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277节
作者:
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9 字数:3565
想到石进出自梁州,闻五道,“那晚搜牛五郎的后院不是搜到了石进的东西吗?十九娘可有收好?”
“收着的。”那会儿太乱了,胡大偷偷塞给她,她立刻丢进棺材里,到现在都没来得及看有哪些东西,她问闻五,“你听说过梁州石家吗?”
“没有。”闻五说,“我们是益州兵,没有朝廷旨意,不得离开益州。”
梨花又问身后围着炭盆的益州兵,“你们呢?”
“我们和梁州甚少来往,哪儿知道梁州的大户人家?”他们整天在军营里操练,接触得最多的就是百户,百户那人精明市侩,再想巴结人也不会巴结到梁州那边去。
有个益州兵说,“石家没听说过,但梁州樊家倒是听说过。”
他一说,闻五也想起来了,“那是两年前的科举探花,回梁州时途径益州,好多夫人娘子上街抛绣帕。”
都想得探花郎亲睐。
据说不少官员的家眷也去了。
茶馆里的都是些爱听八卦的,因此说书先生不怎么讲科举的故事,她问,“樊家是世家大族吗?”
“那几日都讨论探花郎的才学容貌去了,没怎么关注探花郎的家世。”
胡大冷得瑟瑟发抖,哆嗦道,“我倒是听说了些,探花郎是小妾生的儿子,自幼不受他阿耶喜欢,七岁时,偷偷去书塾旁听夫子讲课,夫子可怜他,得空就会亲自教他。”
闻五拧眉,“既是妾室所生,那他应该不是普通百姓出身。”
寻常百姓,谁养得起小妾啊?
梨花没想过石进的名字是假的,想了想,说道,“石家人不在了,说那些没用,咱先想想怎么下山不引起人怀疑吧。”
根据之前官府的说法,每个村都由村长,也有士兵。
她让赵铁牛他们藏些人,半夜出来劳作,不知会不会露馅。
闻五指着面前的山坡,“这儿下去太惹眼,咱最好从右边的峡谷进去,于三这趟去,会找到你堂叔的住所,天黑后,让他佯装带着人出门,咱们扮作镇上的人混进去即可。”
梨花侧目,“这个法子好。”
闻五垂眸。
说来也怪,在兵营里时,他脑子就没这么好用过,否则当日百户让攻村,他绝不会赞成。
现在跟着李解东奔西跑的,脑子越来越灵活。
他问李解,“先生觉得如何?”
“可以。”
然而于三这趟去的时间久,半夜才回来。
山上风雪大,等于三的时候,他们找了些藤蔓编成藤席挡风,梨花则坐在马车里,当李解说于三回来了,她才出去。
于三脸上满是雪渣子,说话声音抖得厉害,“十九娘,你堂叔他们住在镇子的西边,咱是现在去还是明早再说?”
“你没看到我堂叔?”
“没,菘菜地旁边的草篷里有狗,我一靠近就汪汪汪的大叫,我怕惊动里面的人,赶紧回来了。”
李解皱眉,“那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西边?”
“那儿有新起的屋子,屋前有炉子,跟村里人早先烧炭的炉子一模一样。”
安福镇冷,赵铁牛只要不傻就会组织人烧炭。
说着,于三吸了吸鼻子,“我还看到茅厕了,整整四间屋的茅厕,不是他们盖的还有谁?”
赵家做事的风格很明显。
缺什么造什么,从不将就着过,赵铁牛嗓门大,但做事周全,村民们有男有女,总不会混着吃喝睡觉吧?所以茅厕分男女,卧房也分。
以为梨花不相信自己,他指了指镇子的西边,“就在那儿...”
漫天飞雪,不怎么看得清山下的茅屋。
梨花道,“那咱们明早再下去,村民们要是问起,就说咱们夜里进山打猎了,冒充我堂叔他们直接过去。”
于三背过身,擦了下鼻子,没办法,太冷了,这一来一回,差点没把他冻死在半路,他问,“有热水吗?”
有小兵端着烧沸的水过来,“快喝点暖暖身。”
第169章
风雪越来越大,好像回到去年寒冬那会儿。
荆州的冬天也冷,但远不及这种寒意浸骨的冷,章二娘她们带的衣衫单薄了点,厚着脸皮来找梨花,“太冷了,十九娘能否再给我些炭?”
她们捡了些枯枝,奈何皆被大雪染湿,点不燃了。
梨花给的炭,仅够部分人取暖。
“闻五,给她们多拿点炭。”之前是怕安福镇太冷,想多给赵铁牛他们留些炭。
于三既说赵铁牛他们烧了炭,给章二娘她们也无妨,她说,“睡觉时记得多在地上铺两层草...”
草是半路割的,本想搓成草绳存着,不成想遇到风雪天,垫地上睡觉正合适,章二娘点点头,跟着闻五走了。
寒风呼啸,像野兽在怒吼似的,闻五他们睡不着,去四处溜达了圈,天际泛白时,拎回来几只兔子,“今年不知怎么了,野物都泛滥了。”
谁说不是呢?
