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作者:
见微知春 更新:2025-09-08 10:10 字数:3682
会试的成绩出来后,谢彦成了“会元”!
十岁的会元,打破了这个世界的历史记录!
其实谢彦在院试和乡试的时候,都打破了“历史记录”。
只是会试是全国性的考试,它的影响力更大。
一下子整个大周都知道有“谢彦”这个神童了!
他名声远扬,成了大周最“火”的名人。茶余饭后,群体都在扒拉着他的过去……
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般飞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云林县。
南宫府沉浸在喜庆之中还没有缓过来,便收到了谢怀安和谢复壮的来信。
谢怀安的信是写给南宫瑾的。
南宫瑾看完后,递给了谢彦。谢彦接过来之后,快速浏览了一下。
信的前半部分“奴颜卑色”的阿谀奉承南宫瑾,信的后半部分则让南宫瑾对谢彦“从严管教”……
谢复壮的信是写给谢彦的。
谢彦没有当众拆开,而是默默地放进了袖袋中。
晚上的时候,他在玻璃灯下打开了谢复壮给他的信。
整封信从头到尾几乎都是彩虹屁和星星眼。
谢彦轻笑了一声,深感惭愧。
——他一个老人芯子,又有大脑云空间的加持,能做到这些,实在算不得什么。
倒是谢复壮,在去年,也就是在他十一岁的时候考上了秀才,才是当之无愧的神童啊!
谢彦回了封信给他,由衷地赞扬了他聪慧过人。
他写完信后,笑了笑,自己写的又何尝不是“彩虹屁”?
*
殿试在四月二十五这天举行。
赵氏亲自把他送到了大周皇宫的德政门外。
看到考生们陆续过来,谢彦下了马车跟他们一起等候德政门开启。
卯时正刻,德政门开了,从里面走出来了几个礼部官员。
为首的礼部官员身穿大红官袍,他身后跟着两个身着青色官袍的年轻人。
为首的礼部官员站定后,扫视了考生,然后拿着名单开始点名。
作为会元,谢彦第一个被点到了。
他上前朝礼部官员们行了礼,一旁身穿青色官袍的礼部官员便发了两份答题纸给他。
谢彦双手接过后,那两个身穿青色官袍的礼部官员带着他进了德政门。
进了德政门之后,又会有两个禁卫军相随。谢彦知道,这两个禁卫军的作用是维持秩序。
也就是说,一个考生旁边有四个人跟着!
很快,第二名考生、第三名考生……依次跟了进来。
据谢彦所知,一共会有两百多号人参加殿试。他可以想象,这么走到春望殿,将是一条“长龙”,而他则是那条“龙头”,不过小了些。
走了一段路之后,谢彦忍不住回望了一眼,果真很是壮观。
每年的殿试都是在“春望殿”举行,这次也不例外。
拐了一个弯之后,谢彦远远地看到了“春望殿”。
春望殿的门口站着好多身着官服的官员。据谢彦所知,那些也都是礼部的人。
到春望殿的门口后,礼部官员让他们十个人一组,分批进春望殿。
谢彦第一个跟着礼部的官员进了春望殿的大门……
春望殿很大,东西两侧放满了独立的桌椅。谢彦目测了一下,足够容纳二百多号人同时考试了。
跟春望殿正门相对的是“御殿”。
谢彦之所以认为是“御殿”,是因为那灯火通明之处赫然放着黄色龙椅和案几。
谢彦听说过,殿试的监考官应是今上,那空着的龙椅应该就是为今上准备的。
御殿前站列着好些官员。
这些官员除了监考之外,有的还会参与评卷。
会试的头十名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跟御殿前的官员行了礼,然后坐到了各自的座位上。
谢彦作为第一名,坐到了春望殿的东侧,离御殿最近的一个位置。
谢彦发现,名次是奇数的都在东侧,偶数的都在西侧。
坐定后,谢彦摸了摸桌上摆放的科兴园制造的“玻璃灯”。
他微不可查地笑了笑,奕禛定然也知道了科兴园造出了玻璃了!
