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381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10      字数:3343
  望乡村的地不适合开垦,大家都往别处开荒去了,村里并没什么人。
  雨顺已经很久没见过梨花了,乍然看她又长高了,欣喜的跑上前,“赵三娘,还真是你...”
  旁边架着铁炉,里头的水噗噗噗冒着泡。
  估计害怕有人冒充,特地烧水候着的。
  他的嗓音变化大,害怕梨花忘了他,主动道,“我是雨顺。”
  “认出来了...”梨花端详他一眼,笑道,“长高了。”
  雨顺不好意思的笑了,“村里伙食好,个子蹿得快,不止我,泥鳅他们也长高许多...”
  梨花将望乡村的事交给他们打理,他们若不长结实些,哪儿震得住村民。
  雨顺让烧水的村民灭火,领梨花他们往村里走,顺道介绍翻新的围墙,“山里猛兽多,时常翻进村伤人,大壮叔就叫我们把墙砌高点...”
  墙高四米,挡住了村里的房屋。
  墙里没什么变化,柴火,草药,木炭,全是日常需要的。
  梨花说,“村里没什么事吧?”
  “没有。”
  荆州难民涌来那会闹了一阵子,后来全解决了,平日挖回来的草药也分配得很均匀,他要领梨花进屋坐,梨花拒绝了,“之后还有要事,等我回趟族里再过来。”
  雨顺注意到罗大他们了,不敢耽误梨花,“那你务必来一趟。”
  他们自己酿了果酒,等着梨花回来一起喝呢。
  梨花点头,领着一行人往西边去了。
  隐山村也只有几个守村人在,知道梨花差点死在益州,窦二娘子看到梨花就泪雨如下,“十九娘,人各有命,我们不指望找到二郎他们,你莫再冒险了啊。”
  梨花救了她们,她们哪儿有脸奢求她帮忙寻回从军的丈夫?
  而且丈夫受命于益州,若和梨花打起来,叫她有何脸面苟活于世?
  梨花不知赵铁牛怎么说的,乖巧道,“不去咯,以后都不去咯。”
  隐山村的地里种的全是庄稼,树村亦是。
  树村只剩有树屋的树,其他树全砍了,木头堆在路边,不知是不是下过雨,木头上长出了菌子来。
  村里静悄悄的,唯有十几个孩子守着铁制的高炉烧炭。
  看梨花身后的人凶神恶煞,怯懦的不敢靠近,只隔着段距离和梨花说,“十几娘,我们晒了果干,你要吃吗?”
  “好啊...”梨花拿出山里摘的青果,“我也有果子给你们。”
  青果酸涩,赵广安说村里的孩子们最喜欢这个味道,于是把树上的青果全摘了。
  孩子们高兴的攀着树爬回家,捧着珍藏的果干给梨花,“阿娘还晒了兔肉,锁在柜子里,我拿不到...”
  阿娘说等十九娘回来就吃肉,那岂不今天就能吃到肉了?
  “十九娘,晚上我给你拿肉吃。”
  “好啊...”梨花将半筐青果给她们分了,“我还有事,先回谷里了啊。”
  光秃秃的山顶建了几间茅屋,屋顶在太阳下泛着金光,梨花心情愉悦,走进山洞竟有种数年没回家的感觉。
  待石门打开,只见往日清幽的山谷热闹不已。
  追逐的孩童,嬉戏的水鸭,叽叽叽乱跑的小鸡,还有到处乱窜的兔子。
  赵广安有些不适应,同守门的堂兄说,“咋这么吵?”
  “今年敷的鸡鸭多,能不吵吗?”他仰起头,朝山谷大喊,“大壮,三娘回来了,赶紧让大家伙杀鸡啊...”
  族里的鸡味道比野鸡好,赵广安忍不住流口水了,“三娘,咱先回家。”
  梨花刚从木篮下地,不远处就围来许多人。
  明明是族人,梨花却总觉得陌生不已。
  “三娘比上次出门又高了些,三婶见了肯定高兴,你不知道 ,她整天都去庙里跪拜,望你平平安安回来。”
  “你铁牛叔说你去益州了?那么凶险的地哪能去?你别犯糊涂啊...”
  “咱现在衣食无忧,哪儿需要你犯险?”
  众人七嘴八舌的,还是赵大壮挤进来把人轰开了,“三娘刚回家,不能让她耳根子清净会儿吗?”
  其他人立即闭嘴。
  赵大壮拿过赵广安的背篓,走在梨花身侧道,“昨个儿东高村来消息说益州城空了,问我要不要派人进城搜罗物什,我让你铁牛叔他们去了...”
  其他人听得翻白眼,心道让我们安静,你自己不也说得起劲吗?
  赵大壮自顾说自己的,哪儿在意旁人的脸色,继续道,“族里又敷了两百多只鸡鸭,等几天全送到新益村那边如何?”
