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225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9      字数:3254
  赵铁牛也急了,“三娘...”
  “我们要去趟难民村,带着你们不方便,待会我让刘二叔把马车卸了,你们牵着马,沿西北方走,走到那座满是参天大树的山上等我...”
  赵铁牛皱眉,“好几座山上的树都高大得很。”
  “那座山上有扎手的果实...”
  赵铁牛如醍醐灌顶,“一直朝西北方走,差不多三百里就是了...”
  泥鳅应下,“好。”
  梨花也没和他们多说,分开时,梨花给他们装了两瓶药,还有煮水的炉子,“不是每座山都有雨,你们找些柴火烧水,尽量喝煮沸的水...”
  已经好久没见人关心自己了,雨顺偷偷擦眼泪,“三娘子,你真的会来吗?”
  “会。”
  赵铁牛和赵广从也点头。
  那座山离他们的村子也就二十几里了,赵铁牛提醒,“不认识的野菜和果子别吃...”
  天色渐黑,梨花腾了两个箩筐给他们装行李,然后用绳子拴着挂在马的两侧,单独给他们两个火折子,“筐里有灯烛,等看不见路了再点燃。”
  “好。”
  他们走进草丛,忽然,齐齐回眸朝梨花挥手,“三娘子,你一定要来啊。”
  “知道了。”
  梨花也准备回难民村了,和刘二道,“咱们也走吧。”
  “三娘为何不让他们在牛家村对面的山背后等我们?”赵广从给车前挂上灯笼,一脸疑惑。
  梨花没回答他。
  难民们需要地方安置,这个地方不能离村子太近,但也不能太远,那座山的树干粗壮,适合搭树屋。
  泥鳅他们先去,可以熟悉附近的地形。
  将来难民们进山,他们能接应难民。
  这样一来,难民有了主心骨不至于茫然无措,那建新村就会积极。
  没错,她想建一个新村子,收留那些身陷黑暗仍然想活下去的戎州人。
  朝廷视她们为弃子为草芥又如何,只要山里还有一坯土,一滴露,她们就能种出粮食来!
  第141章
  回难民村前,她们把买来的粮种布匹豆子等物运到山里藏好。
  雨伞,磨刀石等不惹眼的物件带去了难民村。
  风雨飘摇,村里的火盆尽数熄灭,村子里又黑又静,茅屋的门像深邃的洞渐渐往后倒退。
  赵铁牛看得心里发毛,“都属西陵县管辖,县里一派祥和 ,这儿怎么就阴森鬼气呢?”
  赵广从靠着车壁打盹,听到这话,眼皮掀了下,随即又缓缓落下。
  西陵县住的是荆州百姓,哪儿是外地难民能比的?
  “不知谷里的路凿多远了...”他喃喃自语,“各州都不容咱们,除了深山,咱已经没地去了。”
  梨花趴在窗棂上,看到络腮胡殴打女人的屋前站着个淋成落汤鸡的男人,马车驶过时,他急切的想冲过来,但顾忌着什么,又退了回去。
  雨水糊脸,他闭着眼,嘴唇张张合合,不停的说着什么,缩在胸前的两只手摇摆不止。
  赵铁牛瞅见了,“谁啊?”
  “不认识。”
  “他在说什么?”
  “不知道。”
  “你不是懂唇语吗?”
  “谁说的?”
  “……”四叔病重不是她代为传话的吗?多久的事儿就忘了?
  梨花后知后觉想起这茬,“到了村长家说话做事谨慎点!”
  难民村的管事比她想象的要复杂,他们不仅仅监督难民们干活,还卖山货牟利,这样费尽心思赚钱的人,人前的客气和善未必不是装出来的...
  已是后半夜,院里没人,只屋檐下留了盏灯。
  车子停好后,梨花让赵铁牛他们卸车,她去后头叫石家人出来牵马,刚到弄堂,拐角就钻出个身形佝偻的老丈来。
  “小娘子...”
  声音有些熟悉,梨花认出是昨晚和赵广昌议事的老者,她往后拉开距离,“何事?”
  “小娘子莫怕...”他扒了扒雨淋湿的头发,露出半个皱纹横生的额头,“村长忙到天黑才睡下,暂时不会醒来,老身此番冒死来找小娘子,是想想小娘子救救我们...”
  梨花打量着周围。
  虽有廊下的光泄进来,但弄堂仍是暗的,暗得看不清老丈的脸。
  她垂下眼,盯着刚刚摸出来的匕首,淡声道,“我此番来荆州是为了探亲,不瞒你说,我亲戚曾在戎州做过官,戎州为朝廷所弃后,他随其他官员来了荆州...”
