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作者:
胡六月 更新:2025-09-08 09:53 字数:3717
一侧是范威带领的“人海摸排组”,桌面上堆积如山的户籍底册、单位名册、走访笔录像一座座小山,组员们个个眼带血丝,嗓音嘶哑,仍在电话、名单、地图间疯狂交叉比对。
他们面前的白板上,贴满了写满人名的纸条,最顶端标着“重点名单:400人”。
另一侧是雷骁主导的“观察画像组”,这里的气氛更显凝练、锋利。
墙上钉着洛云琛画的那幅“雨夜深蓝工装背影图”,旁边是苏心婉整理的清晰图表,还有偷拍的15名嫌疑人的照片,下方标注着各自的异常观察行为记录,包括出现地点、时间、频次、可疑动作等。
雷骁双臂抱胸,眉头紧锁,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全场。
“全体注意!”雷骁的声音穿透嘈杂,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名单合并,交叉筛查。一组提供基础信息和行踪核查,观察组提供画像特征和行为线索。我们的目标是:把400人的名单,用最细的筛子,给我滤到个位数!”
筛查条件升级。
在原有深蓝工装、自行车、案发时间行踪不明这三条的基础上,增加观察组锁定的关键细节:
身高:170cm左右。
体型:偏瘦。
身体特征:胳膊有力
自行车特征:二八大杠,后座有载人专用的深色海绵座垫。
命令下达,会议室瞬间化作信息洪流的漩涡。
一组在范威指令之下不断推进。
“身高167-173cm范围,筛出名单1-200号!”
“体型描述偏瘦或中等偏瘦,结合走访印象,筛掉胖子、壮汉!”
“自行车记录,后座有海绵座垫的,快找!重点看那些写着‘有座垫’、‘带孩子用’的备注!”
电话声此起彼伏:“喂,东区派出所吗?请再核实一下赵勇案发当晚具体行踪,他说在家睡觉,隔壁王大爷那晚听见他出门动静没?”
笔尖在名单上飞速划动,一个个名字被划掉,一张张写有“身高不符”、“体型不符”、“自行车无座垫”、“行踪有证人”的纸条被撕下。
李振良、洛云琛拿着那15名嫌疑人的照片和资料,如同拿着探针,精准插入范威组的名单数据库。
“耿立华,医学院设备科维修工,身高172,体型偏瘦……符合!” 苏心婉迅速将他从400人名单中标记出来。
“他的自行车!” 李振良指着诊所外偷拍的一张模糊但清晰可见的照片——那是一辆老旧的二八大杠,后座上赫然绑着一个磨损的黑色海绵座垫!
“就是他!观察记录显示他连续三天在护士下班时间出现在诊所对面,目光锁定穿制服的护士,停留时间超长,表情冷漠!”
雷骁拿起耿立华的档案:“设备科维修工,工装是深蓝色。常年接触器械,臂力肯定没问题。案发当晚记录是在家里休息、女儿在隔壁房间睡觉,无人证明。”
洛云琛将耿立华的那张面无表情、略显木讷登记照与墙上那幅雨夜背影图并置。虽然看不到脸,但那身形轮廓、瘦削的肩线、甚至照片中透出的一丝压抑感,都让人产生强烈的直觉关联。
其他14名观察组嫌疑人也被逐一与名单交叉比对,符合条件的被迅速标记。
时间在高度紧张的协同中飞速流逝。窗外的墨色开始透出灰白。
会议室中央的大白板上,原有的400个名字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用红笔郑重写下的、仅剩11人的终极嫌疑人名单。
而在这11个名字中,有一个名字被用红笔重重地圈了出来,旁边打了一个醒目的星号,并标注:“高度符合画像及所有行为、物证特征”。
这个名字是——耿立华,南江医学院设备科工人。
范威揉着通红的眼睛,声音沙哑却带着一丝如释重负:“好吧,总算从400个里捞出这11根硬骨头!”
雷骁迫不及待地给画像组打电话,提前到达办公室的姜凌就这样被召唤了过来。
雷骁走到白板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那个被红圈和星号标记的名字上,疲惫的双眼闪动着极度兴奋的光芒。
“姜凌,找出来了!一共筛出11个人,耿立华就在其中!你看,深蓝工装、二八大杠带海绵座垫、身高172偏瘦、胳膊有力、案发时自述睡觉无人证明。更重要的是,观察组拍到他连续三天路过案发现场,还会盯着医学院女生的背影看,目光阴森森的。”
姜凌站在雷骁身后,凝视着“耿立华”三个字,前世记忆里关于他的犯罪档案与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维修工形象慢慢重叠。
冰冷雨夜、停在12点的手表、柯小雨那张苍白没有生机的脸……所有的线索,所有的努力,终于汇聚到这个点上。
姜凌深吸一口气,清晨微凉的空气带着破晓的希望,也带着决战前的凝重。
“各组准备!”