他想到了奕禛曾经跟皇宫签订过“优先使用科兴园产品”的合约,这合约并没有因为奕禛被限制了自由而有所改动。
皇宫的人多,效率也很高。
谢彦坐定后,等了大概有半个多时辰,所有参加殿试的人便都坐下了。
伴随着一声“太子驾到”,谢彦愣了愣,身体也不由得僵了僵。
他顺着大家的视线看了过去,看到了奕禛在一群人的簇拥下缓步走进了春望殿。
他一眼便对上了奕禛的双眸,依旧闪耀如天上的寒星。
他能感受到奕禛刻意地避开了他的视线……
跟几个月之前相比,太子的脸庞清瘦了许多,脸上的英气则更重了些,个子也长高了一些……
谢彦记得几个月之前,他们一起去科兴园的时候,奕禛穿的是一袭紫色貂裘,很是贵气。
今日他穿的是一身黄色蟒袍,头上戴着黄色金冠,更是贵气逼人!
好多考生都是第一次看到太子,尤其是年轻的考生更是移不开眼睛了。
但自从太子进了门,谢彦看他的眼睛都没眨一下。
第118章
殿试
今日太子穿了一声黄色蟒袍, 头上戴的黄色金冠,映衬着英俊的脸庞,说不出的贵气逼人。
官员们见太子进了门, 都跪了下来朝他磕头行礼。
太子道了声“平身”后,官员们站立起来, 伫立到了大殿的两侧, 自然而然地为太子空出了当中的道路。
谢彦目不转睛地看着太子在内侍和宫女的簇拥下走上了御殿, 在黄色龙椅上坐了下来。
礼部官员让所有考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跟太子行了磕首礼。
礼毕,太子示意考生们坐下来之后,从身边内侍的手中拿过了制策。
接着, 礼部尚书走上御殿, 再次对太子磕头行礼后, 庄严地接过了太子递给他的制策。
礼部尚书当着太子、全体官员以及考生的面拆开了制策,让礼部官员分发到每个考生手上。
此刻,谢彦终于明白太子为何而来。
——他是来代替周文帝监考来了。
除了进门的时候, 两人相互“对了一眼”, 这之后便没有任何眼神交流了。
谢彦理解他,在这种需要公正的场合, 的确不适宜被“另眼相待”。
但不知为何, 谢彦心中竟生出了一丝酸涩。
拿到考题的他前所未有地失了神。
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曾经的梦境跟此时此刻是多么的相像。【注1】
吧嗒一声,他的眼睛被灯光闪住了, 长长的睫毛不自主的抖了几抖。
他抬起眼睑, 便撞上了那双清亮的双眸。
但太子没有说任何话,而是转头默默地走到了对面的一个忘记开灯的考生面前, 为那考生开了灯。
谢彦看到那考生红了脸颊, 显然是异常的激动……
谢彦抿嘴,嘴角微微勾起。
太子很是“亲民”, 还真不是梦中高高在上的模样。
消除了心理芥蒂之后,谢彦开始仔细看题目。
殿试的题目只有策论。
与乡试和会试相比,殿试的策论题是最长的了。
古代以农为本,这次殿试的题目便是围绕农事、赋税、徭役展开的。
题目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地写了一千多字的,最终问了四个问题。
谢彦仔细分析了一下,这四个问题其实相当于一个问题。
——用明代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便能解决四个问题。
谢彦又看了一遍题目,他从题目中敏锐地感受到了“当局者”意识到了如今税制的缺陷,但因为以往留下来的积弊,不知道怎么去改革。
谢彦微微笑了笑,前世的时候学过历史和经济,对一条鞭法也算是熟悉。
于是,他在大脑云空间中构建框架,先写出了解决方案,然后用一条鞭法对照老办法,逐一分析利弊……
洋洋洒洒,有理有据。全文用了骈文,韵律和字句都很优美。
中午过后没多久,他便答好了试卷。
但他知道自己出了这宫门,便看不到奕禛了,愣是等到交卷的时间才交了卷。
他几乎是最后一个走出春望殿的,跨出门槛的那一刻,他忍不住回眸了,遥遥地看了一眼在金銮殿上的奕禛。
虽然只是一眼,但他能感受到对方也在看自己。
一股暖流从他的心中升起,似清风拂面,如桃李盛开。
谢彦来到了宫门外,一眼便看到赵氏撩开马车的窗帘,朝他招手。
他笑着走了过去,上了马车。
赵氏亲自为他递水,递点心,问他考的怎么样。
谢彦笑了笑:“还行吧。”
马蹄嘚嘚……
谢彦刚到南宫府,便被守候在门口的黄管家“邀请”到了南宫瑾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