  “前戎州官员皆安顿在荆州城以北的县城里...”
  “我已知晓他没有性命之虞,所以明天就回了。”梨花面露为难,“出门前,家里人耳提面命的警告不得搀和进各州的争斗里,老丈的事,我怕帮不了。”
  老者微微叹气,“小娘子不肯搭救,我们恐怕必死无疑了,小娘子可还记得你救下的那位娘子?大胡子断了手臂没地撒气,扬言你一走,必让她生不如死。”
  说到那位娘子,梨花想起村里男人哆嗦的唇。
  她佯装恼怒,“他敢!我说过,再让我知道他打女人,我把人另只手也砍了。”
  “小娘子一走,远水救不了近火,三娘是生是死,还不是大胡子一句话的事儿?”
  “哼,明早我就让人把络腮胡抓来拷打,必须让他亲口发誓不可!”梨花挥了挥匕首,嚣张的说,“长这么大,就没有敢忤逆我的!”
  “他发誓后又反悔了呢?”
  “哼,我已记住他的名字了,回去后就告诉兄长他们,让他们下次来荆好好问问,那位娘子要是死了,我要他全家陪葬!”
  “小娘子兄长们还会来荆?”
  “当然!”梨花昂头,神气的说,“荆州有河,却不通水运,我兄长懂筑堤造船,自然会来。”
  老者惊讶,“荆州往后会通水运?”
  “肯定的呀。”梨花盯着老者,“淮州繁荣,倚仗的就是来往的商船,荆州王高瞻远瞩,自然会想办法开通水运,不然你以为荆州王四处笼络人才是为何?”
  老者被问得哑口无言,半晌,他苦涩的扯了扯嘴角,“我就一难民,哪儿懂那些啊。”
  梨花拂手,“不和你说了,明天还得赶路,我先回屋睡了。”
  老者后退颔首,不再多言。
  梨花昂首挺胸,骄傲得不行。
  老者看她走向西边檐廊,正欲转身,却看小娘子突然站定。
  他眼前精光一闪,急忙要追上去,但看小娘子面朝东侧喊石进,说马车还回来了,没有弄坏,让石进派人去瞅瞅,别明天找她赔钱啥的。
  说完,她啪的推开门进了屋。
  很快,屋里亮起了光,他等了会儿,确认小娘子不会出来了,抬脚拐进隔壁屋,在门边的太师椅上坐下,“她和石老爷好像不是一伙的...”
  漆黑的屋里,响起一道阴柔的声音,“她的马车进村可有驻足?”
  “没,我在院门口盯着,进村就直接回来了。”
  “她们进城买了什么?”
  “封郎君他们在收拾...”老者撩起湿发,“刘管事觉得她有问题?”
  “不好说,石家看着光鲜,实则除了那几匹马没什么值钱的,这姑娘瞧着普通,行事却天不怕地不怕的,连封郎君也甘心为其鞍前马后...”
  说话间,屋里亮起盏烛灯,灯光晕黄,衬得几张面庞黝黑的脸泛着光泽。
  梨花在的话,定能认出络腮胡和鼻侧有痣的管事来。
  络腮胡说,“这姑娘肯定不简单。”
  他的右臂上缠着布,脸还有些泛白,说话不像往日凶狠,“她的仆从挥刀,她眼睛都没眨一下...”
  鼻侧有痣的管事姓刘,瞪他,“你还好意思说?我让你找个难民试试她的态度,谁让你找三娘的?”
  络腮胡委屈,“我哪儿晓得她也是三娘啊...”
  正上首坐着的牛五郎不耐烦他们斗嘴,打断道,“她的仆从到底为何砍了你的手?”
  普通人被冒犯,骂两句就算了,哪儿用得着砍手泄愤?
  老者替他回,“小娘子的意思是他打女人。”
  之前梨花也是这么说的。
  “没出息的!”牛五郎拍桌,转身问刘管事,“刘管事觉得该怎么办?”
  村里的事,多是刘管事在管,城里的生意也是他在联络。
  刘管事端起手边的茶吹了吹,漫声道,“里正不想得罪贵人,既然她们明天就走了,咱盯着石家就行了。”
  他们已在难民身上赚得盆满钵满,没必要招惹无关紧要的人。
  “按你说的办…”
  不远处的屋,梨花推开窗,盯着亮灯的屋陷入了沉思。
  老丈是石进想拉拢的人,品行如何梨花并不了解,怎么会和他交心?
  再就是进村时想起个事,刘娘子她们进峡谷后,她让族里人守着,防止她们偷跑或不做事。
  之后,提携刘娘子做管事,刘娘子和那些人相处得久,那些人肯定更服她的话。
  同理,荆州想更好的管束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