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266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9      字数:3413
  其中有两个人的腿伤得很严重,梨花让她们坐上马,自己走在前边牵马。
  赵广从腋窝杵着拐杖,一跳一跳的。
  “三娘,村里的收成怎么样?”前两日只顾着悲伤,好些事情都没来得及问。
  梨花边走边挥刀劈枝桠,回道,“还不错,但明年就不好说了。”
  “荆州暴雨,收回来的粮食没有发霉吧?”
  “有些发芽了,不过大多被我们烤熟了带回望乡村了...”说着,她指了指东北边,“望乡村建在栗子林,那儿全是荆州回来的村民,不过还有许多人去了益州的安福镇。”
  安福镇章二娘她们是知道的。
  十九娘准备让她们去那儿种地。
  “我们去了安福镇还能回来吗?”
  她们还是想回戎州,这些日子,她们在戎州内东躲西藏的,尽管害怕,却也有股踏实感。
  可能哪怕死了也没死在异乡吧。
  “能的,安福镇地广人稀,你们在那边好好过日子,待岭南人退回岭南,咱们就能回来了。”
  “有那么一天吗?”章二娘已经无望了,“朝廷管不着岭南,谁会替我们驱逐呢?”
  “我们自己。”梨花说,“早年间不是流行着一句话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就是百姓,是我们,朝廷不管我们,我们就把自己的命牢牢握在手里。”
  “岭南几万将士,我们哪儿能与之抗衡?”
  “现在不能,以后就不好说了,你们在荆州的时候,想过有天能回来吗?”
  村民们摇头。
  没想过,在暗无天日的茅屋里,想得更多的就是怎么能不挨打。
  那时候,别说逃跑,连身边的家人都护不住。
  “十九娘,有生之年,我们能收复戎州的吧?”
  “能。”
  “那我们去安福镇,明年五月,你就带着人来收粮食,只要能收复戎州,我们会勤奋耕地的。”
  “好。”
  月色皎洁,梨花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逃荒的时候,晚上赶路,白天休息。
  这次没有强壮的叔伯替她们挖茅坑围茅厕,没有爱热闹的婶娘替她们生火煮饭,都是所有事都得亲力亲为。
  梨花累且充实着。
  赵广从却过意不去。
  他们其实没那么金贵,潦草些没问题的,但梨花就是不让他们动。
  茅坑是梨花挖的,竹篱笆是梨花编的,饭也是梨花煮的,赵广从渐渐不安。
  要是老太太知道梨花做了这么事,肯定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这晚,月亮隐去后,眼瞅着梨花扛着锄头往旁边走,赵广从急忙拉住她,“三娘,要不往后咱不挖茅坑了,我能通过屎臭味辨别附近是否有岭南人出没,试想,岭南人何尝不能通过茅坑找到咱?”
  岭南人不讲究,不可能挖茅坑,也就他们会了。
  梨花道,“不碍事的。”
  其实不仅仅为了村民们,她自己也需要。
  习惯如厕时有竹篱笆围着,突然没有竹篱笆,浑身不自
  在。
  去荆州的路上,刘二也会为她编个简易的竹篱笆围茅坑的。
  赵广从纠起眉,“你这手都磨起老茧了。”
  “庄户人家的手不都这样?”梨花不认为自己是娇生惯养的小姑娘,“二伯,你快去睡一会儿,顶多后天晚上我们就走出戎州地界了。”
  赵广从拉着她不想松手,“我的脚好了许多,待会我把草药摘了,我来挖茅坑吧。”
  “不用。”说完,梨花扛着锄头走了。
  赵广安急得团团转,村民们不懂,“赵二爷你怎么了?”
  赵二爷是对赵广从的尊称,他看着村民,重重叹了口气,“这次回家,怕是要挨骂了。”
  “为何?”
  “三娘自幼没吃过苦,即使逃荒,族里人也不曾让三娘忙前忙后的,我现在将她当仆人使唤,回家后定要挨我娘的骂。”
  她们甚少听他说起家里的事儿,心里犯嘀咕,“老太太很疼十九娘?”
  “是啊,我娘生平最疼我三弟,三娘是我三弟拉扯大的,老人家爱屋及乌,疼爱得很。”
  其实,在赵广从记忆里,他娘最疼爱的是赵广安和赵书砚,一个是幺儿,一个是长孙,哪儿是孙女能比的?
