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291节
作者:
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9 字数:3516
李解推着车离去时,庞大娘刚洗好碗筷,她在酒楼打杂多年,煮上百人的伙食不算吃力,于是跟梨花说,“小娘子如果忙的话尽管忙,最近除了编茅草没什么事了。”
她看到人牙子他们怎么编茅草的,不算难,用不着时时盯着。
梨花弯眉,“我没事呢。”
以前在这儿住过的村民留下的旧物被她们清洗出来接着用,她看了眼水缸里的水,偏头喊人去打水,她则去找赵青山。
这群人做事磨磨唧唧的,赵青山挥着棍子揍人,“要死不活的给谁看呢,惹急了,老子进城把你们家人也抓来!”
每次说完狠话,雷二他们动作就快一些,然后又渐渐慢下来。
赵青山是勤快人,最讨厌懒惰的,因此下手很重,看到梨花来了也没收敛力道,“小娘子,这些人怕是不好管教。”
“那就杀了,一天杀一个,这样还不行的话,就像堂伯你说的,把他们家人抓来。”
雷二愤怒的瞪大眼,“你敢!”
“你看我敢不敢!”
雷二气红了脸,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户籍牌在梨花手里,摸去他家并不难,他张了张嘴,闷头干起活来。
雷大死了,所有人都听雷二的,见雷二熄了火,其他人不敢怒不敢言,默默低头做事去了。
赵青山不知从哪儿弄来的绳子,把十个人绑在一起的,所以干活也必须一起。
梨花垂眸,仔细看了看他们的脚踝,叮嘱赵青山,“小心点,别让他们用东西把绳子弄断跑了。”
“好。”
接下来两天,十个人不怎么积极,却也不像刚开始懒洋洋的犯蠢了。
李解回来后,梨花就让赵青山把他们的绳子换成铁链。
铁链沉,走路会发出清脆的声响,想逃跑就更难了。
十个人面如死灰,如厕时,互相埋怨起来。
“我就说她们人多不好惹,你们不信,现在好了,咱这辈子都得待在这儿种地了。”
“那有什么办法?”一汉子不耐烦的说,“看她们妇人孩子多,以为
是群不经吓的人,谁知道会栽跟头啊...”
说话的汉子姓许,在这以前,他去过两趟戎州城了,也算攒了点家底,这次雷家兄弟邀他同路,他心里其实不太想的,但雷家兄弟说挖到的钱财均分。
他看雷家兄弟人多,且有推车,能多运好几筐钱财就答应了。
不料钱没捞着,自己还做了俘虏。
他观察四周的篱笆,低低道,“咱们想跑,只有抓了小娘子威胁其他人了。”
“怎么抓?”所有人抬起头来。
许大郎抖了抖手腕上的铁链,比了个动作。
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这事成了还好,就是失败,惹怒小娘子连累城里家人,毕竟,小娘子身边的全是些高人,要是小娘子有个三长两短,她阿兄肯定会为其报仇的。
拿不定主意时,大家不由得看向雷二。
雷大死了,衣服被扒光丢了出去,论对村民的恨,雷二心里肯定最为强烈。
雷二偷偷瞟了眼外面,然后朝众人摇头。
许大郎心头烦躁,“为何?”
“那位小郎君回来时你们可看到了车上的东西?粮食,炭火,药材,应有尽有,由此可见他家到底多富...”他反问许大郎,“你可见过无权无势的富人?”
许大郎脸色微变。
能使唤益州兵为其做事的,怎么可能是普通人?
“那怎么办?”
“先老实待着,日后若有打猎的人途径此地再向他们求救。”经过几日反复琢磨,雷二想清楚了些事儿,“冲小娘子在这儿建村,官府知道后必会追查。”
一旦有官府的人来,他们就解脱了。
因为他笃定小娘子别有用心。
于是,他警告大家,“不要再跟他们起争执了,好好哄着,待他们放松警惕咱们才能找到机会逃跑。”
许大郎发牢骚,“不是每次都是你朝他们甩脸色吗?”
村长明显不是好脾气的人,但凡谁做事慢就会打人。
“我会收敛的。”
茅厕外,赵青山跺脚催促起来,“还不赶紧出来干活?”
“来了来了。”
今天已经开始上梁了,许大郎他们是汉子,要去抬木头。
上梁时,许大郎突然跟赵青山说,“铁链太沉了,能否解了待会再锁上?”
