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作者:胡六月      更新:2025-09-08 09:54      字数:3727
  
  雷骁找人在孙薇回家的路上询问摆小摊的小贩、单位的门卫师傅、坐在路边闲聊的大爷大妈,但都没有收获。
  孙薇这个所有人眼中的乖巧好学生,就这样在晚自习的时候莫名消失了。
  除了她在日记本里的发泄字句透露出一些异常,其余看起来都像往常一样。
  一群人都挫败无比,最后还是郑瑜年轻脑子转得快,对雷骁说:“上次你们抓住那几个劫匪,不是靠了数据中心的监控预警吗?孙薇回来的路上有没有经过银行?银行门口一般都装有监控,可不可以请求数据支援,查一查监控录像?”
  一语惊醒所有人!
  雷骁立刻拿起电话,打给数据中心:“高中生失踪,我们需要中心的支持!”
  这个电话,立刻让市局刑事犯罪信息数据中心全员动了起来。
  孙薇回家的路上,查到有两个监控摄像头,都与数据中心联网。李斌快速调出录像,在昨天晚上9:30-10:00这个时间段内进行查找。
  可惜,并没有在画面中看到孙薇的身影。
  这说明孙薇放学之后根本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别处。
  具体去了哪里?
  九十年代的监控并不常见,只在银行、重点单位门口安装,而且画面极其模糊。后世的精准人脸识别系统还未开发,只能靠人眼查找。
  梁九善上次能够快速从监控中发现异常,是因为张强三人多次在银行门口无理由异常停留,并且这三人影像与数据库信息相匹配,这才激活了系统中设置的预警条件。
  可是现在,即使调出所有监控进行查找,可能监控并没有录到孙薇,又可能画面中只是惊鸿一瞥,根本没办法依靠人眼或者机器识别出来。想要依靠这条路径寻找孙薇,如同大海捞针一般。
  18岁的姑娘突然失踪,她到底去了哪里?
  是因为家庭原因、学业压力离家出走吗?
  可是问遍所有亲戚、同学,都没有孙薇的消息。
  是被人在半路上绑架或者拐卖了吗?
  从学校到孙薇家只有十分钟路程,沿路店铺不少,绑架、拐卖总会弄出些动静吧?可是并没有人发现异常。
  每个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第130章 情感操控
  技术大队赵景新对范威特意指出的擦拭痕迹进行采样, 验证是手肘反复摩擦所致。再加上日记里的激烈词句,基本可以判断孙薇近期情绪不稳定,离家出走的可能性较大。
  对此, 孙国栋很愤怒, 大骂公安局不作为, 说自己的女儿绝对不可能离家出走。李淑芬泪流满面,抓着郑瑜的手苦苦哀求:“薇薇很乖,离高考只有两个月,她绝对不可能离家出走,一定是被坏人带走了, 你们再好好找找,一定要把她找回来啊。”
  现在, 关键是查清楚,孙薇离开学校之后去了哪里。
  雷骁调集了六名刑警,分派了查监控的任务。
  郑瑜带队在学校附近继续走访调查,希望能够找到昨晚见到过孙薇的目击者。一个少女九点多钟背着书包走在路上, 应该会有人留意到吧?
  在不排除报复、劫持可能性的情况下,范威对孙薇父母的社会关系进行梳理, 查找可疑人员。
  时间不等人, 姜凌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将数据中心全员调动起来。
  李斌带着几名技术人员将孙薇的照片录入系统, 重新设置参数,试图寻找在昨晚9:30-10:00时间段内孙薇可能出现的画面。第一次做这样有挑战性的技术活, 李斌眼睛死死盯着屏幕,手在键盘上飞快地敲打着,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另一边,姜凌与画像小组坐在孙薇的证件照被放大, 贴在白板上。
  同时,她各科近乎满分的成绩单、高中三年借书记录、以及郑瑜补充的详细现场报告和走访情况,依次铺开来。
  姜凌站在白板前,目光沉静,声音清晰有力,压住了机房的所有声响。
  “孙薇的失踪,书包、资料消失,无声无息,有点像是有准备离开,也就是离家出走的特性。可是,桌面擦拭痕迹、日记中绝望的泪痕、呼救字句,却又显示出非自愿的迹象,很矛盾,对吧?”