雷骁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破晓的锐气。
“天一亮,对耿立华,以及另外11名重点嫌疑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背景深挖、秘密监控和直接接触。尤其是耿立华,我要知道他过去发生的一切。特别是和医疗事故相关的。还有,他的住处、工具箱、自行车……都给我盯死了!证据链,必须在他毁灭一切之前,给我扣死!”
会议室内,熬了大夜的几十名刑警感觉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嫌疑被锁定时的亢奋与专注。
水杯被重新倒满,笔记本被翻到新的一页,电话听筒再次被拿起。
目标已锁定——那个隐藏在深蓝工装和雨衣下的杀人犯,他的真面目,即将在黎明到来时,被彻底撕开。
收到消息的秦铁山洗了把脸,立即坐镇指挥部,临时组建11个调查组,分别对那11名重点嫌疑人进行全方位调查。
洛云琛、姜凌与李振良一组,对耿立华进行调查。
三人一起前往晏市医学院设备科。
为了不打草惊蛇,三人商量了一套询问策略。考虑到耿立华经常出现在案发现场,又接受过排查组的询问,可能对警方的面孔比较熟悉,因此派出来的都是观察组成员。
洛云琛今天扮演的角色,是省里下来调研医疗设备安全的技术专家。他换了套便装,天蓝色短袖衬衫配黑色西装裤,皮鞋刷得锃亮。他本就是从京都来的,姿态潇洒,看着就像个靠父母关系当上小领导的年轻干部,妥妥的本色出演。
姜凌在技术大队借了件白大褂套在外面,她面庞清秀,眼神沉静,带着观察者的敏锐,扮演起“技术专家助理”这个角色,姜凌并没有什么压力。
李振良穿着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安安分分当一名普通的安全检查员。他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行事沉稳,带着一丝例行公事的刻板。
三人同行,洛云琛开车。
刚一上车坐好,李振良的手就在肚子上重重拍了一下,语气里颇有些遗憾:“我应该有个大吃大喝混出来的啤酒肚,才能配得上这个安全检查员的身份。”
洛云琛与姜凌对视一眼,不由得笑了。
笑了一阵,姜凌转过头对李振良说:“你少说话,做好笔录就行。”
李振良抬头挺胸:“是!”
洛云琛从后视镜看了眼姜凌,觉得她冷着脸吩咐手下的模样很可爱。明明是一张邻家女孩般婉丽的面孔,却生着张冷漠如冰的嘴,只有遇到与案子有关的事情,才会噼哩叭啦长篇大论,否则就只会“嗯”、“嗯”地应付。
姜凌察觉到了洛云琛的目光,冷声道:“开车。”
洛云琛一边发动车辆,一边笑骂:“现在我是你领导,你敢吩咐上司?找死啊你。”
李振良在一旁弱弱地说:“那个,洛领导,你方向错了……”
洛云琛这才发现他刚刚转错了方向,不由得脸一红,咳嗽一声:“别吵,影响我开车。”
很快就来到了晏市医学院。
姜凌在设备科科长办公室里,见到了耿立华。
他身上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深蓝色工装,袖口和前襟沾着几点新鲜的油污。他今年三十八岁,身材中等偏瘦,但裸露的小臂线条紧实,显示着常年劳作的力量。
一进办公室,耿立华便脱下手上沾满油污的白色棉纱手套。他面容普通,甚至有些木讷,眼神低垂,带着一种技术工人特有的安静。
设备科科长老张事先已经接到通知,他对耿立华介绍着姜凌三人:“立华,这几位同志是省里来的专家和检查员,特地过来调研设备安全,他们想找你了解一下情况,配合一下啊!”
老张的语气带着点公事公办的随意,耿立华并没有察觉到什么异常。他在设备科这么多年,时不时总会有人下来调研、检查,他也习惯了。
耿立华的目光快速扫过三人,在洛云琛身上停留了一瞬,又在姜凌脸上掠过,最后落在看起来最老实沉默的李振良身上。他微微欠了欠身,声音低沉沙哑,没什么情绪:“几位领导好。”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NVr.html" title="胡六月" target="_blank">胡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