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306节
作者:
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10 字数:3646
他全然不觉,兴致勃勃的披着蓑衣去外面捡兔子,回来就烧水杀兔子炖汤,忙得不亦乐乎。
闻五他们受其感染,起床就跟着忙了。
城里买的烤羊没吃完,他们重新架在火上烤热,然后撕成小块装在现编的竹盘里,这几日无事,他们还砍树打了几张长桌,桌子上摆得满当当的。
烤羊肉,兔肉汤,菘菜饼,黍米饭,种类不多,但分量大。
赵广从叫大家伙上桌时,浓郁的肉香已弥漫了整座庙。
他给梨花拉凳子,“老天爷庇佑,出门就在
竹林里捡到了兔子,走远些恐怕连山鸡野猪都不成问题。”
天冷了,兔子陆陆续续的被冻死了不少,自打前几日胡大捡了只山鸡回来,赵广从就惦记着出门碰运气,但碍于寒风刺骨,他不怎么出门。
若非过年,他仍不会出去呢。
梨花落座,“可见二伯你是有福之人。”
“啥呀。”赵广从摆手,嘴角却悄悄咧到了耳根,“还是借三娘你的福。”
戎州不太重视年夜饭,相较而言,午饭是最重要的,赵广从挨着梨花坐下,端起面前的生姜水道,“虽然在荆州,但桌上既有肉,来年肯定万事顺遂,来,我以水代酒敬各位一杯。”
大家伙齐齐举起桌上的水囊,跟着赵广从一饮而尽。
几杯辛辣的水下肚,气氛热络起来,闻五他们常年在军营,说的都是军营里的事儿。
将士们不讲究,哪怕过年也像平日那般训练吃饭,年成好的话晚上会生两堆篝火,将士们兴致来了就在火堆前比试,也有那哼曲念诗的,军营伙食不好,却极为热闹。
他一说,赵广从就吟了首从军行。
世人推崇文人墨客,民间流传着无数慷慨激昂的诗,收粮的途中,常常听到路边茶馆的人吟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他学那些醉酒的文人高高举杯,抑扬顿挫的吟唱起来。
梨花喝了半碗兔肉汤,略有疑惑望着诗兴大发的赵广从,“二伯你今个儿怎么了?”
“嘘,过年就得热闹热闹。”
梨花不做声了,继续默默吃自己的饭。
从边塞到河流山川,赵广从把自己会的诗背诵了个遍,益州兵先是低头扒饭,渐渐来的兴致,跟着赵广从的音调拍桌子,整齐的声音让梨花恍惚回到了青葵县的茶馆。
说书先生讲到精彩处时便会自得其乐的拍桌子,声音不大,却能让茶馆里的人都听到。
醉酒的人跟着拍桌,犯酒疯时还会在过道翩翩起舞。
那样的时光,终究回不来了。
她低头,余光瞥到眼睛有几分湿润的李解,“怎么了?”
“想我阿耶了。”阿耶阿娘还在时,过年这天他们会上街,晚上守岁就在院里跳舞,阿耶会跳胡舞,拉着他们兄妹跳了一遍又一遍,阿娘就守着火堆不让其熄灭,他拂去眼角的泪花,问梨花,“三娘子往年过年怎么过的?”
“吃了午饭就去茶馆看戏。”她的记忆里没什么特别的,赵广安爱听书看戏,过年她们也会进城,傍晚才归家。
李解慢慢平复心里翻腾的情绪,“你想赵三叔吗?”
“不想。”梨花老实回答,“他在谷里好好的呢。”
哪有过节不思念亲人的?李解垂眼看她,确认她没撒谎,不由得想到她出门甚少露出过想家的情绪,他有点好奇,“三娘子不觉得在异乡过年有些悲凉吗?”
“今年比去年好不是吗?”
益州兵好像醉生姜水,手牵手离了桌跳起胡舞来,梨花说,“在我看来,一年不如一年才是件悲凉的事儿。”
李解愣了愣,“三娘子说得对。”
大家闹到天黑才收拾桌上的狼藉,赵广从意犹未尽,“三娘,这胡舞就是好,回去后教族里人,明年过年咱生篝火跳胡舞。”
“好啊。”
年后又住了几天,胡大出去捡兔子回来说风雪小些了梨花就让大家收拾行李启程。
去岭南的事儿已经说过了,关乎益州安宁,闻五他们没反对,只说了句’以为这趟出门能分到粮食,现在来看回村前不吃完就算好的了‘。
乌蒙县是去岭南的必经之地,往日戍守得严的镇关如今荒芜人烟。
过门时,闻五摸着斑驳的石墙,哀叹不已,身为一方将士,被逼弃城而去该是何等无奈啊。
赵广从会察言观色,戳破他那点伤感道,“你说乌蒙县的将士会不会隐瞒岭南人北上的消息借机为自己争取逃跑的时间啊。”
戎州官府就是这么做的。
闻五那点心情顿时烟消云散,“不能吧?”
“难说,官吏消息灵通,知道有危险不跑不是傻子吗?”
