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作者:
点江夏 更新:2025-09-08 09:54 字数:3684
不过和卓家的区别是,周信——也就是中宗他儿子,当真和段家姑娘看对眼了。】
卓父:“……”搞半天我是找错对象了?
他孙女……哦不对,他没有孙女。
【结亲是后话,就这段时间而言,段卓两家很喜欢互相邀宠,暗戳戳想把对面踩下去,场面一度非常诡异的和谐。
等中宗陆续收拾干净北疆三州,将北疆之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局势又一次发生了变化。
西面,楚山起兵造反之后,就地格杀当地官员,各级官吏人心惶惶。京城忙着夺权,暂时也无暇顾及楚山。
于是他隔壁的守军将领张凭见状,眼珠一转,有了一个精妙的主意。】
嗯???
天幕促狭,大家都知道,现在一听什么精妙的主意,当即心头涌上不妙的预感。
不过很快,这种不祥感被压了下去:都乱成一锅粥了,还缺你一个张凭吗?
小喽啰罢了,谁在意啊。
【张凭作为驻军将领,本来就有些家底,现在一看楚山造反没人管,朝廷发封旨意要求剿匪,钱不给,粮不给,明摆着不够在意。
简直是天助我也!
于是张凭对外宣称“防备楚山”,大肆招揽谋士,扩张军队,打着诛灭逆贼的旗号……成了第二个楚山。】
好家伙!
弘安帝脑海中浮现出张凭的模样。
倒是一个憨厚老实……什么老实?
周涉:“……”你们搁这玩套娃呢?
回头别又跳出来一个王凭司马凭,那还真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西面一片混乱,大家忙着缠斗。南面和东面也不安生。
赵舒明,何景澄二人不约而同,在当地立足后自立为王。发布檄文,都说自己是替天行道,要诛杀奸邪,肃清朝纲。
双方大军同时向京城推进,都想第一个冲进城中。
至于檄文说的奸邪是谁我不知道,毕竟这只是惯例的借口而已,感觉……罪魁祸首还得是太子本人呢。】
五皇子听着天幕的窃笑声,看着面前将府邸重重包围的御林军。
他脚下一软,险些跪倒在地。
“我要见陛下——”他怒吼一声,声音却紧得不成语调,这会儿也顾不得什么体面,“我要见父皇!!”
没有人理会他。
天幕那句罪魁祸首,此刻还在众人耳边盘旋。
天幕还不准备放过他:
【五皇子对自己也算是有个基本的定位。虽然他爱干坏事,但是跑路也很快啊!想起前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往事,再看看檄文说要清君侧的声明,他选择带着支持他的半朝文武,卷了金银珠宝,想要逃离京城。】
嚯,这可真是脚底抹油,跑得飞快啊。
所有人都听笑了,唯有满朝文武脸色铁青。
皇帝的脸色更是绿得像吃了苦瓜。
即使还未举行登基大典,好歹也是皇室的一员。天下纷乱的紧要关头,不想着如何处理,不想着任用贤良,平定天下,竟然带着一群贪生怕死的蠢货逃跑?!
就算他们赵何两家想要鲸吞天下,好歹也要认这个正统,再举行禅位,总比这么狼狈而逃好得多!
【萧宜春试图阻拦,却发现根本拦不下。】
蜿蜒的长队前,萧宜春单人快马,掠过怀黄佩紫的诸位大臣,直奔到钟均面前。
太子殿下一身鹅黄,腰带锦绣,盯着疾驰而来的萧宜春,不耐烦地问:“你要做什么?”
萧宜春拦在众人面前,纵身下马:“臣想问太子殿下欲往何方去?”
他发丝凌乱,汗湿衣衫,显然是刚得知消息立刻前来,声音都带着沉重的喘息。
太子神情漠然,抽出马鞭:“萧相勤恳多年,若不随本宫离开,更不必拦在这里,惺惺作态,令人作呕!”
萧宜春上前两步,仰头直视马上的太子:“臣请问太子殿下,此时离京所为何事?带着满朝文武又是为何?”
“啪!”
话音刚落,太子已经一鞭子抽下来,正好落在他的侧脸上。霎时皮开肉绽,鲜艳的血珠顺着侧脸滚落,落在他大红的官服上。
看不出痕迹,却隐隐湿了一片。
几个侍从将萧宜春拉到一旁,让出官道。
太子不屑地睨他一眼:“萧相,你老了,朝政你管得也不如何,还来掺和这些事情作甚?若不是你,本宫早已登基,天下大乱,本就是因你而起!”
