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243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9      字数:3463
  赵广昌眼睛一亮,立刻伸出手夺她的刀。
  妇人反应快,立刻拉开距离,拿刀指着赵广昌,“滚...”
  话音未落,就看灶门颤了颤,赵广昌赶紧死命推水缸抵住门,喊厨娘,“快帮忙。”
  第151章
  灶膛里的柴掉出来,啪啪啪的火星子照亮了赵广昌狰狞又惊惧的脸。
  妇人害怕的往后退,显然不再信任他。
  赵广昌发了狠,捡起缸里的木瓢就往她身上砸去,“大不了鱼死网破...”
  木瓢还没落地,门就被人用力踹开。
  男人举着铁锤,凶神恶煞的走了进来。
  赵广昌万念俱灰,瘫坐在地上呜咽起来。
  以为死定了,谁知过了半晌也没动静,不由得睁眼瞧去,只见男人扒开柴堆,搂着妇人钻进了一扇小门。
  他想追上去,刚爬了两步,门又是哐的一声,几个皮肤黝黑的汉子追进来,“有人跑了?”
  梨花带人在屋后堵到的人。
  男人一手握着铁锤,一手抓着妇人的手,目光笔直的看着梨花,“梅娘是淮州人,放她走,我把命赔给你...”
  他的嗓音很粗,还有些沙哑,说话时,剧烈的喘着气。
  妇人眼眶通红,使劲抓着他不松手,“你不走我也不走。”
  她泪眼朦胧的望着梨花,“他是荆州人,但没害过村里人,那晚石家人联络的老丈是管事,你们差点上当,是他出现救了你们。”
  妇人一说,梨花就想到怎么回事了。
  那晚,她有意拉拢那位老丈,奈何男人出现搅黄了。
  妇人道,“村长知道后,打了他五大板,小娘子,他不坏的,求你饶过他。”
  说着,她要给梨花下跪,男人拉住她,“梅娘,咱不求人,你既不想走,咱就不走了。”
  “我走的那天你没露面是因挨了打?”梨花问。
  妇人了解男人的性子,忙不迭答道,“村长生性多疑,认为他故意搅事,下手很重,他在家养了整整四天才出门...”
  闻五拧眉。
  两军交战,最忌妇人之仁,他提醒梨花,“小娘子,这人不除,日后必留隐患。”
  “既做了土匪,还惧怕普通百姓不成?”梨花对男人道,“你为何要搅乱他们的事儿?”
  男人眉目凛冽,“我堂堂荆州人,怎可与岭南人为伍...”
  闻五大为震惊,村长真的是岭南人?他以为梨花故意扰乱敌心胡邹的呢。
  男人知道自己的命在梨花的一念之间,直言,“我外祖堂姐的婆家是牛家村的,前几年我年年都会来牛家村拜访老人家,从没见过牛五郎,而且牛家村有五个男娃的也就四五户人家,年龄都和我差不多,怎么可能有十几岁的少年郎...”
  老早他就怀疑牛五郎的身份了。
  入夏时,他托人找到曾住在附近村子又搬走的村民,他们也说牛家村不曾有十几岁的牛五郎。
  顾及牛五郎的残暴,他怀疑他从岭南来的。
  岭南人似要和戎州人不死不休,可他作为荆州人,压根不想掺和到这些事里。
  梨花琢磨他的话,“里正这人你可认识?”
  “不认识,原先住在这儿的村民们都搬走了,里正据说从别的村来的...”知道牛五郎有问题后,他想找机会跟里正说,但无意间发现里正和牛五郎关系匪浅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梨花道,“要我放了她也行,你替我办件事...”
  男人皱眉,“里正不像岭南人。”
  “他提携岭南人做村长就该死。”梨花说,“你去里正家报信,说土匪进村了,把他引到隔壁村...”
  男人看了眼浑身哆嗦的妇人,“我答应你...”
  他不是西陵县人,东窗事发后,偷偷换个身份讨回老家就安全了,他问梨花,“只这一件吗?”
  “一件就够了,记住,是往西六里的难民村。”
  妇人作为人质,自然不能离开,梨花让人绑了她的手,承诺,“杀了里正我就放你走。”
  “他会死
  吗?”妇人泪流满面。
  梨花无动于衷,“不知道。”
  任何事都有风险,梨花让人送男人离开,随即回到前院。
  尸体横七竖八的躺着,有些手脚都不健全,杀红眼的益州兵坐在走廊上,握着刀的手颤抖个不停。
  “十九娘,接下来干什么?”
  田间亮起了火把,赵铁牛领着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往田里去,“收了稻,进山做土匪,往后再也不用活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了...”
  梨花收回视线,“附近还有几个难民村,既然来了,就全捅了吧。”
  益州兵抹一把脸上的血和汗,“成,听十九娘你的。”
  刀剑无眼,他们当中也有受伤的,但都是轻伤,没伤到骨头,还能继续杀人。
  梨花说,“李解会把村里的劳壮力召集起来和咱一起去。”
  人多胜算更大,益州兵说,“后院有武器库,要不给村里人穿上?”
