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作者:
灯郁 更新:2025-09-06 08:43 字数:3307
昨天晚上秦原接待的最后一位病人就是徐嘉年,她明确表示了不接受进口药,如果要换药的话,只接受更改国产药。
秦原用通俗一些的话,给她解释了为什么更换的原因,他觉得徐嘉年是听懂了,但她始终没有点头。
现在不过一夜的时间,秦原并不认为叶青苔会说服她改变主意。
叶青苔脸色一僵,片刻后又恢复如常,他朝秦原礼貌笑道:“钱的事情我这边搞定,我妈不会不同意。”
“这样啊。”秦原看了眼打印机,估摸了下时间:“晚点我把化疗确认单打印出来,一会你过来签字,用的药明天可以送过来。”
叶青苔回病房的时候,徐嘉年的病床空无一人,连带着不见的还有她放在柜子里的帆布包和行李。
叶青苔慌了神,按照徐嘉年现在的身体情况还能去哪儿?
他转头看向隔壁病床的阿姨:“阿姨,你知道我妈去哪儿了吗?”
阿姨摇了摇头,努力回想了几分钟:“刚刚我在睡觉,一醒来就没看见你妈。”
她走到叶青苔旁边,看着已经空了的柜子:“东西都没了?是不是办出院去了?”
他拿上外套,一边拨着徐嘉年的电话,一边朝护士站走去。
小护士看着火急火燎过来的叶青苔,以为是出了什么事,问道:“徐阿姨怎么了?”
叶青苔挂断了未接通的电话,对她说道:“我妈不见了,她来护士站了吗?电话我也打不通。”
小护士看了看旁边的护士,摇头道:“早上住院部的人多,一直都在忙也没注意,是不是下楼溜达了?”
大部分住在肿瘤科的病人,住院的时间都不短,每个病房最少都是三张床,走廊能安排病床的地方也被塞满了。
人只要一多空气流通就不好,在这里呆着也闷。暂时没有检查和治疗的病人,都会到楼下的花园逛逛,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对身体也好。
但徐嘉年没这习惯。
“哥,你找谁呢?”段明拎着刚打完的热水壶,朝迎面走来的叶青苔招呼道。
“我妈不见了,打电话也打不通。”叶青苔看着提示缺电的电量弹窗,熄灭了手机屏幕:“我还有事,先走了。”
叶青苔刚到电梯间,段明就追了过来,他跑的满头大汗,热水壶的热水还撒了点出来。
叶青苔蹲在护栏旁,仰头看向他:“你找我?”
段明爷爷的病房就在他们的隔壁,他也看见过徐嘉年几次,大概记得长相。
段明躬身喘着气,气息平稳了点他才说道:“阿姨今天是不是穿了件橙色的上衣?”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还有条黑色的裤子,一个白色的帆布包?”
帆布包里装的是徐嘉年全部的卡,几乎是走到哪带到哪。
叶青苔猛的站起身,一把拉住了他的胳膊:“你见过我妈?在哪?你知道她往哪里去了?”
“我好像见过,就在地铁口。”段明擦了擦头上的汗,回忆道:“早上我去买水果,回来的路上听见有人在换零钱,当时我急着回医院,也没仔细看。”
坐公交。
徐嘉年节省惯了,只要不是下雨,几站路的距离她都不可能坐公交。
除了回家了,叶青苔想不到她还能去的地方。
电动车昨天晚上没充电,骑车回去的话电量不够,叶青苔就在手机上叫了辆车,出租车要比公交快的多,他在门口站了半个多小时,徐嘉年才拎着行李到了门口。
徐嘉年像是早有预料一样,对他出现在这并不意外。
她推了推站在门口的叶青苔:“还堵在门口干什么?这么大人了一点眼力见没有。”
叶青苔被太阳晒的有点发晕,听见徐嘉年的话也没动,只是靠在门边看着她。
徐嘉年拎的东西都不轻,看叶青苔迟迟不动,心里更是一股无名火:“话都听不懂了?养你这么大就让你过来气我的。”
叶青苔把她拎在手上的两袋子东西接了过来,然后站在一旁等门开,楼下有租客,徐嘉年又爱面子,每次去医院别人问起的时候,她也只说去亲戚的店铺帮忙。
叶青苔记着这一点,怕惹徐嘉年生气,一路都没提在医院的事。
到了房间后,徐嘉年要收拾行李袋,叶青苔却按着袋子不让她动。
叶青苔沉默了一会,开口道:“秦医生那边我沟通好了,进口药明天就能到,等换了药就不会再出现这两天的情况。”