铁链有锁,不用钥匙根本打不开,这是梨花在荆州弄回来的,没想到会用在戎州人身上,赵青山黑脸回绝,“没门。”
庞大娘的茅屋在最北边,是最先上梁的。
总共三间屋,屋前有个小院,屋顶铺好后,她就把全家的行李搬了进去。
遗憾的是没有床,暂时只能打地铺。
饶是这样,她也高兴不已,“小娘子,孩子们还小,跟着我睡,东边的屋留给小娘子你的啊。”
小娘子日理万机,不可能永远待在村里,但偶尔来巡视的话,总得有间屋歇息不是?庞大娘心思活络,“等两天清闲了我自己砍竹子搭张竹床给你。”
“不用。”梨花进屋转了转,跟庞大娘说,“冬天下雪的话,记得经常清扫屋屋顶的雪,谨防雪把屋顶压垮了。”
“老身晓得的。”庞大娘笑得见牙不见眼,“去年下大雪,庞家的草篷就遭雪压塌了,因此庞大娘现在已经有经验了。”
上梁很快,屋顶架子早就拼好了,抬上去铺上茅草就行了。
因此进程很快,到第三天,所有人都搬进了新家,将空置的草篷给了许大郎他们。
草篷四面通风,白天大家伙在地里干活不觉得冷,晚上就不行了,十个人被冻得瑟瑟发抖,忍不住央求梨花,“小娘子,这儿太冷了。”
“活该。”赵青山冷飕飕的说了句,没有半分同情,甚至跟梨花说,“小娘子,这些人表面温顺,实则还想着跑呢,你可别上了当。”
从早到晚,赵青山都盯着的,除了如厕。
奈何许大郎他们不知道,他站得远,但他安插了人听墙角,知道他们在谋划什么。
想抓梨花?想请路过的猎户进城通风报信?
冻死了不是活该是什么?
梨花睡在草篷外面的推车上,推车有遮风的棚子,冷风灌不进去,因此还算暖和。
她回赵青山的话道,“我心里有数的。”
有雷大他们的尸体威慑过路人,应该没人敢往这边来了,不过她决定明天去益州城瞧瞧。
东高村离益州城也就十几里,走小路的话更近,梨花和李解到城门时,守城官兵说,“最近去戎州城的好些人都没回来,你们可有发现什么异样?”
梨花故作懵懂,“好些人是多少?”
“四五十人吧,据回城的百姓说,他们在路边发现了死尸,怀疑是岭南人干的。”
“我和阿兄怎么没看到岭南人?”梨花戳着下巴,“他们会不会分赃不均杀了对方啊?”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守城官兵望着荒凉的官道,神色凝重,“两日前,王都那边传来消息,要求益州种植的燕菜尽数运往王都,益州百姓可能领不到燕菜充饥了。”
没有食物,百姓们肯定要乱的。
梨花震惊,“怎么会这样?”
“不知道。”守城官兵想到梨花出城时带了好些稚子,不由得问起稚子的行踪。
梨花指了指山里,“在家里待着,天冷了,他们本就虚弱,要是吹风就惨了,所以我没让他们来,咋了?”
“虽然吃不上燕菜了,但衙门体恤百姓,凡家中有稚子的,可凭户籍牌去衙门领燕菜叶。”守城官兵说,“燕菜叶虽比不上燕菜,却也鲜嫩得很,你和你阿兄回家把他们也叫上吧。”
以为每家每户都能领燕菜,现在换成了有稚子的人家领燕菜叶。
梨花道,“阿兄,咱回家把其他人也叫来吧。”
她的目的是打探关于失踪百姓的情报,守城官兵既说了,今个儿就没必进城了,临走时,她还问了句,“失踪这么多人,衙门不管吗?”
“没法管。”守城官兵叹气,“南郊可能藏着岭南人,衙门派兵出城遭了埋伏怎么办?”
第179章
退回益州城以来就没探查到岭南人的踪迹,去戎州城挖宝的百姓也不曾遇到岭南人,难保不会认为岭南人在预谋什么。
所以程副将下了令,无论南郊有何异动,众将士都不得擅自出城。
他和梨花说,“你们天天在山里转悠,若遇到岭南人,还望知会一声。”
随着地动,城里的百姓多数迁居去了别处,戍守城门的士兵也调离去了北边县城,所以城里没什么人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岭南人的行动,整座益州城都会失守。
梨花郑重地点头,“这是自然。”
回去后,梨花把打听来的消息告诉赵青山,让他留意四周的异动。
出城的百姓都已安顿住进了新家,赵青山开始带着大家伙烧炭囤柴为过冬做准备了,此刻正在砌炉子,听到这话,他抬头朝那群俘虏看了看,“因为他们吗?”
“不全是。”
近日失踪了数十名百姓,除了分赃不均内斗的可能,难保没有其他,她说,“东高村没有围墙,人站在村口往里一看就能看清村里全貌,村里妇孺多,我怕那些人不安好心。”
衙门不管南郊的事儿,在这儿,烧杀抢夺都不会被追究。
思及此,她和赵青山说,“夜里得安排人守夜。”
在山里,各个位置都有守夜的人,局势严峻时,夜里还会安排人巡逻,赵青山问,“可要组织人手巡逻?”
“巡逻让雷二郎他们来。”
赵青山拧眉,“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