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作者:见微知春      更新:2025-09-08 10:08      字数:3694
  
  谢彦见金氏被压制,分辨道:“百行孝为先,孝的精意在顺从,既然祖母想要管这个家,不如顺从了祖母的心意,让…”
  他的这声“娘”始终说不出口,只是用眼睛瞄了瞄方氏接着道:“协助祖母管家,也好全了您的孝心。”
  古人以孝为先,谢彦的这番“孝说”让谢怀安一时语塞,但他很快找到了谢彦话里的“漏洞”,既然要行孝,谢彦为何连声“爹娘”都不叫唤?
  谢彦被反将了一军,但他确定自己始终不会叫这声“爹娘”。
  一时之间,谢怀安又占了上风,加上金氏没甚心眼,被谢怀安的话绕了进去,最终不情不愿地答应继续让方氏管家。
  谢怀安更是主动提出将正屋让给兄嫂,彻底浇灭了金氏的怒火。
  ***
  安稳住下后,谢怀安差人来告知谢彦与谢复壮入县学的时间。
  大周的县学和府学除了登记和考察生员外,还负责县试和府试的辅导。
  它属于官学,里面的学正、教谕以及训导都是吏部直接任命的,学正和教谕都是举人,用现代的话说,师资力量还是很强的。
  能进去学习的人除了官宦子弟便是些有能力的人,穷人只能去私塾或者义学,私塾和义学中的夫子大都是秀才。
  县学的学堂跟谢府隔了两条街,开学那日,谢怀安和谢怀恩亲自带了谢彦和谢复壮去县学。
  一路上谢怀安只对谢彦说了句“好好读书,向瑜哥儿学习”之后,便再也无他话,倒是谢怀恩一路嘱咐谢复壮“不要调皮捣蛋,多听夫子的话,好好学习,好好吃饭……”
  县学的学正姓赵,是个面容清癯、留着山羊胡子、年过半百的老者。
  赵学正问了他俩的名和字。
  谢彦朝他行拱手行礼礼:“学生谢彦,字归远。”
  赵学正见他彬彬有礼的模样很是满意地点点头。
  他见谢彦个头不高,便安排坐在了最前排。
  接着,谢复壮依葫芦画瓢地也朝赵学正行礼:“学生谢复壮,字归来。”
  赵学正点头,按照个头,把他安排到了最后一排书案坐下。
  此后陆陆续续有大人带着孩子过来见礼,学正一个个地安排了坐位。
  谢彦粗粗地看了一下,大概有三四十号人,都是跟自己不相上下的幼童。
  卯时一过,只余下两个空位了。
  学正不再等待,准备带着大家去大厅拜孔子像。
  正在这时,两个迟到的学生满脸通红气喘吁吁地跑上前来进来叫了声“夫子”。
  赵学正也不恼,只摆手让他们整理好衣冠后,给他们安排了座位。
  拜完孔子后,学生们有条不紊地坐回书案前,等着学正正式开始授课。
  云林县穷乡僻壤,能成为读书人是件很荣耀的事情,孩子们都很珍惜读书的机会,在赵学正的指点下,个个腰背挺直有模有样地坐在座位上。
  每人书案上都发了本《三字经》,赵学正让他们翻开书第一页,然后在前面的白板上用黑炭写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人如其字,清清瘦瘦,但笔锋很有力。
  这几个字对谢彦来说,实属容易,但他还是认真跟着赵学正一遍又一遍地念着……
  明明看得认真,意识却忽地飘忽了起来,谢彦很清晰地能看到“他”穿过一片云回到原始社会,视线中出现一群衣不蔽体浑身长毛的人分工合作、辛勤劳作、不分彼此……
  他能够听到那些人讲话,身体像幽灵般四处穿梭,能仔细地观察他们每一个人的细微表情,而那些人却好似根本没发现谢彦的存在。。
  他沉浸于其中,当云端出现“人之初,性本善”的六个金色大字的时候,他猛然间意识到他所看到的情景正是对这六字“沉浸式注释”。
  随后,所在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有人开始读书,有人依然种地,而有人则撂下锄头做起了买卖……
  云端也出现了“性相近,□□”。
  他望着那些场景,沉浸其中不可自拔,直到被一声怒喝“归远!”给惊醒,这才猛然回神。
  赵学正念他头一次上学走神,没有严肃批评,而是让谢彦站起来把书上的几句话再念一遍。
  谢彦念的很是流畅,宛如读过千百遍似的没有半点停顿。
  若不是谢怀安提前交代过谢彦的情况,赵学正甚至都有些怀疑这孩子早先就已经开了蒙。
  难道谢家又要出个读书的好苗子了?
