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318节
作者:
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10 字数:3805
兔子有灰的白的,眼睛的颜色也不尽相同,看到两只红眼睛的兔子,嗜血者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
梨花说,“这些兔子的腿上都绑了红绳,表面是大家的,往后你们要遇到腿上有红绳的,绝不能任意杀来吃了知道吗?”
嗜血者点头。
梨花观察他们的反应,他们牢牢拽着竹筒,明显极力隐忍着心底深处的杀欲。
她想了想,又道,“你们天天药熏泡脚,身子骨慢慢在恢复,越到这种时候,越要克制知道吗?”
若是以前,他们看到兔子就丧心病狂的冲上来了,哪儿会像现在这般温顺?
嗜血者的目光被笼子
里的兔子吸引,老神在在的点了下头。
兔子的红眼睛和他们差不多,是以他们才舍不得眨眼,梨花不打扰他们,朝闻五招手,让他们退后两米,想看看嗜血者是否会动手。
谁知,他们看了会就蹲下,然后学兔子的动作低头扒草喂嘴里。
闻五看得眼睛都瞪圆了,梨花也没料到会出现这幕。
直到罗大郎抬头,指着东升的太阳,啊啊啊的朝梨花喊起来。
他的声音难听,开过两次口就学赵广从啊啊啊的叫。
其他人先是偏头看他,随即跟着抬手指太阳,提醒梨花到饭点了。
对于学兔子的行径,他们好似全部忘了,梨花也不说,振臂高呼道,“开饭咯。”
知道嗜血者严谨,益州兵天不亮就起床炖肉了,经过梨花的悉心跳脚,嗜血者已经会主动排队了,到前院后,拿了萝筐里的竹筒就去桶边站着。
等益州兵给他们盛了汤就拿着离开。
他们用饭不需要桌凳,握着热腾腾的竹筒,齐刷刷的蹲去墙角。
边吹气边小口喝汤,一点也不狼吞虎咽。
罗四想过去挨着他们说会话,还没坐下便被嫌弃的推开,几次后,罗四就不往前凑了。
他和鲁小五他们坐在檐廊上,和嗜血者面对面。
他们在村里搜到了许多碗碟,所有肉汤装碗里的,不过比起兄长喝的肉汤,他碗里的肉汤要寡淡得多,“十九娘,你何时启程?”
兔子抱回来了,春耕的事也交代好了,她应该要走了。
梨花吹了吹碗里的黍米粥,望着湛蓝的天道,“明天吧。”
“何时回来?”
在罗四心里,有梨花才有村子,村子是他们的家,也是梨花的家。
梨花说,“春耕后吧,荆州要是打仗,百姓肯定四处逃窜,若有想在戎州安家的,我得安排。”
“你说我阿耶他们会去荆州吗?”罗四怅然起来,好不容易兄长转好,阿耶那边恐怕又得出事了。
黍米粥刚出釜,烫得很,梨花用勺子刮了表面的粥放嘴里,低低道,“那要看云州派多少兵攻打荆州了,你放心,我会亲自去趟荆州,若碰到你阿耶和二兄,会想法子接他们过来的。”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你阿耶要是想杀我,我不保证能留着他。”
罗四胸口一紧,“有我二兄在,我阿耶绝不会杀你的,他要是动手,你就装成我长姐...”
他家汉子多,最后竟让长姐死于流言蜚语,阿耶心里耿耿于怀,他相信,梨花冒充他长姐定能唤醒阿耶的良知。
然而想到兵荒马乱的,梨花去荆州危险重重,他又不忍心起来,“十九娘,你既离开荆州,要不就别回去了。”
云州和岭南的嗜血者太多了,梨花只要露面,他们绝对不会放过她的。
“我会量力而行的。”
她去荆州是奔着那些无辜百姓去的。
戎州这么大土地,有人愿意耕,她自然要为其引路。
梨花将要离去的消息告诉嗜血者,所有人都露出不舍来,还问她为什么要走,梨花指指天,“因为我想更多人能活命。”
这世道,人多才能站稳根基。
要保护家人,还得多多笼络些人才是。
第207章
想到村里人可能下山春耕,为避免双方遇到,梨花让他们别离开村子太远。
罗四有所猜测,但没有多问,只问梨花若有紧急事去哪儿寻她。
梨花道,“这趟回去,我会沿官道留下记号,到时你循着记号到联络点就行。”
她用炭给罗四画了个火的标识,“看到这个标识后,你用水将其抹去,然后把消息写在布上埋好,最后插上带破布的竹竿,这样我就知道你们发生了什么。”
竹竿上挂布是岭南人驱邪用的,即使岭南人经过也不会怀疑是她们传信用的。
她说,“要是有外敌来袭,你们就北上去益州城外的草篷,我会派李解或我二伯去接应你们。”
她强调,“除了他们,其他人都不能信。”
这两人是罗四认识的,李解看上去像她的小厮,天天寸步不离的跟着保护她,她二伯是个哑巴,可夜深人静时,他却好像听到过他开口说话。
她似乎隐瞒了许多事,罗四识趣,并无探知的心思,“你大伯呢?”
