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346节
作者:
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10 字数:3737
“听说云州盛产茶叶,阿耶,我给二伯拿点钱让他买些茶叶回来...”
“多买点。”
茶叶素来不便宜,如今只怕更贵,然而对他们来说,最不差的就是钱了。
早先李解下山搜到不少金银珠宝,堆屋里都落灰了,老太太更是夸张,给家里的鸡鸭套银镯首饰,说这样不会跟别家的鸡鸭搞混。
所以他没问梨花差不差钱的事,而是添了句,“有集市的话再买几
只羊。”
族里有马和牛,就差羊了。
“好。”
牛马能帮忙拉车,羊估计也能,赵广从应下,“那你多拿些钱,遇到铁匠的话给羊打副羊蹄铁。”
这趟除了去白家镇,还要去其他人的老家寻亲,没两三月估计回不来,因此梨花没吝啬,给他装了整整半布袋金子。
赵广从拿过手差点没接住,待他打开袋子一瞅,脸上都渗着闪闪的金光,“你哪儿来的?”
梨花自不会与他说实话,“偶然得到的。”
赵广从不由得想到昨天,开荒时也有人捡到银子了,害怕其他人知道,手捂着钱袋,干活蹑手蹑脚的,天黑后也不收工,打着火把干活,跟族里养的几头牛一样不会感到累。
他跟闻五感慨他们何等勤劳朴实,哪晓得人家在闷声发大财!
此时抱着沉甸甸的钱袋,不由自主就浮现出梨花数钱哈哈大笑的模样,顿时有种遭背叛的感觉,不满道,“怎么没听你说起过?”
梨花还不知他那点心思?缓缓道,“去年李解他们在戎州城搜到的,族里人都知道。”
李解不傻,自己留了东西不可能不给族里,所以挑了许多碎银铜板回去,跟破铜烂铁堆一起的,不过赵大壮嫌分钱麻烦,并未派人清理那些东西,到现在都还在地上堆着的。
赵大壮不说,去找铁器的族里人也不在意,是以赵广从不知道。
梨花神情坦然,赵广从不多问了,只惊讶,“怎么挖到这么多?”
“有些是地里挖出来的,二伯,咱家家底薄,出门在外莫忘了讨价还价,云州的茶出名,若遇到卖茶的买几包茶叶回来。”
“茶叶多贵啊,买那玩意还不如买茶树呢。”赵广从边系袋子边道。
梨花恍然,“那就买茶树。”
“......”真的是没事找事,赵广从忍不住想抽自己两嘴巴,挖茶树费事不说,茶树还重,累死他怎么办?
他看向几步远的推车,“行李收拾好了?”
梨花还不了解他那点心思?行李少,用到的车就少,到时就能以没位置为由不买茶树了,她道,“备好了,另外再推两辆空车专门置办些货物回来。”
赵广从塌了肩,“哦。”
行李是梨花亲自准备的,干粮,水,药材只多不少。
害怕他进入云州后找不着水,梨花还叫闻五去周围找了两个水缸装车上,嘱咐赵广从在乌蒙县要囤水。
启程这日,梨花天不亮就起了。
偷偷将西陵县买的肉包子和馒头放蒸笼里蒸着,告诉赵广从是自己做的,让他带路上吃。
赵广从没怀疑,只跟赵广安嘀咕,“三娘的厨艺都快赶上酒楼里的厨子了。”
这姑娘咋样样都这么厉害?
赵广安往自己脸上贴金,“没办法,谁让她是我带大的呢。”
“......”这脸皮,一如既往的厚,赵广从不搭理他了,“我看看白家兄弟吃什么?”
白家兄弟吃的肉汤菜,他们吃熟肉后就慢慢回归正常人的吃食了,不过不敢吃太多,会肚子疼,每个嗜血者都这样,其他感染瘟疫的知道后满是羡慕,尤其是在城里遭排挤的孩子,他们问阿娘,“以后我是不是也只能吃肉了?”
话音一落,响亮的巴掌拍在他脑袋上,“做梦呢。”
男孩疼得摸头,不服气的说,“罗大伯他们就这样。”
“那你给他们当儿子去!”
“......”男孩哇哇大哭,旁边急忙拉过来哄,责怪妇人,“他还小,你这么凶干什么?”
“不凶点以后别人拿块肉就把他骗了。”妇人瞪自己娃儿,“吃了饭就去抱草...”
大人们开荒除草,孩子在后边抱草,茅草藤蔓荆棘要分开堆,孩子们力气小,从早到晚没有歇息的时候,然而没人担心孩子累着,弱肉强食,孩子们不强大起来,遇到难民只有死的份儿。
男孩觉得委屈,用力的吸了吸鼻子,“就不去。”
妇人左右看了看,当即要找棍子打人,其他人赶紧帮着劝,“什么话慢慢说。”
孩子染上瘟疫已经够惨了,自家人再不心疼他离家出走怎么办?
隋氏熬好药过来,看母子两陷入僵持,问其他人怎么回事,知道原位后说,“想吃肉还不简单?抓几只兔子回来养,几个月后就有很多兔子吃了。”
安福镇那边就养兔子,年前送了上百只兔子回来,收到兔肉后,小村长说等天气暖和了村里也开始养兔子,这样到年底随时都能吃到肉。
她说,“兔子每个月都生崽,很快的。”
众人脸上大喜,“真的?”
