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作者:胡六月      更新:2025-09-08 09:52      字数:3716
  
  “我们可以保证不泄密,就让我们继续听嘛。”
  “对啊,刚听得起劲呢,怎么就赶人?大家都是一个单位的,别这样!”
  雷骁丝毫不讲情面:“第一,这场讲座是我邀请小姜老师过来的,请她过来给我们一大队的同志提高一下理论水平。”
  底下人回了一句:“切!你的意思我们都是来蹭课的呗。”
  雷骁目光扫过全场,脸上挂着一个得意洋洋的笑容,仿佛在说: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刚才小姜老师已经把三定侦查法揉碎了、掰烂了送到各位嘴里了,能不能吃得下去、消化好,就得靠你们自己。回去之后自己找个案子研究研究不就行了?别耽误了我们一大队的案件讨论。”
  蒋沉舟率先站起来,招呼自己二大队的撤出办公室。临走前他还不忘对姜凌喊话:“小姜老师,下周请你到我们大队讲课,一定要来啊。”
  有蒋沉舟带头,其余听课的人也只能起身离开。
  既然要离开,那怎么也得和姜老师打声招呼,会议室里一下子由极致的安静变得热闹起来。
  “姜老师,下次请到我们朝阳路派出所坐坐啊。”
  “姜老师,您讲得真好,我们大队正好有个案子,想请你来指点一下,到时候我和您联系啊。”
  “姜老师,金乌路派出所就在我们辖区旁边,明天我们过来联络下感情,顺便向你请教。”
  闹腾腾一阵,终于再次安静。
  会议室一下子空了下来。
  雷骁心情很好地将门合上,这才转身对姜凌说:“可以开始了。”
  开什么玩笑,案件保密原则深植于心,他怎么可能让“外人”听了去?
  姜凌微笑点头:“好。”
  李振良开始用幻灯片展示案件细节,姜凌在一旁解说。
  “第一,定性质。”
  “很明显,这是一起连环杀人案。凶手使用相同的凶器,且在每个现场留下相似的粉笔圆圈标记,作案手法一致,有明显的系列作案特征。”
  “分析犯罪动机,报复社会的可能性较大。”
  此话一出,底下一大队负责此案侦查的范威便站了起来:“为什么是报复社会?我们通过排除法,认定为激情杀人。凶手是否本地人都未知,有什么依据认定犯罪动机是报复社会?”
  姜凌先肯定了先前的调查工作:“范警官,你们的调查非常详细,死者所有社会关系都挖了出来,最终得出激情杀人这个结论,我认为是合理的。”
  范威的脸色好看了许多。
  说实话,拿麻绳杀案当案例,最紧张的人是范威。
  他是这个案子的负责人,不眠不休奋战了一个多月,却劳而无功,说实话,非常挫败。
  看过三名受害人死前的惨状,面对他(她)的家属痛哭流涕,范威很愤怒。也是这股愤怒支撑着他带领团队四处走访,搜寻证据。
  可是,不管怎么努力,范威都觉得身处迷雾之中。
  刚才姜凌讲的三定侦查法他一直在认真聆听,就希望能够拨开这团迷雾,让他能够把凶手从茫茫人海里揪出来!
  因此,姜凌刚一说话,他便主动站起来。
  他太急切。
  他太想知道一个结果。
  范威依旧很执着地追问:“激情杀人,就是凶手偶尔一次动念,怎么就能确认是报复性杀人?”
  姜凌很有耐心:“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位受害者。”
  幻灯片亮起,三名受害人的照片清晰可见。
  姜凌问:“有没有发现,这三名受害者的共性?”
  范威团队里便有人举手起立:“虽然有男有女,年龄也有大有小,但我们调查发现,他们的风评很好,生活圈子很干净。”
  姜凌遥遥点指:“对!就是这个字,干净。他们一个是私营业主、一个是服务员,还有一个是教师,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都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工作愉快。他们没有情人,没有仇人,亲戚朋友都很愿意和他们打交道。”
  范威并没有坐下,站在前排,认真地看着姜凌。
  姜凌道:“范警官,请坐下说话吧。你们查了这么久,一定很辛苦。我这次过来是想和大家一起讨论案情,为破案提供思路。”
  姜凌这话传递了一个信息——她这次过来不是指点江山,也不是评判对错,她只是想和一大队的同仁探讨案情。
  “谢谢。”范威依言坐下。
  姜凌继续道:“除非是真正的变态,否则即使激情杀人,也会有所选择。报复性杀人的特点,通常都是因为嫉恨。因为自己家庭不幸,所以憎恨所有夫妻和美的;因为自己身体残疾,所以憎恨体态美好的;因为自己很穷,所以憎恨有钱人。”
  又有人说话:“可是,这三名受害者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功者。”
  是啊,一个干个体的小老板,一个在餐馆打工的服务员,一个和善的小学老师,都是普通人,怎么就招来凶手嫉恨?
