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作者:蓝鲸不流泪      更新:2025-09-08 08:16      字数:3355
  “对啊!”卢恺恍然大悟,“顺着宋玉茗怎么都会查到牛安通,也同样会查到吴愿。吴愿什么都不知道,他能交代的就是目前这些,压根没办法帮我们确定郭顺跟毒品有实在联系。同样的,就算查到牛安通,咱没证据就只能蹲守或者想办法钓鱼。可是工厂里有了赛拉嗪,就等于往我们手上送了证据。牛安通以前的物流公司不干净,一查一个准,又因为AN-1是新型毒品,到时候牛安通整条线都折了。如果牛安通交代出谁在搞AN-1,那伤不着郭顺,如果牛安通不交代,自己背下来,那更伤不着郭顺了。”
  “但郭顺不怕牛安通把所有事都撂了吗?”张尚翔提出疑问。
  “不会的。”施也回答,“他们那个系统里,会背叛的都被清除了。能留在嫌疑人身边的,都是忠诚至上的人。否则牛安通和郭顺也不会一个比一个更甘愿被杀。”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内斗呢?”徐圣昭问,“这不矛盾吗?”
  郎月慈摇头:“不矛盾。这就是一种‘我觉得我是为你好’的心态。”
  徐圣昭眨了眨眼,似乎并没有被说服。
  施也于是补充说道:“小昭,你可以这么理解。他们自以为明白大Boss在想什么,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不是内斗,而是替那个人在清除系统变量。所以他们在赴死的时候非常心甘情愿。”
  “啊?我……我应该是理解了……吗?”徐圣昭有些不知所措。
  施也略一思考,换了人称,直接说道:“我知道我的嫁祸是不被你允许的,但我更确信,我嫁祸的那个人并不是完全忠诚于你。我可以被你杀死,但我不后悔我提前替你清除了未来的潜在风险。”
  “我的天吶?这真不是疯子吗?”徐圣昭咋舌。
  “这是极端信仰。”施也给出了定义。
  第99章
  郝赫的手机铃声让会议室内的人从嫌疑人的心理状态中抽离出来。
  办案人员怕错过重要线索,开会时警务通手机一般都静音放桌上,或者干脆不静音。所以此时铃声响起,也没人去怪罪郝赫,反倒是让大家“偷”得一点喘息的机会。
  很快挂断电话,郝赫把电话内容转述给了大家。
  蒋乐闻查到,金水村的工厂最开始确实是由几名艺术院校的学生租下来的,目的也是为了做毕业设计。但负责租赁的那个学生,曾经因为吸食笑气被行政拘留过。
  蒋乐闻通过记录找到那名学生,根据他的交代,是和他一起吸食笑气的“朋友”给他介绍的地方,说租金非常便宜。而那个“朋友”,恰好就是分局拘留所的常客,此时恰好就在拘留所里。蒋乐闻带人去提审,很快就得到了结果。
  根据那人交代,他的一个朋友当初让他帮忙,找人租下那个工厂,还不能是真的在里面干活。市区内都在去工业化,工厂比出租屋难找租客,他思来想去,才想到了那个艺术院校的学生。他也只是拿钱干活,具体的事情一概不知,而让他帮忙找租客的朋友,是一个叫做郭仰宇的人。
  郭仰宇出身晨西村,因为父亲早亡,很小的时候就随母亲返回广东,20岁左右回到容新,一直在做包工头,手底下有一批装修工。他虽然姓郭,但因为很早离开家,并没有参与到晨西案之中。
  介绍完背景情况之后,郝赫放下手机,看向大家,说道:“这个郭仰宇,与董飞扬的装修公司签了挂靠合同。”
  “好家伙!”李隆感慨道,“晨西村、董飞扬、姓郭的……这圈子绕的。装修公司还真是个好的幌子啊!找郭仰宇聊聊?”
  “死了。”郝赫说,“去年,车祸。夜间行车被卡车追尾,人当场就没了。”
  “靠?!这不是灭口吗?”马博皱着眉说道。
  “没证据。保险公司都认赔了。”郝赫无奈道。
  “等等!”成云霞打断,“什么保险?”
