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作者:小小狼      更新:2025-09-06 08:40      字数:3316
  “你看,你点的都不好吃,我点的却都很不错。”
  江临舀起一口放凉的粥,忍不住评价:“这说明塔罗牌并不准。”
  程路也并不服气:“开什么玩笑?这是因为你根本不虔诚。”
  “你点的那几道菜,怎么做也不会难吃吧?”
  程路也买完单,两人离开粤菜馆,影子被月光拉长,步伐不知为何也被默契放缓,或许是周末的时光短暂,让人舍不得结束。
  江临开车顺路把程路也送回家,车里放着随机播放的城市电台,程路也偶尔会小声跟唱。
  到家打开门后,迎接程路也的不是撒娇的小猫,而是空荡荡的猫碗,和多比幽怨的眼神。他摸了摸自己吃饱的肚子,沉重地叹了口气。
  自己美餐一顿却让小猫挨饿,真是罪过。
  第19章 力量I
  “你好,我叫郑珍珍。”
  高跟鞋的声音在安静的走廊上回荡,每一步都在计算着节奏和落点。女人身上那套深蓝色的职业装格外引人注目,披肩长发被随意地整理至耳后,手腕上的银色手表在昏暗的走廊里反射出一抹细微的光。
  她轻轻叩响了江屿心理咨询工作室的大门。门的另一端很快响起了白桦的声音:“郑女士,您好。”
  白桦带她走进心理咨询室,推门而入,江临正端坐在桌前,目光平静。郑珍珍在门口略微停顿,收敛起那股凌厉的气场。原本的眼神显得有些清冷,然而在这一瞬间,她刻意放松自己,勉强挤出一抹微笑,朝江临点了点头:“江临先生,久仰了。”
  江临起身同她握手,颔首开口道:“郑女士,您好。”
  “我看到您的档案里有提到这几天的睡眠不太好,是因为近期接手的案子吗?”见郑珍珍在自己对面坐下,江临切入正题。
  “嗯……”她把皮包放在桌上,目光打量着江临,沉默许久后低声开口,“我最近接到几起未成年人的案件,都是留守儿童相关的。虽然法律给出了相应的判决,他们的权益也得到了保障,可我总觉得这没办法真正改变他们的成长环境。”
  “这会使您感受到无力吗?”江临递上一个鼓励的目光,适时开口。
  郑珍珍垂眸,声音带有一种不自觉的压抑,表情凝重:“每次看见他们蜷缩着的样子,我都会想到曾经的自己。”
  “我小时候也是个留守儿童。”她清了清喉咙,掷地有声,毫不避讳自己的过去,“虽然现在走出大山,当上一名律师,但那些孤独的日子,我到现在还记得。”
  她扯了扯袖口,目光飘向窗外:“现在给孩子们打官司时,看见他们躲躲闪闪的眼神,就像在跟当年的自己对视。”
  江临笔尖在笔记本上顿了顿,语气温和:“您说看见他们就会想起曾经的自己,具体是他们的哪些状态触动了您,让您想到了和自己有关的哪些经历?”
  短暂的无声过后,郑珍珍开口,表情闪过一丝痛苦。
  “小时候,我和很多留守儿童一样,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家庭暴力、教育问题我都经历过,就连基本的温饱,有段时间都很难维持下去。”郑珍珍手指绞着纸巾,喉咙发紧,“你知道吗,我亲眼看着自己的同伴被家人卖掉——她才十四岁,就被卖给镇上的老光棍换彩礼。”
  她低头盯着桌上的日历,像是数着自己逃出梦魇的岁月:“那时候没人能依靠,每天都活得提心吊胆,老师说只有读书能改变命运,于是我就拼了命地考出大山。”
  江临递过水杯时,注意到她指尖发颤。
  “可离开这么多年,每次看到类似的新闻、接手这样的案子,那些事就跟刻在骨子里一样。”她突然抬头,眼里有光在晃,“现在法律能帮他们争取到受教育权、人身安全,可你知道,这不足以让他们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长大,父母不曾参与的童年,本身就有残缺。”
  江临笔尖停在笔记本上,轻声回应:“法律能搭起庇护所,却没办法让内心痊愈。”
  抬头对上郑珍珍垂下的眼睛,他竟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面前的女性,她的经历、她的责任感,那些被她轻描淡写带过的过往,都是她伟大的证明。
  他开口问:“那您觉得,除了法律之外,是否有其他途径可以帮助他们,尤其是那些在情感上已经受伤的孩子?”
