孩仰起头,眼睛一眨一眨的望着赵多田。
  赵多田失笑,“听话的就不会。”
  “我很听话的,阿娘出去干活我都没哭。”小姑娘立刻乖巧的说道。
  其他孩子也争先恐后的说起来。
  草叶上挂着雨露,忽地啪嗒一声落入小女孩的脖颈间,小女孩啊啊大叫起来,“虫子,有虫子。”
  赵多田笑道,“不是虫子。”
  小女孩后知后觉感觉到指腹的湿润,惊喜道,“是雨。”
  “对啊。”
  孩子们对山里充满了好奇,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等到了靠北的村子,更是指着地里的青葵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来。
  这个村子是回去的必经之地,猝然看到这么多人,村民惊讶不已。
  昨晚路过这儿,赵多田曾和村民打过招呼,所以哪怕村民看赵多田脸生,也知他是赵家人。
  “这些是你们亲戚?”村民从地里直起腰问道。
  “不是。”赵多田直言,“她们是益州人,遭官府迫害活不下去了,三娘让我接她们来山里。”
  村民的眼神在她们身上来回徘徊,“还是你们心善。”
  “都是苦命人罢了,叔,我们的围墙要建好了,将来要是察觉不对劲就往我们那边跑,三娘说了,官府越是不给咱们活路,咱们越是要拼一条路出来。”
  “放心吧,真到那时也只能向你们求救了。”
  闲聊了几句,赵多田继续领着大家往前走。
  原本对山里的生活还存疑的人看到村民们开垦出来的地种上了青葵,不禁期待起来,“窦二娘,我们能分到地吗?”
  “得自己开荒。”
  赵大壮曾在她们面前露过脸,所以这次仍戴着口鼻巾,带她们到隐山村后,给她们指周围的地,“隐山村的人搬走后,附近的地就没人种了,你们既住下,地就是你们的,只是已经种下的东西被我们几个村分了,你们要等下一季。”
  不用开荒就有地,大家欢喜还来不及,怎么会挑剔?
  窦二娘说,“左右山下的地离不得人,我们要顾那边,暂时腾不出手忙这边。”
  关于这事赵大壮已经跟梨花商量过了,那些官吏丧心病狂,下次就让古阿婶她们应付那些人,又或者安排几十个汉子把那些人绑到山里干粗活。
  赵大壮说,“山下的事我们会想法子,先挑你们的屋子吧,若房屋不够,先挤一挤,得空了我让人来帮忙建...”
  窦二娘过意不去,“够了够了。”
  路上她们就说好了,房屋不够就两家搭伙过,尽量不给赵家人添麻烦,窦二娘扶大嫂进屋,“咱们就这间屋吧。”
  其他人顺势往前走,大家也不挑,走到哪儿就把行李放下。
  如此,竟还空了两间房屋出来。
  有人想到了留在村里不走的那两位婶子,感慨,“她们要是来了就好了。”
  行李不多,几下就收拾好了,赵大壮让她们今个儿去周围认认路,什么事等明天再说。
  她们有行李留在村里,自然要全部搬来的,赵大壮还得吩咐人去办。
  窦二娘抱着女儿出来,和其他人站在一起,问赵大壮,“我们也想建院墙,能借我们一些锄头吗?”
  赵大壮知道她们的锄具不够,当日在村里,有的人是拿着竹子在地里干刨的,他说,“明天吧,我拿了口小石鑊,你们烧点热水喝...”
  时候已经不早了,她们挑着行李走了一路,估计早已筋疲力尽了。
  这口小石鑊是赵铁牛自己用刀刨出来的,还没用过,之所以借出来就是看在她们初来乍到什么都没有,赵大壮说,“待会我让人送点野菜来,晚上将就着吃。”
  打猎多日,赵广安终于猎到了两只野鸡,一只族里自己吃了,一只切成几块送给了其他村。
  也给她们留了一块。
  小吴氏背着野菜过来时,鸡块也一并带上了。
  窦二娘看得眼热,“嫂子,鸡你拿回去给家里人补身子,我们吃野菜就行。”
  “拿着吧,每个村都有。”小吴氏知道她们遭遇了什么,除了送点这些,其他也帮不上忙,“山里冷,炖了让大家伙喝汤暖暖身子。”
  窦二娘哽咽,“我...”
  “许是你们运气好,堂弟天天带人挖了多少陷阱都没收获,今个儿你们一来就猎到了野鸡。”小吴氏笑道,“他要再空手回来,族里就得给他安排活计了,有了这两只野鸡,他又能清静些时日。”
  想来她口中的堂弟在族里眼中是个爱偷懒的,窦二娘笑起来,“真羡慕你们一大家子在一起。”
  “你不知道我们去年过的啥日子。”小吴氏叹气,“要不是咱跑得快,可能就家破人亡了啊。”
  窦二娘不禁想到自家,如果官府征兵那会,她和家人逃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