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340节
作者:
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10 字数:3454
“......”
她们能跑,其他百姓跑得了吗?
赵广从看出她的迟疑,说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三娘你德才兼备,必会受百姓拥戴的。”
只要笼络了天下百姓的心,还怕区区岭南人?
第225章
岭南前年攻进戎州的,那会儿干旱,百姓们忙着逃荒和自相残杀,别说岭南了,天下任何一州都能轻松拿下戎州。
可如果不是灾年呢?
百姓们身子硬朗,亲戚关系和睦,邻里没那么重的私心,岭南压境,官府弃城而逃又何妨?数十万百姓还怕击退不了苦寒之地出来的黑头子?
直白的说,岭南能顺利盘踞戎州近两年是因饥荒导致戎州折损了太多人的缘故。
想赢岭南,多多招揽人就行。
这么一想,赵广从想立国的心情更为迫切,“三娘,你要实在拿不定主意就回谷问问你四爷爷如何?他和里正打了几十年交道,肯定知道得更为详尽。”
说话间,李解回来了,低着眉和梨花回话,“他们共二十三人,说是看咱有老弱妇孺猜咱不是坏人,想跟着咱寻个安全的地落脚。”
赵广从拧眉,“为何不去益州?”
“怕走戎州人的老路。”
荆州是怎么对待戎州人的人尽皆知,现在他们成了难民,怎么敢奢求益州善待他们?
李解问,“咱要带着他们吗?”
“带着吧。”梨花直言,“与其让他们鬼鬼祟祟跟着,不如正大光明拉拢过来。”
李解转身回去,梨花又叮嘱,“给他们讲讲规矩,不依的杀了。”
李解步伐一顿,余光瞟向四周的人,担心她们觉得梨花杀人不眨眼。
人群里有人注意到他的目光,讨好的说,“十九娘也是为我们着想,眼下他们有求于咱都不依咱的规矩,日后不定怎么嚣张呢。”
益州城不就这样乱起来的吗?
守城官兵严格盘查后放进城的难民都在城里胡作非为,不敢想象那些进不了城的难民何等恐怖。
她嘴角泛起苦笑,“这世道,谁一时心软谁死得快。”
而且她们之所以背井离乡不就是荆州人害的吗?怎么可能同情那些人的遭遇?
李解头也不回的去了,没多久领着一对容貌相似的汉子回来,他们脸上扑满了灰,身上的布料像是从戎州旧城里那些驱邪的布条上扯下来的,浑身上下透着落魄。
他们和梨花说话时,她们漫不经心的凑上去。
“在下姓汤,小娘子唤我汤九即可,这是我外甥董大,岭南要打荆州的消息传开后,我们全家意欲去荆州城避难,途中改道戎州,还望小娘子收留...”
梨花上下打量他一眼,目光落在他插满狗尾巴草的草帽上,“你读过书?”
汤九郎不惊讶梨花一眼看出来,“是。”
“是秀才吗?”
汤九郎不明所以,却也老实点头。
梨花心下微惊,面上仍不动声色,“中途为何改道来戎州?”
众所周知,戎州沦为岭南的地盘后最为凶险,谁会想到来戎州避难?
汤九郎拱手,“戎州境内多山,岭南占据戎州没多久就攻荆州,肯定不曾仔细搜山,所以我们只要寻到一处隐秘的山就能活了。”
“益州也有山。”
汤九郎从善如流,“但荆州难民全往蜀国去了,眼下瘟疫横行,活人才是最危险的。”
这些在逃难的路上他就跟全家人说过,戎州看似凶险,实则比蜀国安全,蜀王虽重视科举,但立国时间太短,根基不稳,不知一味的收留难民不是好事,他们要是去了,仍提心吊胆的提防难民罢了。
与其那样,不如来戎州。
许是逃得早,穿过西陵县进山,沿着山脉南下进竹溪县都不曾碰到岭南人,甚至整个戎州境内都不曾找到活人的踪迹。
他们顺着河流往上,想找块离水源近的地安家,偶然间发现了隐藏在草丛里的茅坑,他猜山里有人,犹豫要不要进山,到戎州旧城附近看到整齐的庄稼苗时,想看看庄稼地延伸到哪儿,谁知等来了梨花她们。
她们如蚂蚁成群似的走在山路上,队伍不急不缓。
休整时,还有人拿着锄头竹篾建茅厕,极为悠闲。
他虽不知戎州为何没有岭南人,但看到梨花她们时,他知道必须跟上来。
这帮人从益州城方向而来,既有士兵又有老弱病残,目的如此明确,必是早就探查过戎州情形了。
“请小娘子收留...”他屈膝要跪,梨花伸手拦了下,“后面的都是你家人?”