  “意外险,赔了他家……我去!”郝赫反应了过来,“董飞扬还给挂靠在公司的工长上意外险?!这可有意思了。”
  “还得说是咱老大姐,经验真是足!”卢恺向成云霞竖起了大拇指。
  “歇了吧你,别拍我马屁,肉麻。”成云霞转而说道,“小昭,一会儿联系交通支队调一下资料。”
  “没问题!”徐圣昭立刻答应。
  “终于有我能说话的事情了。”高韵把手中的平板转向会议桌前的大家,说道,“刚收到的消息。郭顺死亡现场那张拼贴留言分析结果出来了。那张纸上面的字是从广告宣传页和报纸上剪裁拼凑下来的,纸张和油墨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只有两家印厂的用料符合印刷广告宣传页的条件。对应的原内容和报纸品类也找到了。这个具体情况我分享给你们。”
  大家都打开设备查看详细信息。
  “容新日报、千里画卷公司内刊、画展宣传册……这哪都不挨着啊?”张尚翔低声说道。
  李隆说道:“那就交给你去查。直到查出关联为止。查印厂,查会出现这些印刷制品的所有地方。”
  “好!”张尚翔立刻答应下来。
  经验是在实践中积累出来的,李隆给张尚翔指出一百次调查方向,不如让他自己去调查一遍,走过的弯路也是经验,所以李隆才把这个任务交给张尚翔。当然,他同时也会跟进,以防延误调查。
  高韵继续说道:“还有一件事。我们把从这三具尸体创口上提取到的微量金属残留送检了。可以确定嫌疑人杀人的时候使用的是含有银、铁和铜的直刃匕首或者短刀,长度40厘米左右。”
  韦亦悦问:“普通刀里会有银吗?”
  “一般不会。”高韵解释说,“目前我们的技术已经可以通过微量分析确定刀具的种类和厂商了[注1]。但咱们这个案子的微量分析却没有结果,推测凶手用的刀不是正规备案的刀具厂制作的。又或者,这么多年以来凶手用的都是同一把刀,时间跨度三十多年,当年制造凶器的那个刀具厂已经倒闭了。”
  “还有一种可能。”施也补充说,“凶手用的是手工锻制的刀。”
  “啊?这年头还有手工锻刀?”张尚翔疑惑。
  “有。我去年参与了一个案子,凶手用的是自己打的刀。虽然少见,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施也略想了想,说,“麻烦高主任把推测的凶器图发我一份,我找人问问。”
  “没问题。”高韵答应下来。
  卢恺终于找到了他要分享的数据,他把自己的平板接到投影上,介绍说道:“刚才我又看了一眼董飞扬的详细数据,有件事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董飞扬名下有一家建材公司,不止做国内生意,还有出口业务。他的跨境业务主要是出口成品瓷砖到南美地区。而另一方面,他也会从金新月地区进口大理石瓷砖。董飞扬公司进出口的瓷砖,在本地的运输全部是由牛安通的快递公司完成的。”
  “109案?!”郎月慈最先意识到了卢恺在说什么。
  “没错。我怀疑是同一个路数。”卢恺说着就调出了简报,让大家阅读。
  那是新中国禁毒史上查获走私海洛|因数量最大的案件,当年海关缉私局在成批量的大理石瓷砖夹层中总共起获了重量超过一吨的海洛|因[注2]。
  大理石、瓷砖、海运、进出口。这些关键词凑在一起,让人不得不产生联想。
  卢恺说道:“毒品这方面我会继续再跟进调查,有进展我会随时同步给大家。如果董飞扬和牛安通真的是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跨境毒品交易,那么他们这两个人的危险程度就很高了。”
  看大家都没有要分享的事情了,成云霞于是总结道:“施教授刚才分享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很重要,理解嫌疑人的心理能帮助我们分析嫌疑人的行动。如果有任何新的发现和动态,需要及时同步,也辛苦施教授给出分析。施教授目前给出的侧写很细致了,这几张画像,全都得印在脑子里。
  “翔子去查印厂,小昭去交通队,查郭仰宇的车祸。马博,带着小韦一起调查一下本地与藏传佛教相关的组织和新闻,范围可以扩展到省内。小郎听施教授安排。你们调查的时候需要什么权限就跟我说,一切以案子为重。另外,重点关注董飞扬,查他和董时安的所有行动轨迹。这父子俩不一定是万字案的凶手,但肯定跟毒品脱不了干系。盯梢的人到位之后就把郭顺的死亡消息放出去,看他们有没有动作。
  “最后,我有两个要求,第一注意安全,第二随时同步最新情况。我已经申请过临时权限了,这个会议室目前只有咱们能用,数据可以暂时存放在这里,大家出入的时候注意一下就行。没别的事就散会。”
  各自领了任务先后离开会议室。郝赫走到郎月慈身边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立功了啊,小郎。”
  “什么?”郎月慈不明所以。
  “你让蒋乐闻去查租厂房的学生,还真挖出了个关键线索。”
  “这算什么立功?”郎月慈停下手中的动作看向郝赫,“你……你不对劲。你这么夸我,是不是憋着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