萧宜春神情恍惚,静静地看着太子,眼睛黝黑,有很多想说却说不出口的话。
他想说,肃王虎视眈眈,你一走,他一定立刻举旗造反。
他想说,弃城而走的皇帝,已经自己丢了正统。
但是他最后什么也没有说。萧宜春双手颤颤,托起头顶的官帽,搂在怀中。
风中只剩一句颤抖的声音:“老臣送别殿下。”】
“爷爷!”萧见和猛地伸手,扶住摇摇欲坠的祖父。
萧宜春跌坐在藤椅上,苍老的眼睛里一片通红,是悔恨也是无奈。
他做错了吗?
也许他不该阻挠五皇子登基,否则朝局也不会混乱至此。
不做不是错,做得不好才是错?
周涉听不见萧宜春的心声,否则他一定会说:不是不该阻拦太子登基,而是你拦不住。他占据正统,如任恒等人,就算后来看破,也不会像萧宜春一样立刻放弃。
不动手就算了,只要动手,何必既要拦住通天大路,又要保他一条性命?
当权臣,杀五皇子,拥立六皇子,就这么简单。
【太子带走了一半官员,行在千里迢迢跑到沿海一带蹲着,占据了一州之地,算是主动把正统的位置让出来了。
我猜他是这么想的:打吧打吧,你们个个都想第一个攻破国都,那我自己先走了,不要再来找我的麻烦哦!
很抽象的脑回路……但他一直都这么抽象,我等凡人,是理解不了他的。】
这可真是五毒俱全。
残暴、奢靡、偏听偏信。什么乱七八糟的词放在五皇子身上,都不为过。
懦弱无能和刚愎自用这两个词,到底为什么能同时放在一个人身上,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萧宜春还是放不下,选择固守京城。任恒这边呢,自从看开了,他也懒得和这一家子混,干脆收拾好东西,带着儿子跑去找中宗。
两人进了雍州,中宗主动接待他们,在投诚与被投诚上达成了良好的关系。然后作为先帝的信臣,大宁朝的肱骨之臣,任恒提出了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
这个问题,大家心中都有了预料。
果然天幕一转,画面中,任恒猛地站起身,对着中宗道:“我有一言,想问问周大人。”
中宗已经猜到他想说什么。
任恒郑重道:“太子逆行无道,我们这些人已经受不了他了。周大人若有匡扶社稷之心,这时候更应该挺身而出啊!”
中宗故意问他:“任大人的意思是,我这时候应该学习赵舒明、何景程二人,自立为王,身披龙袍吗?”
任恒被这句话问宕机了。
他肯定不是想要周涉这家伙登基,那不是又找了一个逆贼吗?
他可是宁朝、先帝的忠臣!
但是任恒再一琢磨,天爷嘞,真让先帝血脉登基,那不是和亡国一样吗?
短短数息,他想通了,咬牙道:“不错!你勉强也是先帝血脉,便宜了别人,还不如便宜自己人!”
“……”中宗被这突如其来的大转弯搞得沉默片刻,与任恒身后的任端对视一眼,正要说话,任恒急了,跳脚道:“任守正,你在那里发什么呆?快过来说两句劝劝他啊!”
任端:“……”
中宗:“……”
第44章 举兵南下
天幕里的任恒疑惑不解,天幕下的任恒纹丝不动。
任端小心翼翼看向他爹:“爹,你别生气……”
任恒沉默片刻,突然站了起来,一巴掌拍在任端肩头,声音里满是欣慰:“好儿子!你的眼光还是比你爹强点!”
任端:……啊?
【任恒来投,一开始大家还遮遮掩掩,觉得任大人可是先帝的忠臣,咱们要造反,还是得让他有个心里建设,循序渐进。
结果第二天日常开会,任恒走进来,第一句话就是问:咱们什么时候杀进京城?
众人全都蒙了,还以为任恒没睡醒,支支吾吾不敢说话。然后任恒立刻提出第二个问题:不杀进京城,难道是先去抓太子?这倒是也行,不过毕竟先帝血脉,要不还是留他一条命吧?
众人听呆了,看着中间自说自话的任恒,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弘安帝捋一捋长须,幽幽道:“他倒是变得快。”
任大人是会变脸的。
任恒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方竞若大加赞赏,觉得任大人果然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