  心理画像小组成员这几年对犯罪心理研究十分透彻,认真查看过孙薇的所有调查资料之后,开始各抒己见。
  李振良:“嗯,的确很矛盾。可能是非自愿的离家出走,也就是被诱骗离家。”
  刘浩然非常认可李振良的判断:“对,这是一种非典型的绑架。孙薇是个乖孩子、好学生,今年才18岁,乖孩子的内心也会有叛逆的可能。她平时阅读的书目里以文学类为主,包括《少年维特之烦恼》、《安娜·卡列尼娜》、杜拉斯、村上春树……这些书的主题几乎都是指向情感孤寂与逃离束缚,极有可能,她是在一种特殊情况下,离家出走,然后被人控制。”
  周伟的语气很急切:“浩然没有说错,受害者可能身处某种特殊的、危险的控制关系之中!我们必须早一点找到那个控制她的人,否则她会有生命危险。”
  18岁的少女,正是含苞待放的年纪,失踪的孙薇可能会被拐卖,可能会被囚禁,甚至可能会被某些变态折磨、虐待,甚至……杀害。
  目前线索有限,对方的犯罪动机可能性太多。
  可能是为了性剥削与满足。嫌疑人利用少女的情感依赖和孤立无援,逐步突破其身体界限,将性行为作为“爱”的证明或“服从”的要求。
  可能是权力与控制欲。嫌疑人可能并非单纯追求性满足,而是沉醉于完全掌控另一个人的精神、情感和行为的权力感。摧毁一个优秀、纯洁的少女的独立意志,将其塑造成完全依赖、服从的“玩偶”,能给他带来巨大的病态满足。
  可能是情感寄托与占有欲。嫌疑人可能存在严重的情感缺陷,比如孤独、自卑、无法建立正常亲密关系。他们将少女视为“完美伴侣”或“精神寄托”,通过诱拐和操控来实现病态的“完全占有”,满足其扭曲的情感需求。他们视被害人为“私有财产”。
  可能是为了经济利益。通过绑架勒索赎金,或者强迫其从事非法活动牟利,或将孙薇贩卖给他人。
  可能是报复与社会发泄。嫌疑人可能与孙薇的家庭存在某种仇怨,比如经济纠纷、职场矛盾、个人恩怨等,诱拐孙薇是为了报复其父母,使其痛苦。甚至,嫌疑人对社会、特定群体,比如像孙薇这样的优等生心怀怨恨,想办法诱拐并摧毁,作为对社会不公或个人失败的发泄。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满足特定幻想或仪式。这种犯罪动机目前国内比较罕见,但更危险。嫌疑人可能有特殊的性幻想、宗教信仰或偏执信念,需要特定类型的少女,比如纯洁、学生、特定外貌等,来满足其仪式或幻想。诱拐是实施幻想的关键一步。
  六种犯罪动机的存在,让三定侦查法变成十分复杂。
  姜凌也感觉到了棘手:“从现有证据来看,孙薇离家既有配合、自愿的迹象,也有挣扎、反抗的行为模式。分析孙薇的心理特征,她内向、高敏感、追求完美,乖巧的外表下潜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父亲强势、母亲柔弱,其父亲可能有家暴行为,她渴望逃离原生家庭。目标嫌疑人很可能利用了她这种心理特质,对她施加了心理影响,进行了精神上的诱导、贬低乃至控制。这不是武力胁迫,这是一种隐秘的情感操控型暴力!”
  刘浩然第一个发言:“主任你说得对!你看啊……”
  他站起来,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红笔,边说边写:“这种情感操控很可怕,核心是建立情感依赖,制造孤立,比如切断她与亲友的正常联系。孙薇的老师、同时都反应她近期很沉默、精力不集中、成绩下滑,这个表现完美印证了这一点。”
  李振良家的女儿今年上初中,听到孩子被情感控制,心疼得不行,咬着牙骂道:“无耻!可恶!”
  刘浩然继续说:“他的手段一般是通过反复贬低否定其价值来摧毁她的自信、制利用孙薇追求完美的心理弱点故意制造愧疚感、用‘你不按我说的做,就是你的错’这样的话术来进行情绪勒索。”
  周伟一拍大腿:“这不就是陈安平案里,姜主任说的PUA嘛!”
  刘浩然抬手遥遥指向周伟:“没错,情感操控就是PUA。孙薇配带走个人物品,表现出反常的顺从,却因内心真实挣扎留下日记这个求救信号。这种‘表面配合,内心崩溃’的状态,表现出这段操控关系极度危险!”
  李振良急了,抬手重重拍在孙国栋接受询问的笔录上:“孙薇的家庭环境,父亲强势,母弱软弱,家庭氛围很压抑,这才会让坏人钻了空子。现在,关键是怎么找到那个操控孙薇的人啊,怎么找?!”
  姜凌目光扫过全场:“想要找到这个控制孙薇思想和行为轨迹的嫌疑人,我们首先要从孙薇的身边寻找可疑者,包括老师、同学、朋友、亲戚、邻居……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接触到孙薇的人。”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NVr.html" title="胡六月" target="_blank">胡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