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作者:胡六月      更新:2025-09-08 09:53      字数:3694
  
  小区建设时间长,不少政法系统的老住户迁走,剩下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做生意的小贩、年轻租户。人员混杂,管理不善,使得老旧社区问题很突出。
  电线乱拉,在楼道里、楼栋外织成一张密密麻麻的网。再加上电表外置、电路老化,造成极大的火灾安全隐患;
  住户私搭乱建严重,侵占公共空间;
  道路年久失修,前不久下的雨,到现在还有多处渍水路段,尤其是北面地势较低的路段更为严重,不仅给出行带来不便,一股沤烂了的臭味更是飘散在整个小区上空,也难怪徐大爷冲街道办的同志发脾气。
  “排期?排到猴年马月去!”
  徐大爷一听到王德阳说什么等市政那边排期,脾气更大了。他猛地跺了一下脚,指着路面积水的沟沟洼洼,声音洪亮无比:“看看!看看这污水横流的鬼样子,苍蝇蚊子乱飞,这是人住的地方吗?对面就是公安局,你们让公安局的同志怎么看我们平安里?丢人啊,简直是丢我们整个晏市的人!”
  “老徐,老徐,算了算了。”一个温和、带着点无奈的声音在旁边劝解。
  说话的是另一位老人,身形比徐大爷略胖些,穿着普通的灰色汗衫和宽大的蓝布裤子,手里还拿着一把蒲扇。他头发也白了,但因为生着一张圆圆脸,面相显得很和善。
  他伸手去拉徐大爷的胳膊,试图让他冷静:“老王他们也尽力了,这大热天的,别气坏了身子。走,上我家,我那还有点好茶叶,消消火。”
  姜凌的目光落在这位劝架的老人脸上。
  很普通的一位老伯,有着那个年代老年人常见的、被岁月磨平棱角的温和气质。今早在楼下早餐摊见过一次,当时被大家称为“刘婶”的老板娘招呼他坐下,说等下将豆浆油条送过去。
  是人就会有好奇心。
  姜凌第一次见到社区干部被一个老头骂得狗血淋头,不由得好奇地看向徐大爷。
  但就在这一瞥之间,姜凌的心头莫名地动了一下。
  眼熟。
  一种模糊的、难以捕捉的熟悉感掠过心头。不是具体的五官轮廓,更像是一种感觉,一种遥远的、几乎被遗忘的印象。
  姜凌其实有点害怕这种眼熟感。
  因为目前并没有触动脑海里犯罪档案的记忆,因此她没办法确定,这个徐大爷是她曾经见过的某位故人,还是监狱里、档案里见过的某人。
  姜凌蹙起眉头,努力在记忆的尘埃里翻找。
  是在哪里见过吗?生活中?报纸上?电视里?还是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个她几乎遗忘的场合?
  但刚刚审讯太耗心力,姜凌的大脑很疲惫,没办法像往常一样集中注意力。
  她抬眼看向自家三楼客厅阳台,那里晾着几件衣服,还摆着刚种上的一盆花,很有生活气息。
  姜凌绕过看热闹的人群,直接回家去。
  身后的争执还在继续。
  “刘老头你别拉我!”徐大爷猛地甩开刘大爷的手,力气大得让刘大爷一个趔趄,“你总是这样和稀泥。原则问题能含糊吗?连个排水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徐大爷的愤怒里夹杂着一种近乎悲凉的失望,目光扫过围观的几个探头探脑的邻居:“你们只知道看热闹,也和我一起抗争啊!这个时候不反应问题,不为自己的利益争取,当缩头乌龟,有意思吗?”
  看热闹的人莫名被点名,都有点不高兴。
  “喂,徐大爷你干嘛见人就咬啊?”
  “难道要我们和你一样,指着社区干部的鼻子骂?骂人要是能解决问题,我们天天组队到居委会去骂好了。”
  “修路要钱、管道更新也要钱,估计政府也是没有钱嘛。你还吹自己是老革命呢,老革命就这点思想觉悟?”
  徐大爷见无人支持自己,只得狠狠瞪了王德阳一眼,重重地“哼”了一声,转身离开。
  夕阳在他身后拉出一条长长的、固执的影子。
  被他甩开的刘大爷倒也不生气,苦笑着摇摇头,朝王德阳歉意地笑了笑,又朝着徐大爷离去的方向叹了口气,这才慢悠悠地摇着蒲扇,踱步离开了。
  围观的人群见主角走了,也低声议论着散去。
  王德阳擦了擦额头的汗,骑上自行车走了。
  姜凌一推开家门,便闻到厨房里飘过来的饭菜香。
  吸了吸鼻子,似乎是辣椒炒肉的香味。
  “妈!”
