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350节
作者:
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10 字数:3722
赵广安受不了指甲挠石的声儿,五官拧成了一团,“怎么办呀?”
“拿点鱼腥草给他吃。”
鱼腥草是百姓饭桌上常见的菜,梨花从小吃到大,不知道有肉的功效,趁这机会正好试试,她说,“给生的。”
村里就有新鲜的鱼腥草,赵广安答了声好,拎起角落的锄头就出了门。
汤大郎他们迟疑后也跟着走了。
灶房没了人,梨花握着刀慢慢上前,“大伯?”
挠石门的手不动了,下一刻,一双渗人的眼眸从缺口里望出来,“我杀了你..”
梨花煞有介事的眨眼睛,“大伯还认得我?”
赵广昌呲牙,下一刻,石门震了震,伴着一阵咚咚的踹门声响起。
梨花面色如常,“没用的。”
赵广昌失了心智,踹门不管用又继续挠门,指甲破了,渗出的血顺着石面流到地上,像遭污染的泥。
梨花不再多言,出去守着火煮饭,等赵广安捧着鱼腥草回来才进屋。
许是闻着味了,赵广昌变得烦躁,挠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等梨花用竹竿把装鱼腥草的篮子伸过去,他捞起篮子里的草就往嘴里塞。
一时,屋子里满是咯滋咯滋的咀嚼声。
汤大郎他们看呆了,“十九娘,他这是安静了?”
赵广昌的力道太大,抓鱼腥草时把篮子摔了,梨花看眼篮子,回想益州官兵的话,“估计还要等一会儿。”
果不其然,咀嚼声消失后,赵广昌带着沙哑的声音传来,“三娘,我的病每顿都离不得肉,你还是放我走吧。”
他不知道刚刚吃的是草,只见双手沾满血,以为梨花给他吃了生肉,他叹气,“外面有猎物,我出去不会饿肚子,留在这儿,会给你添麻烦的。”
他的嗓子在癫狂咆哮中哑了,语速慢了许多。
梨花略作沉吟,淡淡道,“不麻烦。”
“我出来好几天了,你堂姐看不到我会着急的。”吃饱餍足后,他靠墙坐着,狰狞的眉眼平静了许多,“我知道李解杀人不眨眼,但青葵县不是那么好进的。”
梨花像听到什么好笑的事,“你担心李解?”
赵广昌一噎。
李解就是梨花养的狗,他怎么可能担心他?
赵广昌感觉到脸上有东西在流,抓着衣服擦了擦,压着脾气道,“他要出了事咱赵家不就少了个帮手吗?”
梨花冷笑了声,没接这话。
赵广昌又道,“我这病说来就来,一来就不受控制,你留我在村里惹出事怎么办?”
他一副为梨花考虑的口吻,梨花却没什么表情,只道,“这病能治,大伯你好好配合,过阵子就好了。”
她鼓励赵广昌,“我能治好罗大郎他们脸上的脓疮,也能治好大伯你的。”
“......”赵广昌装不下去了,“我不治。”
他费尽心思才养出这副面孔,只待身形变化就能控制山里人向他臣服,治疗的话,之前付出的就前功尽弃了,他压着眉又说了一遍,“我不治。”
“你会死的...”
吓唬谁呢,岭南那么多嗜血者都活得好好的,怎么到他就会死?赵广昌不信,“死就死吧,若非为了二娘和四郎,早在荆州我就死了,苟活这么久我也该知足了。”
这可不是赵广昌会说的话,梨花想了想,“既然这样,我就不让大伯进食了哟。”
“......”
“正好,我答应为大伯你收尸,如此也算兑现承诺了。”
“......”
赵广昌自觉已收敛了脾气,奈何遇到梨花就想发火,他咬了咬牙,“你想饿死我?”
“哪儿会...”梨花装无辜,“这不是大伯说不想活了吗?村里几百多张嘴要吃饭,我寻思着大伯想死那就省些粮食下来。”
赵广昌气得深吸了口气,质问,“谁想死了?”
“你不是说活腻了吗?难不成我理解错了?”
“......”
这两年,对上梨花赵广昌就没赢过,当即闭嘴不说话了。
梨花耐性极好,“大伯不吭声是叫我说中了?”
“......”
“罢了,我晌午再来吧。”
梨花叹息着走了,留赵广昌憋着一肚子火没地撒,只能唤赵广安,“三弟,给我开门!”
赵广安给梨花盛饭,骤然听到屋里的咆哮,身子哆了下,硬着头皮回,“大兄你都想死了还出去干啥?老实待着,死后我把你的骨灰带回村安葬。”
“你说什么?”赵广昌凶不过梨花,却没怕过这个弟弟,“皮痒了是不是?”
赵广昌缩脖子,惊觉里面的人出不来,胆子又大了,“皮痒你拿我怎么着?”
不信赵广昌能揍他...
“三娘,待会我找几块铁皮把缺口封起来怎么样?”
“小心大伯挠你。”梨花说,“叫包家兄弟做。”
罗四和他阿兄去了青葵县,梨花身边的嗜血者就属包三郎最厉害了,赵广安点头,“那我晌午给他炖肉汤喝,对了,李解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啊?”
李解去周围村镇搜东西去了,哪日回来没个定数,梨花问,“阿耶找他有事?”