  谢彦对课堂上突然出现的沉浸式体验很是好奇,下课后忽略了表哥的呼唤,独自坐在座位上又开始翻看《三字经》。
  满心期待能再次看到那些人那些事,结果把一千多字的《三字经》翻看两遍,最后也没出现。
  他洒然一笑,怀疑自己方才只是开了个小差,便没再把这事放在心上。
  虽是下课,赵学正并没有离开讲堂,而是用湿布仔细擦拭着木板上的炭迹。
  擦完后,他回过身看到谢彦正全神贯注地翻着《三字经》。
  谢彦看完书后抬眸,恰好对上赵学正的一双眯眯眼,吓得不由倒吸了口气。
  赵学正捋须轻笑:“我见你把整部书翻了个遍,看懂了几分?”
  谢彦当然能看懂,但考虑到原主是个“文盲”,只得装作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
  “看不懂不要紧,学习贵在坚持……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谢彦听完赵学正灌的心灵鸡汤后,起身起来,朝他拱手行礼。
  赵学正见他识礼,正暗叹“孺子可教也”。
  哪知下一瞬就见谢彦撒腿朝书堂外跑去,边跑还边欢快地叫道:“归来,我来也!”
  赵学正摇了摇头,嘴里喃喃道:“终究是小孩心性!”
  谢彦上学那会儿没少听老师的教诲,总是左耳进右耳出,以至于参与管理整个公司后,才深刻地理解了当年老师谆谆善诱的“不容易”。
  只是……此后再也没有老师来教导他了。
  他心中感谢赵学正,却也不敢忘记自己乃是幼童身体,只得没有“规矩”的放肆一回了。
  学堂中午提供一顿饭菜,一菜一汤都是素的。
  离家比较近的都回去吃饭,只有离家远的或者家中吃饭不便的才会在学堂里吃。
  谢府和学堂只隔两条街,到吃午饭之时,谢彦便叫谢复壮一起回家吃饭,没想到谢复壮坐在书案前摇了摇头。
  “娘说了,让我在学堂吃饭。”
  “菜都是素的,咱们回去吃,家里有鱼有肉,比这里好多了。”谢彦故意逗他。
  但谢复壮只是摇头:“娘说了,我能在这里读书不容易,不能再给家里添麻烦,以后我就在这里吃了。”
  谢彦觉得奇怪,才几天功夫啊?这小子怎么就变的这么懂事了?!
  他没有回家,而是陪着谢复壮在学堂里吃了饭。
  下午写字课是邢教谕教,用黑炭笔在木板上写下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然后让学子们在纸上写。
  谢彦曾经专门练过毛笔字,他练的是楷书,字体方正有力。
  他觉得自己写这简单的笔画应该不在话下,但事实并非如他所想,因为这具身体手腕和指力的力量不够,写起来竟然是歪歪扭扭的。
  他只好跟着重新从执笔练起。
  第3章
  晚夕之时,学堂下学,兄弟俩说说笑笑地回到谢宅。
  穿过前院,径直来到后院。
  金氏站在一棵枇杷树下笑着对他俩招手:“过来,先吃些点心垫垫。”
  谢复壮饭量本就大,加之中午根本没吃饱,见到树旁的矮桌上放的几盘点心,咽了下口水便麻溜地抓了两块丢进嘴里。
  谢彦先谢过祖母之后,才斯斯文文地捻起一块入口,吃第一口之时,堂哥已经连吃两块玫瑰糕,嘴里塞得鼓鼓囊囊还不停往嘴里塞。
  等兄弟俩肚子里都垫了点底,金氏才从怀里拿出一张纸递给谢复壮。
  “邻村有人为你阿姐相看了门亲事,你爹娘回村去看看,临走前可交代了让你好好读书。”
  谢复壮眨巴着眼睛就想要哭出来。
  谢彦一句“男儿有泪不轻弹。”立即让谢复壮流到眼眶里的眼泪缩了回去。
  他委委屈屈地道:“那…他们什么时候来啊?”
  金氏微微一叹:“亲事哪能那么容易定下,亲事一定自然便会回来。”
  听到爹娘还会回来,谢复壮便立刻又觉得饿了起来。
  金氏看孙子狼吞虎咽一副饿极的模样,便随口问了几句学堂之事,得知学堂伙食太差,特意叮嘱他俩以后一定要回来吃午饭。
  晚饭后,祖孙三人共同来到谢复壮住的屋子,谢怀恩夫妻一离开,这里便只剩他一人住。
  不过在谢家村的时候,谢复壮便是一个人住,他没有什么不习惯。
  倒是谢彦一直跟金氏用一个屋子。
  到这之后,依旧跟金氏同用一个房间,大床小床之间用一张屏风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