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368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10      字数:2828
  闻五道,“罗大会不会想多了?”
  村民们真要那般阴险,怎么还不出来抓他们?难不成想跟着他们到戎州?
  梨花反复回想进村后的点滴,谨慎起见,决定先离开这儿。
  于是,天晴后抱着竹子出去晒了两日,连夜做好木筏就准备走。
  是夜月明星稀,风吹得芦苇东摇西晃,梨花她们搬粮食时,寂静几日的村子方向忽然响起沙哑的嘶吼声。
  罗大大惊失色,“益州兵来了。”
  “快点。”梨花焦急催促,“暗道的粮食搬不完就扔江里。”
  绝对不能留给益州兵。
  另外还有村民们提前收割的大菽,倒江里喂鱼也不给他们。
  三辆竹筏,全部沉下了半截,罗大舍不得粮食,扛起麻袋就往竹筏上扔。
  梨花先上船,眼瞅着视野尽头亮起火光,唤罗大,“剩下的粮食扔了,赶紧上来!”
  益州兵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手里铁链拴着的人,明明穿着衣衫,却像猴子似的以手称地行走。
  速度快如闪电。
  “罗大,快上来!”
  拉着竹筏的绳子不
  堪其重快要断了,晚了就上不来了。
  罗大拎着两袋粮食跑出暗道,“来了。”
  里面还有十来袋粮食,来不及了,他将粮袋丢上去,回头捡起地上的火把扔向山洞。
  这时,连着竹筏和树枝的绳子啪的一声断开,罗大奋力一跳,跳上了竹筏。
  同时,脖子上系着铁链的人涌进芦苇,朝她们龇牙咧嘴的怒吼。
  江水湍急,有些控制不知方向,担心梨花娇小被风刮了去,罗大再次将梨花和自己拴在一起。
  夜色下,竹筏顺水而下,方才渐渐靠近的火光忽然又远了起来。
  待到了水势平稳的区域,梨花坐在竹筏上,汗水湿了后背。
  闻五亦是劫后余生的疲惫,“十九娘,你看到了没?”
  火光亮起时,那些铁链拴着的怪物,姿势诡异,和山里的四脚凶兽没什么区别。
  益州哪儿是培养嗜血者,分明是养牲畜。
  “看到了。”梨花目光分外冷静,“益州的嗜血者身型娇小,暴戾怕是不输岭南那边的。”
  这趟出门,想办的事没办,还差点把命搭进去,闻五不禁有些沮丧。
  “十九娘,他日跟益州交手,咱有胜算吗?”
  梨花如实道,“以多打少肯定是有的,岭南人何等凶残,不照样死于咱手了吗?”
  似乎还真是这样,闻五打起精神,“这次回去,还得跟李先生朵学学才行。”
  刚刚那些嗜血者挣脱铁链后跟疯狗似的,都跑出残影了。
  “也不知他们会不会爬树?”
  “大抵是不能的。”缓过劲儿来的罗大背靠粮袋坐下,“不仅如此,他们还怕水!”
  罗大曾是嗜血者,了解嗜血者有多疯狂,那些人若不是怕水,跳江也要追上来。
  闻五大大松了口气,“那就不怕他们顺江而下攻打咱了。”
  只要不走水路,他们就有法子应对。
  谨慎起见,罗大说,“这次回去,咱还是要抽些人手临江的地方挖些陷阱才行。”
  梨花也是这么想的。
  江水时而急时而缓,好几次差点撞到倾倒的树木翻了。
  磕磕绊绊在江上飘了两天,终于到了。
  不知谁在岸边插了根竹子,上面挂了块破烂的布,布上用炭写着“到岸”二字。
  竹子旁,隋氏坐在草垛上,身前吊了个铁炉,炉子冒着热气,模糊了隋氏的神色。
  约莫听到动静,隋氏倏地抬起头来。
  “十九娘!”她激动跑上前,“这儿,这儿…”
  “我阿耶他们可安全回来了?”
