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作者:
蓝鲸不流泪 更新:2025-09-08 08:15 字数:3315
待陈奥奇和队员一起进入审讯室后,施也就准备迈开脚步离开。
就在此时,一只手伸到了他面前,掌心里还放着一颗巧克力。施也的目光顺着那只手向上,很快触碰到了郎月慈的双眸。
“甜的,管用。”郎月慈说。
“什么?”
郎月慈把手又往前伸了伸:“吃吧,吃完你心里能好受点儿。”
“……”施也迟疑了一下,拿过那颗巧克力。
正打算再说什么,从观察室里鱼贯而出的一队人就打乱了施也的思绪。
先是顾载阳走到他身边给他递水;接着是张尚翔和徐圣昭凑上来不停地感慨二人的默契;再然后,就是领导们来总结式发言。
一路回到办公室,郎月慈终于抓住了一个空隙,用“专家还没吃饭”这个理由把施也从人群中解救出来。施也顺势推脱说自己累了想回去休息补觉,最终成功从办公室逃离,和顾载阳一起被郎月慈护送着上了车。
“回酒店吗?”郎月慈系好安全带后询问。在得到肯定回复之后,他就把车驶离了市局。
很快到达酒店,郎月慈借口还有话要跟施也说,让顾载阳先上了楼。施也不明所以,但还是默许了他的安排,坐在副驾座位上没有动。
帮着顾载阳拿下行李,关好后备箱之后,郎月慈重新坐上了驾驶位。他把从后备箱拿出来的矿泉水递给施也,说:“陈队很有经验,一直负责重案队的预审工作,你放心。”
“我没有不放心。”施也接过水道谢,却并没有拧开,他看向郎月慈,说,“有话直说吧,现在没别人,不用兜圈子。”
郎月慈的微表情出卖了他的犹豫,其实他掩饰得足够好,只是因为施也是专业的,而且此时施也以为郎月慈是想自我剖白,已经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然而,郎月慈出口的话却并非如施也预想的那样。他说:“我不问那些需要保密的事情,就是想跟你说,现实中就是有很多案子会让人唏嘘,会让人感叹一声阴差阳错。”
“你这是在……安慰我?”施也有些不敢确认自己的判断。
“看你被杜君衡的话影响了情绪。当然,如果我看错了,就当我没说。”郎月慈抿了下唇,带了几分自嘲的语气,“我班门弄斧了,你别笑话我。”
施也确实被杜君衡的故事和遭遇影响了,因为他比其他人看得更多,知道得更多。他知道旧案重启,知道清零计划,也知道万字案在清零计划的重案排序之中非常靠前,可以说,只要清零计划正式启动,万字案的优先级就是最高的。
这次的清零计划并不保密,甚至会扩大宣传,不仅为了内宣外稳,更是起到震慑作用。
以杜君衡和王淑对这个案子的关注程度,他们有很大概率会看到相关新闻。而随着更深入的调查,通过周紫的紧急联系人信息一定会调查到杜若繁,杜若繁已经去世,那么她仍在世的父母也一定会被询问到。
如果再等一等,或许杜君衡不必走到这一步。
但施也心中也清楚,这只是从他自己的视角来看。对于杜君衡和王淑来说,尘封二十五年的命案一直没有被提及,身患癌症不久于人世的王淑注定是等不到她想要的结局。他们不知道命案重启,不知道警方没有放弃追查。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王淑选择用自己的命换来关注,杜君衡选择用自己的余生来赌一次警方的重视和重启调查,这是他们的孤注一掷,是他们夫妻二人的共同选择。
杜君衡说自从女儿离世之后他和王淑也已经“死”了,现在这样的结局,对活着的和已经离去的,或许都是最好的。
面对这样的际遇,有正常情感的人类都会感慨唏嘘,施也当然也会。但他并没有被影响到情绪崩溃,这不是冷血,而是理智。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后悔遗憾都无用。杜君衡确实杀了人,他理应接受惩罚,而这也是他的选择。
车内安静得只剩下发动机的声音,片刻之后,施也发出了一声若有似无的笑声,说道:“你没看错。谢谢你的安慰,还有你的巧克力,我很受用。”
“你……没生气吧?”
“当然没有。只是有些没想到,没想到你会这么周到。”施也拧开手中的矿泉水瓶,浅浅抿了一口,“饿了,你找个地方,我请你吃饭吧。说了好几天了,一直都没兑现。”
“叫上小顾?”
