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作者:一亩良田      更新:2025-09-09 09:03      字数:3256
  村子太大了,家家户户挨得不近,那些原本被人走出来的泥土小路,因为长时间没人走,又开始草木茂盛。
  白夜一边走一边压草,拖着行李箱十分艰难。
  等到家门口,好家伙,木门上竟然满是爬山虎。
  凑近了看,上面有两个蜘蛛网,一个存在已久,像是原住民,另一个是刚结的,初来乍到新客。
  和他一样,新来的,在门口巍颤颤抖着。
  白夜站在大门口,看着里面的土房子,矮矮的,有个一层半的样子。
  但让他惊讶的是,这土房子是真的土啊,竟然全是黄泥土加稻草堆砌起来的。
  这种房子,为什么还存在于世上?
  现在是5202年啊,即便没有省会大城市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也应该有小县城乡镇的独特韵味。
  白夜想起自己的老家,那是一个中部地区的小县城,县城的小镇虽然不富裕,但小楼房还是簇新且鳞次栉比存在。马路不宽,但好歹也是水泥路。
  而这里——
  村子里的泥土路,黄土房,大门口杂草丛生的不能被称之为路的草野。
  白夜没有李不凡的记忆,他只有诡异强行输入的一点字面解释。
  “诡异,这是你造假的地方吗?”
  实在不敢相信。
  【请玩家务必认真对待,副本环境摘取真实世界,城乡差距一直存在,请不要“我既世界”。】
  白夜愣了下,自己竟然被诡异教育了。
  但转念一想,这话也没错。
  凭什么自己身处较富裕地区,就对贫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认为这一切都是虚假的呢。
  人的眼睛,又看到过多少真实?
  人的双脚,又丈量过多少路程?
  人的认知,又能狭隘到什么程度。
  白夜接受眼前的现实,推开院门走进去,才走没两步,就听到一阵咳嗽声。
  隐隐约约,很淡很轻。
  但他心一下子缩紧,身体本能开始颤抖,紧随而来的是浓浓的担忧。
  下意识喊了声:“姥爷?”
  黄土房里的咳嗽声忽然消失了。
  过了一会儿,没有玻璃的报纸糊的木窗子被推开,一个老人趴在窗口使劲朝外看。
  眼睛眯成一条缝,嘴角却是上扬起明显的弧度,“小凡,是你回来了?”
  情感和记忆都告诉白夜,站在窗口的这个老人就是自己的外公。
  诡异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角色带入很快,且没有任何不适。
  白夜放下行李箱,大步走到窗边,握住老人的手,“姥爷,是我,我回来了。”
  老人很激动,拄着拐杖巍颤颤从房间里走出来,速度又快又慢。
  白夜踏进厨房门时,老人正好走到门口,顺手摸着凳子往前推,“小凡,回来累了吧,坐好久火车,快休息休息。”
  然后又去灶台边,弯腰到处摸,摸出一个碗,再在台面上摸凉水壶。
  白夜这才注意到,老人的眼睛似乎不大好,明明近在咫尺的东西,却不是用看的,而是靠双手触碰。
  是近视?
  还是失明?
  正想着,老人已经倒好凉白开,拄着拐杖重新走回来,虽然摇摇晃晃,但端在手里的一整碗水,却丝毫不洒。
  “小凡,喝水。”
  白夜赶紧接过。
  老人转身又要走,一边走一边念叨:“大中午的,也不晓得你要回来,没啥吃的,我去柜子里翻一翻,还存了点米糕。”
  米糕,一种大米发酵蒸熟的糕点,软糯香甜,很适合没什么牙齿的老人食用。
  且这种糕点耐烦,即便是大夏天高温时候,只要储存在凉爽之处,也能放个三天时间。
  老人从柜子里拿出一包米糕,熟练的解开绳子,全部往前推。
  “小凡,你吃,你吃。”
  白夜看着碎成渣渣的米糕,再看边缘已经发干发硬,凑近了还能闻到一点酸味,不由鼻子发酸。
  这米糕不知存放多久了。
  但是老人舍不得吃,或者吃的很慢。
  现在外孙回来了,却丝毫不吝啬,全部拿出。
  “小凡,吃啊,我给你做鸡蛋羹。”
  白夜赶忙拉住老人,扶着坐到对面的凳子上,“姥爷,你别忙活了,我不是很饿。你也没吃午饭吧?咱俩一起吃,鸡蛋羹一会儿我来做。”
  “我晓得,我晓得,你打小就聪明,才五岁就能自己生火做饭了。我和你姥从地里回来,一瞧咱家烟囱竟然冒着烟,走近了还能闻到饭香,都以为家里进了田螺姑娘呢。”
  白夜微笑听着,不时掰着有些发酸的米糕往嘴里塞,边吃边四处打量。
  黄土房一共三间,一进门就是厨房,南北通透前后有窗,就是玻璃没装几块。
  厨房最里面是个土灶,一根烟囱直通屋顶,中间是一张原木桌,桌面的红漆已经掉的差不多了,但十分干净整洁,没有一点油污。
  桌子边摆了几张凳子,凳面有裂缝,凳脚有些磨损,高低不平。
  左手边就是老人的房间,从厨房前侧挖了一个门洞通进去,白夜坐的位置能一眼看到房间内结构,除了一张木板床,也就两口大木柜而已。
  右手边那一个门洞通向的,就是另一个房间。
  如今就是他要入住的地方了。
  门虚掩着,暂时看不到里面的环境,但估计没什么差别。
  总的来说,这个家是空无一物,家徒四壁。
  祖孙俩吃了点米糕,又聊了会儿天,老人这才问起,“小凡,不过年过节的,你咋回来了?”
