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作者:
见微知春 更新:2025-09-08 10:11 字数:3664
谢彦解释:“就是那种埋在地下,若是地上有人或者车马通过,便会触动机关,发生爆炸,实际上还是一种火药,比造冲锋枪更容易一些……”
“还有手榴弹,也是火药的一种,比大炮的威力小一些,直接扔出去便能发生爆炸……”
太子津津有味的听着,恨不得能立即造出地雷和手榴弹出来。
他情不自禁的拉住了谢彦的手,由衷的道:“能认识你,真好!”
谢彦的手挣脱了太子的手掌心。
太子有些尴尬的笑了笑,“还真不习惯保持这种距离呢。”
其实谢彦也不习惯,他跟太子一直很是亲密,这种“拉手”行为,再正常不过了。
如今的“不习惯”,都是传言惹的祸啊。
“哦,对了,你觉得顺康王在大周安|插的最大的细作的是谁啊?”谢彦转移了话题。
“还能是谁啊。”太子有些伤感的垂眸,“不就是宋宏基吗?”
太子坐在了书桌旁,拿了解开的两个圆环,轻轻叩着,圆环发出了轻微的金属声。
谢彦从金属声中听出了太子的“心烦意乱”。
“他们父子两个,一个在云杨招兵买马,一个在京城兴风作浪,若是按照我的想法,早就让禁军把那宋宏基给暗杀了……”
“只是我姑姑嫁给了他……我可以不认他这个姑父,但我父皇只有怡和这一个亲妹妹……我父皇让我保证,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杀了他们一家……”
太子说着叹了口气,“你说我父皇是不是‘妇人之仁’啊!”
谢彦心中的想法跟太子是一样的,但关系到“天家的家事”。
清官还难断普通人家的家务事呢,他一个臣子,嫌自己命太长了,去置喙天家的家务事?
于是,他再次转移了话题,“我的意思是,我们要创办一个统一的‘反间机构’,我们不能去凭借想象去猜测谁是细作,我们得有证据……”
“比如说,你若是能把那宋宏基作为细作的证据,一个个的摆到圣上面前……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到时候,即便圣上想要保他,也保不住的,您说是不是?”
太子咬着嘴唇,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谢彦的三言两语,解开了他的心结。
但是现在重点来了。
他得想方设法创办这个“反间机构”。
太子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宋家的“细作机构”,最起码已经经营了二十年了,而大周才刚刚开始。
想要快速的“反间”,这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我也不懂……但我想尽力去帮你。”谢彦道。
太子摇了摇头,“这事情我来,你啊,就负责好好养病吧,等你把病养好了,科兴园也造了出来,到时候有你忙的,造手榴弹、地雷、冲锋枪……”
“哦,对了!还得继续‘科技革命’啊!”
太子说完,大笑了几声。
跟谢彦“聊完天”之后,太子没有跟越岱见面,便直接回了皇宫。
谢彦感觉自己的气力越来越好了,便每天跟越岱一起秘密的探讨“科兴园的建造”,以及“手榴弹、地雷、冲锋枪……”
越岱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看破不说破”。
他心中知道造“手榴弹、地雷以及冲锋枪”,是为了对付南边的顺康王,但他从来不在谢彦面前宣之于口。
南宫羽知道越绾住到了谢家宅,隔三差五的来看越绾。
她俩还动不动相互赠送礼物,相处的像真姐妹一般。
谢彦看到她俩那么好,不得不怀疑,自己在南宫羽的心目中早已经排到了越绾的后面。
转眼到了腊月,过于严寒,科兴园造了一半后,不得不暂时停工。
顺康王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时机造反了……
造反的理由跟太子的身世有关。
他们打着“太子不是皇室血统”的口号,要求周文帝更换太子。
他们之所以找了这么个理由,就是吃准了周文帝不会更换太子。
于是顺康王用六门大炮轰炸了南疆军营,拉开了造反的序幕。
南疆阵营在大炮的轰炸下节节败退……
屋漏偏逢连夜雨,周文帝忧愤交加,病情沉重了许多。
迫不得已之下,太子决定亲征。
太子亲征之前,特地来了一趟谢家宅,跟谢彦单独密谈了一次。