  “三东家他们回来好几日了,因怕你们乘竹筏回来过了地,专程叫我来这儿等着的。”
  分别多日,隋氏黑了许多,但也更精神了。
  靠岸后,她忙从炉子里盛出一碗粥,“饿了吧,我熬了粥。”
  梨花道,“先搬粮食。”
  隋氏没问粮食哪儿来的,待罗大他们合力将竹筏拉到岸边她就放下碗去帮忙。
  竹溪县里能用得东西都叫人搬空了,如今就是片废墟。
  隋氏推着车来的,正好用来运粮食。
  “三东家他们回来后,沿着江岸劈了条路出来……”否则满地的枯枝杂草累死个人。
  梨花唔了声,专心走路,慢慢的,心头生起一丝疑惑。
  干旱以来,随处可见白骨,可这一路走来,既无白骨,也无残肢,怪得很。
  不过进入奎星县地界,疑惑顿解。
  小路两侧,树上挂满了尸骸,像某种神秘的祭祀仪式。
  山风吹过,白骨相互碰撞,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声响。
  隋氏解释,“李小郎吩咐的,说是恐吓觊觎咱合窳国的人。”
  “这法子好。”
  李新村越近,阴森恐怖感越重。
  待高高的围墙出现在视野里,一行人无不惊讶的停下了脚步。
  只见泥土堆砌的围墙上插满了竹竿,竹竿上的破布随风一晃,仿佛在招谁的魂,外墙这面,更是布满了累累白骨。
  村口的门楼上亦挂满了头骨,日光下,白骨幽幽泛着光。
  明明艳阳当头,却无端令人胆寒。
  隋氏与有荣焉,“凶残不?”
  罗大呆滞的点头,“凶残。”
  不知岭南人怕不怕。
  隋氏捂嘴笑了笑,“不枉费村里人捡了半个月的尸骨……”
  “……”罗大默然。
  放哨的村民认出梨花的身形,奔走相告,不多时,村民们齐齐涌了出来,“十九娘,你总算回来了,再不回来,三东家就把汤家拆了。”
  赵广安回来后就让汤九画图纸造船,给汤九烦得头发掉了一大把。
  就刚刚,汤九回家吃饭还叫赵广安追着骂了一路呢。
  “汤九虽是秀才,但压根不会造船,连赵大匠都不如呢。”
  “赵大匠自认比汤九厉害,这几日天天在家研究。”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脸上满是久别重逢的欣喜。
  然而梨花的脸色有些发白,汗水大滴大滴往下掉。
  渐渐的,人群安静了下来。
  片刻后,有人开口,“十九娘的行李可都带回来了?要不要我们帮忙?”
  他们看到推车上的粮食了,知道十九娘有本事,这粮食多半抢的益州的。
  梨花张嘴,“闻五在江边守着,你们推几辆车去接他。”
  “好呐。”
  村里人此起彼伏的欢呼,紧接着回村推车,意气风发的往竹溪县去了。
  隋氏背着铁炉,隐隐感觉梨花神情不对,正欲出声询问,但见梨花像软骨似的栽了下去。
  她匆忙伸手扶她,因干活晒黑的脸煞白,“十九娘!”
  第245章
  在益州时,梨花因淋雨而身体不适,这几日一直强撑着。
  如今回到熟悉的地方,身体一放松,多日的疲惫如排山倒海般袭来,她再也无法坚持到家。
  她似乎很久没有好好休息过了,只觉得眼皮沉重,耳边嗡嗡作响,身体摇晃不定,仿佛仍在江上漂泊。
  她不知道自己这一晕倒,把赵广安吓得不轻。赵广安以为她感染了瘟疫,趴在床前哭得死去活来。
  虽然梨花得疯病时,他也没少哭,但都是背着人偷偷抹眼泪,哪像现在这般痛哭流涕。
  李解安慰他说:“隋婶不是说十九娘身上没有伤口吗?她可能就是太累了,睡醒就没事了。”
  “那为什么会发烧?”赵广安握着女儿的手,泪眼朦胧,“她以前睡觉从没这样过。”
  “她为了躲避益州兵淋了雨,之后又在潮湿的暗道里待了几天,可能是着凉了……”
  村里的两位大夫也是这么说的。
  赵广安吸了吸鼻子,“那三娘什么时候能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