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作者:
胡六月 更新:2025-09-08 09:53 字数:3716
从证据指向来看,虽然能够获得毒物,但缺乏直接关联现场的物证,需在抓捕后深挖。”
郑瑜“嗯”了一声,“的确,行为逻辑与证据指向都存在一定问题,虽有嫌疑,但必须进一步调查。”
姜凌最后在张力这个名字上画了个绿色的圈圈,这代表第三优先级。
“张力虽然有作案机会和强烈动机,但行为逻辑不符。他属于公开冲突者,更倾向于显性暴力,比如拿刀子砸摊,而不是需要高度预谋和隐蔽的投毒。”
听到这里,负责二组排查的魏阳连连点头:“对对对,小姜老师分析得很有道理。张力的嫌疑其实并不大。”
姜凌放下手中粉笔,声音清晰而笃定。
“综上,徐满仓是当前唯一满足所有核心要素的嫌疑人。他具备无可替代的作案知识、有独特的行为驱动力、更重要的是具备关键排他性物证。”
环顾四周,姜凌道:“我建议,立即对其采取重点侦查措施,围绕他24日晚至25日凌晨的行踪、精神状况、以及对公安局的看法进行深度突破。李强需尽快抓捕归案,排除其干扰项。张力继续监控,但资源倾斜度降低。”
姜凌看向雷骁:“油墨鉴定是突破口。可以此切入,结合他作为老刑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设计审讯策略。”
会议室里一片肃然。
姜凌的筛查,如同一道光束拨开重重迷雾,精准地投射在徐满仓这个名字上。
红圈里的“徐满仓”三个字,此刻显得格外刺眼和沉重。
雷骁猛地一拍桌子:“好!就按姜凌说的办,重点攻坚徐满仓!技术大队抓紧时间,争取把物证链给我钉死。其他人按优先级继续推进……”
雷骁正准备散会,技术大队物证组的赵景新推门而入。
“雷队,物证鉴定结果出来了!”
所有目光都投注在赵景新身上。
雷骁心脏急跳:“说结果。”
赵景新拿起报告,大声道:“张力家找出来的鼠药与豆浆投毒案毒物成分不一致;现场残留油纸的油墨成分,与徐满仓家中搜出的油纸完全一致。”
所有人都没有说话。
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一名退休警察,一个对社区环境有极大责任感的老人,竟然会在豆浆里投毒。
被毒害的人里,还有他多年的好友。
为什么会这样?
第78章 荣光
窗外, 暮色渐沉。
对面平安里社区的大门敞开着,热情迎接着下班的人群。
而晏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的办公室里,每个人都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 一言不发地看着雷骁。
豆浆投毒案的真相, 即将浮出水面。
这个案子最大的特点, 便是犯罪动机多样、人物关系复杂,但姜凌提出的三定侦查法,尤其是创新的星级评定方式,直击核心矛盾,体现出极强的化繁为简功效。
若不是在第一碰头会上通过三定侦查法定出侦查范围与心理脸谱, 恐怕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筛选出七位嫌疑人。
三个排查组、七名嫌疑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明确分工,才能集中精力。迅速找到证据, 锁定真凶。
现在的嫌疑人,只剩下徐满仓、李强两人。
徐满仓身份敏感、李强尚未归案。
雷骁拿着物证组熬夜加班完成的鉴定报告,久久不语。
半晌,他稳住心神, 开始布置任务:“郑瑜,你带队全力抓捕李强归案。”
郑瑜立即起立:“是!”
雷骁看向梁有训, 艰难开口:“请, 请徐满仓同志来局里配合调查。”
梁有训:“是。”
雷骁转而对姜凌说:“姜凌,由你们心理画像小组负责制定讯问计划。”
姜凌站起, 响亮回应:“是!”
李振良、刘浩然与周伟也都精神为之一振,终于来活了!