他记得之前在的邋遢男人是他大伯。
“那人心思不正,你要遇到他得多留个心眼...”梨花垂下眉,突然压低了声,“他不知道咱们的联络方式,因此无论他说什么,你当耳旁风就行了。”
“好。”
里里外外的事儿都考虑到了,接下来他们按部就班的做事就行。
当晚,梨花她们吃过晚饭,披星戴月的走了。
村外草木葳蕤,一行人举着火把,不多时就消失在树丛里不见了。
鲁小五心里不舍,望着渐行渐远的光亮,眼眶渐渐湿润了,“罗四兄,你说十九娘若是云州军的将军多好啊,这样我阿兄他们就不用受那么多折磨了。”
罗四张了张嘴,声音略微粗哑,“会的,十九娘心系天下百姓,假以时日,投靠她的人越来越多,日子会越来越好。”
他指着月光下影影绰绰的荒野,“到那时,附近全是房屋,会很热闹的。”
“她行吗?”
明知荆州打仗她还敢去,可见她绝非普通人,罗四挺了挺背,语气激昂,“肯定行的,咱好好做好她吩咐的事儿,待下次见面,让她看看咱的能耐。”
“她什么时候来?”
“快了。”
梨花不知道她前脚走,后脚就有人盼着她回去了。
官道两旁的枝桠延伸到路中间来,开路的胡大拿着刀,边走边砍枝桠,梨花坐在推车上,眼睛平视着前方,“离戎州城三十里时,在路边找块地搭屋,方便罗四给咱传消息。”
胡大回头,眉眼在月色下显得有几分朦胧,“他们会不会擅自穿过戎州城北上?”
“罗四是守规矩之人,除非走投无路,否则应该不会乱跑。”梨花靠在装釜的箩筐上,身子随着推车左右颠簸,眉间染上了几分散漫,“可有我大伯的踪迹?”
赵广昌回去接女儿就没了音信,由不得她不多想。
“有的。”胡大走到一株树皮开裂的构树下,“于三给咱留了记号的。”
她让于三陪着赵广昌,赵广昌要是作妖,瞒不过于三的眼睛,胡大说,“看方向,他们应该在戎州城...”
搭茅屋花了半天时间,以致到戎州城外已是第三天清晨了。
如胡大所说,赵广昌父女两果然在,不仅他们,还有无数扛着锄头朝地里走去的人们。
晨光熹微,还未消去草木间的露珠,人们挽着裤脚,气势磅礴的四处散开,埋头就开起荒来,他们身后,是连绵不绝的田地,地里的土泛着新,细看有尖尖的嫩芽儿钻出来。
梨花看不清他们的面孔,便扯着嗓门笼统的喊了声,“堂伯...”
女娃的声音清亮,像早起的鸟儿,瞬间,低头挖地的人们齐齐抬起头来。
“诶...”不知谁应了句,接着便是此起彼伏喊’三娘‘’十九娘‘的嘈杂声,其中,有道声音格外洪亮,尾音亦拖得格外长,“三娘勒,你可算回来咯,再不回来,阿奶撒的胡瓜苗都结瓜了哟...”
梨花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嗓门大了几分,“阿奶...”
“诶...”
年后,族里张罗着下山开荒种地,老太太觉得谷里太清静了,死活要跟着出来,赵大壮拗不过她,就让她带着人撒种,汉子们有劲,在前面开荒,年轻媳妇挑水灌地,年长和有孕的就在后面撒种。
不料会遇到梨花,将装种子的碗往地里一放,撒腿就朝梨花跑来,“三娘,你咋去了这么久哦。”
“有事耽搁了。”梨花怕老人家摔着,急忙狂奔过去搀扶她,谁知刚伸手就被老太太拂开了,“阿奶身子骨硬朗着呢。”
正月伙食好,啥毛病都没了。
她拍拍衣服上的灰,然后拉起梨花的手,上下左右的端详着孙女,“咋瘦了?”
“抽条了吧。”梨花看她又掉了两颗牙,说话上嘴皮碰下嘴皮不流利,缓缓岔开话题,“二伯说我又长个子了,阿奶,你看我的衣衫是不是短了?”
衣袖都快短到手肘了,能不是长个了吗?
老太太说,“阿奶给你备了衣服,放衣柜忘了带出来了。”
“那我回去就给换上。”梨花望着规整的田地,心里涌起澎湃的潮水,“你们忙了多久了?”
“雪一融化咱就出来了,刚开荒时,地里还有冰,硬得很,那两天好多人的掌心都磨起了血泡,后来你堂伯让大家先除草,待天气暖和些再锄地...”
老太太像打开话匣子似的,语气虽慢,但气都不带喘一下的,“咱们的粮种多,便想着提前撒些青葵之类的...”
“苗已经长出来了,等秧苗长出来,就将其移栽到别的地...”说到种地,老太太满脸自豪,“这样就不怕开出来的地长满杂草了。”
老太太给梨花指她们的住所,虽然是临时搭的,但什么都不缺,她问梨花要不要回村,不回的话就跟她住。
梨花说,“要回的,之后还要去益州城看看...”
“益州城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你不是让峡谷那边的人织布吗?你申堂叔将那些布顺利给你古阿婶了。”
“哦?”
“你古阿婶看你许久不去,回来了趟,之后,只要织出布,就让你申堂叔送到益州城城门口,托官兵给她送信,收到信后,她就亲自出来拿。”
“守城官兵会帮忙?”
老太太意味深长的一笑,“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那位芳姨跟一位百户好了,官兵对你古阿婶客气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