“我看你大伯好像挺怕他的,想着让他留在你身边保护你。”
眼下李解和闻五都不在,梨花遇到危险怎么办?
梨花道,“有包三郎他们呢,我不会有事的,倒是阿耶你别到处走,小心碰到巨虫。”
“阿耶能去哪儿啊?”
住进来后他就只去过草篷找两位大夫,其他时候都在院里晒药碾药,没空串门的,想到什么,他把碗给梨花,跑进屋拿自己新碾的几颗药,“三娘,你带着。”
他不会制药,用石头将药碾成颗粒是跟族里人学的。
族里人开荒,手脚或多或少会受伤,嫌回家敷药麻烦,便想法子将外敷的药碾碎搓成颗粒存放,需要时拿出来泡水化开敷在伤口处就行。
这几颗药是艾草做的,梨花闻了闻,“煮过了?”
“对啊。”赵广安说,“这是口服的药,我原本想制外敷的药,但不容易成型,一碰就坏了,问叶大夫有没有法子,他说草药煮软后加迷糊搓成粒容易,我就试了试,没想到真搓出来了。”
他知道昨晚梨花出去了,心知她不想自己跟着,就在屋里捣鼓药呢,“外敷的药粒我再想想法子。”
族里人制作的药就
特别容易散,因此只能装竹篮或者竹筒里,梨花常常外出,危险防不胜防,用的药尽量放在身上,所以还得想法子。
梨花捏了捏药粒,“外敷的药量大,搓成粒得多大啊?”
“没法子啊...”说着,赵广安脑子灵光一闪,“三娘,你说外敷的药制成茶饼大小怎么样?”
圆粒带着身上占地方,茶饼压扁了就不占地方了呀,赵广安雀跃起来,“我再问问叶大夫,看他有没有什么法子。”
他能为梨花做的事不多,想到一桩就迫不及待起来,甚至顾不得吃早饭就出了门。
梨花忙了一宿,吃过早饭洗了碗就回屋睡了,睡醒就听到院里响起叽叽喳喳的声音。
几乎都是赵广安一个人在说。
“对,就是这个石碾子,想不到地儿不大,竟有碾药的家伙...”
“汤大郎,你们再用点力...”
梨花打开门出去,看到的就是赵广安指挥汤家兄弟碾药的情形。
族里人碾药用的石槽,将晒干的药材丢石槽里,两个抱着石头前后反复碾磨,而院里的家伙不同,两边细中间略宽的圆滑石槽,汤大郎坐在前端,双手搭在圆形石板两边的木头上,先往前推,然后往回拉。
看到梨花,赵广安得意的炫耀碾药的工具,“三娘,回头让你堂伯他们也弄个这样的石槽,碾药可快了...”
修缮房屋开荒时,大家将镇上的东西清理出来放庙里的,需要什么去庙里找就行,他想找个铁锤,不料大夫认出这是碾药用的,他赶紧叫人抬回来了。
“三娘,这个可省力气了。”赵广安笑眯眯的说,“你看汤大郎都没流汗水呢。”
族里的石槽不怎么平整,碾药的石头重,必须要两人才能挪动,几个回合,碾药的人累得不行,哪儿像这个一人就能操纵。
天仍有些昏暗,但地面干燥,不像下过雨的,梨花说,“好用就行,阿耶,包三郎他们呢?”
“出去找巨虫了。”
新益村耗费了大家不少心血,嗜血者不想村子被毁,回屋眯了会儿就出门了,赵广安说,“他们说有事会回来禀报,让你不用去了。”
他们会爬树,带着梨花反而碍事。
尽管包三郎嘴上没说,但赵广安看出来了,“三娘,你就在村里看着大家干活吧。”
屋子有了,接下来就是建围墙,赵广安去庙里时,好多人在外面挖地基呢,估计过够提心吊胆的日子了,大家不想建泥墙,而是准备建石墙。
都卯足劲挖地基等闻五他们的石头呢。
梨花去村里走了圈,挖地基的,撒种的,开荒的,田野里满是忙碌的人影。
大人忙,孩子也没闲着,晒草,抬水,烧火,都在帮着做事,乍一眼,以为回到刚进山谷刚开荒建屋那会,因为经历过动乱,所以大家格外珍惜眼前的宁静,齐心协力,任劳任怨。
她去草篷看了眼,随后循着包三他们的踪迹进了山。
到第二座山头时,闻到了似曾相识的腥味,跑上前一看,包三郎他们正坐在巨虫断裂的爪前擦脸上的汗,听到动静,包三郎回头看了眼,朝梨花咧嘴,“十九娘来了啊。”
刚认识他们那会,他们口齿都不太清晰,随着病情好转,咬字清楚了许多。
“有没有受伤?”梨花摸出口鼻巾戴上,边说边上前。
包三郎看了眼破口子的衣服,“皮外伤,不碍事的。”
他已是嗜血者,受点伤没什么的。
梨花看了眼他们的伤,寻了些止血的草药给他们,“附近还有虫子吗?”
“应该没了。”包三郎观察细微,“这玩意似乎不喜欢群居,似乎也不会觅食,我们找到它时,它软塌塌的趴在地上...”
竹壳虫以竹叶竹笋为食,赵广昌父女两强行改变其饮食,估计让它混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