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作者:
胡六月 更新:2025-09-08 09:54 字数:3722
李秋芸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对着通讯哭问:“他喊的,是不是杰克?”
报警女孩怔愣了一下,随即惊呼:“对对对,就是这个名字。”
李秋芸转头看向雷骁:“雷队,是他!他这次,模仿的是开膛手杰克,凶器是一把锋利的长剪刀!”
雷骁安抚女孩:“请确认安全,莫慌。”
女孩一边喘气一边回应:“我没事,我现在坐在一家小卖部里,有灯,他不敢来。那个凶手看着吓人,但脚步虚浮,动作生疏,被我踹了一脚就倒了地,慌手慌脚的,完全是蠢货一个!”
蠢货一个?
所有的要素似乎都指向了他们正在追捕的目标,却又透着一种令人不安的偏离。
第一,受害者并非名单上那三个被严密保护的瘦弱女性之一,而是一个有能力自卫并成功逃脱的、练过跆拳道的女性,她的身份证号尾数里并没有0、7、9这三个数字。
第二,前面三次作案,凶手虽然工具粗糙、模仿手法拙劣,但剥皮、剖腹、斩首都能顺利完成,这证明凶手冷静、残忍,有着远超常人的体能与心性。为什么这一次动手表现得像个初次犯案的新手?可是,偏偏他在模仿开膛手杰克,这一点符合前面三次案件的特征。
雷骁的脸色在监控屏幕的冷光下变得极其难看。他一边快速下达指令,要求附近巡逻警力和城南布控小队立刻赶往报警地点,搜索可疑人员并保护现场,联系120确保报警人安全,一边大脑飞速运转。
——如果凶手是在发现了警方严密布控后故意改变了策略,那就证明这名凶手极其狡猾,警觉性高,并且能够接触到成年人的身份证。卖手机的?卖BP机的?电信局?银行?社区工作人员?范围太大,排查难度再次上升。
——如果凶手是随机选择目标下手,那0、7、9这三个数字就根本不是什么身份证尾号,之前的侦查方向是错误的!
——0、7、9这三个数字到底代表什么?是凶手故布疑阵,还是意有所指?
案件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夜,更深了。
第140章 宿命
城南袭击案的突发, 让原本按照既定方向前行的侦查人员愈发忙碌。
雷骁带人火速赶往现场并进行后续部署,留在支队的其他人则继续坚守岗位,监控着三个重点保护对象的安全, 同时处理着海量的排查信息。
各种报告、电话、指令交织在一起, 整个刑侦大队都笼罩着一种忙碌而压抑的氛围, 每个人的神经都紧绷着。
另一边,数据中心。
相较于刑侦支队那边的焦灼与压抑,这里更多的是另一种高度专注的沉静。
姜凌坐在自己的座位前出神。
晏市第四起杀人案的发生,让数据中心压力倍增。
按照刑侦大队要求提供的身份证尾号包括079这三个数字的名单,并没有派上用场。
一定是漏掉了什么。
姜凌的眉头微微蹙起, 内心总是萦绕着一股不安。
雷骁按照三定侦查法做出的心理画像特征:年纪不大,社会经验不足, 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极不稳定,沉迷于外国罪案剧。可是在市内音像店排查了这么久,都没有找到与画像相符、具备作案时间的嫌疑人。
根据数据中心提供的信息找到三名可能的受害人, 为了保护她们,刑侦支队调动了大量警力, 蹲守了四天, 可是等待他们的,却是又一起杀人案。
城南新案的发生, 证实凶手高大、醉酒、强壮,用锋利的剪刀捅腹, 模仿开膛手杰克的做案手法。幸好女生练过跆拳道,否则将会在警方严防死守之下、在刑侦支队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再发生一起血案!
这是妥妥打脸!
更是对警方的挑衅!
察觉到姜凌心绪不宁,坐在一旁的李振良说:“姜主任, 你说……是不是咱们的侦查方向出了错误?那几个数字说不定是凶手胡乱写的呢?身份证尾号的推断其实给了雷队他们错误引导?”
刘浩然对着墙上的晏市地图思考着:“倒是有一点,案发地点推测是准确的。凶手从西到东、自北向南,在咱们晏市地图上画了个大大的十字。”
周伟一听,立刻在地图上画出这个“十”字。
李振良站在地图前,偏着头看了半天:“如果斜过来,倒是个大大的叉。”
刘浩然立刻从电脑上调出第三起案件图片,指着未经处理的血染符号照片说:“看,这个凶手杀人之后,蘸着受害人的鲜血在地面上写了0、7、9这三个数字,然后在数字上狠狠地画了几个叉叉。原本我一直以为是泄愤,但现在看来……会不会和案发地点有些关联?”