汤九郎点头。
他是正月过后带着全家逃出来的,那会儿虽有两州要开战的消息却没多少百姓讨论,因为比起荆州,百姓都觉得岭南会先打益州,因为益州经历地动后折损了许多人,岭南没必要舍近求远舍弱求强。
他坚信自己的判断,竭力说服家人离开。
原想去荆州城投靠朋友,谁知关卡前的官兵看了过所却不让他们过,愈发觉得不对劲,这才赶紧来了戎州。
知道面前的小娘子能救他们,他也不藏着捂着,将全家为何逃难的事儿说了。
四周的人唏嘘,“你们二月就出来了?”
那时她们在干什么?城里的积雪刚融化,但天儿仍是冷,她们窝在家,全靠官府给的救济粮和柴火过日子,对接下来城里即将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读书人难道真比她们聪明?
“你咋知道岭南要打荆州?你不怕自己猜错了?”
那样的话,他们此番来戎州跟羊入虎口有什么区别?
汤九郎晃了下脑袋,微弯的脊背忽然挺直了,“两军交战,粮草先行,岭南挖了荆州的粮仓,不是为打仗做准备是什么?”
荆州王未雨绸缪,早料到会有战事,提前在行军的途中埋了军粮,谁知岭南人趁大雪纷飞给挖了。
要不是守粮的小兵害怕被问罪逃回村,他也不知局势如此严峻,可惜那个小兵认定官府会追捕他,死活不肯走,要不然同行的人会多点。
岭南挖了荆州的粮仓?
这事怎么感觉莫名熟悉?
梨花瞥一眼李解,后者微微点头。
汤九郎嘴里的岭南人就是她们了,她们扮作岭南人进入荆州,挖了粮食后还分了些给村民。
想到什么,梨花清了清嗓音,再问,“可知岭南为何要攻打荆州?”
难不成是她搅了牛家村的缘故?
如果是那样,她岂不成了两州交战的始作俑者?
她咳了咳,背身掩饰脸上的心虚。
“岭南人做事可不讲原因,不过我猜跟蜀国有关。”汤九郎再聪明也不可能猜到难民村消失不是因为暴雨而是面前任的缘故,他道,“荆州王有意跟蜀王联姻,岭南约莫觉得这两州联姻后会联手攻打他,所以才先发制人。”
“是吗?”梨花摸着下巴想了想,“你可知岭南人身上的瘟疫从何而来?”
汤九郎不假思索,“生肉生血吃多了。”
寻常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都会闹肚子,何况长久食用生肉的岭南人。
见梨花不像其他人高高在上的摆谱,汤九郎大着胆子问,“小娘子此行去哪儿?”
“不知道我去哪儿就敢求我收留?”
“汤某别的不行,自认还是有几分眼力的,小娘子你们人多却没跟我们动手,单是不仗势欺人这点就让我汤某佩服。”
他没有拍梨花马屁的意思。
人心险恶,去年荆州暴雨,家家户户都忙着抢收,随着田里水位上涨,人们就往其他没被淹没的田里钻,家里人多的不惧打架,自然占了上乘,然而他们不满足于此,事后还进
屋抢劫。
专抢那些家里人少或没有儿子的。
见得多了,所以才知道面前人的难能可贵。
梨花对这番赞赏没多大的情绪,言简意赅说了益州城的事儿,汤九掷地有声,“我汤家从不作奸犯科,望诸位莫将我们与那些人一视同仁。”
都是普通百姓,所求不过安稳。
一妇人道,“冤有头债有主,你们没在益州城作恶,我们不会拿你们怎么样的。”
其他人跟着点头。
话说完了,她问汤九家人可有感染瘟疫的,汤九道,“没有。”
离家起,他要求所有人不得吃生食,喝的水也必须烧开。
因此没有人生病。
谨慎起见,他仍问了句,“不知感染瘟疫后有何症状?”
梨花简单说了几句,并告诉他感染瘟疫的途径,汤九松了口气,“一路过来就只有我们全家,不曾遇到过外人。”
自然没有人受伤。
汤九带着外甥走后,赵广从盯着两人的背影,“三娘,我看汤九郎这人不简单,咱留着他会不会出事啊?”
梨花偏头看他,“他哪儿不简单了?”
“他会伪装!”
这点很像梨花,这样的人哪儿可能简单?
梨花翻了个白眼,问李解,“你觉得此人如何?”
“有勇有谋。”李解道,“有件事三娘子怕还不知,汤九郎的娘子是他夫子的女儿,他要带着岳家一起,他岳家嫂子怀疑他危言耸听想骗取两老钱财跟他闹掰了,他娘子生气要回娘家,他将人绑了带出来的,说是夫子教导有恩,不能眼睁睁看她死。”
“还有这事?”
“他娘子亲口于我说的,还说他想带走她娘家外甥给娘家留个后,奈何娘家嫂子带着娃回了娘家这才没成功。”
汤九郎的娘子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