  姜凌摇了摇头,展示三名受害者的生活照:“有没有从他们的面相中发现共同点?”
  看到姜凌没有什么架子,又鼓励大家发言,底下说话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踊跃。
  “都长得好看。”
  “爱笑,笑起来很美。”
  “带爱相,看着就很舒服。”
  带爱相,这个词是湘省独有。
  意思就是这个人的长相招人喜爱,有人缘。
  姜凌点头:“大家分析得很正确。好,那我请问,这样的人怎么会招来杀身之祸呢?”
  片刻静默之后,会议室里忽然响起热烈的讨论声。
  最后,范威猛地站了起来,有些激动地回答:“他们会招来弱者的愤怒。或许是一个笑,或许是一个热情的招呼,又或者……是他们忙碌工作的身影,都可能会让那些生活不如意、工作不顺利的弱者嫉恨。”
  雷骁示意范威坐下:“你激动个啥,小姜老师说了,发言不用站起来。”
  范威嘿嘿一笑,不好意思地抓了抓杂乱的头发:“太激动,太激动。”
  又有一道声音从人群中传来:“会不会是那些下岗了的?他们平时闲功夫多,没有工作、失去收入来源,一口气顺不过来,就杀人泄愤?”
  九零年代下岗潮,太多闲散人员涌向社会,治安问题频发。这个声音所说,的确符合现下的时代背景。
  顺着声音看去,姜凌见到一张女性脸庞,是郑瑜。
  姜凌冲郑瑜点了点头:“郑警官说得很对,的确有这种可能。”
  范威却有不同意见:“不一定是下岗职工。也可能是婚姻不幸,刚离婚的,看这三人家庭幸福心生嫉恨;也可能是性格偏激被周边人排挤的,看这三人招人喜爱便怒从心起;也有可能……”
  受到姜凌的启发,范威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
  郑瑜想说话,姜凌用眼神制止了她。
  姜瑜看向全场:“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但报复性杀人这一点可以达成共识,是不是?”
  所有人都点头。
  姜凌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
  1、定性质——报复性杀人。
  “好,性质确认之后,接下来我们定范围。”
  姜凌示意李振良切换幻灯片。
  以晏市地图为底板,用红笔将作案地点标记出来。
  “从案发现场来看,案件发生在城市及其周边相对偏僻的地方。受害者活动区域虽有不同,但都在城市范围内,因此可以推测凶手可能就在这个城市居住,对城市比较熟悉。”
  这个结论是范威他们在调查后给出的推断,姜凌也觉得没有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凶手作案既需要熟悉现场环境,又害怕被熟人发现,因此他会选择相对方便的地方作案。”
  李振良与刘浩然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话他俩熟啊。
  自行车铃铛案里,姜凌就曾经这么说过。
  姜凌拿起准备好的教鞭,指向那三个标红的地点:“这样一来,会以凶手的住所为圆心,以能够到达的最远距离为半径,形成一个心理边界。经验显示,这个边界半径一般为五百米左右。”
  一大队的刑警明显比李振良、刘浩然他们高出一个级别,一点就通。
  范威立刻走上讲台,仔细观察地图。
  他指挥手下拿出地图,以案发地为中心,画出三个直径五百米的圆圈。
  半晌,他指着三个圆圈包围的中心区域大声道:“三角形!看到了没?案发点以这个地方为中心,呈现三角形布局。这是城东的老城区,北面、东面多山,山上产茶,聚集了十几个茶厂。”
  他的手下也很兴奋:“对,我调查的时候走访过那里。听说以前茶厂效益不错,但这几年不行了,倒闭了好几家。那里归属茶园路派出所,下岗工人多,治安较为混乱。”
  姜凌没想到自己只不过指点了两句,这帮子刑警便立即抓住了重点。她真的很欣慰,笑着说:“没错,凶手住所大概率就在这个区域,可以进行重点排查。”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NVr.html" title="胡六月" target="_blank">胡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