  姜凌唤了一声。
  厨房里传来肖文娟温柔的声音:“诶,凌凌回来了?茶几上有绿豆汤,赶紧喝点,去去暑气。”
  姜凌进屋,换了双红色塑料拖鞋,拿着桅子花走进厨房。
  肖文娟正在炒菜,满头是汗,厨房里有的是排气扇,除油烟效果一般,辣椒炝锅的味道很重。看到姜凌进来,她忙说:“凌凌在外面呆着吧,这里太炝人了。”
  姜凌举了举手中花束:“我找个碗装花。”
  肖文娟看一眼花,从橱柜里拿出一个大碗递过去:“栀子花挺香啊,赶紧放水里,不然都蔫儿了。”
  姜凌接过碗瓷碗,又装上水,将一朵朵的栀子花柄朝下放进碗里,再把盛满鲜花的碗放在茶几上。
  吊扇风悠悠地吹,满室生香。
  绿豆汤很甜、很凉,喝进肚子里,驱散了姜凌心头所有阴霾。
  有个家,真好啊。
  等到饭菜上了桌,母女俩边吃边聊天。
  肖文娟问:“累不累?”
  姜凌:“还好。”
  肖文娟抬手抚了抚女儿的头:“这孩子,和妈妈说话还藏着掖着。”
  姜凌吞下嘴里的饭,想了想才说:“是有点累。今天审犯人,虽然他招供了,可我还是很难过。”
  肖文娟看着女儿,眼里满满都是温柔:“你们当警察的,总会接触很多黑暗面,最好把生活与工作分开。妈知道你是个善良的好孩子,但一定要记得,同情弱者可以,切忌过分共情,否则容易影响你的情绪与判断。”
  姜凌若有所思,轻轻点头:“嗯。”
  前世她一直在监狱从事档案管理员工作,并没有走到刑侦一线。现在既然当了刑警,又进了技术大队,肯定会不断接触不同的受害者、面对各式各样的罪犯。妈妈说得对,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混在一起不利于身心健康。
  以前听说警察在开枪之后、经历险恶时刻之后,会主动接受心理辅导,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科学方法调整心态、驱散负面情绪、坚定信念。
  姜凌想,像今天这样完成审讯之后,突然涌上来的疲惫感、无力感,也算是一种负面情绪吧。如果不是梁九善送来栀子花,如果不是妈妈温柔呵护,她恐怕要低落很长一段时间。
  想到这里,姜凌将目光转向客厅茶几上摆着的那碗栀子花。
  花朵以碗中央为圆心,花柄朝内,花瓣朝外,呈圆形一圈一圈地摆开,有一种圣洁、璀璨的美。
  肖文娟察觉到了女儿视线的转移,微笑道:“朋友送的?”
  姜凌道:“以前在派出所的时候,我救过一对姐弟,这是那个弟弟送来的。”
  肖文娟听说过这两人:“哦,梁九善啊。”
  姜凌:“对,就是他。”
  肖文娟:“他今年多大了?”
  姜凌:“十五,马上中考。”
  肖文娟悄悄留意着女儿的反应:“十五岁啊,还是个孩子呢。”
  姜凌点头:“是啊。”
  十五岁,的确还是个孩子,只不过姜凌见过他长大时的样子。体型瘦削修长、神情忧郁,漂亮的眼睛里盛满化不开的茫然与无助。
  肖文娟看着眉眼舒展的女儿,心中柔软无比。
  这个失而复得的女儿,是她的骄傲,是她的宝贝。她希望女儿能够一世顺遂,希望看到女儿每天快快乐乐的。
  可是,女儿是刑警。
  和丈夫林卫东一样的刑警。
  这份职业,荣誉感、成就感强,但却总在与犯罪份子打交道,有危险,也会有苦痛。
  肖文娟虽然很想让女儿调到京都,这样一家人在一起,遇到事情可以随时帮衬、保护,但她知道女儿一旦打定主意,旁人根本无法左右。她只能选择留下来,能陪一天是一天吧。
  说实话,肖文娟很关心女儿的感情生活。
  她希望自己不在晏市的时候,女儿身边能够有人陪伴、有人疼爱、有人呵护。
  刚刚看到女儿看向栀子花时那亮亮的眼神,她还以为有戏,结果一问,呵,才十五岁。
  想到这里,肖文娟问姜凌:“凌凌,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吗?”
  姜凌正挟起一筷子辣椒炒肉放进嘴里,听到这个问题,她想都没想就回答:“当警察,破案啊。”
  肖文娟抿着嘴微笑:“你是1973年11月7号出生,很快就要满21岁了。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有人介绍对象了。”
  姜凌愣了一下,抬头看向母亲:“介绍对象?是我爸吗?”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NVr.html" title="胡六月" target="_blank">胡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