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作者:不辞归      更新:2025-09-09 09:16      字数:3282
  “这方面陆砚你比较有经验,多带带明宣。”
  陆砚颔首:“嗯。”
  季明宣想了想,突然说:“我还真有一个地方不太理解。”
  周导:“说说。”
  季明宣搁下筷子,翻开剧本:“就是盛行初和陆长安率军杀入京都,夺下皇宫之后那一幕戏。”
  “我不太理解,一直运筹帷幄、理智内敛的盛行初,为什么会主张大开杀戒?杀掉昏君和他的子女还说得通,但下令杀光所有宗室、罪臣,还要连诛九族,是不是有些过了?”
  “他是一个仁爱之君,不是那种暴虐或容易冲昏头脑的人。”
  周导听到这,赞许地看了季明宣一眼,说:“这个地方我和编剧也讨论过,但史料记载确实如此。”
  季明宣也查过这一段资料,正是因为史料也是这么记载的,所以在剧本围读的时候,他虽然有疑问,但没有直接提出来。那时主要是担心自己太过想当然,未必有编剧和导演考虑周全。
  今天会提起,是因为周导先开了口,他又确实不理解,便想看看周导和陆老师能不能点拨一二。
  没想到这部分剧情陆砚也做了功课,说道:“史学界分析,可能是因为盛行初痛恨宗室和朝臣迫害了他的父亲和兄长,又逼死了他的母亲。”
  盛行初的父亲和兄长原本是边关将领,却因为佞臣通敌叛国谋取兵权,枉死沙场。
  而盛行初的母亲,贵为长公主,丧夫后寡居。但昏君无能,妄图以怀柔政策招安一股叛军势力,竟然将她指婚二嫁那罪奴出身、粗鄙荒淫的叛军首领。其中不乏贪生怕死的宗室和朝臣推动,寄希望于牺牲长公主一人,保朝廷一时平安。
  长公主深爱亡夫,更不愿受辱,在送嫁途中自戕而亡。
  盛行初也是自这件事之后,才下定决心揭竿而起,在边关十二城自立为王。
  陆砚:“所以,他在夺宫后大开杀戒,为父母兄长报仇,也情有可原。”
  季明宣点了点头,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对,迟疑道:“可是,如果他真的恨到要诛所有人九族,怎么又会在陆长安的反对下改变了主意?”
  “还是说他本来也没想赶尽杀绝,只是一时冲动?这样倒显得他这个人有些反复无常和残忍,将那么多人的生死当做儿戏。”
  “而且这里陆长安的反应也不太符合人设。”季明宣看了眼陆砚说,“他是个乱世枭雄,亲历百姓疾苦,被逼无奈落草为寇。他比盛行初更恨昏君和朝廷奸佞,不至于因为怜悯他们,不顾盛行初心中恨意和脸面,当众反对他的命令。”
  季明宣边说边思考,话落,就见陆砚和周导都看着自己,不由一顿,摸了摸鼻子道:“我想的有点多,不一定有道理。”
  陆砚却有些惊讶于他的用心,赞同道:“不,我也认为陆长安不至于为了不相干的人,公然与他无条件信赖的伙伴唱反调。”
  季明宣眼前一亮,找到了一点底气,随后看向周导:“您觉得呢?”
  周导想了想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会不会想得太复杂了?也许,盛行初就是在夺宫之战中杀红了眼,失去了理智呢?”
  “他亲身上阵的时候不多,有些应激反应也情有可原。相反陆长安有着比他更丰富的作战经验,不那么容易上头,反而表现得更理智。”
  季明宣和陆砚若有所思。
  “才不是!”
  旁听了半晌的玉团突然反驳,搁下筷子一本正经道:“父皇没有失去理智,父亲也不会为了不相干的人反驳父皇,他们不过是联手做戏罢了。”
  季明宣:“……???”你小子成精了?小小的嘴巴里说这么复杂的句子,简直让人害怕!
  倒是周导越看小孩越觉得捡到宝了,笑问:“你怎么知道?”
  玉团抱起胳膊骄傲道:“反正我就是知道,一切都是他们商量好的。”
  父皇和父亲谈事情的时候不会避着他,许多事情他都知道。但他到底年纪太小,讲不清楚前因后果。
  陆砚皱眉思考了一会儿,突然道:“顺着这个思路想一想,也不是没有可能。”
  季明宣受到启发,试着猜想:“如果是做戏的话,说明盛行初本身就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但他让陆长安出面劝阻自己,难道是为了让陆长安在宗室和旧臣面前卖个好、搏个好名声?”