雷骁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姜凌, 声音有些颤抖:“要注意,注意……”要注意什么?雷骁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姜凌却能明白他的意思。
徐满仓是警察,熟悉办案流程。
因此要注意,审讯必须完全符合流程与规范要求。
徐满仓是经验丰富的刑警, 熟悉审讯技巧,一般人恐怕很难攻破他的心理防线。
因此要注意,审讯不能走寻常路。
徐满仓与公安局很多领导都认识,曾经是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友,是与他们彻底奋战的同志,恐怕……会给审讯者带来极大的压力。
因此,要注意,不能被情感蒙蔽了双眼。
就是因为综合这些因素,雷骁才会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姜凌这个刚调到市局来的新人。
犯罪心理画像小组全是新面孔,没有与徐满仓有过任何工作上的交集,思想上没有顾忌,才能施展开手脚。
而且,姜凌团队对犯罪心理很有研究,擅长打心理战,创新意识强,这样才能打徐满仓一个措手不及。
想到这里,姜凌迎上雷骁的视线,目光沉稳:“放心,我们会确保符合流程规范,放下思想包袱,尽力创新方法。”
没想到姜凌思路如此清晰,雷骁也放下心来,点头道:“好,好,好。你懂就好。”
接下来,雷骁给所有人都布置了任务。
第三次碰头会结束了。
走出会议室,姜凌找到梁有训:“你们是怎么劝徐大爷儿子配合的?”
刚才会上姜凌就觉得奇怪,不是说徐满仓的儿女对他很有感情,在母亲去世后一直想让父亲去省城住吗?为什么儿子愿意配合警察去悄悄搜查父亲的卧室?
梁有训叹了一口气,眼底闪过一丝愧疚:“徐满仓的儿子,也是名警察。”
停顿片刻之后,梁有训补了一句:“他叫徐为群,曾在警校任过教,你应该也听说过他的名字。”
姜凌不由得肃然起敬。
徐为群这个名字,她当然知道。
虽然姜凌考进警校的时候徐为群已经从警校调往省厅,但他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刑侦领域的人才,在警校是大名鼎鼎的存在。
真没想到,徐大爷的儿子就是徐为群。
他这次配合警察,可以说是大义灭亲。
以前见到大义灭亲这四个字,只觉得沉重。现在联系到徐为群与徐满仓,姜凌感觉到了这四个字背后藏着的挣扎、痛苦与伟大。
姜凌问:“那,徐老师现在在哪里?”
梁有训道:“前两天他回晏市陪着徐大爷,今天上午省厅有个紧急会议,他昨晚连夜离开了。”
姜凌“哦”了一声,看来徐为群目前并不在晏市。
梁有训道:“姜凌,你放开手脚,莫怕。徐老师临走之前和我交代过,一切照章办事,一切由法律说了算。”
姜凌点了点头:“好。”
即使不舍,也绝不姑息犯罪。
这就是警察的胸怀,这就是徐为群老师的境界。
既然如此,那就放开手脚做准备吧。
在食堂吃过晚饭,加班之前姜凌抽空回了一趟家。
残阳如血,将平安里社区中央那棵老银杏树的虬枝镀上一层悲怆的金红。
巨大的树冠投下浓重的阴影,如同一个沉默的见证者,覆盖着树下那个依旧挺直却难掩苍老的背影——徐满仓。
看到老人,姜凌慢慢向他走去。
雷骁最终拍板将审讯任务交给她时,那眼神里的信任,让姜凌内心压力倍增。
徐满仓,他不是一名普通的犯罪嫌疑人,而是一个曾用半生守护这座城市秩序的老人。
姜凌知道,自己不能硬碰硬。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深吸一口气之后,姜凌调整表情,带着一种刻意的、松弛的步态,走向银杏树下。
“徐大爷,看您在这坐半天了,想什么呢?”姜凌的声音放得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自然地坐在徐满仓旁边的石凳上。
石凳冰凉,透过薄薄的夏衣直抵身体。
徐满仓似乎刚从某种深沉的思绪中惊醒,浑浊的目光缓缓聚焦在姜凌脸上。有那么一瞬间,姜凌在他眼中捕捉到一丝锐利的审视,仿佛还是当年那个洞悉一切的老刑警。但这光芒转瞬即逝,被一层更深的迷茫和疲惫覆盖。
“你是谁?”他声音有些沙哑,带着老年人特有的迟缓。
姜凌指了指自家楼栋:“我叫姜凌,上周刚搬来,住东区3栋一单元302。”
听姜凌自报家门,徐满仓思考了半天:“哦,以前那房子是老李的,他肯卖房了?”
姜凌没想到徐满仓对社区居民了解得这么清楚,点点头:“是,那房子是我爸妈买的。”
徐满仓对姜凌印象不错,嘴角勾了勾,勉强露出一个笑脸:“你还年轻,没那个经济实力,是买不起房。家里有人帮忙,挺好的。”
或许是因为寂寞,不必姜凌开口,徐满仓已经开始自顾自地说起话来:“你看这银杏树。这树,比我还老呢。当年局里搞绿化,是我提议栽的。”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NVr.html" title="胡六月" target="_blank">胡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