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作者:见微知春      更新:2025-09-08 10:08      字数:3664
  
  这样的安排让桂香心安了许多。
  转眼来到了“发案”日。
  谢复壮一大早便来到谢彦的房间,邀他一起去看成绩。
  谢彦还在睡觉,被谢复壮闹的头疼,迫不得已爬了起床。
  谢复壮见谢彦慢悠悠地穿衣漱口……
  他心中着急,便不等谢彦了。
  他跑到了前院,想要叫上谢子瑜一起去。
  谢子瑜倒是起床了,不过人家要看书,直接拒绝了谢复壮。
  谢复壮没有勉强,自己跑去看成绩了。
  只一会儿,他便看了回头了。
  他满头大汗地奔跑着冲进了谢府。
  “第一,第一!彦哥儿考了第一名!”
  声音响彻谢府,想要听不到都难。
  谢怀安将将起床,一个小厮正在帮他整理衣饰。
  “彦哥儿首场第一名?”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怀疑自己听的不真切,低头问那小厮。
  “对,彦哥儿第一名!”小厮帮他“确认”后,他露出了微笑。
  “好久不穿儒生的衣装了,今日帮我换那件蓝色襕衫、戴儒巾吧……”今日他得显摆一下读书人的身份。
  小厮:“……”倒是应景啊。
  小厮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照着谢怀安的要求去做了。
  在窗边看书的谢子瑜听到谢复壮的报喜,心中五味杂陈。
  回想去年此时,他也曾如壮哥儿一般的兴奋,只是……一切都是假的!
  如今谢彦喜得第一,他说不清自己是喜还是忧。
  后院的金氏听到谢复壮的报喜,连忙从屋子里跑了出来,抓住了谢复壮的手,再三确认了“谢彦首场考试第一”后,塞给谢复壮一个大大的红包。
  吴氏、窈姐儿闻声从屋子里出来了,得知喜讯后,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众人在书房找到了谢彦,纷纷向他道喜。
  不一会儿,桂香带着一众丫鬟和小厮进来了,个个都喜气洋洋地为谢彦道贺。
  这也太兴师动众了!
  只是县试的首场而已。
  人群中,突然有个人提出质疑,怕谢复壮“眼花看错”。
  谢复壮满是委屈,他会连“谢彦”的名字都不认识?
  但既然有质疑声,不多几个人去看看总是不放心。
  金氏披了个披风,打头阵出门了,吴氏、窈姐儿以及桂香跟在后面。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门了。
  好一会儿之后,谢复壮突然想起去的四个人当中,有三个人不识字,只有桂香一个人认得少许的字。
  桂香虽认得谢彦的名字,却不一定会看发案。
  谢复壮只好再跑一趟。
  四个女子还没到县学,老远便看到一群人围在县学门口的墙边,看着墙上的东西指指点点。
  一眼就可以看出,那些人都是在看发案的。
  她们站的位置高,可以看到最前面几个人用眼睛觑着发案一个字一个字的寻找他们想要的名字。
  四个女人走近后,见来看发案的大都是男子,不便往里面挤,便在外面等。
  有三个人看完后,从里面出来了,两个垂头丧气地一声不吭地离开,只有一个笑意盈盈地看着桂香。
  “我认得你,你是谢典史家的那个采买丫头,恭喜啊,你们家的嫡子中头名啦!”