“他还要整理记录,我跟他说一声,一会儿给他打包回来就行。”施也说着就拿出手机开始发消息。
郎月慈干脆把车熄了火,等施也给顾载阳安排好后续的工作放下手机,他才说道:“也别折腾了,隔壁锥子楼下面有一家餐厅还不错。”
“行,听你的。不过说好了,今天别跟我抢,这顿我请。”
步行五分钟就到了餐厅,服务员上前开门迎接,二人选定了一个安静的位置落座开始点菜。确认菜品之后服务员离开,施也则拆开消毒纸巾,一边擦手一边说道:“不好奇我为什么会有情绪波动?”
“你跟杜君衡说没有人忘记万字案,而且你在看到可能存在关联之后可以直接联系领导,领导也很及时给了反馈,还有就是在杜君衡提到周紫的名字的时候你很意外。这些都证明你一直知道并关注着万字案,你的领导也是。我猜,如果再等一等,或许不用杜君衡杀人,你们也会找到他的。”
郎月慈给施也的杯中倒了茶水,接着说,“其实最开始也就是瞎想,但后来你离开审讯室时候的情绪还挺明显的。”
“有多明显?”施也仿佛不是在说自己,而是在听故事一般追问。
“……”郎月慈眨了眨眼,回答,“别人没看出来,但我能感觉得出来。”
“你心里应该有很多好奇吧?”施也问。
郎月慈这时倒是坦诚,他说:“说不好奇是假的,但也没有非常急迫想要探究的意思。我只是有猜测,是不是上面已经决定让你负责调查万字案了?”
施也略一斟酌措辞,说道:“如果严谨一点儿说,目前还没有。但宽泛地说,你的猜测是对的,我手头确实有万字案的卷宗,领导也确实有意让我参与到万字案的相关工作中。”
郎月慈很快给出了总结:“那就是一个已经提上日程但尚未确认具体启动日期的项目?”
“可以这么说。”施也认可了这种说辞,接着说道,“其实最开始在我意识到杜君衡有所求,而他的目标或许是我的时候,我还没有想得那么深,只是觉得他有冤屈,或许需要犯罪心理学的介入,才会留下我那本书当做指向。不过查了这么几天,又跟他聊了这么长时间,其实我挺能理解他的选择的。”
“你不觉得遗憾吗?如果他知道重启万字案的调查,或许就不至于走到这一步了。”郎月慈问。
施也摇头:“每一个人的选择都是站在个人视角的。杜君衡无从得知我们准备重启调查,而王淑又已经病入膏肓,说难听一点,就算知道万字案重启,王淑很大概率也等不到。而且以他们夫妻二人对警方的态度,他们信不信也是另一回事。或许在另一种假设中,杜君衡不会杀人,不会触犯法律,也不会面对未来的监狱生活。但那就一定是他想要的吗?两个女儿死了,相伴半生的妻子也离开了,他一个人苦守着等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结局,或许这也不是他所追求的。如果他等得起,他不会同意王淑这样的选择。”
郎月慈:“但他最起码有的选。”
“现在这一步,也是他的选择。”施也重重呼出一口气,说,“我觉得他更在意的是为他两个女儿做点儿什么。无论警方做了什么,无论案子最后破没破,他又能不能看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至少他有付出。他把自己的余生赔给女儿,这是他主动选择的。”
“我不太理解。”郎月慈轻轻摇头。
施也说:“刚才在说杜若繁和周紫的故事时,有一个细节他刻意回避没有提及。杜君衡和王淑对杜若繁的爱和照顾是非常周到的,当年事发的时候杜若繁才21岁,就算她18岁拿驾照一天都没耽误,她的驾龄也就三年,而且上大学的时候肯定不是天天开车,每个周末能摸到车,开车练一练,已经算是极端理想的情况了。杜君衡会开车,并且驾龄已经很长了。设想一下,自己挚爱的女儿正在遭遇生离死别这样的巨大悲痛,一个非常疼爱女儿的父亲,会放心让这样情绪崩溃,驾驶技术又不算娴熟的女儿独自一人开夜路上高速吗?”
郎月慈想了想,说:“可能他有事情耽搁了?”
施也:“当然,什么可能都有,甚至有可能是杜若繁当时根本没跟父母说。但杜若繁遭遇意外去世之后,对于一个会开车的父亲来说,他会觉得自己本来有能力避免这场意外。如果杜若繁没跟他说,他也不会去怨女儿为什么不告诉自己,他只会怨还活着的自己,会找各种理由把错归因到自己身上,这是他性格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