益州的山里头,打猎可轻松了。
闻五道,“十九娘,有这些,山下的村民们应该不会怀疑咱了。”
其他人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下山了,听到这话,恍然道,“还是你想得周全。”
这么多人上山,空手而归是有点说不过去。
闻五之前没想那么多,“运气好罢了。”
这趟来安福镇,除了收菘菜,还想买些粮食回去,所以赵广从也在,只是他性子懒,一路甚少出头做事,便是即将下山,他也懒洋洋的,只跟梨花说,“三娘,先说好啊,他们不卖粮可不能怪我...”
“二伯尽力而为就是。”
队伍缓缓往山下走,远远的,就听到有狗叫。
大雪纷飞,地里的菘菜像裹了白霜,晶莹透亮。
往西几百米,有条还算宽敞的山路,路上有车轮驶过的痕迹,约莫经常有人上山。
镇上住的多是妇孺,闻五边走边吆喝,“山上冷,兔子都被冻僵了,谁想吃肉就去山里碰碰运气啊。”
被狗叫引来的村民们看他们男子占多数,果真没有起疑,还问闻五,“你们收获咋样?”
“还不错,就是太冷了,我们快被冻僵了。”
不远处的连排茅屋,有汉子扛着锄头出来,在他们嚷嚷前,闻五抢先道,“铁牛兄,赶紧来帮忙啊。”
汉子们怔了怔,一人急忙回屋,很快,走出个穿灰色袍子的男人,“来了来了。”
确认他们是赵铁牛的人,村民们艳羡的顺着羊肠小道围了过来。
嘴里不忘数落赵铁牛,“赵兄弟,你们进山怎么不说一声啊,我们跟着挖点野菜回来也好啊。”
赵铁牛刚刚在茅坑,听人叫他说外面来了人,笃定是梨花她们,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去了,“下次啊,这几日下雪,我让他们进山瞧瞧而已,没想打猎。”
若只是瞧瞧,怎么会半夜进山?
妇人道,“赵兄弟,你越来越狡猾了啊。”
“哪能啊。”赵铁牛摸摸头,赶紧让人去山路上接人,打发凑热闹的邻里道,“嫂子,你家大郎是不是在哭,我好像听到他的哭声了。”
冷风灌进耳朵里,妇人听不真切,她顿了顿,赶紧跑了。
小道上的人后知后觉想起家里门没关,霜雪弥漫,要是遭小偷闯进去,地窖的菘菜就完了。
当即顾不得看稀奇了,转身就往回走。
赵铁牛兴高采烈的跑向山路,替梨花牵马,“幸好起了雾,若是平日,村民们看到马肯定会议论纷纷。”
梨花纠结过要不要把马留在山上,但她没养过马,怕马挨不了严寒,这才冒险落在最后面的。
梨花坐去外面,“铁牛叔,你们在这儿可好?”
“吴七没和你说吗?咱在这儿可好了,起先时不时有官兵来村里巡视,检查大家有没有认真种地,等菘菜长出来官兵就没来过了,咱们人多,村长也不敢招惹咱,咱在这儿自由自在呢。”
来之前,担心暴露身份遭驱逐。
后来发现完全是想多了,安福镇目前也就十几户人家,看他们人多,都想仰仗他们庇佑呢。
赵铁牛说,“比在山里还舒坦。”
不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天晴就外出干活,下雨就进山砍柴。
别人晴天砍柴,他们不同,他们砍湿柴回来晒干烧炭。
日子充实得很。
梨花问,“大家身体怎么样?”
“前阵子有几个人生病去了,其他都还好。”赵铁牛也让人挖草药,每逢有人咳嗽流鼻涕就熬一回药所有人都吃,所以哪怕降温也没多少人着凉。
梨花又问,“知道生的什么病吗?”
“不知道,人是半夜没了的,那会儿大家睡得熟,外面守夜的也没听到动静。”说到动静,赵铁牛问梨花,“你们是不是昨晚就到了?李九跟我说狗叫得凶,怀疑来了贼,守夜的人在地里转了好几圈呢。”
想到梨花还不知道他养狗,急忙叫人把狗牵过来,“那狗是我在路上遇到的,我们正商量怎么吃时,那狗突然给我们生跪了下去。”
“活到这个岁数,从来没见过这种事,情不自禁的,就想到了咱们逃荒那会遇到官兵射杀难民的时候...”赵铁牛感慨,“难民也跪地求饶了,可惜官
兵没有理会。”
深有同感,他就做主把狗留了下来。
他跟梨花说,“这狗叫大福,可机灵了,没拴着它看地时,它爱往山里跑,一回来嘴里就叼着兔子野鸡啥的...”
梨花惊讶,“还有这事?”
“对啊,有阵子天天进山,我怀疑山里有东西,就带着人跟在它后边,你猜怎么着?兔子野鸡跟过年赶集似的热闹,我们抓了上百只野鸡兔子...”
“约莫感激你们没有杀它吧,铁牛叔,去世的人是不是吃了肉死的?”
赵铁牛错愕的抬起头,“你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