  但不知什么时候起,梨花就挤走了赵书砚的位置,成了老太太的心尖宠。
  他不好意思的看着大家,“来日我娘要是骂我,还请诸位替我说两句话啊。”
  他没想逼迫梨花做事,是梨花自愿的。
  村民们点头,“这是自然。”
  赵广从犹不放心,让她们先睡,自己杵着拐杖去陪梨花。
  说来也怪,他前几日怎么就把这事忘了呢?梨花从小就没干过粗话,传到族里人耳朵里,多半以为他打骂梨花了。
  梨花挖的坑都很浅,挖好坑就去砍藤蔓编篱笆。
  赵广从回去睡觉时,遇到杜家祖孙两还没睡,杜老头两鬓斑白,遭岭南人砍了一刀,伤到手臂,因没及时清理医治,手不知道会不会废了。
  “赵二爷...”杜老头往赵广从的竹席挪了挪,“十九娘说送我们去安福镇,可我这把老骨头,哪儿经得起奔波,你能否和十九娘说说让我待在村里啊。”
  赵广从心里正懊恼没帮梨花干活呢,随口问道,“留个哪个村?”
  “我已经没多少时日好活了,这辈子就想找个宁静的地待着...”
  赵广从道,“山里的几个村都很宁静。”
  “我家铎兹明年就十五了,他爹娘如果还在,约莫会为他说亲了,我想找个姑娘多的村让他待着,方便他娶媳妇,赵二爷,你能否帮帮我们祖孙两?”
  “姑娘多的村?”赵广从疑惑的望着他。
  谷里的姑娘们挺多的,再就是隐山村全是妇孺,峡谷那边也是。
  杜老头想去哪儿?
  杜老头以为他懂了自己的意思,眼角落下两滴泪来,“我杜家就剩这么一株独苗苗了,若不能看着他成亲,我哪儿有脸去底下见他爹娘啊,赵二爷,你心地好,这事我只能找你了啊。”
  “我做不了主。”赵广从道,“村里的事都是三娘说了算,你要不问问她?”
  “十九娘日理万机,哪儿用得着拿这种小事麻烦她?赵二爷,你家不是有长工吗?我和铎兹给你做长工怎么样?”
  “怕是不行。”赵广从拧眉,“我家没有余粮养长工了。”
  而且刘二夫妻跟了他们多年,这祖孙两想顶替他们的位置肯定不可能,不说梨花答不答应,就是老太太那关也不好过。
  “吃食我们自己想法子解决,赵二爷让我们跟在你身边伺候就行。”
  “那就更不行了。”赵广从说,“我不怎么受我娘的待见,这次再带两个人回去,我娘肯定要把我撵出去的。”
  黄娘子那次全是看梨花的面子。
  故技重施的话,老太太就该怀疑他是不是暗地威胁了梨花什么。
  看杜老头脸上皱纹横生,他于心不忍,“跟着我没什么前途的,你要不想去安福镇,就去望乡村,那儿人多热闹。”
  “三娘说了,老人不用干活,所以你安心在那儿养老就行。”
  第164章
  天麻麻亮就得赶路,赵广从困极,躺着就阖了眼,没有再理会杜老头。
  三娘从不轻视老人,纵然族里最忙的时候也只给老人安排轻松的活计,杜老头年事已高,不便颠簸,待在望乡村何尝不是好事?
  于是他就没多想。
  直至天际泛白,众人搀扶着准备赶路,章二娘忽然来了句,“怎么没看到杜老丈他们?”
  担心出现掉队的情况,动身时,梨花都会清点人数,此刻正卷了竹席放箩筐,闻言,朝人群看了眼,“会不会如厕去了?”
  一行共八十九人,男子十七人。
  除了杜家祖孙两,其他男子都伤得较重,梨花没有找到他们之前,好多事都是祖孙两做的。
  章二娘朝茅坑方向喊了两声,许久都没人应。
  梨花抽出筐里的锄头,慢慢往茅坑走去,赵广从杵着拐跟在后头,“昨晚他就睡我旁边,说他年纪大了,走不到安福镇去了,想给我做长工...”
  梨花比了个噤声的手势,然后拨开草往茅坑瞧去。
  粗糙的篱笆里,并没人影。
  “人呢?”赵广从心下不安,“不会被岭南人抓走了吧?”
  梨花拨着草,走向茅坑,在茅坑后方的地上发现了脚印。
  挖茅坑挖出来的土随意堆在四周,以篱笆门的方向,这儿不可能来人。
  赵广从也瞧见了,脸色煞白,“有人来过。”
  梨花抬起脚,一只脚落在脚印上,目光眺向前方,“他们该是往那个方向走了?”
  脚印不乱,不像多人踩出来的。
  赵广从困惑不已,“他们为什么要走?诚然我拒了他们做长工的请求,但村里始终比这儿安全啊。”
  梨花也想不明白,“你再说说他们的事。”
  赵广从就从难民村开始说起,“我到难民村的时候,村民们跟管事快打完了,杜老头抱着手臂粗的木棍,哭嚎着往管事头上砸,雨势很大,我怕他继续淋雨会染上风寒,上前劝他收手...”
  “暴雨淹村,我们往山里逃,他因身子骨不好,一路都在咳嗽,后来喝药有所好转,到戎州后,遇到岭南人,他嚷嚷着不想活了,要跟岭南人拼了,我念他白发苍苍,不忍让他送死,就拉着他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