“你说好的就你自己去。”徐嘉年拽了半天也没拽过他,索性去收拾帆布包里的票据:“国产药反应都大,出个国就好了?我没那个钱给,五十岁的人了,就算治好了,五年内也有可能会复发。”
叶青苔说:“钱我来出,有一个公司看上了我的剧本,我让他们先打了一部分钱给我,等本子写完了,还有一部分会给我。”
徐嘉年攥着票据的手一顿,点头道:“那你自己存着,妈用不着,你也二十多岁人了,我说多了你也不爱听,以后也不知道还能说你几次。”
叶青苔最不乐意听她说这种话,打断道:“之前花的是你的钱,你说什么我也只能听着,现在我来给你治,也不需要你事事听我的,我就只希望你好好治病。”
叶青苔蹲在徐嘉年跟前,眼角透着点红,用近乎恳求的语气说道:“成吗?妈,就当我求你一回,没治好也没关系,只要尽力了就行。”
上一次叶青苔用哀求的语气同徐嘉年说话,大概还是高中的时候。
叶青苔从小就跟叶源松呆在话剧厅里,看过大大小小的话剧不少场,虽然他对当演员没兴趣,但却对写故事有着极大的兴趣。
甚至还有了想考艺术学校,好好写剧本的念头,叶源松想演遍话剧院,而他想让他的故事在荧幕里演出。
对他的梦想叶源松没什么意见,但徐嘉年却死活不愿。
徐嘉年思想落后,在她看来艺术学院,并不是正规的大学,更像是用来混日子的地方。
美术、音乐或是写剧本,只是富人用来打发时间的东西。
既管不了温饱,也没法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因这件事,叶青苔和她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争吵,但他没有说服徐嘉年,而徐嘉年也没能让他放弃。
叶青苔十六岁的时候,和叶泽春在一个地方打工的顾旺跟他说,大城市的面包能卖上肉价,一个月就能挣几万,只要他投点钱进去就能入股。
叶泽春没做过生意,更不懂面包怎么做,可几杯酒加上点怂恿的话,叶泽春就昏了头。
他在外地打工,就算把工作辞了,徐嘉年也发现不了,叶泽春想着等厂真的做起来了,他直接把挣的钱给徐嘉年,就算她生气,也不可能气多久。
叶泽春越琢磨越高兴,脑袋一热辞了工厂的工作,贷款跟顾旺把面包店开了起来。
一开始生意是还行,但也没到月入几万的地步,尤其是他们又没请专业的面点师,面包的口味一般,自然不会有回头客再来,只靠着新客人购买的话,根本不可能回本。
叶泽春愁的不行,顾旺却和没事人一样,照样到点就去打牌。
直到叶泽春提了关店,顾旺才慌了神。
顾旺拉着叶泽春的手,把人安抚到椅子上坐下:“叶哥,我这阵子琢磨了不少,既然超市都有储值卡,那我们也能办这个,活动力度大一点,回头客就多,等人充了卡,还怕他们不来买?”
经过面包店的事,叶泽春对他已经没什么信任,要不是因为他投的钱在,现在他已经跑了。
顾旺看他不说话,又说:“这样一来,营业额上去了,你贷的款也能早点还完,我请了一个做面包的师傅,到时候就不愁回头客了。”
事已至此,叶泽春除了相信他,也没了别的选择。
第二日顾旺的确带回了一个做面包的师傅,叶泽春从来没吃过那么好吃的面包,松软可口,就像棉花一样软。
因为充值活动力度大,加上有试吃的活动,来店里的人一尝,觉得味道不错就直接办了卡。
叶泽春觉得面包店稳了下来,就把开面包店的消息告诉了家里,还没等徐嘉年接受,顾旺就不见了踪影,店内的盈利也被他一并带走。
别说还贷款了,就连后期买材料的钱叶泽春也拿不出来。
直到现在叶泽春才知道,店面的房租已经到期,而顾旺找来的面包师傅,只是他花钱找的临时工。
离了面包师傅的面包店,根本无法经营,大量的客人纷纷找来退卡,甚至有人直接报了警。
叶泽春没了办法,只能把事情和徐嘉年摊牌。
徐嘉年就算再气,也不可能真把他丢了不管,家里的钱赔了个差不多,才勉强补上了面包店的窟窿。
经这一遭,徐嘉年只希望叶青苔能考个正规的大学,好好学个计算机专业,将来毕业也好找工作。
别再像叶泽春一样,为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把家底都给赔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