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作者:胡六月      更新:2025-09-08 09:54      字数:3706
  
  会议结束后,雷骁没有像往常一样大步流星地离开,而是特意放慢脚步,等在了走廊。
  “姜主任,”雷骁没有像往日一样称呼一声小姜,而是用上了主任一词。他的声音少了往日的粗犷,多了几分诚恳,“这次,我老雷是彻底服气了!以前觉得你们搞数据、画心理像是隔靴搔痒,现在才知道,这玩意儿是真能救命。”
  姜凌停下脚步,微笑看着他:“雷队,是你们行动果断,才把预警变成了胜利。”
  雷骁摆摆手,神情认真起来:“别谦虚,我现在就想知道,这预警系统,怎么跟我们传统的摸排、蹲守、审讯这些老法子结合得更紧密?比如,预警提示了某个高危区域或人群,我们一线怎么快速介入,既能有效预防,又不打草惊蛇?你们的数据,能不能帮我们筛选出更精准的排查方向?”
  姜凌眼睛一亮。
  雷骁的主动求教,意味着最“顽固”的传统力量也开始拥抱变革。她立刻邀请雷骁去数据中心详谈:“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探索的,雷队,你的实战经验太宝贵了,我们需要你这样的资深刑警来帮我们优化流程,让预警信息能更顺畅、更高效地转化为一线战斗力。”
  看着雷骁和姜凌并肩走向技术大楼的背影,赵铁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新旧力量的交融,预示着晏城刑侦的未来将更加立体、高效。
  五月的一个傍晚,梁九善约姜凌在和顺酒店见面。同来的,还有脸上洋溢着宁静幸福的梁七巧。
  陈安平一直记挂着姜凌还没来得及吃完的茶油剁椒蒸雄鱼头,一听说姜凌要来,立马第一时间端上了这道菜。
  鱼头很大,金红油亮的茶油剁椒铺在面上,香气四溢,滑嫩可口。
  好在这一回无事发生,姜凌与梁家姐弟从从容容吃了晚饭。三个人都是地道湘省人,不怕辣,吃完之后用鱼汤泡饭,美味十足,姜凌一口气吃了两碗大米饭。
  梁七巧被分配到了晏市一中当老师,工作稳定而充实。她的气色很好,眼神明亮,言语间是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憧憬。
  她一边给姜凌夹菜,一边细声说着学校里的趣事,那份平和安稳的幸福,让姜凌的内心成就感满满,整个人都暖洋洋的——前世那个因为人言可畏而自杀的少女,现在成为了尽职尽责、对事业充满热爱的好老师,这让姜凌感觉自己的重生有了具象的意义。
  梁九善端起茶杯,以茶代酒,看向姜凌,眼神清澈而真诚:“凌姐,这一次,没有枪声,没有受害者,没有铺天盖地的报道。但我知道,它更有意义,对不对?”
  梁七巧也放下筷子,温婉地接口:“是啊,姜警官。虽然九善不能多说细节,但我能感觉到,你们做的事,是在源头阻止了悲剧的发生。”
  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些,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感慨:“有时候,及时的阻止,改变的可能是几个人、甚至几个家庭的整个命运轨迹。”
  听到她的话,梁九善与姐姐对视一眼,无需言语,那份共同的、曾被命运残酷撕扯又侥幸重获新生的感恩与后怕,在彼此眼中清晰可见。他们亲身经历过黑暗的深渊,比任何人都更能理解“预防”二字所蕴含的巨大慈悲和力量。
  往事浮现心头,梁七巧的声音有些颤抖:“凌姐,谢谢你啊。如果没有你,我不知道还能不能考上大学。”
  青春期的少女,没有母亲温柔指引,以自己成熟发育的身材为耻,面对钱大荣的不断骚扰,那个时候的梁七巧整个人都陷入绝望与无助中。如果不是姜凌坚定地站在她身旁,教给她正确的性知识,告诉她美丽不是她的错,并帮助她对抗钱大荣,她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怎样。
  梁九善看向姜凌:“凌姐,如果没有你,恐怕我真的会和钱大荣那个混蛋斗到两败俱伤。就算把那个混蛋打死,我也得赔命,划不来啊。”就算侥幸能活下来,他的人生也将永陷黑暗。
  姜凌看着眼前这对姐弟。
  前世,一个花季凋零,一个年少沉沦,如今命运已经改写,他们都在阳光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稳,真好!