因为数据中心主打技术辅助,因此这几起案件姜凌并没有深度介入。但今天,看到刘浩然调出来的照片,姜凌忽然目光一凛。
这个图案,莫名给她一种熟悉感。
是前世看过吗?是沉寂的前世犯罪档案记忆被唤醒了吗?
那三个如同魔咒般困扰所有人的数字“0、7、9”,带着一种莫名的、令人不适的熟悉感,仿佛在哪里见过类似的排列或表达方式,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看东西,模糊不清,却又能感觉到其轮廓的存在。
可是,这种熟悉的感觉飘忽不定,每当她试图深入探索时,思绪就如同陷入泥沼,根本抓不到一点线索。
姜凌在内心轻叹一声,只能暂且压下心头的异样感,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其它物证照片上。
突然,一声短促而尖锐的系统提示音打破了数据中心的宁静,在这片以低频噪音为主的环境里显得格外刺耳。
声音来自姜凌负责的预警平台其中一个特定模块——社区矫正与重点人员动态监控单元。屏幕上随之弹出一个红色的、不断闪烁的警报窗口。
【警报:重点关注人员失联预警】
【姓名:钱大荣】
【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XXXX】
【预警原因:劳改释放人员,本月未按规定至指定社区报到】
【释放机构:晏城市第九监狱】
【释放时间:5月20日上午9时整】
【当前状态:已超时未报到,触发三级预警】
【处理建议:立即联系相关社区核实情况,并启动人员查找程序】
姜凌的目光瞬间凝固在那个名字上——钱大荣。
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猛地攥紧,又骤然松开,带来一阵剧烈的悸动。血液似乎在这一刻冲上头顶,让她耳畔嗡鸣,又在下一秒急速回流,带来一阵轻微的眩晕和冰冷感。
社区矫正与重点人员动态监控——这个预警规则是她重生后,凭借前世记忆和对未来犯罪趋势的深刻理解,力排众议,耗费大量心力才坚持加入到社区矫正人员管理系统中的一条。
姜凌深知许多重犯的危险轨迹往往始于最初的管理疏漏与脱管失控。对于刑满释放、从少管所出来的青少年犯,按照管理要求将其纳入初期重点关注名单,必须在规定时间到社区报到,汇报近期动向。系统会自动跟踪其报到情况,一旦超时未报到,便会立即触发报警,提醒警方及时介入了解情况,目的是尽可能早地发现苗头,避免其再次滑入犯罪深渊,甚至酿成更可怕的后果。
而这,也是她践行“预防犯罪”理念的重要一环。
现在,警报响了。
对象是钱大荣。
那个六年前,因为她的介入被送入少管所的暴力少年。于1995年从少管所出来,因为父母离婚、父亲坐牢、母亲改嫁失于管教,不到一年便因为斗殴伤人被送进第九监狱。
钱大荣的释放日期是今年5月20日,按照要求释放第一年必须每个月到社区报到。今天是9月21日,看来……他昨天并未报到。
一种强烈的不安感涌上心头,姜凌拿起电话,迅速联系金乌路派出所:“老魏,刑满释放人员钱大荣昨天并没有按照到社区报到,请你跟进一下,发现他的行踪立刻告诉我。”
一听到钱大荣这个名字,那边接电话的魏长锋忍不住吐槽:“唉!这个钱大荣真是让人头痛。他今年五月从监狱出来,拿着政府给的安置费租了房,然后就天天抽烟喝酒,跟那些社会混混裹在一起,给他介绍工作也不认真做。这家伙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先前和梁九善打架,后来想□□梁七巧,送进少管所教养两年,以为能够让他老实点,没想到变本加厉!出来没一年就进了监狱。”
隔着电话,姜凌都能感受到金乌路派出所新所长魏长锋的怨念:“唉!今年好不容易劳改结束,人也二十几岁了,按理说应该懂事点了吧?结果……越来越不是那么回事。上个月吧,社区小王还和我说,钱大荣不好好上班,又被开除了,他们也是没招了。你说他不按时报到?好好好,我马上调查。”
放下电话,姜凌似乎想到了什么,闭目凝神思索。
郑瑜就是这个时候走进数据中心的。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NVr.html" title="胡六月" target="_blank">胡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