  围观的人听说“谢典史家的人来看发案了”,回过头看到一个虎头虎脑的小伙子跑了过来,以为他便是‘谢头名’,不由自主地为他们让开了一条道。
  金氏见可以进去了,带头走了进去,走到跟前方才想起自己是个“睁眼瞎”。
  她连忙回头看向识字的桂香。
  桂香虽识字,却不知道怎么看发案,她指着第一图正上方的“谢彦”的名字道,这就是彦哥儿……
  谢复壮上来跟大家普及。
  原来古代县试的发案不写明第一名,第二名,而是把通过的名单五十人一组排成一个圆圈,圆圈当中写一个大大的“中”字,表明这些人都是通过的人。(注2)
  “这是第一图,表明这些人是前五十名,那是第二图,是从五十一名到第一百名……”谢复壮对大家道。
  人群中,也有不知道怎么看的,听到谢复壮如此说,都在点头。
  “第一名排在正上方,然后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是第二名,第三名……”
  “你们看,彦哥儿的名字排在第一个圆圈的正上方,是第一名!”谢复壮洋洋得意,他终于为自己正名了,他没有看错。
  虽然金氏听了也不明白,但看到周围人艳羡的目光,以及桂香高兴的笑容,她知道彦哥儿是头名无疑了。
  回到家后,几个女人聚到了金氏屋里,开心地商讨怎么为彦哥儿庆贺。
  金氏拿出了五两银子的私房钱给桂香,让桂香烧些拿手菜。
  “彦哥儿喜欢吃鱼,我记得你的清蒸甲鱼烧的别有风味。”
  “哦,对了!还有你烧的鱼头豆腐汤,也是绝好的,我最喜欢吃里面的煎鸡蛋了……”
  “不能少了鲜香美味的鳜鱼,还有……那个鲤鱼,鲤鱼跳龙门,寓意很好,买两条活的回来养着……”
  谢复壮跟了几个女人后面一起进的门,见她们不厌其烦地讨论“鱼”,爱吃肉的谢复壮非常不满,嘴巴噘的老高,怏怏地回到自己房间看书了。
  他暗暗发誓,明年一定让这些女人围着自己转,让她们讨论肉。
  猪肉、牛肉、鸡鸭鹅……
  想着想着,谢复壮的嘴角流下了口水。
  第36章
  发案后的次日进行了首场覆试, 跟上次一样,也是四书二题,五言六韵诗一首, 不过这次的题目比上次简单一些,谢彦做的更快了。
  发案后, 他又是第一。
  接着是二覆, 三覆考试, 毫无悬念,他都得了第一。
  四覆的考试最简单了,默写《文帝广训》。
  谢彦只需把脑中云空间里的东西调出来抄一下即可。
  五场考试结束后, 已经到二月下旬。
  冰河融化, 万物复苏, 柳条抽出了嫩黄的芽儿。
  县试的成绩是五场考试的“平均分”,谢彦场场第一,毫无疑问地拿到了县案首。
  县试结束后, 尚县令邀请参加终场考试的考生共进晚餐, 八人一桌,每桌八道菜。
  八个人八道菜, 不算丰盛, 胜在量多,能勉强填饱肚子。
  这些菜钱不是县里出, 而是要考生自掏腰包来分摊。
  也就是说, 名义上是县令请客,实际上还是考生买单。
  酒席安排在了县衙的食堂, 满满当当挤了十几桌。
  每个人的座位都是按照考试的名次安排的, 比如说,谢彦是县案首, 便被安排坐在了尚县令的左边,第二名坐在了县令的右边。
  现代人跟领导一起吃饭,在吃饭前都会让领导致辞,古代人也一样,尤其是这种庆贺“顺利通过县试”的终场酒,更少不了县令大人的致辞。
  尚县令举人出身,做县令之前便是一直教书的,以前云林县书店卖的《四书》,好些都是出自他手。
  这次是他做县令以来第一次举行的县试,吃终场酒之前,他洋洋洒洒讲了一刻钟的“心得感悟”,最后勉励在场的考生备战府试,拿一个府试案首回来,为云林县争光。
  接着便是觥筹交错……
  学子们个个都来敬尚县令,尚县令喝的东倒西歪地回去后,酒席也散了。
  谢彦喝了稍许的酒,在秦路的护送下回家。
  大老远,便看到谢府的门口张灯结彩,走近后看到所有人都在门口迎接他。
  门口的地上满是爆竹的残骸,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显然是刚庆贺不久。
  谢彦朝站在中间的金氏行了一个礼,在旁人看来,大有“衣锦还乡”的感觉。
  “老子在这里呢,不朝老子拜一个?我可是准备了六两银子的红包的,不拜的话不给!”谢怀安见谢彦无视自己,怒的吹胡子瞪眼。
  谢彦接过了所有人赠送的红包就是没接他的。
  在这大喜的日子里,谢怀安不便发火,显得很是无奈。
  几天之后,谢彦得知,屈学政亲自过问了“云林县科场喧哗案”,余延作为一个童生,竟然诬陷学子夹带,扰乱科场纪律,被判坐三年牢,永久不得参加科考。
  余延交代出了“方如花让他这么干的”,县衙只得把方如花抓了起来审问。
  方如花是方如玉的姐姐。
  无论是尚县令还是谢怀安都心知肚明——定是方如玉让自己姐姐这么干的。
  但方如花很讲“姐妹之情”,没有把自己的妹妹招供出来。
  她也被判了三年牢,其子女不得参加科考。
  方如花有自己的成算,她自己的肚子“不争气”,只生了两个女儿,以后不能指望她们,还得靠瑜哥儿。
  故而她打定主意不把自己妹妹牵扯进来,就是不想影响谢子瑜的科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