  郑珍珍思索片刻,声音恢复了平静:“我曾经想过,法律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保护自己的武器,但心中那种无声的伤痛,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
  “所以我觉得,”郑珍珍抬眼,语气坚定,目光如炬,“如果能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孩子们走出内心的阴影,也许比单纯的法律诉讼,更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江临颔首:“心理援助可以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自己的创伤,建立起健全的人格。”
  听到江临的话,郑珍珍握紧拳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期待。
  “这正是我这次来拜访的目的。我看过你们工作室关于艺术疗愈的研究,其中很多都是针对儿童的案例。你知道,很多留守儿童并不擅长用语言表达自己。”
  她顿了顿,攥紧手中的水杯,深吸一口气,像是在下某种决心,见江临专注的神情,她终于开口说道:“所以,我希望我们可以合作,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意愿,也是儿童基金会的邀请。”
  江临的心底涌上一股暖意,郑珍珍的神情让他想起许多年前,自己第一次接触心理学的满腔热血。
  艺术疗愈天然适合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孩子,虽然理论成果被不怀好意的人瓜分,但对于留守儿童而言,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践行。
  他正了正神色,语气更加坚定:“我们工作室非常愿意和您合作支持公益事业。我们可以一起探索更多适合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方案,希望通过心理辅导,为这些孩子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另外,我也要表达我个人对您的敬佩,正是因为像您这样的存在,才会有更多大山里的孩子,找到改变生活的勇气。”
  郑珍珍的手微微一颤,声音带着一丝不自觉地哽咽:“谢谢……我没想到会这么顺利。”
  她整理好情绪,起身伸出右手开口道:“资料稍后发给你。我谨代表儿童基金会,预祝合作顺利。”
  几乎在同一时刻,江临也站了起来。
  “合作愉快。”
  送走郑珍珍以后,江临仔细浏览了儿童基金会的官方网站。那些孩子们的故事、他们遇到的困境,以及基金会付出的努力,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深深触动了他。
  尽管工作室的主要客群是那些社会精英,但江临明白,他们的学术研究从来不仅仅是服务于这小部分人群。普及心理学知识,帮助那些无法获得专业心理辅导的人,这才是他们一伙人的初衷,也是为什么他宁愿上交资料,也不希望研究终止的原因。
  那些孩子们无助的眼神、那困在深山里被忽视的声音,才是他真正想要改变的事情。而今天郑珍珍的到来,让他明白,自己并不孤单。因此他毫不犹豫选择站了出来,用自己的力量,为那些弱势群体争取一份希望。
  合上电脑,江临召开了一个集体会议,主题是和儿童基金会的合作。
  “这是一个完全公益性质的项目,也会选择在周末进行。因此参加与否,大家可以自行选择。”
  话音落下,会议室一片寂静。
  “我参加。”陶思淼第一个开口,语气坚定,没有一丝犹豫。
  “我也一起去。”白桦托着下巴想了两秒,最后挠挠头,笑着补充,“……不要加班费。”
  “还有我。”小吴环顾四周,看到大家举起的双手也高声开口。
  江临望向他们,嘴角不自觉轻轻上扬。
  最终,工作室的四位常驻员工,将全员参与这次活动。
  江临投屏刚准备的策划方案初稿,给大家展示基金会提供的数据和过往案例:“这些是我们即将接触的孩子,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较低。我们这次的目标,是帮助他们找到更健康的情绪表达和管理方式。”
  他扫视了一圈,继续开口道:“这次的行动分工如下。”
  “陶思淼,和我一起负责心理辅导课堂,制定教学方案,帮孩子们学会如何表达情绪、建立自我认同。”
  “明白。”陶思淼点点头,已经开始在笔记本上写下几个心理干预方法。
  “白桦、小吴,你们负责志愿者的招募,去社区、大学联系可以参与的志愿者,同时也要整理出一份基础培训材料,让他们能快速上手。”
  “没问题。”小吴抬手比了个OK,随即补充,“不过,志愿者的培训,还得交给你们专业人士。”
  “我就说嘛,你是个社恐。”白桦笑着拍了拍他的肩。
  “另外,还需要准备艺术疗愈的材料。”江临看向白桦,“你负责采购,提前确认好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