  “你们先去武器库选,选剩的再给他们。”
  顿时,坐着的人蹭的站起,脚底生风似的往后院奔去。
  赵广从讪讪的走上前,给梨花指灶房的人,“他们怎么办?”
  石进在乱战中死了,山英婆还有一口气续着,明家夏家等人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能不能活就看能否得到妥善的医治了。
  赵广昌看到梨花,犹如黑暗中的人看到了光,急切地爬出来,“三娘,大伯错了,大伯往后再也不听信谗言离开族里了,你救救大伯啊...”
  元氏抱着儿子,呜呜呜的哭起来。
  梨花看她肚子瘪瘪的,和上次的大肚截然不同,问赵漾,“你想回族里吗?”
  赵漾虽然小,但能想到办法救赵文茵,可见不是傻的。
  元氏紧了紧怀里的人,嘴唇微动,似乎想说什么。
  赵漾垂眸,落下几滴泪来。
  元氏预感到了什么,推开他,爬到梨花脚边,“三娘,四郎还小,没有族人庇护他活不了的,你行行好,带他回去吧。”
  山英婆被管事砍了两刀,鲜血直冒,听了元氏的话,偏头吐出一口血来,“三...三娘,我...我要回族里,我的棺材还在族里呢。”
  她家穷,买不起棺材,族里嫂子们抬着棺材逃荒,她只能背个半空的背篓,进谷后,她看赵铁牛打家具看得过眼,就让赵铁牛给她打了副棺材。
  木料不好,做工也粗糙,但却是她仅有的一口棺材。
  她擦拭了下嘴,脸上有种近乎疯狂的执着,“三娘,我的棺材在族里,你不能丢下我。”
  梨花没看她,而是问赵广昌,“十六堂叔呢?”
  十六堂叔性子活泼,叔伯们走哪儿都愿意带着他,回去和叔伯们说起十六堂叔,大家都非常惦记他,然而刚刚,她没有看到十六堂叔人影。
  赵广昌缩了下脖子,心虚的低下头去。
  山英婆怨毒的瞪向赵广昌,“十六郎,十六郎啊...”
  她的目光渐渐空洞,“他杀了十六郎。”
  “没...没有。”赵广昌反驳,“那晚,我们和难民约好半夜偷袭村长家,谁知村长早有准备,我们刚进院就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我...我当时太慌了,拉人给我挡了一刀,我不知道那人是十六郎...”
  赵广昌难以置信,“十六郎死了?”
  山英婆指甲抠地,应撑着坐了起来,“十六郎没了啊。”
  儿子没了,儿媳遭人玷污了,连孙子孙女也没能幸免于难,她活着有什么用啊?
  “三娘啊,你们家歹毒啊...”她后背靠着血迹斑斑的墙,目光猝了毒似的盯着梨花,“你们会有报应的啊...”
  梨花面无愧色,“报应?不是你自己要跟石进走的吗?十六堂叔不想走,还遭你骂了一顿,有报应也该报应到你身上。”
  她从来不同情山英婆这种人。
  是非好坏,是她自己选的,怨不了别人。
  梨花说,“我会找到十六堂叔的尸体带回族里安葬,至于你,就死在这尸骨遍地的难民村吧。”
  山英婆不可思议的看着梨花,“我...我是长辈。”
  “你向管事透露我身份的那一刻就不是了。”梨花偏头问赵广从,“院里还有活口吗?”
  “没了。”
  管事们倒地后,他们补了刀的,也清点了番人数,赵广从如实说,“不过佟管事跑了。”
  “从哪儿跑的?”
  “不知道,进院时他好像还在,眨眼就没人了,我问过其他人,都没看到他哪儿去了,不过咱的人堵着村口和村尾,他肯定还在村里。”
  梨花说,“让他们看仔细了,在我们离开前,不能放人出去。”
  赵广从听出点意思,“你不想杀他?”
  “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该怎么说的。”
  动手前,梨花喊的是为荆州官府清理门户,佟管事还想活的话,就该把事情推到岭南头上,梨花说,“待他们挑了武器就去其他村,带上罚三他们,记住,杀了人就安排难民收粮食...”
  “好。”
  走之前,赵广从看了眼地上的赵广昌,心情复杂。
  梨花对山英婆的态度让赵广昌感到恐慌,这个侄女,仗着有老三疼爱,从小就有点无法无天,如今连山英婶都不放在眼里,估计也不能容忍他这个大伯了。
  余光瞥到儿子血淋淋的衣袖,他急中生智,朝梨花磕头,“三娘,我欠你十六堂叔一条命,这辈子不指望族里人原谅我了,但你堂弟还小,你不能见死不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