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360节
作者:
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10 字数:3761
“那就翻山...”梨花当机立断,“罗大,我给你们弓弩,你们断后,其他人继续往山上跑...”
她打手势,让其他人继续跑,然而大家都站着不动,“你呢?”
“我和罗大他们一起。”
“不行!”赵广安反对,“你不会爬树,落那些人手里了怎么办?”
他可记得铁笼里的汉子想要她耳朵来着。
他还要再说,突然狂风大起,灯笼一飘,霎时黑了下来。
那些人的灯笼也熄了。
黑暗中,罗大的声音再次响起,“以大家的脚程,翻过这座山到村庄最早也明天晌午了,那儿既是安顿士兵家眷的地方,肯定有重兵把守,大家若日夜不歇的赶路,哪儿有力气进村...”
他道,“我提议找个隐秘的地休整,我带人击退那群人就与你们汇合,等休息好了,咱再一鼓作气冲进村。”
只要不让梨花涉险,赵广安什么都答应,因此,他第一个附和,“就这样,三娘,你随我们寻地等罗大他们。”
说完,伸出手拉梨花,“罗大有经验,咱听她的。”
熄灭的灯笼点不燃,梨花摸黑将东西递出去。
情况紧急,罗大没问弓弩哪儿来的,东西接过手就分出去,“十九娘,往右跑,右边有山泉水,山下喝的水都从那儿来的。”
“嗯。”想到什么,梨花又递了个竹盒塞到罗大怀里。
罗大一抱住就双眼放光,“十九娘...”
“动作快点。”梨花往前走,“解决掉他们就走。”
“好。”
其他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感觉罗大的声音亢奋了许多。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太饿了,隐隐闻到了肉香,罗四叮嘱兄长,“水囊里没水了就接雨水喝,别碰山里的东西。”
进山前,每个人身上都装了干粮,吃十来天不成问题,所以他不担心兄长饿肚子,就怕他渴了乱喝水。
“晓得了。”罗大郎回了句云州话,然后就往树上去了。
重新摸黑往右边山里去,大家不可避免的撞到了那些竹笼子。
竹笼子编织得细密,上面又搭了层草篷,是以里面有动静大家伙也不知道是啥。
况且,逃命的关头,没人对这些玩意感兴趣。
赵广安一直拉着梨花的手不肯松开,且不知是不是害怕梨花回去,走两步他就要喊一声三娘,然后梨花应声了他才敢呼吸。
后面响起鬼哭狼嚎的哭喊咒骂时,梨花发觉牵着自己的手收紧了。
她心里不是滋味,“阿耶,我在呢。”
被赵广安护着,她一路没再被枝桠刮着,但雨水冲刷下来的碎石磕着脚很难受。
不知过去了多久,后面那些声音消失时,前面的罗四喊,“没有竹笼子了。”
赵广安心头一喜,“看到山泉池了吗?”
恍惚想起到处都是黑的,即使有山泉池哪儿看得见?他整个人失落下来,“没走错方向吧?”
呢喃的话,罗四是听不到的。
不过有人也有这个担忧,替他问了出来。
罗四回,“等我阿兄回来就知道了。”
罗大郎从军多年,辨别方向这种事是不会出错的。
这时候,有个行伍出身的人确实能让人踏实。
谁知,左等右等也不见罗大郎他们找来,眼瞅着雨渐渐小了,追他们的士兵速度会越来越快,大家急忙找梨花拿主意,“十九娘,我们还找那山泉池吗?”
夜风呼啸,吹得树木宛若狼嚎,一人问完,所有人都沉默下去。
梨花问罗四,“前面是什么地方?”
半路上,她给了罗四一根火折子,让他感觉不对劲时就吹亮火折子瞧一瞧。
“我看一看。”罗四答了一声,然后往前几步。
下一刻,萤火似的光亮起,罗四喊,“竹林。”
这儿的地势比其他地方陡,但脚下没了碎石,脚踩上去软塌塌的,估计是竹叶所致,她说,“咱去竹林里找找,再找不着山泉池,咱就不找了。”
罗四他们先去探路,梨花她们在后面跟着,从铁笼子里出来,他们就饿得不行了,坚持到这已是筋疲力尽。
然而梨花没有发话,哪怕干粮在怀里兜着也没人偷吃,就在他们以为无功而返时,探路的人去而复返,“找到了,但不知道是不是。”
竹林深处,有个浑浊的水池,水池边铺着竹子,竹子延伸到山下。
今夜风大,竹子与竹子相连的地方被风吹断了,梨花过去时,罗四小心翼翼护着火折子的光让梨花看,“照我阿兄所说,山里人喝的山泉水都来自此处的话,那这儿应该就是了。”
说完,他举起火折子往四周照,“我看看附近有没有人。”
一圈下来,人没瞧见,瞧见了一间草篷。就在水池左边几米位置,草篷后有面石壁,石壁上有凿出来的石阶,估计极少有人走,石阶上布满了青苔。
赵铁牛看了后立马想到了树村西面那片石壁,赶紧回去告诉梨花,“上面怕是有人。”
“咱吃点东西就走。”梨花靠赵广安坐着,草篷四面通风,待久了肯定会生病,她说,“你让罗四过来歇歇,我去捡点柴火回来。”
第239章
黑灯瞎火的又下着雨,哪儿有柴火捡?
