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426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10      字数:3549
  北边有罗大盯梢,益州有任何举动,他们收到风声有提前部署的时间,南边也该如此。
  梨花道,“这事我让白家人去办。”
  云岭村也在建房,年前还是寥寥几间屋舍,再来已是房屋鳞次栉比的村落了,鲁小五惊奇的睁大了眼,“这...我...我家去哪儿?”
  被新房一衬,围墙里的旧房子已是平平无奇了。
  梨花往村里眺去,鲁小五拔腿狂奔,“我家哪儿去了?”
  村民笑眯眯给他指旧居。
  村道两旁的草拔得干净,人走在其间,仿若走在热闹的村里,鲁小五不适应,气喘吁吁的跑回来问梨花,“住这儿会不会太吵啊?”
  汤九郎失笑,“热闹点不好吗?”
  他看向蜿蜒的官道,“往后不乱了,在那儿建个客栈,往来住店的商旅肯定多。十九娘,外村人能来这边建客栈吧?”
  “能啊。”梨花没想过几州间互市的情形,说道,“不占用村里的地就行。”
  她没问汤九郎是不是看上了那块地,因为太遥远了,在云岭村住了一宿,翌日她沿着官道先去新益村,村里人忙着春耕,全村都出动了。
  赵大匠领着年前收的徒弟来找梨花,和她商量造船的事。
  有了图纸,大船还是造不出来,他决定改造体型小点的船,问梨花拿主意。
  梨花说,“去年造的船就仅够了,但竹筏可以稍微改进下,能否在竹筏底部增加些重量,能更轻松的控制方向...”
  “那我回去想想...”赵大匠带徒弟过来露露脸是因为造船不用干农活,为避免村里人说闲话,得让梨花知会村里一声,他说明缘由,梨花着手就让李解去办了。
  新益村的春耕有条不紊,梨花待了一会儿就走了。
  问隋氏要不要和她回谷里。
  隋氏诚惶诚恐,“三娘子不回来了?”
  她以为梨花会住在这儿,竟忘记山谷才是梨花的家,但她习惯新益村的生活了。
  村里大多是像她这样的寡妇,彼此间没有嘲笑,很是自在。
  “要回的。”梨花看出她的心思,“只是我阿奶身体不好,我要回去陪陪她,隋婶你喜欢这儿的话就住这儿,往后我回来也有个热饭吃。”
  最后这话打消了隋氏回谷里的念头,欣然点头,“那我等天暖和了养些鸡鸭,你回来咱就杀鸡吃。”
  “好啊。”
  梨花要去东高村,李解就留在村里打理事务了,分别时,梨花嘱咐他,“我二伯两头跑怕是忙不过来,竹溪县那边你帮忙留意点...”
  “我晓得的。”李解瞄一眼梨花后面的鲁小五,“三娘子保重。”
  鲁小五他们不适应云岭村的热闹,收拾包袱嚷着要跟梨花走,汤九郎私下分析他们是怕赵广从不好相处,决定观望些时日再说。
  无论什么目的,对梨花忠心就行。
  他指了指梨花头顶的兜帽,“有事让乌将军来寻我,看到它,我就回山谷了。”
  “好。”
  新益州村的枝头仍驻着乌鸦,梨花离去时,所有乌鸦都安静的注视着她,直至她消失在官道上,才各自在枝头飞来飞去。
  走出新益村,队伍的人数就很少了。
  等到了东高村,村民们归家,随梨花进山的人就更少。
  待到树村,钻进山洞,就只有梨花和鲁小五和胡大他们了。
  胡大他们已经很久没回来了,跨进山门 ,激动得热泪盈眶,“十九娘,还是咱谷里好啊。”
  屋舍俨然,小溪潺潺,更有家的日子,“不知咱的屋子有没有漏雨...”
  不住人的屋子破得快,梨花回道,“年前族里人特意翻新过,不漏雨,这次回来你们就好好休息些时日,缺什么和我大堂伯说。”
  胡大道,“我们囤了些粮食,给些柴火就好了。”
  “行。”
  赵广安在边上一肚子话想说,哪晓得胡大话密得他插不上话,耐心等了许久,见话题结束,急不可耐道,“三娘,此行可顺利?”
  “顺利着呢。”梨花问他,“阿奶怎么样了?”
  赵广安握着她的手在抖,话声亦略微哽咽,“不太好,文茵回来了,要带走你大伯他们,你阿奶知道后气得晕过去了...”
  “什么时候的事?”
  “前天...”
  已经两日了,他怕老太太忽然去了,寸步不离的守在床前,方才感觉老太太的症状稳住了,想去庙里拜拜,没料会遇到回来的梨花,他红着眼眶道,“你快回去看看他,我...我去庙里祈福...”
  梨花下意识的抓紧他,“大夫看过吗?”
  赵广安落下泪来,“看过了,大夫说也就这两天的事情了...可...可正月大夫也这么说,我觉得他不懂瞎说的,你阿奶就是记性差了点,其他都好好的...”