  鸡鸭吃草也能长,不费粮。
  梨花道,“行。”
  然后给他介绍罗大等人,赵大壮微微颔首,“往后三娘就劳烦你们照顾了。”
  梨花是做大事的,必不会长久的待在谷里。
  罗大拘谨的回道,“哪儿的话,这一路十九娘照顾我们更多。”
  没有十九娘,他们可能死在荆州的战场上也不一定。
  两人寒暄几句,梨花问起老太太。
  往日回来,老太太的嗓门最嘹亮,今个儿怎么没听到老人家的声音?
  赵大壮说,“你四奶奶病了,她在屋里陪她说话呢...”
  他娘年纪大了,年轻时攒的病全冒了出来,估计就这半年的光景了。
  梨花震惊,“四奶奶怎么了?”
  “年纪大了都这样。”
  刚知晓这事时,他不知怎么面对,他娘宽慰他,“娘活到这个岁数已是喜丧,还有家人亲戚陪伴,死前丰衣足食,死后有棺有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了?”
  可他知道,没有戎州这场灾祸,他娘可以活得更久些。
  看着这个侄女,他轻轻叹息了声,“你四奶奶要是看到你肯定高兴。”
  他娘曾嫉妒梨花比自己孙女聪明,可日子安定后,她最常夸的就是梨花。
  夸梨花不仅聪明,更重要的是有福气。
  世上不缺聪明人,只有福气重的人才能惠泽族人。
  梨花弯眉笑起来,正想说点炫耀话,就见两位老太太互相搀扶走上桥,她挥挥手,高声喊道,“阿奶,四奶奶。”
  老太太笑得满脸褶子,同身边人道,“我就说你耳朵聋吧,我都听到他们喊三娘了你还说没有,哼...”
  “少装了...”牙齿掉完了的老吴氏哼哼,“你要听到早甩下我出来了...”
  想到什么,她错愕的偏头,“老实说,你眼睛是不是不好了?”
  老太太自是不服,“你当我是你呢。”
  两人不对付了一辈子,大家伙不指望她们能和好了,因此听到这话,只能两边哄,“三娘刚回来,我们就在地里,所以来得早些。”
  有人帮腔,老太太更为嚣张,“听听,我没乱说吧?”
  老吴氏斜眼,“你就装吧。”
  梨花就是老太太的命根子,有了她,老太太哪儿还管妯娌是死是活,拉着孙女看了又看,已不再清明的眼里满是笑意,“我家三娘又长高了。”
  “可不是吗?”不知什么时候,梨花比老太太高出大半个头了,她搂过老太太的肩,“我能给阿奶遮风挡雨了。”
  老太太眼里笑出了泪花,“我就知道三娘最孝顺。”
  前两年老太太的牙口就不好,掉牙掉得多,眼下已只剩四五颗了。
  明明其乐融融的场面,赵广安却忍不住想哭,红着眼眶走上前,“娘不是说我最孝顺吗?”
  老太太笑眯眯的伸手拉他,“你和三娘最孝顺。”
  赵广安挤走眼泪,骄傲道,“当然啦。”
  老吴氏腿脚不便,赵大壮背她回去的,想背她回屋躺着,她不让,非要赵大壮把椅子搬到院里。
  梨花同族人说话,她就坐椅子上听着。
  等赵大壮转身拿扇子的工夫,她已经闭上了眼。
  小吴氏蹲在椅子前,其他人围坐在旁边默默抹泪,见赵大壮冷着不动,哭道,“婶子走得很安详。”
  甚至还跟梨花说了话。
  说她承了梨花的福才活到现在。
  老吴氏的死让梨花始料不及,她以为,村里太平,老人家能活许久。
  老太太也没想到妯娌走得这么快,握着梨花的手颤了颤,沙着声道,“她倒是走得洒脱,连句话也不给老四留下。”
  梨花哭花了脸,仍配合的问道,“四爷爷呢?”
  “山上指挥人盖房屋呢...”
  梨花仰起头,只觉得阳光刺眼,眼睛根本睁不开。
  老太太伸手搂过她,轻轻为她擦泪,“莫哭,你四奶奶说了是喜丧,咱高高兴兴的送她出门。”
  四爷爷回来时,家里已经给老吴氏换上新衣抱进了棺材里,四爷爷踉跄了下,佝偻的背更驼了,他唤赵大壮,“后事就按你娘说的办吧。”
  丢下这话,他又回了山上。
  祖坟的地早就选好了,老吴氏出殡这日,梨花才知族里还死了长辈。
  赵书砚带着妻儿回来了,赵青山和赵三壮也从益州城赶了回来。
  赵三壮扶着棺,哭成了泪人,赵铁牛更是哭得地动山摇。
  还是赵大壮听不下去骂他两句才安静下来。
  在近溪村时,梨花也曾吃过丧席,那时懵懂,心思都在席面上,进山后,二堂爷的去世才让梨花感受到亲人过世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