赵广安不肯,伸手抓她,只抓到斗笠上滴落的雨,吓得他声音一抖,“三娘...”
哗哗作响的竹林里,梨花的声音在草篷外响起,“我很快回来。”
大家蓑衣里的衣服是湿的,走着恐不觉得冷,一停下来估计就浑身冰冷难受了,所以必须弄点柴回来烤火。
她弓着腰,双手护着刚吹亮的火折子往前,尽量离草篷远点。
之前拿灯笼是迫不得已,眼下大家伙肩挨肩的坐在草篷里,她再凭空拿出一堆柴就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何况,她并没囤柴火。
棺材就那么大点地,逃荒时,她只囤了米面粮油衣衫鞋袜,在棺材外绑上箩筐后,她囤了锄头药材,进山后,她用木棺做支撑,在堆满货物的棺材上放上木板,拼接成了上下两层的木架。
木架最上层放的武器,给罗大他们的弓弩就是这么来的。
此刻木架已经空了,她将木板劈断,又将锄头上的木棍拆下来...
没错,她囤了五花八门的东西,但就是没有柴火。
木棍砍成几小段后,见底下木板最左侧的酒坛好像没怎么动过,已经想不起里面装的什么了。
她揭开压坛口的粮包一瞧,浓郁的酒味扑鼻而来。
不是清新的果香味的酒,而是纯正的米酒。
她想起来了,在粮食铺时,她将赵广昌的酒坛收进了棺材,进山后的冬天很冷,她隔三差五给赵
广安喝这个酒,去年山里酿了刺泡儿酒,赵广安没再问过,加上她又去了荆州,都忘记还有这么个酒坛了。
坛子里没多少酒,去西陵县后,她将买的酒倒了进去,是以这会儿坛子仍是满的。
她腾了个小罐子装酒,然后抱着那些柴火往回走,边走边喊赵广安,“阿耶,你们在哪儿...”
双手不空的她没办法用火折子,只能站在原地等。等的间隙,还得让柴火和罐子淋雨,这样才不让人起疑。
赵广安本就担心她,她一走,他就摸到草篷的柱子边候着,听到梨花的声音后,他焦急地喊罗四,“快,三娘叫我呢,快把火折子给我。”
雨已经停了,但竹林里仍淅淅沥沥的,借着蚕豆似的光,赵广安和罗四快速往声音的源头跑去,待看到梨花怀里满满当当的柴火后,赵广安又惊又喜,“哪儿来的?”
梨花胳膊肘指了下后面,“估计有人吃独食偷藏了酒不小心被我找到了。”
赵广安垫脚扫了眼,声音低了几分,“还有吗?”
“都在这儿了,阿耶,我闻罐子里的好像是酒...”她的斗笠往后斜得厉害,以致额头鼻尖扑满了雨,但她嘴角上扬,显得很开心,“快接着,我抱不动了。”
赵广安忙不迭伸手抱起柴棍上的罐子,喜上眉梢的说,“还真是酒。”
对于梨花的话,他没有丁点怀疑,嘴里喃喃自语,“有酒怎会没有下酒菜?”
梨花怀里的柴被罗四抱了去,她故意甩了甩胳膊,装作累着的模样道,“即使有下酒菜估计也被雨冲走了,幸好罐子重,否则哪儿会便宜咱?”
“也是。”赵广安心里的那点遗憾瞬间没了,“有柴和酒该知足了。”
回去时换梨花举火折子,没风的缘故,火折子的光亮了许多,赵广安怕罐子摔了,专心看着脚下,罗四则时不时偷瞄梨花,似乎有话想说。
他虽是个粗人,却也知道有两件事不同寻常。
一是梨花给的灯笼,二是阿兄他们的弓弩。
梨花哪儿来的?
注意到他的视线,梨花泰然自若的问他,“有事?”
委实心里太好奇,罗四不由得问,“十九娘怎么弄到的灯笼和弓弩?”
梨花不讶异他会这么问,她独自出来捡柴火也在琢磨怎么解释,蓑衣和武器可以说背篓里拿出来的,灯笼和弓弩没法说。
她道,“我摸到那些竹笼子了,最开始很害怕,害怕里面窝着难民,可连续好几个竹笼子都发出声响,我以为是坟包,就大着胆子把手伸进去摸了下...”
赵广安不知道还有这事,好起来的脸霎时白了个彻底,拉过她仔细检查,“你,你没被咬到吧?”
“没。”梨花吸了吸鼻子,一副害怕不已的样子,“我反应快,摸到灯笼就缩手了。”
竹笼子里有灯笼似乎说得过去,罗四垂眼思索时,梨花接着说,“那些被关押的人喝的血就是这么来的,他们养牲畜,但不直接杀,而是放它们的血,好几个竹笼子都有血腥味。”
想到石槽里凝固了多层的血,罗四不作声了。
梨花又说起弓弩,“那些士兵把背篓和弓弩堆在一起,我拿背篓时顺便拿了些弓弩,不说是怕你们觉得我惹麻烦...”
士兵发现弓弩少了肯定会搜查谁拿走的,她们逃出来了还好,若还
在铁笼子里,肯定会遭报复。
说完,梨花低下头去,“我是不是做错了?”
“没错!”赵广安拉过梨花,愤慨道,“那些弓弩是对付咱的,我要是你,我不仅拿,我还烧了一了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