  周导说:“陆长安在旧朝的名声确实够差的,修罗恶鬼、杀神转世,越是骁勇善战,越受旧朝记恨。”
  季明宣觉得自己可能抓住了一些关键,眼神发亮:“盛行初毕竟是皇室血脉,他造反登基,另立新朝,宗室和旧臣虽然不乐意,但抵抗不会那么坚决。”
  “可是他们会怨恨平民出身却骁勇善战的陆长安,怨他以下犯上挑战他们的权威,恨他杀人如麻,夺了他们的荣华富贵。所以,盛行初才要让陆长安对他们施恩。”
  “还有一点。”陆砚接着分析,“拥护盛行初的新势力当中,有不少人认为陆长安只是个土匪出身的莽夫,在盛行初大权在握之后就应该卸了兵权,给他们让路。”
  “但盛行初偏偏给了他当众忤逆谏言的权利,尽显对他的看中和尊重,让新朝的臣子不得重新研判陆长安的地位,不敢再因为他的出身而轻视他。”
  季明宣默契接上:“正因如此,盛行初一登基就封陆长安为一字并肩王,还赐了他一柄天子剑。”
  陆砚看着他,赞同地点了点头。
  “没错,就是这样。”玉团听得频频点头,虽然有些地方听不太懂,但大致对应上了七八分。
  看来,父皇和父亲就算不记得他、不记得从前,也依旧是他的父皇和父亲。
  季明宣刚才沉浸在剖析角色中,神经有些兴奋。这会儿分析完,冷静下来,看向小孩,后知后觉皱起眉头。
  “你知道的太多了……”他半开玩笑道,“不会真的是盛朝太子吧?”
  玉团扬起下巴:“我本来就是!”
  第9章 天降崽崽的第九天
  季明宣没想到,导演听了他和陆砚的分析,竟然捧着盒饭去找编剧,说要改剧本,给他们加一场戏。
  他没有这个意思啊!
  导演坚持,编剧同意,陆砚默许,季明宣瞬间乖巧:好的吧。
  下午季明宣和陆砚与几个配角有对手戏。
  一位是老戏骨徐同春,在剧中扮演起义军谋士崔瑾,也就是盛行初登基后的内阁首辅。
  一位青年女演员章晓婧,是起义军中唯一一位女将军洪英的扮演者。
  还有三位新人男演员,分别叫汪恩宇、柳孝明和孟夏,其中汪恩宇饰演盛行初的侍从兼护卫,后两者在剧中饰演陆长安手下的年轻小将。
  这些配角是起义组的主要成员,和季明宣和陆砚的对手戏也多。
  同在剧组拍摄的还有朝廷组的配角,除了出战的将领,皇帝和文臣都是隔空与起义组博弈,中后期才和两位主角有对手戏。
  今天拍大群戏,人员多、场面调度大,难免有些混乱。配角等戏的时候,都喜欢找玉团玩。
  玉团通过他们的扮相,以及他们与父皇、父亲的对话,慢慢也能分辨出他们扮演的都是谁。尽管他们的长相与他记忆中的那些人有些不一样,性情也有些不同。
  唯一不变的就是他们和玉团记忆中熟悉的那些人一样,都很喜欢逗他玩,喜欢捏他的脸。
  玉团不喜欢剧组其他人逗自己玩,但面对这几位“老熟人”,总会稍微收敛一些“太子脾气”。
  “洪英姑姑,”玉团习惯了用以前的称呼喊人,“你已经捏了我两下了,不可以捏了。”
  扮演洪英的章晓婧简直要被他一本正经的小模样萌化了,忍不住把他搂进怀里,朝他脸蛋亲了一口:“救命!又骗我生小孩!”
  “父皇——”玉团一惊,扭头直躲,向父皇求救。却发现父皇、父亲在和导演伯伯说话,立刻收小声音,不敢打扰。
  章晓婧笑道:“喊你父皇也没用,现在你可在我手里。”
  她知道小孩把季明宣和陆砚喊作父皇和父亲,但一直以为他只是跟着角色喊,没有当真。毕竟小孩叫他们也是喊角色名,估计是年纪小,记不住这么多称呼。
  果然,小孩下一秒就转头看向一旁休息的徐同春,求救:“崔爷爷救我。”
  “好,爷爷抱,爷爷抱。”崔瑾的扮演者徐同春立刻把他抱过来,看似救他与水火,实则“趁火打劫”,也朝他脸蛋亲了一口。
  毛毛的胡须扎在玉团脸上,叫他简直生无可恋。
  讨厌!
  他都已经是太子了,这些人还老是对他亲亲抱抱,叫他堂堂太子的面子往哪搁!
  季明宣在听导演讲戏的间隙回头,见玉团被其他演员包围着逗趣,俨如团宠,忽然有一瞬间晃神。
  好像这一幕,似曾相识。
  奈何容不得他细思,就再次投入到紧张的拍摄中。