“骗你们作甚...”隋氏看向送别赵广从的梨花道,“十九娘家就是养兔子的。”
她没看到赵家的兔子笼,但赵家养的鸡鸭多,出笼那会比赶集还热闹,可见养兔养鸡养鸭都是可行的,她说,“等我们把田地拾掇出来跟十九娘要些鸡鸭养,到时不止兔肉,鸡肉鸭肉都有得吃。”
众人只知十九娘来历不凡,不知她家底如此庞大。
于是,梨花送走人后,突然涌过来无数人围着她,“十九娘,我们可以养兔子吗?”
“隋娘子说你家养了鸡鸭,能抱些崽子给我们吗?”
“有猪吗?我还想养只猪...”
“狗,狗有没有...”
众人七嘴八舌,梨花根本插不上话,眼看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梨花只能扯着嗓门喊,“鸡鸭兔都有,等田地开出来再说。”
九百多人,两天就把房屋修缮好了。
接着是村道和水沟,古井和茅厕。
待小镇恢复原貌后,所有人聚在镇中的老宅的院子里等着分房。
老宅是两进两出的庭院,院子里有两株槐树,这会儿树上的槐花已经没了,只留满树的绿叶。
梨花站在高桌上,手里
抱着个竹篮,篮子里装着竹签。
竹签上写着炭黑的数字,抽到哪个数字就前往挂着相同数字木牌的房屋即可。
镇上共一百四十五间房屋,分给五六百户人肯定分不够,但好些人家决定合伙过日子,最后算下来也就两百来户,现有的房屋分完后就建新屋。
在这以前,梨花不曾见过几百人齐动工修屋的场景,以为要些时日才能安顿好所有人。
谁料大家这般迅速,几日就弄好了。
连新屋的地基也挖出来晾着了,附近没有石场,所以需要去外面找石头。
梨花让闻五带着人找石头,李解带人找盖屋需要的木头。
新砍的树需要晾晒,为图方便,去其他镇拆木头是最省事的。
大家拿着竹签找属于自己的屋子后,角落里的汤家人没走,梨花纳闷,“还有事吗?”
抽签的顺序是划拳决定的,汤九运气好,这次就拿到了房子,他上前,给梨花看自己的竹签,“不知十九娘是否需要仆人...”
梨花看眼竹签写的数字,房屋占地不算小,但他们人多,住着难免拥挤。
她问,“你喜欢这间宅子?”
像梨花所在的宅子镇上有好几处,梨花让人砌墙隔成了三户,但她住的这户要住罗四和益州兵,因此是目前镇上最大的。
“不是...”汤九拉过身后的外甥,“我家小,住不了这么多人,还望十九娘收留他们住些时日。”
董大不情不愿的拱手作揖,他身边的几个孩子倒是显得很兴奋,嘴甜道,“请十九娘收留。”
十九娘待人和善,他们想跟着十九娘天天吃肉!
梨花看了眼身后不太能遮风的窗户,没有拒绝,“打地铺行不?”
“行。”汤家大房的长子说,“我们不挑地。”
汤九还要干活,留下他们的包袱就准备走了,到院门口时听到梨花叫他,“汤九郎可懂水利?”
汤九不解的回眸,“什么水利?”
梨花给这儿取名新益村,村外有河,但离田地有点远,往年人们挑水灌溉庄稼还行,现在这么多人受了伤,挑水太辛苦了,她想能否想个法子引水...
说书先生说荆州耕具先进,几人轻松就能耕种管理几十亩田,汤九来自荆州,或许知道也不一定。
汤九愣了愣,他不怎么懂农事,水利方面更是一窍不通,不过他朋友曾说起过家里数百亩良田的灌溉,揣测梨花的用意后,他灵机一动,“我能去田间看看吗?”
梨花以为他懂,颇为高兴,“好,待会我跟百户说你今后不用干活了。”
汤九颔首,“定不会让十九娘失望的。”
他走后,梨花指了间屋子给董大他们,董大他们拎着包袱进去,窃窃私语道,“小舅何时会水利了?”
他表兄汤大摇头,“不知道。”
董大直觉不好,“小舅不会骗十九娘的吧?”
汤大赶紧捂他的嘴,“小点声,传到十九娘耳朵里怎么办?”
虽不知小叔为何撒谎,但小叔既夸下海口应该断不会潦草收场,他和董大说,“待会咱出去干活问问谁有水利方面的书,小叔别的不行,现学现卖还是会的。”
董大感觉更不好,“十九娘早问过了,除了小舅,没有秀才出身的。”
益州到处招揽人才,秀才地位崇高,哪儿会沦落到逃难的地步。
“保不齐就有呢。”汤大嘱咐其他兄弟,“见人就问知道吗?”
不说董大和汤家小辈暗地怎么着急,梨花和隋氏打扫完灶房后心情颇为复杂。
原主人应该是个喜欢下厨的,灶房又大又亮,里面的灶台水缸柜子桌凳都没坏,但她们打开一扇小门进到石库却看到了六具尸骨。
两具大人的,四具小孩的。
估计紧急时藏进去后再也没出来。
“天杀的岭南人!”隋氏抱出几具尸骨,眼角噙泪的说,“要祸害多少无辜百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