闻五知他对官吏深恶痛绝,不与他争辩,而是问梨花,“十九娘,乌蒙县估计有岭南人,再往南的话会更危险的。”
他不想去岭南。
“我知道。”
在荆州时,积雪深厚难以前行,可自打过了竹蚕县,满目白雪就被荒林取代,她说,“咱先找个地,天黑后再走。”
穿过镇关,走了几里的石林,随即是肆意生长的草木藤蔓。
这个时节,草木还会发芽,仍枯萎着,找住所的时候,看到了无数白骨,梨花已经淡然了,“好像没有人的足迹。”
荒草比人还高,扒拉草时,不曾发现走过的痕迹。
闻五也发现了,“那咱找间茅屋歇息吧。”
这儿离乌蒙县县城还有几里,放好行李后,梨花就安排人去前边探路,离岭南已经很近了,务必小心又小心,她说,“碰到人的话捉个回来。”
虽然赶路,但大家天天都有训练,梨花相信他们的本事。
李解自然要去的,赵广从不擅武,就留在梨花身边做点打杂的活,常常在外奔波,他做事更加井井有条了,整理门窗床铺,捡柴生火烧水,手里都是活。
待李解他们走后,梨花也背着自己的布袋走了。
在被岭南人关押的那些日子里,她听岭南人说起过去岭南人的近道,她想试着找一找。
乌蒙县荒废太久了,往日的小路早掩在茂盛的荒草里,梨花沿着官道进入乌蒙县县城,在城南两里外找到了疑似通往岭南的近道。
四周荒草高深,唯独这条小路狭窄却任何遮挡,岭南人是去年秋死的,那时草木凋零,因此才让小路保留下来。
她顺着小路往里走,走了几百米,突然看到个矮小的草篷,担心有人,她缓缓退了回去。
重新回到乌蒙县,遇到探路的李解他们,“整个城里都没人,也没生火的痕迹。”
他低头看脚下,“要搜其他值钱的东西吗?”
“不了。”梨花说,“这儿已是岭南人的地盘,要是被他们发现有人来过乌蒙县,估计会派重兵追杀咱。”
她们再厉害,不可能敌过成千上万人。
“南边岭南人搭的草篷,天黑后咱去瞧瞧。”梨花找了块石板坐下,李解他们围着她,“你说乌蒙有没有跟岭南同流合污?”
闻五觉得岭南会攻打部落多的梁州,好像忽略了云州离岭南也很近。
“要不要派人去趟云州?”李解说,“西南几州都不富庶,云州要是倒戈向岭南,接下来就是吞并其他几州。”
“不急。”梨花思量道,“咱先去岭南。”
是夜,梨花提着灯笼,领着他们往小路走,于三纳闷,“十九娘白天来过了?”
否则怎么知道前边有草篷?
梨花点了下头。
草篷里没有光亮,梨花绕到草篷后面的构树后,给李解他们打手势,让大家把草篷围起来。
梨花怀疑里面有人不是毫无根据的,许久没走过人的小路铺着树叶,而草篷前面的树叶明显减少,太奇怪了。
李解他们撞开门时,里头静悄悄的,胡大喊,“十九娘,没人。”
人字刚落下,屋顶上突然噗的一声,李解脸色大变,“屋顶上有人。”
西南树多,路边的草篷都建在树下,这间草篷两侧都有树,李解担心梨花的安危,唰的冲了出去,闻五提着灯笼火速跟上,往树上一照,只看到一闪而过的残影。
“什么东西?”
那玩意速度快,攀着树干,轻松的跳到另一株树上,眨眼就没了影。
“是人吗?”闻五问李解。
李解拉过梨花站在自己身后,额头浸出了汗,死死望着头顶的树道,“不知道。”
他也没看清楚,“三娘子,你没事吧?”
“没事。”梨花全神贯注盯着草篷,不曾注意树上有动静,而且她自认眼神不错,竟也分辨不出刚刚一闪而过的是人还是野兽。
想到什么,她心里紧了下,“会不会是哑人?”
在北边山岭的时候,跟踪她们的野人就是被割了舌头的。
要是那样,局势就更复杂了,李解绷着脸,目光戒备的盯着四周,“咱要不要先回去?”
“不。”梨花往草篷里走,“咱得去岭南。”
好不容易走到这儿,怎么也要去岭南看看。
害怕那玩意再回来,进去后,李解就让人看着门窗,想到动静是从屋顶传来的,他仔细检查了遍屋顶,确认从屋顶进不来才微微松了口气。
草篷比茅屋矮,进门得弯腰,里头就一间屋。
左边堆着乱七八糟的布,右边是瓦罐,闻五走到瓦罐前看了眼,顿时脸色煞白,“是血...”
第195章
不知放了多久,血在瓦罐里都凝结成块了。
他拿起边上的汤勺戳了戳,忍着恶心说,“干了...”
李解浑身紧绷,捏着匕首的手微微收紧,留意四周动静道,“接下来怎么做?”
在北边山岭那会,梨花使计引诱哑人现身,这次她准备用同样的法子,“咱身上不是有干粮吗?找块铁片烤出糊味,看能否吸引树上的人。”
闻五拧起漆黑的眉,“他有同伴怎么办?”
梨花指了指阖上的门窗,用气音说,“咱埋伏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