  说着,他已经泪流不止。
  梨花阿翁去的时候赵广安还小,不懂家人去世的悲伤。
  老太太不同,她是世上最疼赵广安的人,也切切实实疼了赵广安几十年。
  “二伯那边派人知会了吗?”
  “已经去了,不知道是否来得及。”赵广安泪眼婆娑的说完,顿道,“来得及,肯定来得及,你阿奶好好的...”
  ’的‘字刚落下,远处传来浑厚的喊声,“广安,广安,赵广安...”
  赵广安心头一窒,提起一口气道,“咋了?”
  “快回来。”
  赵广安腿一软,差点跌下去,痛哭道,“三娘...”
  梨花亦红了眼,却也伸手扶起他,“走,回家瞧阿奶去。”
  梨花走的时候,老太太就肉眼可见的消瘦,现在更是瘦得眼睛凹陷了下去,她坐在床上,已经不识人了,握着赵大壮的手唤他老三。
  “老三,阿娘给你留了笔银子,埋在床底下的...”
  赵大壮老实应着,听到脚步声,缓缓抬起老人家的手,“三婶,那是老三...”
  赵广安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进门就跪着爬到床前,“阿娘,老三在呢,老三拿到钱了。”
  老太太有些糊涂了,看看赵大壮,又看看床前泪雨如下的人,迟疑半晌,松开了赵大壮的手,“你才是我家老三,我家老三最孝顺了。”
  她的手轻轻落在赵广安头顶,“哭什么,阿娘找到你阿耶后会好好保佑你和三娘...”
  说到三娘时,她话语顿了顿,“三娘呢?”
  梨花跪在赵广安身侧,眼泪像掉线的珠子似的,“阿奶...”
  “三娘啊...”老太太晃了下神,浑浊的双眼好似清明了些,“三娘莫哭,阿奶好着呢,阿奶去那些村子瞧过了,村民们都感激阿奶呢...”
  赵大壮缓缓退到了旁边。
  老太太眼角瞥到他,爱怜道,“这两年大壮你辛苦了啊。”
  赵大壮微微一愣,黝黑的面庞滑下了两行泪,沙声道,“不辛苦。”
  比起外面那些漂泊无依的人,他很满足了。
  “三娘不常在,族里的事你要多费心了。”老太太扁着嘴,说话不受控制的流口水,梨花急忙掏手帕给她擦嘴,老太太笑道,“我家三娘出息,阿奶这辈子以你为荣。”
  “阿奶以为你赶不回来了,看来老天爷对阿奶还是好的。”
  老太太慢吞吞的说完,手滑向儿子的脸颊,轻轻道,“阿娘走了,别哭啊,叫你二兄也别哭,阿娘会保佑你们兄弟的。”
  赵广安握住老太太的手,想说点什么,嗓子啊啊半天也发不出声来。
  老太太笑着闭上了眼。
  赵广安趴在床前,哭得歇斯底里。
  赵广从回来已经半夜,想到老太太死前给他留的话,他抱着棺材大哭出声,“阿娘,儿子不孝,儿子不孝啊。”
  梨花以为还有时间陪伴老太太,三天,五天,她可以讲益州的事给老太太听。
  可惜,再没有这个机会了。
  老太太躺在离家携带的那口棺材里,神情安详。
  下葬这天,赵文茵和元氏她们也来了,梨花没搭理她们,事后才命人绑了她们。
  消失两年多,赵文茵的模样长开了些,五官柔和精致,显然过得不错。
  她被束着双手,却没像从前骂人,“我不知道阿奶生病了...我回来只是想接走我阿耶他们...可堂伯不答应,说要等你回来再做决定...”
  赵广安哭肿了眼,听到这话,粗声质问,“你还有理不成,要不是你撺掇你三婶闹到你阿奶跟前,她何至于气晕过去?”
  不气晕过去的话,老太太少说还能活几个月。
  思及此,他就恨邵氏。
  这事结束,他就跟邵氏和离,往后老死不相往来!
  梨花不知道他的想法,可能受赵漾那些话影响,再看赵文茵,她竟有些模糊的记忆,在岭南人手里的记忆。
  她看向赵漾。
  赵漾个子蹿得快,五官和小时候却大不一样了,脸颊消瘦,风吹就能倒似的。
  感受到她的视线,赵漾哭道,“我不知道阿姐回来了,我什么都不知道...”
  他整天都在铁匠林里,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梨花开门见山,“你想随你阿姐走吗?”
  赵漾看看赵文茵,又看看地上跪着忏悔的赵广昌,“我不走,阿耶也不走。”
  梨花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要看住赵广昌,不叫他害赵文茵。
  梨花道,“你和你娘随你阿姐走,大伯留下。”
  脑袋上套着竹笼的赵广昌顿时抬头,满脸是泪道,“大伯已经知错了,就让随大娘子走吧,我发誓,往后再也不和赵家为敌,再也不给赵家添麻烦。”
  梨花冷笑,“大伯还真是能屈能伸,怎么办,我就是不想放过你呢...”
  赵广昌身形一颤,可怜兮兮的看向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