太子给了谢彦一大笔资金,让他全面负责科兴园的建造以及军需产品的开发。
为了保证谢彦和科研人员的安全,他把自己最得力的一支禁军以及青衣铜面人的暗卫交给了谢彦,还把两条西洲鬣和自己以前骑的那匹老马交给了谢彦。
最后,太子从怀中拿出一个青色的荷包交给了谢彦,“这是我亲自做的,万一……以后不能想见,就当是留个念想吧,几年之后,这个坏了,你就扔掉,彻底忘了我……”
谢彦拿了那荷包,放在鼻子下闻了闻,依旧是那青草的味道。
接着,他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个红绳系着的黄色的平安符,亲自挂到了太子的脖子上。
“这是我去盛明寺求的平安符,你戴着,一定能保你平安的。”谢彦“笑”道。
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笑的一定很不好看。
倒是太子很是轻松的笑了笑,把平安符塞进了衣服里。
他俩“告别完”之后,谢彦亲自送太子出了门,一转眸,看到南宫羽站在一株梅花树下流着眼泪。
她见太子和谢彦出门,连忙收拾了眼泪,走到了谢彦的面前,递给了谢彦一个平安符。
“你帮我送给他。”她说完便含泪走开了。
谢彦笑着把平安符放到了太子手上,“她的一片心意,你收下吧。”
太子乜了谢彦一眼,收下了那道平安符。
腊月十三这天,太子带着十万新招募的溪山军在京城外一字排开,接受周文帝以及文武百官的校验。
顾澜扶着周文帝遥遥的站在城门上。
谢彦则“混”在了文武百官中跟太子一起喝“壮行酒”。
十万“金色铠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声势很是浩大。
文武百官喝了壮行酒之后,都离开了。
谢彦骑了太子送给他的那匹老马,一直把太子送到了百里之外,方才依依不舍的挥泪告别。
战场上刀剑无眼,况且敌方还有火炮……
经此一别,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相见的机会?
谢彦看着那张稚嫩的孩子般的脸,心中说不出来的凄凉。
第142章
谢彦没想到太子会亲征。
待他知道太子铁了心要去亲征证道的时候, 心中懊悔不已。
——敌人有火炮,而太子没有,这怎么行?
于是他跟越岱龙二没日没夜的筹谋制作火器。
制造大型火炮需要很多大型的机器和工序, 无论是场所还是时间,都不允许他们制造大型火炮。
最后他们一致认为制作炸药、手榴弹以及地雷比较适合目前的情况。
他们选择了“谢家宅院的第三进屋子和院子”, 作为制作火器的地点。
——谢家宅里, 这第三进的屋子最多, 院子最大,而且在最后面,保密性会更好。
他们说干就干。
谢彦去宫里见了太子, 把他们讨论的结果跟太子说了。太子本就对火器感兴趣, 他听谢彦说, 能让他带上地雷、手榴弹以及炸药去南方,很是高兴,当即便同意了。
经过半年的调养, 谢彦的身体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为了“保密”, 太子一纸诏书,把住在谢家宅院的内侍召回了宫。谢彦回到谢家宅院后, 用钱打发了所有的小厮, 让住科兴园一字号以及科兴园二字号的兄弟扮成小厮住进了谢家宅院。
最后一进屋子和院子很快变成了小型的“兵工厂”。
科兴园的兄弟们“三班倒”,他们在前院是谢尚书家的小厮, 到了后院便成了兵工厂的工人。
这样一来, 整个谢家宅院,变成了一个秘密的兵工厂了。
越岱一家, 原本是住在第三进的, 都搬到了第二进来了,跟谢彦成了“邻居”。
“谢府成为兵工厂”的事实, 瞒不了住在谢家宅的越岱的母亲和妹妹。
越岱很“自觉”的跟她俩强调了“要保密”。
谢彦还是不放心,多次明理暗里的“暗示”她们要保密。
结果他收到了越绾的一份“保证书”,保证书的最后面还有越绾以及越绾的母亲按的手印。
如今谢彦和越绾住了一个院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
原来还很“正常”,自从他收到了那份保证书之后,他见到她便开始尴尬了。
越绾似乎觉察到了他的尴尬,她落落大方的跟谢彦表示,“作为大周的子民,就应该为大周保密……”。
说完之后,她还由衷的赞扬了谢彦。
这般的直白,让谢彦更为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