  从省城到犄角旮旯李家村,公交——地铁——火车——公交,全趟行程至少十个小时。
  这事情,外孙过年时候回来提起过,老人记得清楚,格外心疼。
  白夜本想说点好话撒个谎,但话到嘴边,还是老实交代,“姥爷,我辞职了。”
  “啊?”
  “我不干了,辞了省城的工作,收拾全部家当回来了。”
  老人沉默。
  “我这些年攒了点钱,想回家把房子修一修,然后承包几块地种菜,现在大城市流行吃有机蔬菜,我们李家村地处山顶,常年温凉气候湿润,特别适合种菜。”
  顿了顿,白夜又说:“最主要是,我想回家陪陪你们。”
  老人眼神迷茫,但还是点点头,“你想干啥就干啥,不过小凡,种地苦啊,你做好吃苦的准备。”
  “当牛马也很苦,连续加班,人差点没了。”
  但这话白夜只敢心里嘀咕,没当老人面说,最后轻轻点头,“姥爷,我能吃苦的。”
  只要吃苦有价值,能获得回报,苦不算苦。
  在老人看来,凭借自己劳动赚到钱,无论干什么都没有高低价值之分。
  只是有些可惜,自己外孙好不容易读出来一个大学文凭。
  老人没读过书,在他仅有的认知里,大学生是十分了不起的,早几十年,那是可以直接当官的。
  白夜不禁失笑,“姥爷,现在的大学生多如牛毛,每年的毕业生就有几百万人,不值钱了。”
  “哪有不值钱,读出来的都是聪明人,脑瓜子灵的,咱村子里,就没出几个大学生。”
  白夜回想一路走进村子里所看到的,这么个破落小山村,估计连村小都没有,学习条件太苦了,确实读不出几个大学生。
  但这不代表李家村之外,也是这种情况。
  老人感慨,但想到外孙能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又心里欢喜。
  “快快,给你姥打电话,让她买点菜带回来。”
  “对,我姥姥呢?”
  白夜想起来,李不凡是由姥姥姥爷带大的,回家这么久,另一个老人去哪儿了?
  老人笑眯眯,倚着拐杖说:“去你老舅那儿了。”
  相关的二维记忆再次进入脑子。
  李不凡有三个舅舅,大舅二舅同住李家村,但是一个村头一个村尾,相隔距离有些远,中间还有一条河。
  至于老舅,在隔壁的古镇开了一个杂货店,做点小生意,顺便就在镇上买房安定了。
  姥姥每逢初一要去古镇的一家寺庙拜佛,顺便就在老舅那里住一晚,第二天再坐公交车回家。
  白夜摸出手机,在通讯录里翻找老舅的电话号码,准备打一个过去。
  结果这一翻,好家伙,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少得可怜。
  三个舅舅的号码,三个大学室友的号码,还有几个中学时候的同学号码。
  没了,就这么没了!
  这人不会社恐吧?
  白夜又点开微信,除了没删除的原先工作群,仅有一个大学群和两个中学群。
  其他微信联系人,也是一只手数得过来。
  白夜沉默住,半晌问:“诡异,角色带入,没要求不能崩人设吧?”
  自己一个每天笑嘻嘻,见人说人话见鬼也能搭两句的自来熟,真的没法装社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