  借着这个话题,姜凌向梁九善更深入、更系统地阐述了她对“预防犯罪”的理解,这不仅仅是应对眼前的银行劫案。
  “九善,我在想,阻止一个具体的犯罪计划,只是第一步,是治标。真正的预防,要通过海量的数据,去深挖让犯罪滋生的土壤。”
  “我们要分析的是,哪些社区、哪些群体更容易成为犯罪的温床?是经济困境、教育缺失、家庭破碎,还是社会疏离感?哪些个体,因为性格、经历或环境因素,正处于滑向犯罪的高危边缘?犯罪的模式,比如侵财、暴力、网络犯罪,它们有没有潜在的、可预测的演变规律和关联性?”
  谈及理想,姜凌一双眼睛亮如繁星:“掌握了这些,我们才能在更前端进行干预。比如,联合社区、民政、教育部门,对高危社区进行精准帮扶,改善环境;对识别出的潜在高危个体,进行早期心理疏导、技能培训或必要的监控;针对系统性的犯罪模式漏洞,比如某些金融流程的缺陷、网络平台的薄弱环节,提前加固防护。这才是从根子上,一点点减少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梁九善静静地听着,眸光闪耀。
  姜凌的视野和情怀,远超乎星盾团队对“犯罪预警系统”最初的技术构想。她看到的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以及塑造这些人的家庭环境、社会土壤。
  胸腔里涌动着深深的感动、浓浓的仰慕,梁九善拿起茶杯,直视姜凌的眼睛,声音里透着前所未有的郑重。
  “凌姐,我明白你的意思,也支持你的理想。技术,说到底只是工具。你想用它照亮哪里,我就帮你把路铺到哪里。数据库的架构、数据的挖掘、预警模型的迭代更新……我会一直做下去,一直优化下去。来,为了预防犯罪,我敬你!”
  姜凌的心弦被轻轻拨动。
  毋庸置疑,最理解她理想的人,是导师应璇玑,最支持她的人,是父母;可是姜凌没想到的是,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还会有眼前这个曾经在派出所缠着她问东问西、夏日送上一捧栀子花的小九善坚定追随左右。
  姜凌轻轻颔首,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端起茶杯,与梁九善的轻轻一碰。杯沿相触的轻响,胜过千言万语。目光交汇处,是无需言说的理解、欣赏,以及一种在共同理想照耀下悄然滋长的、静水深流般的情愫。
  与此同时,在晏城市局内部,关于姜凌和她领导的数据中心、以及那个神秘的预警系统的评价,也在悄然发生质变。
  刑侦支队的干警们,尤其是参与了“3.11”行动的,提起姜凌不再是“那个搞心理画像的才女”或者“林卫东的女儿”,而是带着由衷的敬佩:“姜主任那系统,神了!”“要不是提前知道,王兵那疯子真开了枪,后果不敢想……”
  经侦大队的李斌,作为最早抽调参与数据中心建设的技术骨干,腰杆挺得更直了。他在内部技术交流会上发言时,底气十足:“事实证明,我们数据整合、模型构建的方向是对的!预警系统的潜力巨大,这次只是牛刀小试。”
  就连其他业务大队的领导,私下交流时也多了几分重视和期待:“老赵他们这次是沾了预警的光啊……看来这数据中心,真不是花架子。姜凌这姑娘,有想法,更有能力!局里这步棋走对了。”
  整个数据中心团队的精气神,经过“3.11”一役的淬炼,变得更加凝聚,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对未来的无限信心。
  这份信心,很快便迎来了一场艰巨的考验。
  五月的某天。
  夜色渐深,窗外的晏城灯火璀璨,一片祥和。
  数据中心突然接到紧急电话:“女高中生失踪,我们需要中心的支持!”
  第129章 失踪
  晏城五月的清晨, 灰蒙蒙的天空压得很低,酝酿着一场迟迟不来的雨。
  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办公室的电话,就在这个沉闷的清晨, 突然响起。
  雷骁抓起听筒, 还没来得及说“喂”, 对面就传来晏城一中高三一班班主任王老师几乎破音的喊声:“老雷,孙薇!我们班的孙薇找不着了!昨天她没来上课,她爸刚说昨晚也没回家!”
  王老师曾经是雷骁儿子的班主任,两人很熟,因此她第一时间向他求助。
  一个小时后, 警车急促的刹车声打破了一中校园特有的早读宁静。雷骁带着几名侦查员率先跳下车,大步流星走向高三教学楼。
  重点班门口, 班主任王老师面容憔悴,旁边站着面色惨白的年级主任。
  “雷队,你们可算来了!”王老师的声音带着哭腔,“孙薇她, 她是年级前三,保送清北的好苗子。从高一到现在, 从来没迟到早退过一次, 更别说旷课夜不归宿。可是,昨天晚上她没有回家, 这孩子一定是出事了啊!”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NVr.html" title="胡六月" target="_blank">胡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